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提振光伏產業 盈利轉向國內銷售和全球投資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0-19 點擊:次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工業利潤相比7月降幅擴大,經濟仍處于下滑態勢。光伏作為清潔能源,初略估算1GW建設將帶來100億元投資,此次能源局上調電站規模5.3GW,將帶來逾500億元的投資,為經濟增長起到助力效果。
“2020年光伏發電規模目標已明確從之前的1億千瓦上調50%到1.5億千瓦。”在10月13日召開的2015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董秀芬透露。
以此目標倒推,“十三五”期間每年需新增約2000萬千瓦左右的光伏裝機,大幅高于此前的平均水平。
而就在不久前,國家能源局還對外發布了《關于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下稱《通知》),全國增加光伏電站建設規模530萬千瓦(5.3GW)。此次國家能源局調增裝機規模是在之前下達的2015年178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的基礎上增加了30%。這無疑給正在復蘇路上的光伏行業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那么,光伏市場和相關企業該如何借勢啟動?
裝機目標上調
能源局通報的情況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00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71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已完成“十二五”3500萬千瓦的目標。
能源局隨后增加530萬千瓦年度裝機容量。董秀芬稱,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初定1.5億千瓦。這比《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提出的1億千瓦增加5000萬千瓦。
按照原定的1億千瓦裝機目標計算,未來5年每年需新增裝機大約1500萬千瓦左右。目標上調至1.5億千瓦后,對應每年需新增裝機大約2000萬千瓦左右。不過,董秀芬也稱,每年2000萬千瓦左右的新增裝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執行情況調整。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曾對媒體表示,討論階段的“十三五”光伏發展目標甚至有2億千瓦的說法。
光伏裝機目標上調,都是按照非化石能源占比倒推下的選擇。董秀芬認為,目前新增水電項目的資源條件越來越差,核電建設不順利,風電規模相對穩定,只有光伏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截至2014年底,中國并網光伏裝機規模2805萬千瓦。其中,2014年新增光伏裝機10.6吉瓦,相當于1060萬千瓦。今年以來,在政策推動下,光伏裝機繼續大幅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裝機已經達到10.5吉瓦,與去年全年裝機規模持平。
暉保智能總經理徐天分析稱:“首先,對于光伏生產企業而言,預示著今年第四季度將出現一輪新的訂單潮,這無疑是為產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其次,這意味著項目的立項、建設以及收益期的提前,原本今年沒有機會立項的項目很可能將獲得審批并投入開發建設;此外,上調裝機規模或許將引發新一輪的光伏項目投資熱潮。”
“此次調增在規劃上更具科學性,是基于上半年的裝機量完成情況和對下半年的預期。從宏觀上來看,這再次體現了中國政府兌現減排承諾的決心和執行力,為了實現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15%的目標,光伏發電無疑將成為最重要的策略。”晶科全球新聞發言人錢晶分析。
節能減排倒逼
據記者了解,各地方政府也在通過各種補貼措施來刺激光伏應用市場。8月,為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大規模應用,解決目前分布式光伏項目成本較高的問題,北京市財政局、發改委聯合發布實施了《北京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下稱《獎勵辦法》),規定對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實際發電量給予每千瓦時0.3元(含稅)的獎勵,連續獎勵5年,加上國家對分布式光伏項目每千瓦時0.42元的補貼,北京市的分布式光伏項目能夠拿到每千瓦時0.72元的資金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節能減排的倒逼,也使得光伏發展延續高速增長態勢。
近日,中美兩國元首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了聯合聲明。據聯合聲明透露,中國承諾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至65%,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并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工業行業。
孟憲淦指出,要完成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超15%的目標,必須提高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但事實上核電尚未重啟,水電裝機容量提升的速度很慢,所以在光伏電站規劃上適當加碼是很必要的。也正是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光伏電站擴容得以順利實現。
“一系列政策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這將再次提振光伏行業的發展信心,更為中國的光伏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徐天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語氣頗為興奮。
產業明顯回暖
昌盛日電總經理吳曉峰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多項利好政策的出臺,2015年,中國光伏產業已出現明顯回暖。
錢晶表示,2015年上半年,國內工業增加值低于GDP的增速,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的確較大,但惟有光伏行業逆勢向上。2015年上半年的并網量為7.73GW,相較2014年上半年的3.32GW,有超過兩倍的增長。而光伏行業的安裝高峰往往會在下半年,所以,預計今年中國的安裝量有望超過17.8GW,達到20GW的歷史新高。“有著如此巨大的安裝量,可以說中國光伏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錢晶稱。
事實上,經過雙反的教訓以及國內政策的不斷扶持,中國已成為光伏制造和應用并重的大國,光伏企業盈利已經逐漸從依靠出口轉向了國內銷售和全球電站的投資。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歐洲與美國合計占中國光伏出口額的比例已經降至30%。
英利集團宣傳部副總經理王志新此前也告訴記者,2015年,英利對歐洲市場的出貨量僅占總出貨量的17%,預計第二季度占比會進一步減少至10%左右。
而在10月14日北京市發改委就《獎勵辦法》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北京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鄧岷山表示,《獎勵辦法》頒布后的兩個月時間里,政策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據初步統計,《獎勵辦法》實施后,北京市新增備案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9個,裝機規模48.3兆瓦,規模相當于以往半年備案的裝機規模。
根據初步測算,在政策影響下,到2017年,北京市光伏發電裝機將超過300兆瓦,到2019年,有望超過900兆瓦。
吳曉峰表示,“自中國政策再次實施電價后補貼時代,國內市場隨之正式啟動,市場格局發生較大改變,如今,中國已成為光伏需求量最大的市場。目前,中國光伏應用市場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受過國家政策的鼓舞,2015年堪稱是光伏應用市場的元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應用上,企業們也在注意差異化發展。
錢晶告訴記者,目前晶科正與多家地產公司洽談別墅光伏社區,把太陽能發電系統作為別墅標準配置,成為新的銷售賣點。同時也在全力開發全國各地的光伏示范村鎮和光伏扶貧助農項目。
吳曉峰則對記者表示,昌盛日電的農業光伏綜合利用建設是其特色,其光伏農業綜合園區致力于向園區化、平臺化發展,專注于農業光伏項目的開發。
發展難題仍存
不過,吳曉峰認為,盡管中國光伏的應用市場在未來3到5年將進一步擴大,但中國光伏市場仍存在三大發展困局。
“首先是電網建設滯后,尤其是輸配能力較低,導致中西部限電現象的發生;其次,國家財政補貼下發情況低于預期。”根據吳曉峰的介紹,目前發放的補貼是截至2013年9月的電站項目。而在這個時間點后建成的項目,仍在進行補貼審核當中,進度相當緩慢。
此外,吳曉峰說,由于中國光伏項目采取配額制,這大大制約了投資的力度。
據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內的光伏安裝還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的大型地面電站,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計劃相對略有滯后。
“在國內市場,目前最嚴重的是三角債問題。”楊立友指出,“其源頭在國家財政部的電費補貼資金拖欠超過100億元,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使得電站項目現金流只能達預期值的30%至50%,電站融資的還款難度陡增,設備和工程款被拖欠。”楊立友表示,如果不從源頭上解決補貼電費拖欠問題,一旦金融機構失去耐心和信心,收緊電站項目融資,看似火爆的國內光伏電站市場很有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徐天表示,在政策推動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最新科技管理手段的引入和充分的前瞻性是決定行業發展增速和潛力的重要前提。同時,對項目質量的管控、資產評估和項目盈利水平評價的正確與否,將是決定能否指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