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推進人工智能產業規劃發展
天府新區推進人工智能產業規劃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9-27 點擊:次
當前,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產業,正引領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浪潮。在西部內陸,“年輕的”國家級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同樣在大力布局新經濟產業。近日,在天府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五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中國“最年長”的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尋找新經濟產業的發展邏輯。
1990年,中國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9年來,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浦東,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如今,作為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集聚區,浦東新區在核心產業發展、優勢企業集聚和重點應用場景等方面都處于上海市前列,已然成為中國新經濟產業高地。
2018年4月,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正式對外發布“張江人工智能島”計劃,意在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VR/AR等數字產業項目集聚,將技術和應用擴散至整個張江科學城。此舉被看作是有中國“藥谷”和“硅谷”之稱的張江,謀劃打造“智能谷”新名片。
在張江集團董事長袁濤的構想中,張江人工智能島有著雙重含義:這里是頂尖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的核心聚集地,整個半島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真實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作為上海的“硅谷”,張江近幾年已經形成了云集之勢。資料顯示,2018年前后,張江已匯聚眾多國內外最前沿的基礎架構支撐和人工智能技術企業,企業總數已有百余家,占上海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幾乎覆蓋了人工智能全產業鏈。
2019年5月,繼美國西雅圖、德國慕尼黑之后,微軟正式在張江建立了亞太首家、全球第三家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是全生命周期的科技賦能的平臺載體。”微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負責人朱琳告訴記者,實驗室幫助企業進行項目開發,加快開發進度,從而盡快實現量產,同時依托張江的資源池,做科技投資和加速器,為企業帶來資本對接。
談及為何選址浦東、落戶張江,朱琳說,首要因素是張江人工智能產業的高度集聚。“就像張江有一個標簽‘張江男’,程序員工程師很多,這經歷了多年潛移默化的積累。”朱琳解釋,微軟同時考量的,還有當地政府的開放度和包容度。
遠在四川的天府新區,同樣在建設數字經濟高地。“天府新區正在以新經濟產業帶動經濟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科技創新和新經濟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天府新區以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為引領,新經濟產業承載空間正不斷完善。
位于興隆湖畔的天府新經濟產業園,是天府新區為企業提供總部辦公區、孵化器、金融中心等功能的復合型濱湖辦公空間。數據顯示,產業園內目前已入駐7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創新平臺、行業知名企業,員工近5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天府新區“獨角獸島”亦在建設當中,到2019年底啟動區將建設完成。這一產業集聚區域,將按照全周期培育、全要素保障、高品質生活的產業生態圈建設思路,以智慧復合型綠色生態園區規劃為基礎,以新經濟應用場景構建為目標,以獨角獸企業引進培育為根本,高標準建設集“新經濟、新夢想、新城市、新建筑、新生活”為一體的獨角獸企業孵化培育平臺。
“當全球都在尋找獨角獸企業時,企業也在尋找適宜成長為獨角獸的森林。”赫爾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仲承說,作為入駐天府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他對“獨角獸島”充滿期待,也希望像赫爾墨斯這樣的成都本土企業隨著“獨角獸島”的規劃建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真正的獨角獸企業。
誠然,與浦東新區相比,年輕的天府新區在新經濟領域發展時間較短,仍處于布局階段,還需加快形成產業承載能力。當前,天府新區正加快規劃數字經濟和5G產業園,建設布局紫光芯城、天府數字港、天府無線谷、網絡視聽小鎮等新經濟特色產業園區。可以預見,天府新區未來必將成為中國西部的新經濟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