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讀丨《西咸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
全解讀丨《西咸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7-24 點擊:次
西咸新區發布《西咸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及重點任務分工。此次發布的規劃內容共計324頁,對西咸新區未來幾年的產業發展方向、對人才引進、入駐企業獎勵政策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發展規劃,同時也列舉出正在建設或即將落地的眾多大項目。
西咸新區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第七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在“一圈一軸三帶”空間格局中明確提出,將建設由西安、咸陽主城區及西咸新區為主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目前大西安正處于發展利好的疊加黃金期,今后這個國家級新區將向何處去?此次公布的規劃文件用滿滿“干貨”為西咸新區發展指明了目標。
產業目標6000億,五年發展大西安新中心
未來的西咸新區將以建設大西安新中心為目標,圍繞“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主線,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和新區發展總體要求,兩年打基礎、五年大發展,形成“一節點二示范三高地”。
·一節點·
即全球創新網絡重要節點,依托絲路科創谷、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部科學城等創新載體,積極吸引全球頂尖實驗室、研究院所、高校、跨國公司設立研發機構,打造全球創新網絡重要節點。
首期占地近6000畝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將于今年秋季迎來數萬名西安交大師生入駐;西工大翱翔小鎮打造首個以“空、天、地、海”無人系統產業為核心的科創示范小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計劃建設“西農未來高等農業研究院”,以進一步強化該校農業相關學科,促進三大產業融合發展。
·兩示范·
-
國家高質量發展產業示范區: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統領,以高端、高質、高新為特色,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都市農業,塑造高質量發展的“西咸模式”。
-
“三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將西咸新區建成國際化航空物流樞紐、陜西對外開放的門戶,促進國際化要素流動,打造新區產業發展新引擎,建成“三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
·三高地·
-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撐全球硬科技之都、中國新經濟之都建設,構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
-
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旅游產業高地:依托西咸新區周、秦、漢歷史遺存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以文化旅游為核心,通過重大項目帶動,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歷史文化旅游品牌。
-
內陸地區產業開放合作高地:以陜西自貿區中心片區、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為平臺,以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主要方向,打造內陸地區產業開放合作高地。
① 地區生產總值:2020年至505億元;2025年至1015億元;
② 六大千億級產業:2020年突破2200億元,2025年至6000億元;
③ 高端人才引進數量:2020年至5萬人,2025年至10萬人;
④ 引進優秀創業團隊和創新團隊數量:2020年至300個,到2025年突破800個;
⑤ 培育科技創新領軍企業數量:2020年至50家,2025年至150家;
⑥ 區域城市綠化覆蓋率:2020年突破40%,2025年至70%;
⑦ 引進10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數量:2020年至20個,2025年至50個;
⑧ 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數量:2020年至20家,2025年至100家。
構建“一軸、五新城、一園”產業新格局
依托西咸新區資源分布和產業發展現狀,統籌推進五個新城和園辦既有規劃與西咸新區總體規劃的有機銜接,將形成“一軸、 五新城、一園”的“151”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
一軸:即大西安新軸線,縱貫空港新城、秦漢新城、灃東新城中心區域,串接臨空經濟區、自貿區、能源金貿區、科技統籌區、文化生態區等重要功能區,以聚集企業總部為目標,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科技研發等現代服務業,打造西咸新區產業發展主軸。
-
五新城:以空港新城、灃東新城、秦漢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為載體,形成產業發展組團。
-
一園:即能源金貿區,依托區位優勢,發揮大西安新中心、新軸線核心區的重要作用,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金融與人居配套,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務區和大西安國際高端社區。
① 空港新城:依托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放大“臨空+自貿+保稅 +跨境+口岸”以及第五航權的疊加優勢,以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為核心,重點布局臨空制造、臨空服務、臨空物流等產業,打造臨空之城。
② 灃東新城:依托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發揮大西安新中心新軸線核心區的重要作用,重點發展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商貿服務,積極發展文化旅游和智能制造產業,打造總部經濟、科技研發和現代商貿之城。
