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3-02 點擊: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湘政發〔2020〕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4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提出的“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充分發揮我省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國家支持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爭當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領頭雁”,推動湘南湘西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根據《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總體方案》,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示范區相關專項規劃、布局重大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遠景目標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背景
 
規劃范圍為湖南省湘南湘西地區,包括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陽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共6個市州,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324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1144.55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7.2%、47.0%和30.6%。
 
(一)發展基礎。
 
1.區位交通便利。示范區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福建海西經濟區等開放經濟帶,基本形成鐵路、公路、航空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滬昆高鐵、京廣高鐵、湘桂高鐵、包茂高速、二廣高速等交通干線縱橫交錯,已有衡陽南岳、永州零陵、懷化芷江、邵陽武岡4座民用運輸機場,開通航線25條,新建郴州北湖、湘西2座民用運輸機場。
 
2.資源生態優越。示范區森林覆蓋率64.24%,現有國家森林公園36個,國家濕地公園38個;擁有各類礦藏140余種,其中鎢、鉍、錫、錳、螢石等保有儲量居世界或全國前列,微晶石墨儲量占世界的70%,白銀年產量占全國的40%;水能資源充沛,有湘江、資江、沅江等多條水道,屬于全國重點水電基地的主體地帶。
 
3.產業基礎良好。湘南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礦產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產業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湘西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生態文化旅游、醫養健康(中藥材)等產業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示范區有省級以上產業園區66個,占湖南省園區總數的50%,其中國家級開發區5個。
 
4.開放平臺健全。示范區設立并封關運行了衡陽、郴州兩個綜合保稅區,擁有若干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國際快件中心、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等功能性平臺,建設運營了郴州到廣州、衡陽到深圳的“五定班列”,以及懷化至歐洲的中歐班列;先后獲批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城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等國家級平臺。
 
5.人力資源豐富。示范區適齡勞動人口近2200萬,是湖南省勞動力輸出的重點區域,農村轉移就業人口超過70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南下務工潮培育了大批湘籍企業家、技術管理人才和熟練產業工人。如邵陽有100多萬邵商分布在全球各地,擁有資產超過4萬億元。在新一輪返鄉創業熱潮中,示范區通過開展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等,促成了一大批湘籍客商回鄉創業。
 
6.承接成效顯著。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設立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湘南湘西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勢頭良好,承接模式不斷創新,承接能力不斷增強,承接影響不斷擴大。2018年底,實際利用外資49.06億美元,較2011年增長180%;到位內資2167.43億元,較2011年增長184%;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93.87億元,較2011年增長258%。
 
(二)機遇與挑戰。
 
1.全球產業格局調整重塑了示范區發展的有利環境。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全球產業分工繼續深化。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上升,話語權和競爭力增強,東部沿海地區以創新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帶來了重大機遇。
 
2.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為示范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示范區發展提供機遇。特別是示范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輻射的前沿梯層和主要區域,既有地緣優勢,又有國家政策支持,更有良好基礎,全面對接融入大灣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國家支持中部地區崛起奠定了示范區發展的堅實基礎。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提出了八點意見,指明了新時期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為示范區帶來了重要機遇。隨著科技文化創新體系、新型城鎮化體系、綜合交通體系日趨完善,中部地區的生產要素密集、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門類齊全等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為示范區發展集聚發展勢能,增添發展后勁。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也面臨一些挑戰。示范區面臨東南亞國家及國內周邊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激烈競爭,缺乏比較優勢;示范區承接轉移的產業配套能力不強、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示范區工程技術、高級技工等人才資源短缺,其他資源要素也存在制約,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一帶一部”戰略定位,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緊扣四大定位,落實八大任務,實施六大工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斷健全完善示范區治理體系、運行機制,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把示范區建設成為新時代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領頭雁”。
 
(二)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開放發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入實施開放崛起專項行動,全面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不斷推動全方位、深層次對外開放。
 
市場主導、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支持示范區先行先試,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實現在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區域聯動、共享發展。探索示范區與轉出地的對接合作機制,重點推進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兩區對接”、融合發展。強化產業轉移與精準扶貧的政策協同,讓貧困人口共享發展成果。
 
分類指導、協調發展。因地制宜,明確承接重點,優化空間布局,形成產業特色,推動產業有序承接,促進示范區內部、示范區與周邊地區良性競爭,實現結構優化、錯位發展、互利共贏。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禁轉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三)戰略定位。
 
1.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實現在發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探索產業合理布局、要素優化配置、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新路徑,為中西部地區有力有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發揮示范作用。
 
2.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示范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開放合作機制,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全面拓展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領域,進一步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省份合作聯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培育具備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產業鏈條。
 
3.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聚焦重點行業,增強創新驅動能力,積極承接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加工貿易產業,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先進制造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力爭在部分領域引領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
 
4.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推進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因地制宜承接和發展一批規模和水平居中部地區前列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把示范區建設成為承接東部、輻射中西部的重要平臺和促進中部地區全面崛起的重要引擎,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發展目標。
 
到2020年,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引進6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形成若干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城鎮格局進一步優化,城鎮化率達到52.8%。優勢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同聯動、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學有效的承接產業轉移新路徑、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5年,示范區基本建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引進8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0%。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高效互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更加美麗,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和全面開放新格局,成為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示范區全面建成。示范區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全國位于中上水平,產業分工協作格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不斷鞏固,承接發展形成一批規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區前列的產業集群,引進15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重點產業
 
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按照“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實施差異化協同發展,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空間拓展有序的高質量承接發展格局,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產業承接發展重點。
 
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圍繞產業升級和培育新的增長點,明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承接發展一批優勢重點產業,強化資本、技術、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轉移。
 
