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影響中國企業創新的主要因素及政策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15-12-21 點擊:次
企業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萬眾創新的關鍵。為了解當前我國企業創新的現狀、環境、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組織實施了以企業創新為主題的企業家問卷調查,并和2000—2014年間與創新相關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了企業創新戰略的演變,總結了我國企業近年來創新發展的變化規律,對我國企業創新的現狀與未來作出判斷。
一、宏觀環境影響企業創新意愿
本次調查分析了企業家對當前宏觀環境的判斷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的相關關系。分析結果顯示,企業家對經濟體制、法律體制、政策體制、社會輿論、文化環境和市場環境等六個方面的評價,與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引進人才和更新設備呈正相關關系,調查表明,企業家對宏觀環境的判斷越樂觀,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越強(見表1).
2008年—2014年的調查了解了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和企業的創新戰略。調查分析顯示,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形勢判斷的樂觀程度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且在2008年—2014年的數據分析中保持穩定。這或許表明,企業家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影響了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對宏觀經濟形勢更樂觀的企業家創新意愿相對更強,因此增強企業家對我國經濟長遠發展的信心,對促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具有積極意義(見表2).
本次調查還分析了企業所在行業的競爭環境、技術環境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的相關關系。有關行業競爭環境的分析表明,當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新進入企業很多時,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的可能性增大;而當企業失敗的可能性很高時,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引進人才和更新設備的可能性降低(見表3).
有關顧客需求變化的分析表明,當顧客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需求非常多樣化或高度定制化時,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的可能性顯著提高(見表3).
有關行業標準的分析表明,當行業標準高度統一時,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和更新設備的可能性顯著提高。
有關行業技術變化的分析表明,當行業技術變化很快、技術變化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或行業內新技術普遍出現時,企業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引進人才和更新設備的可能性會顯著提高(見表3).
二、創新政策有助于推動企業創新和轉型
為了解政府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對企業未來創新意愿的影響,調查了解了企業家對當地政府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的評價及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的相關關系。本次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了解了政府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政府為企業提供了所需技術信息與支持、政府為企業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和政府為企業吸引創新人才提供了支持。
調查分析顯示,政府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與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與企業是否更新設備沒有相關關系。調查分析表明,政府創新政策措施的有力支持更多的是影響企業增加創新投入的信心及對人才的投資,相反,更新設備等反映企業追求產能或效率的創新投入不受政府創新政策措施的影響。因此,加大創新政策支持力度,有助于推動企業創新和轉型(見表4).
政府簡政放權能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更公平的經營環境、更明確的市場主體權益、更透明的信用機制和更高效的法制環境。本次調查了解了企業家對2014年以來政府進一步加快簡政放權相關措施的評價及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的相關關系。調查分析顯示,政府簡政放權的各項措施整體上都與企業未來創新意愿呈正相關關系。因此,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有利于提高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見表5).
三、企業家信心與價值觀影響企業創新投入
創新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它反映了企業家對企業未來增長的信心和自身發展的信念。對企業未來增長沒有信心的企業家不會把大量資源投入到回報期長的創新活動中,而對企業家群體未來發展信念不確定的企業家也不會把精力花在創新活動上。
本次調查從企業家對所從事的事業的信心和對企業家群體前途的信心兩方面,衡量了企業家對未來的信心。調查分析表明,越認同“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仍愿意做企業家”這一說法,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認同“我希望我的子女成為企業家”這一說法,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引進創新人才和更新設備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認同“愿意做實業的企業家越來越少”這一說法的企業家,未來引進創新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見表6).
調查分析還發現,越認同“我覺得自己的事業很有意義”這一說法的企業家,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越認同“我經常感到很有成就感”這一說法的企業家,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的可能性越高;而越認同“對自己現在所從事的事業不感興趣”這一說法的企業家,未來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的可能性越低(見表6).