③ 秦漢新城:發揮區域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依托現有產業,重點布局文化旅游產業,積極發展健康服務和先進制造業,打造文化、健康和智造之城。
④ 灃西新城: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絲路科創谷、西工大翱翔小鎮、“硬科技”小鎮等科技創新載體,重點布局科技研發和電子信息產業,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科創和現代信息之城。
⑤ 涇河新城:發揮區域生態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優勢,依托樂華城、茯茶小鎮、崇文景區、農業示范園區等產業載體,重點布局文化旅游產業和休閑旅游產業,積極承接制造業轉移,組團式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現代田園和先進制造之城。
建設成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
推動“6+1”主導產業跨越發展,加快四大特色經濟融合發展,實施六大重點工程,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為特色的實體經濟、科技創新、 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位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
其中,“6+1”主導產業由先進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臨空經濟產業、科技研發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總部經濟及都市農業組成。
·先進制造·
統籌產業鏈研發、制造、應用各環節,增強產業協作配套能力,推動先進制造裝備研制與產業化應用,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加快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① 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丨位于秦漢新城,建設整車工藝車間、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研發制造項目。
② 三一西安產業園丨位于灃西新城,建設三一筑工區域總部、昌吉工廠中試基地、建筑機器人區域研發總部基地、軍民融合雙創基地等系列子項目。
③ 中國中藥(西安)產業園丨位于灃西新城,建設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中心、中藥飲片廠、中藥配送中心、中國中藥科學院西安中藥資源分中心等。
到2020年底,先進制造業營收達到700億元,2025年突破1300億元。
·電子信息·
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新型顯示、軍工與行業電子設備等電子信息硬件產業,大力發展大數據與云計算、高端軟件服務、物聯網等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下一代通信網絡、虛擬與增強現實、數字創意與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前沿產業。
① 陜西坤同柔性半導體服務制造基地丨位于灃西新城,建設月產3萬片(規格為 1500mm×1850mm)第6代AMOLED、月產1千片(規格為370mm×470mm)中試線暨世界級技術質量驗證中心。
② 藍盾信息安全技術研發產業園丨位于灃西新城,建技術研發、產品生成、企業辦公、產品上下游配套體系研發專業技術人才居住生活為一體的產業園。
③ 樹根互聯西北總部丨位于灃西新城,打造“專用通用設備制造”、“電力電子設備制造”、“汽車零部件及專用車制造”等多個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到2020年底,電子信息產業營收達到700億元,2025年突破1300億元。
·臨空經濟·
發揮西咸新區在區位、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緊抓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和“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的疊加優勢,結合自貿區發展需求,以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為目標,著力推動航空企業總部聚集,大力發展臨空偏好型制造、臨空指向型服務和臨空樞紐型物流等外向型產業,打造國內一流的臨空經濟產業集群。
① 天羽飛行訓練中心丨位于空港新城,建設飛行樓及飛行樓配套建筑,乘務樓及乘務樓配套建筑,新建4星級酒店1座,新建配套生活設施1處。
② 四川航空西安運營基地丨位于空港新城,建設生產運行中心、酒店、文體中心等配套附屬設施。
③ 安博灃西物流中心丨位于灃西新城,建設約26萬平方米的物流設施,包括倉儲中心、分撥中心、結算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等。
到2020年底,臨空經濟產業營收達到300億元,2025年突破1000億元。
·科技研發·
充分發揮大西安科教、軍工資源優勢,鼓勵高校、院所、實驗室、大中企業研發部門等科研主體設立研發服務機構,對外提供專業的科技研發服務。
以國際技術交易市場為樞紐、以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為門戶,推動科技服務和產品向全球流動,重點發展科技研發服務、技術交易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推動科技研發產業規模化發展,建成大西安科技研發副中心。
① 中興深藍科技產業園丨位于灃東新城,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建設科研辦公樓、用戶體驗中心、合作交流中心、可靠性測試中心、試產廠房、庫房等。
②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丨位于灃西新城,總建筑面積360萬平方米,集中建設科研板塊、教育板塊、轉孵化板塊、綜合服務塊四個板塊。
③ 中國兵器工業第〇五一基地研究中心丨位于灃東新城,建設西安試驗方法與測試技術研究中心、高新武器科研中心。
到2020年底,科技研發產業營收突破300億元,2025年達到700億元。
·文化旅游·
