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 康養產業規劃方案(河北、山東、山西、廣東等等)
全國各省 康養產業規劃方案(河北、山東、山西、廣東等等)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08 點擊:次
康養行業的國家觀點
01、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02、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與健康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布局和標準,把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
針對當地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編制實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鎮。
03、“大健康+旅游”受到高度關注
2017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
到2020年,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推廣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健康旅游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打造一批國際健康旅游目的地。
到203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健康旅游服務體系,健康旅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將我國作為健康旅游目的地,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04、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
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范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康養行業的地方規劃
01|河北省
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全面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康養產業。鼓勵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合作,促進康養產業發展。鼓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共建康養服務機構。
促進融資支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依法合規、防范風險”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各類康養產業機構,通過財政支持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投融資渠道。
推進創新創業。聚焦康養產業發展需求,推出創新產品和新型康養模式,培育形成康養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競爭優勢。實施康養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圍繞醫藥、食品、醫療器械、中醫經方研發等領域,加大省級科技計劃導向,聚焦關鍵技術集成創新,推動醫、養、旅、居、文、體科技創新。
推進重點項目。建立省級康養產業重大項目庫,謀劃一批帶動作用強、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扶持領軍企業。加大康養產業領軍企業培育扶持力度,在醫療醫藥、健康產品、康旅健身等領域,每年認定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康養骨干企業。實施康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康養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發揮企業龍頭作用。
建設產業園區。依托雄安新區和河北省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整合資源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康養產業制造園區,組建省級康養產業園區創新發展聯盟。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體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務園區。
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發揮廊坊、保定等市區位優勢,積極疏解京津健康養老功能,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立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支持康養企業在雄安新區建立康養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一批康養行業關鍵技術、標準、專利等知識產權。
建立智慧康養平臺。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互聯網+康養”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立足當地、服務全省、輻射京津”的智慧康養公共服務模式。在雄安新區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康養產業“硅谷”,建設數據應用、康養產品、康養教研的康養創新平臺,授權承建企業在“互聯網+康養”服務及運營中,存儲開發、開放共享、安全保障相關數據。
打造醫養結合平臺。加快推進“政府保障與社會資本相結合、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縣鄉村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突出重點人群”的“四結合一突出”模式,打造醫養結合工作的河北品牌。鼓勵和扶持護理院、康復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發展,完善治療、康復、中期、長期護理服務鏈,推動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資源互動融合,實現醫療、養老資源效益最大化。
02|山東省
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
關于產業發展思路
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打造萬億級產業為目標,以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和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為抓手,圍繞“醫藥養食游”等重點領域,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醫療、養老、養生、文化、旅游、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擴大醫養健康產品供給,完善全方位、全周期醫養健康產業鏈條,努力把醫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為健康山東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83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5%左右;到2022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15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1.5%,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60%以上,打造濟南、青島、煙臺、淄博、臨沂等一批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對醫養健康產業涉及的一二三產,集群園區建設、大型企業培育、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分別提出了預期指標。
關于產業區域布局
一是“三核引領”。充分發揮濟南、青島、煙臺產業基礎優勢,率先實現突破發展,打造全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二是“三帶集聚”。包括藍色海洋健康產業帶,由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七市組成;運河養生健康產業帶,由濟南、棗莊、濟寧、德州、聊城、菏澤六市組成;魯中南山區健康產業帶,由泰安、淄博、萊蕪、臨沂四市組成。
三是“多點支撐”。結合各地產業特色和地域特點,確定了濰坊(健康食品)、濟寧(健康文化)、泰安(健康旅游)、威海(醫療器械)、臨沂(養老養生)、菏澤(生物醫藥)等6個產業發展支撐點。
關于產業重點領域
經過與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反復研究論證,明確了產業概念,厘清了產業邊界,確定了十大重點領域:醫療服務、健康教育與管理、健康養老、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與裝備、中醫中藥、體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數據。
