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府科研企業聯手,產業規劃目標2035年產果量26億個
海南政府科研企業聯手,產業規劃目標2035年產果量26億個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8-29 點擊:次
椰子樹是海南島的標簽,椰風海韻攜帶著特有的浪漫基因。雖然海南年產椰果2億多個,卻遠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加工用椰子進口依存度高達90%以上,如何將海南椰子產業做大做強?近一段時間,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受政府委托,深入海南椰子企業走訪調研,分析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了解企業最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準備制定椰子行業標準,“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用政府+科研+企業的模式,共同服務海南椰子,助力其加速發展。”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道出海南椰子發展之道。
海南椰子不夠賣
近兩個星期以來,椰子研究所在瓊海、定安、洋浦等地進行調研,邀請省內椰子企業進行深度溝通,四場調研會,全省共有50余家規模企業參加,他們全部從事與椰子相關的產業,從種苗到種植,從椰殼、椰漿加工,到椰子水、椰果銷售,均有涉及。
企業家們不僅了解自己產品國內外行情,同類商品的核心競爭力,對海南椰子更是吃得透:全省約20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椰子產業;椰子加工企業共有359家,年總產值超500億元;2018年,全省椰林面積50.4萬畝,椰果年產量約2.32億個,絕大部分用于鮮食,但遠不能滿足國內鮮食椰子市場需求,加工用椰子原材料更是需要大量進口,嚴重受制于國外市場。
專做椰青銷售的海南萬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桑文靜發言時稱,海南鮮食椰子售價一直很平穩,但是產量少,尤其公司從線下銷售走入線上銷售后,需求量大增,希望海南加大椰子種植面積,多產果,產高質量的果。
不少從事椰青銷售的企業家們認為,由于鮮食椰子銷售零門檻,沒有相關標準,導致島內椰子在線上銷售的口碑不高,要給鮮食椰子定標準,將海南椰子賣出附加值。
海南椰子急需定標準
面對國內最權威的椰子研究機構的專家,企業家們珍惜發言機會,大家各抒己見,從各自行業角度擺數字,舉例子,鮮活生動,大家對海南椰子物流、產業標準以及供不應求的產量著急,呼吁要盡快制定海南椰子產業的相關標準,讓產品生產有規可循,形成良性競爭。
就拿椰汁來說,定安的企業家很氣憤,行業標準缺失讓海南企業舉步維艱,總被外省企業冒名,打著“海南造”的廣告語沖進市場,原料用量及原料含量遠低于海南企業,由此導致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拖著整個行業開始打價格戰,品質低,產品升級緩慢。
據了解,海南椰子加工生產,除了椰汁、椰粉等一些初加工產品外,速凍椰漿等產品的生產加工標準處于空白狀態。
一位活性炭企業參會代表在發言時,懇請同行多多提供椰殼,對他來說,原料緊缺是頭等大事。他建議在島內成立椰子集散地,形成一條龍加工模式,減少物流成本,不要來回倒騰。
還有企業負責人稱,海南椰子肉椰油高,一些椰肉制品的保持期只有9個月,與東南亞國家同類產品的保質期相比,處于競爭劣勢;越南速凍椰漿進口落地價比海南本地生產的價格還要低,皆因兩國的生產標準不一樣。椰子研究所椰子加工專家夏秋瑜博士耐心給大家支招,同時介紹了可以投產的實驗成果。
椰子所副所長范海闊告訴記者,此次調研的意義正在于此,制定椰子產品的相關標準,進一步規范各個行業,為海南椰子下一步做大做強保駕護航。
海南椰子產業目標:年產26億個
椰子研究所正在編寫的海南椰子產業規劃中,擬定在2035年新增椰子種植80萬畝,年產果量達到26億個,海南椰子產業即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告訴南海網記者,調研發現椰子行業標準凌亂,有的執行國標,有的執行行業標準,有的干脆是企業自己定的標準。國內銷售的椰子產品,原料添加差異非常大,價格貴一些的能達到10%,便宜些的4%,最低2%的都有。
王富有說,椰子研究所一直在推動海南椰子產業發展,科研成果豐富,通過這次調研,摸到了很多企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下一步將做針對性的技術研究,在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共同努力下,解決行業發展難題,在技術上有顯著提升,能夠與國外、省外的企業競爭。
據悉,海南即將成立“椰子和檳榔作物與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在調研的基礎上理清已有的標準,明確了急需制定的標準,將加緊制定海南省的標準,提升椰子產業中各個產品的門檻,讓企業有序競爭,打造屬于海南椰子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