重慶潼南工業園創建國家高新區案例
項目背景
重慶潼南工業園區于2007年7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復設立,是經國家發改委核準和國土資源部公告的市級特色工業園區,規劃控制面積25.36平方公里。園區按“一園三區”規劃打造,著力培育機械制造、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清潔能源四大產業和以輕紡造紙、現代燈飾、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消費品產業的 “4+1”產業集群,其中南區依托渝遂高速路潼南互通口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北區依托渝遂快速鐵路潼南火車站規劃面積8.36平方公里;東區依托渝遂高速路田家互通口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現已累計完成投資165億元,引進企業179家,道路及水、電、氣、訊綜合管網配套完善,以民豐化工、維爾美紙業、潼翔電子、京凱達手機、華祥特鋼、大佛機車、匯達檸檬、炫吉中綢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雛形已基本形成。現中航科技、生民鋼構、民豐化工、匯達檸檬等124家企業已建成投產;東安鉀肥、金佛果電子、中防德邦等29家企業正在加緊建設;騏福能源、遠達催化劑、金考拉等26家企業正進行場平、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
預計到2016年,整個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實現工業銷售值7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到2020年,完成各項功能配套,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實現工業銷售值1500億元,力爭達到1800億元。建成全市重要的智能通信終端產品、現代燈飾、家居、精細化工產品生產基地。
充分考慮地理區位、發展條件、承擔功能和產業基礎,圍繞潼南區“重慶市城市發展新區”的戰略定位,將潼南高新區建設成為“成渝及西南地區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示范區”。具體包括成渝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核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示范區、集約利用土地和生態建設的示范區、內陸開放發展引領區。
成渝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核心區:圍繞全面支撐引領區域和產業發展為目標,圍繞檸檬、玫瑰等果蔬產業鏈、電鍍環保產業鏈和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產業鏈,不斷創新與成都、重慶兩市校企合作機制和合作模式,健全產學研合作制度體系,努力提高成都和重慶高校創新和轉化能力。搭建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多種形式的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產學研合作聯盟,建設校企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平臺、企業孵化中心,繼續開展“農學博士潼南行”、“科技專家企業行”、“科技創新專題講座”等創新驅動發展系列活動,推動潼南高新區與成渝經濟區的協同創新、完善激勵機制、改革科研評價,提高高校創新、服務和轉化能力。
國家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示范區: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深化ERP、PDM、CAPP等信息化系統集成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潼南工業”、信息咨詢服務業等,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鏈條發展。
集約利用土地和生態建設的示范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依托植被良好、空氣清新的生態環境優勢,探索將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綜合利用低碳、節能、環保、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等理念,發展環保產業和新能源產業,以大型廠房公建為重點,深化既有建筑節能綠色改造與綠色運營,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促進綠色建筑產業發展,建設綠色開發區。
內陸開放發展引領區:依托渝遂快速鐵路貫通西南與華東、華南物資進出“大通道”和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加大與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交流,構建園區聯盟,積極承接沿海向內陸轉移的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等。通過“一帶一路”,加大與孟加拉、印度、緬甸、哈薩克斯坦、德國、法國等國家經濟聯系和商貿往來,鼓勵開發區優勢產業企業走出去,充分發揮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項目效果
2016年09月01日潼南區啟動潼南工業園創建市級高新區工作。
2016年11月30日潼南區啟動重慶潼南高新區升級國家高新區工作,在李文輝院長的帶領下,科技部高新司原司長、高新區升級調研專家評審組組長趙玉海及我院課題組一行十人對潼南高新區進行調研,并召開重慶潼南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啟動大會。會上潼南區區長王志杰重申了高新區創建對潼南的重大意義并表示將舉全區之力積極配合高新區創建工作的推進。
?
我們能為您做什么?
?
怎么聯系到我們?
電話
4001180807
010-52665291 010-526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