在醫療服務領域,提出加快醫療服務創新發展,推進山東質子治療中心、國家人類遺傳基因庫山東創新中心、中科院中能醫用直線加速器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出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構建覆蓋衛生健康全過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
在健康養老領域,提出推進醫養結合,加快適老化建設改造,推廣普及老年教育,增加老年用品供給,重點發展適合老年人的情感陪護、娛樂休閑、殘障輔助、安防監控等智能化產品。
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海洋藥物、小分子藥物等。提高原研藥、首仿藥、中藥、新型制劑等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做大做強藥品流通業,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藥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在健康大數據領域,全面深化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健康大數據新業態,促進大數據支撐下的健康維護、健康保障、健康產業三大體系融合發展。
03|山西省
以康養小鎮和康養社區為主抓手
2019年
率先推動實施大同桑干河森林康養小鎮、垣曲左家灣生態康養小鎮、山投太谷孟母文化健康養生城、盂縣梁家寨溫泉康養小鎮、榆社云竹湖康養小鎮、晉中小西溝文旅康養小鎮、沁源靈空山康養小鎮、定襄鳳凰山溫泉康養小鎮等8個康養小鎮項目,大同興云康養社區、忻州頓村溫泉康養城、長治大辛莊綠城柳岸曉風康養社區、晉城瑜園康養社區、陽泉固莊智慧生態康養社區、潞城盧醫山康養城等6個康養社區項目。
2020年
重點推動實施晉中晉龍澤康養小鎮、霍州七里峪康養小鎮、黎城黎侯白巖康養小鎮、忻州奇村溫泉康養小鎮等4個康養小鎮項目,山醫大一院太原上蘭康養社區、澤州春風十里度假康養社區、夏縣夏都溫泉康養社區、晉城康馨園康養社區、安澤本草香泉中醫藥康養社區等5個康養社區項目。
2021年
重點推動實施平遙天鷺湖康養小鎮、寧武東寨康養小鎮、晉城洞頭康養小鎮等3個康養小鎮項目和廣靈壺流河康養社區、晉城白馬寺康養社區、陽曲黃寨中社康養社區、迎澤東山康養社區等4個康養社區項目。
04|北京市
基本建成健康中國首善之區
階段目標
到2020年,城市健康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健康環境條件持續改善,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積極治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廣泛普及,人均期望壽命穩步增長,市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健康城市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到2030年,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適應的現代化衛生與健康治理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擁有健康環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健康中國首善之區基本建成。
主要任務
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協同發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務、無煙環境推進行動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點工作。將衛生計生、體育健身、環境建設、食品藥品等領域統籌融合,涉及全市40余個部門,逐步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體現了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新形勢下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就是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重點內容
推動健康城鎮、健康村鎮建設。推廣健康城市理念,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布局和標準,到2030年,健康社區比例達到80%,健康村鎮建設比例達到50%。
營造綠色宜居生態環境。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保障供水飲水安全、建設綠色景觀休閑空間及提升城鄉市容環境質量。在本部分中,提到首都將建設成為“環帶成心、三翼延展”的空間結構,擴大森林綠地面積,著力構建青山為屏、森林環城、九楔放射、四帶貫通、綠景滿城的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格局。
加快健康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以健康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旅游項目和產品,發展中醫藥、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健康旅游,打造一批健康旅游基地。
05|上海市
圍繞“健康”主題,更加重視“全面”
圍繞“健康”主題,更加重視“全面”,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關注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更加重視“參與”,從“治病”轉向“防病”,鼓勵民眾共建共享;更加重視“公平”,關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提升服務質量與保障水平。
規劃綱要對標全球城市,提出了23項建設指標。其中,主要健康指標“人均預期壽命”要保持發達國家水平;同時,特別增加了“健康預期壽命”——到2020年≥70歲;到2030年≥72歲、“常見惡性腫瘤診斷時早期比例”——到2020年,≥30%;到2030年≥40%等民眾關注、體現健康水準的10個指標。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影響健康因素中,生活和行為方式占比60%。規劃綱要從加強健康教育、塑造健康行為、建設健康文化、提高身體素質等四方面,大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據此,到2030年,上海民眾健康素養水平將達到40%,參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人數將達到120萬。
注重體育生活化:到2020年,上海將建成區級體育中心23個,新建市民健身活動中心50個、市民多功能運動場150個、市民足球場100個、市民健身步道300公里。到2030年,上海將實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達96.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6%。
健康科技創新:規劃綱要將突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控、建立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中醫藥傳承創新等。上海還將強化健康科技創新,突出創新對健康的支撐引領作用;完善醫學科技創新制度,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醫學科研機構、生物醫藥企業聯合開展醫學科技創新;整合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在重點領域率先建設醫學協同創新集群。
健康環境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上海將構建安全的食品藥品環境,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統,實現智慧監管。同時,上海將優化傳染病和相關因素監測體系,建成菌毒種保藏中心、公共衛生生物樣品庫、感染性動物實驗室基地、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重大公共衛生設施,切實保障城市公共衛生安全。
06|廣東省
突出大衛生、大健康的發展理念
5大重點健康領域: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
12個重點行動計劃:健康生活促進行動、全民健身行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行動、現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重點人群健康保障行動、健康保障提升行動、藥品供應保障行動、健康環境建設行動、食品藥品安全行動、公共安全保障行動、健康產業發展行動。
6方面支撐與保障: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健康交流合作和籌資保障。
在“健康中國2030”、“鄉村振興”雙重國家戰略下, 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環境。
我們能為您做什么?
怎么聯系到我們?
電話
4001180807
010-52665291 010-526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