企業家對自身命運的態度也可能影響企業家對未來的看法以及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調查分析顯示,當企業家認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依賴于外部條件時,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更強。
企業家個人價值取向的差異也會影響企業未來的創新意愿。本次調查從“利他”和“利己”兩個維度了解了企業家的個人價值取向及與企業創新意愿的相關關系。調查分析顯示,越重視“助人為樂(為別人謀福利)”、“同情心(對別人富有同情心)”、“平等(人人機會平等)”、“關愛(對人表示關懷,充滿愛心)”的企業家,未來增加創新投入的可能性越高;越重視“舒適的生活(充裕富足的生活)”、“財富(為自己和家庭掙錢)”的企業家,未來增加創新投入的可能性越低。但無論企業家是“利他”還是“利己”的個人價值取向,企業未來引進人才的可能性都顯著增加;而企業家的個人價值取向對更新設備沒有顯著影響。
四、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
企業創新投入是為了在未來能夠提供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并獲得更好的經營績效。為了研究我國企業創新歷史演變和新常態下企業創新狀況,了解積極創新的企業是否會有更好的績效,以及在創新方面的分化是否會影響企業未來的經營績效和市場競爭力,課題組分析了企業創新意愿和創新投入與后續年份企業績效的關系。調查分析發現,創新意愿及創新投入高的企業,后續年份創新產出高、生產狀況好、盈利狀況好,這表明企業創新投入會明顯提高企業績效,促進企業分化(見表7、表8、表9).
具體來看,調查分析了2008年到2014年,連續兩年都參加問卷調查的企業,其前一年創新意愿及實際研發費用占比、大學生員工占比、研發投入及新產品銷售占比的變化情況等,與第二年的盈利情況、生產狀況以及創新績效的相關關系。總體而言,企業創新意愿及創新投入與經營績效和創新產出顯著正相關。調查分析表明,前一年調查中表示有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意愿的企業,其在第二年的創新產出(新產品銷售占比的變化情況)顯著好于前一年調查中表示沒有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創新人才意愿的企業;同時,企業前一年研發投入的增加對促進企業第二年的創新產出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此外,企業前一年的更新設備意愿、大學生員工占比、實際研發費用占比的提高,同樣可以促進企業第二年的創新產出(見表7、表8、表9).
此外,課題組對同時參與了2013年和2014年調查的1376家企業的數據作了進一步回歸分析,在控制了企業所在行業、企業規模(企業員工數)、企業類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企業實際研發投入等因素之后,分析結果表明,有創新意愿的企業比沒有創新意愿的企業在下一年度的創新產出(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重)上高約2.5%至6.1%。
關于企業創新意愿及創新投入與企業生產狀況的相關關系,調查分析發現,前一年有引進人才意愿的企業,其第二年的生產狀況顯著好于前一年沒有引進創新人才意愿的企業。在多數年份中,企業前一年所表現出的增加創新投入意愿或更新設備意愿,對企業第二年的生產狀況同樣有促進作用,但效果并不顯著。同時,前一年創新投入增加及新產品銷售占比增加的企業第二年的生產狀況顯著較好。近三年來,提高大學生員工占比對企業第二年的生產狀況有較為顯著的促進作用(見表8).
關于企業創新意愿及創新投入與企業盈利狀況的相關關系,調查分析發現,前一年有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意愿的企業,其第二年的盈利狀況顯著好于前一年調查中沒有增加創新投入和引進人才意愿的企業。在多數年份中,大學生員工占比對企業第二年的盈利狀況同樣有促進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前一年研發投入增加及新產品銷售占比增加的企業,第二年的盈利狀況顯著較好,這表明企業創新投入對其經營績效有正向的促進作用(見表9).
調查表明,企業家在逐漸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迫切期待政府進一步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調查分析顯示,積極推動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當地政府支持創新的具體政策措施以及提振企業家對宏觀環境的信心,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創新投入和未來創新意愿。因此,建議政府一方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完善企業融資渠道、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激勵企業創新;另一方面,通過放寬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建立信用體系、有效執法等,提升企業家未來創新意愿,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整個社會創業創新熱忱,以實現“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更好地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