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共享”填鴻溝
來源:未知 日期:2015-09-24 點擊:次
①河北香河縣人民醫院醫生聯合北京同仁醫院專家遠程為香河患者會診。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②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
③位于河北滄州高新區的東塑明珠商貿城,集批發、零售、電子商務實體店于一體。
④位于河北滄州市黃驊的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⑤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在保定市和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共同推動下成立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出發點在民生,落腳點也在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三地民眾,這是協同發展的題中之義和動力源泉。
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滄州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北京朝陽醫院與燕郊燕達醫院共建共享……行走在燕趙大地,當看到這些民生項目的火熱推進,我們知道,橫亙在京津冀區域間的巨大公共服務鴻溝將得到有序填補、消弭
區域大商貿呼之欲出
調整非核心功能,首當其沖的就是“大貨來、大貨走”的批發業。匯聚大量人流、物流、車流,容易造成交通擁堵、環境秩序混亂、安全隱患潛伏的批發市場是疏解重點
在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記者走進一家男裝店面,從北京大紅門批發市場外遷來的商戶李名偉正將新品擺上衣架。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在北京租房每月要8000元,在白溝一年才1萬元。北京大紅門的店面租金昂貴,而白溝的服裝城承諾前5年免租金,只交物業費。“算下來,北京一天的成本2000多元,在白溝一天才400元。白溝的生意雖然淡一點,但因為成本低,總體上要比北京賺得多。”
隨著北京“大城市病”的加劇,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成了當務之急。大紅門、“動批”商圈的疏解,遵循的是政府搭臺、市場選擇的原則。目前,大紅門、“動批”已經與河北石家莊、永清、白溝以及天津等地對接,西城·永清現代物流園、保定白溝、石家莊樂城國際商貿城、天津卓爾電商城、廊坊新動批紅門批發城等項目陸續建成。
由當地原箱包市場翻修而成的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目前已有1500多家北京大紅門外遷商家落戶。除保留“大紅門”品牌的基本元素外,服裝城在稱謂設計、功能布局、服務配套、品牌發展等與原有經營模式一脈相承,實現了商戶外遷的順利銜接。目前,服裝城的二期工程——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博覽中心已破土動工。博覽中心的投資方和道國際商貿集團經理張婭娜告訴記者,大紅門服裝批發企業的入駐,使得白溝的業態從箱包、飾品為主到箱包服裝并重。同時,北京的商家也能帶來更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
高碑店新發地農產品物流園則主動對接北京“新發地”“錦繡大地”“西南郊”等北京四環內八大農批市場,目前已有6000余商戶落戶,今年10月份將全部試運行。
“如果把這些市場的倉儲物流功能集中到高碑店,預計每年可減少1000萬次物流車輛進京,將大大緩解首都北京的交通擁堵。”高碑店新發地農產品物流園副總經理魏樹儉說。
人才流向悄然改變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在科技服務領域的深入推進,人才,技術,資金在三地的流動越來越頻繁,京津冀地區將打造成具有世界級體量的科技創新創業特區
秦皇島總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e谷創想空間”孵化器主辦方是來自中關村的科技孵化器漫游世紀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期創業者能夠享受房租優惠、路演廳等公共服務空間、創業導師培訓、投資人資源等一系列服務。
走進“e谷創想空間”2樓的一間辦公區,創業者李鵬正和員工交流業務。半年前,李鵬從河北一家大型企業辭職準備創業后,專程去中關村創業大街參觀學習。不久他欣喜地發現,在秦皇島家門口就有和中關村同等條件的孵化器。“前兩年沒有房租、只需交物業費,還提供貸款幫助。”今年4月份,李鵬攜創立的電商平臺丹鹿科技成為了首批入駐企業。
科技孵化器漫游世紀公司只是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開園以來,引進的50多個項目中的一個。今年6月份,中關村海淀園產業規劃發展處的華占豪正式到秦皇島掛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華占豪告訴記者,“中關村參與京津冀創新合作,更看重將創新機制復制過來,讓中關村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在秦皇島落地生根”。
天津為了能夠更好承接和轉化北京科研資源,已經在武清、寶坻、北辰、東麗和濱海新區自西向東布局,建設5個協同創新社區。寶坻區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京津新城眾創特區,正在設立總規模3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科技成果收購、知識產權處置等方式,對創業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寶坻區制定各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方案,依托院士專家工作站、工程中心等,將高端人才引入到科研生產第一線,吸引京津人才流動。武清區與天津大學共建前沿技術研發、產業促進、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的“協同創新平臺”,已成功孵化天津天鋰科技等10多個科技型中小企業。