圍繞大西安建設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目標,依托區域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以全域旅游為主要方向,以“旅游+”為抓手,通過要素資源整合,推動旅游業“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時空、全方位、全民化”發展,重點發展歷史文化旅游、濱水生態旅游和休閑體驗旅游產業,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傳承中華文明的文化旅游產業高地。
① 西安恒大童世界丨位于秦漢新城,建設童世界、動漫網游文創產業園及高端寫字樓等。
② 云漢大道商業街區丨位于灃東新城,建設分為商業區域和停車場區域,商業區域主要分為旅游配套區、休閑商業區等。
③ 西安國際美術城丨位于空港新城,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建設西安國際美術博物館主館、專題美術博物館群區、藝術商旅酒店區、綜合商業中心區、畫家公寓區。
到2020年底,文化旅游產業總收入突破300億元,2025年達到800億元。
·總部經濟·
以五大新城核心區、能源金貿區和陜西自貿區西咸主體功能區為承載,發揮區位、產業、政策以及自貿區功能優勢,面向國內外企業,吸引企業機構法人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和中小企業專營中心入駐,重點發展在岸和離岸總部經濟,打造具有西 咸特色的總部經濟集群。
① 中國國際絲路中心一期丨位于灃東新城,總建筑面積70.6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酒店、公寓、辦公樓等。
② 西安空港企業總部商務中心丨位于空港新城,總建筑面積51.5萬平方米,建設商業、寫字樓、精裝公寓、酒店等。
③ 西咸商務中心丨位于能源金貿區,總建筑面積23.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辦公場所、生活配套等綜合建筑。
到2020年底,總部經濟規模達到200億元,2025年突破1000億元。
·都市農業·
以踐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目標,以西咸新區全域為承載,發揮新區豐富的農村和農業資源優勢,加快推動城鎮化和農業化同步發展,按照城市功能分區布局對應產業類別,重點發展生態立體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現代高效農業。
到2020年底,都市農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2025年達到55億元。
四大特色經濟
① 自貿經濟:發揮自貿平臺功能優勢,以四大實體自貿功能區為承載,結合各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加快六大千億級產業與自貿區建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協作與區域聯動發展,探索自貿經濟發展新模式,凸顯西咸開放型經濟特色,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高地。
② 平臺經濟:依托六大千億級產業,構建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產業發展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臺、“三個經濟”創新平臺、能源交易中心平臺),通過平臺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聚集與融合,打造產業集群,創新經濟形態,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③ 數字經濟:深入推進光網西安、無線西安和物聯西安建設,發揮灃東自貿產業園省級數字經濟試點示范區的帶動作用,以創建全國數字經濟示范區為目標,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依托,以“數字經濟+”為抓手,推動數字經濟與六大千億級產業相融合,激發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實現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④ 頭部經濟:以行業內具有絕對話語權的頭部企業為核心,發揮頭部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推動形成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產業生態圈的新經濟形態。
六大重點工程
① 制度創新工程:充分發揮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多重創新賦能優勢,重點圍繞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做好制度創新、產業政策創新,構建西咸新區產業創新體系,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② 主體培育工程:強化企業的產業主體地位,以招商引資、創業創新和孵化培育為抓手,通過龍頭企業招大引強、存量企業扶持壯大和創新企業孵化培育,進一步壯大企業主體群落,構建產業主體生態網絡,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
③ 平臺搭建工程:發揮西咸新區及大西安科教資源和區位優勢,依托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產業載體等,構建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和對外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產業“橫向聯合+縱向整合”一體化發展。
④ 產業升級工程:以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重點開展產業體系重建、空間布局調整和存量企業轉型,推動空間結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和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新發展邁進。
⑤ 載體建設工程:按照專業化聚集、園區化承載、集群化推進思路,布局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產業化園區(基地)和專業綜合體,推進產業空間集聚,構建分工明確、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產業載體體系。
⑥ 環境營造工程:以推動招商引資、服務產業發展為目的,加快西咸新區整體環境的優化升級,重點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生態宜居環境和營造創新創業環境等“三個環境”建設,構建國際一流產業發展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