未來“北京—保定—石家莊”“北京—廊坊—天津”“北京—唐山—秦皇島”三條空間走廊將成為區域科技創新的“傳動軸”,助力京津冀地區打造具有世界級體量的科技創新創業特區。
在“家門口”上學就業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三地教育資源的融合發展正成為區域新亮點。通過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成立教育聯盟等形式,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實現了加速流動
關于京津冀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有兩組數字:2012年京津冀三地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北京是河北的兩倍多;普通高校每百名學生擁有的老師數量,北京達10人,天津6.3人,秦皇島只有4點多人。
北京明確,今后五環之內區域,高校、公立醫院規模不擴、體量不加,新增部分轉向遠郊區縣和周邊衛星城。京津冀協同發展,讓河北對優質教育資源有了更多期盼。
先看中小學資源。記者來到位于河北廊坊市固安縣的北京八中固安分校。北京八中教師資源的輸送和交流機制,讓這所學校受到當地居民的熱捧。工作人員周女士告訴記者,去年8月開學以來,已經有200多位學生就讀,其中50%是固安本地學生,40%是在固安置業的北京家庭的學生。
再看高等教育資源。在滄州黃驊大學城,北京交通大學濱海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渤海新區附屬學校等都已建好,并已先后招生。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則正在加速建設濱海大學城,北京科技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等大學已明確將在這里建設新校區。北京交通大學濱海學院負責人告訴記者,學院招生規模達到1.5萬人,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對口,周邊企業不用為招不到合適的員工犯難,學生實習培訓都方便。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渤海校區負責人田少軍介紹說,學院目前已經和黃驊各大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實現訂單式輸出人才。
天津與河北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今年上半年已經簽署合作協議,今后將試點校長和教師異地掛職交流。與此同時,三地還正在構建“京津冀大學聯盟”“京津冀職業教育聯盟”以及“京津冀教師培養共同體”。
通過合作辦學、建立分校區、成立教育聯盟等形式,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實現了加速流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教育資源過于密集的現狀。
醫療資源協同配置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三地醫療資源聯動發展帶來新機遇,三地簽署了衛生應急合作協議
京津冀三地醫療資源中,存在著“兩胖一瘦”、區域不均的現象。從京津冀三地擁有的醫療機構數量看,北京有51所三級醫院,約占華北地區三級醫院總數的24%,2013年三地每百萬人口擁有三級醫院數分別為3.2家、2.9家、0.9家。和京津相比,河北的醫療資源最為緊張。
不久前,家住河北廊坊燕郊的劉女士被當地的燕達醫院確診為“前交通動脈瘤”,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慶幸的是,她并未經歷輾轉北京醫院的奔波就醫之苦。燕達醫院腦科中心及時與北京天壇醫院相關科室溝通,并邀請對方專家為她成功實施了當地首例全腦血管造影動脈瘤栓塞術。
廊坊居民能夠在家門口接受北京專家診療,得益于該市近來加快推進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的實踐。目前,廊坊已被確定為京冀中醫藥一體化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并先后與京津及毗鄰縣(市、區)在突發衛生事件應急、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應急保障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
跨地區看病就醫,但兩地的醫保體系各行其道,如何對接?“先行先試”的燕達醫院采取兩套體系同時容納的做法:兩地均將其設為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院,按照各自收費標準,出具各自收費票據,按照各自的報銷目錄和要求,根據就診人群分別按照各自醫保政策進行報銷。
解放軍301醫院涿州培訓保障基地的醫學院教學樓已經完成主體施工,解放軍301醫院將無償為基地提供20年的技術傳幫帶。而秦皇島在引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同時,有著更為長遠的“謀劃”——發展集醫療、養老、休閑于一體的“北戴河國際健康城”項目。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天津區域醫療機構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北辰區副區長徐華告訴記者,為了緩解就醫困難,兩年前位于河西區的天津兒童醫院決定在北辰區建設第二兒童醫院。如今,已經開業的第二兒童醫院新的門診大廳交通便利、空間大,接診能力是兒童醫院的3倍,給天津市民就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不久前,京津冀三方簽署的衛生應急合作協議涉及北京市9個區縣、天津市7個區縣和河北省8個地級市、25個縣(市、區),涵蓋京津冀接壤的全部地區,真正實現了三地衛生應急聯動無縫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