1.裝備制造業。重點承接發展輸變電裝備、高端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裝備、農用機械、鍛鑄造等裝備制造及相關產業。大力承接發展大型數控液壓機和鍛壓裝備、加工中心和高檔專用數控機床,提升工程機械、電器設備、新能源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施工機械、現代農業裝備等制造水平。加強承接發展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重型載貨車等關鍵零部件項目,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專用零部件技術自主化。
 
2.新材料。重點承接發展先進儲能材料、硬質材料、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化工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加強前沿材料布局,優化新材料產業化及應用環境建設,推動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提高新材料基礎支撐能力,推進高強輕合金、碳纖維、磁性材料、動力電池材料、高端電子信息基礎材料的規模化應用;推動稀土、鎢鉬、釩鈦、錳、石墨、螢石等特色資源高質化利用;突破石墨烯產業化技術,拓展納米材料在光電子、新能源、生物等領域的應用,開發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提升新材料產品附加值。
 
3.生物醫藥。依托道地中藥材資源和技術研發優勢,重點承接發展中藥材提取、中藥新藥開發;依托生物技術研發優勢,重點承接發展疫苗、細胞、血液等生物制品及藥物;依托小分子化合物技術基礎,重點承接發展抗感染、抗腫瘤、心腦血管等系列高端化學藥物及制劑。積極承接發展新型醫療器械、基因技術等新產品和服務。
 
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托制造業基礎,重點承接發展核心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消費類整機等產業。積極發展與重大整機項目相配套的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產業,加快完善產業鏈;依托顯示材料制造基礎,承接發展新型平板顯示、柔性顯示,做大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依托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華為永州云計算中心,統籌布局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建設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承接運營商、互聯網巨頭數據中心轉移,發展數據應用交易、大數據加工與應用開發、工業設計與軟件服務、大數據金融等產業。
 
5.輕工紡織。重點承接發展紡織、服裝、鞋帽、箱包制造、小五金、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家電、珠寶首飾加工等產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提高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能力,建設專業交易市場。發展綠色環保型、高效節能型、信息智能型和個性化家居產品,建設智能家居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礦產開發和加工業。重點承接發展有色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貴金屬礦產、稀有金屬、稀土和分散元素礦產、能源礦產、礦泉水等礦產品開發和加工業,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在礦產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等環節,推廣智能化、綠色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推進尾礦伴生有價元素回收技術應用,加強專用工藝和技術研發,開發復雜多金屬尾礦選冶、清潔無害化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與裝備,推進復雜難冶金屬共生礦和尾礦的高效開采和綜合回收利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色金屬、非金屬產業集聚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稀貴金屬產業基地及進口礦產品集散分撥基地。
 
7.現代物流業。重點承接發展工業物流、商貿物流、保稅物流、國際物流、航空物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醫藥食品物流等專業物流,積極引進國內外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支持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加強對采購、生產、銷售等過程的全程計劃和物流管理,積極發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產成品包裝銷售、售后零配件供應維修于一體的全過程供應鏈物流,提高一體化服務能力。發揮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保稅倉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保稅區貨物中西部集散中心和湘粵贛省際區域保稅物流中心。
 
8.健康養老產業。重點承接發展醫療服務、醫養結合服務產業。創建一批管理規范、環境友好、特色突出、產業關聯度高的國際化、高端化集聚區,打造東部沿海地區健康休閑和養老服務“后花園”。
 
9.文化旅游業。重點承接發展紅色旅游、歷史文化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產業,挖掘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等旅游資源,以南岳衡山、郴州東江湖、邵陽崀山、湘西鳳凰、懷化芷江、永州舜帝陵等為重點,著力打造湘東紅色旅游及康養避暑、武廣高鐵及二廣高速沿線特色農業休閑游、大湘西民族風情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10.現代農業。重點承接糧、肉、果、蔬、油等主要農產品加工和茶葉、中藥材、竹木、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轉移,建設專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積極引入市場認可的技術、標準和品牌,促進糧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果蔬、水產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特色食品等品質升級。大力發展供粵港澳蔬菜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注重承接農業生物技術、標準化栽培技術、規模化養殖和繁殖技術、重大病蟲害及動物疫病防治技術等農業先進技術轉移,以及產業服務及質量監管能力轉移,完善農產品一體化配套服務體系,建設與發達地區對接的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和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搭建大宗特色農產品交易平臺。
 
(二)引導和優化產業布局。
 
1.充分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環境承載能力,優化產業分工,推進產業集聚,避免同質化競爭,促進產業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形成區域特色優勢。衡陽市重點承接以鋼鐵有色為特色的新材料、軍民融合產業、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等產業;郴州市重點承接以有色化工非金屬為特色的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醫藥、礦物寶石、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永州市重點承接特色輕工加工貿易、現代農業、礦產品精深加工、輕紡制鞋、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邵陽市重點承接特色輕工智能制造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現代農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等產業;懷化市重點承接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態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湘西自治州重點承接文化旅游、現代農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以“抓龍頭、帶配套”的發展思路,通過承接一批重大項目,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入駐,形成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支柱產業,打造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規模化特色產業集群。
 
2.加強國土空間管控,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對不具備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條件的地區實行據點式開發,積極引導人口和經濟向縣城、重點鎮適度集聚,推動產業轉移項目集中到承載能力較強的工業園區。引導具有特色生態資源、礦產資源或農產品資源的區縣,在與本地所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方向和開發管制原則相符合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承接產業轉移。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相關政策,建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機制。
 
四、主要任務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基礎配套、保護生態環境,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
 
(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承接活力。
 
對標國內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培育企業家精神,激發示范區承接活力。
 
1.推進行政許可制度改革。在示范區全面推行聯合審批、多圖聯審、多評合一、區域評估等集成服務,優化政務辦理流程。建立落實承諾制信任審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全面清理變相審批和許可,進一步研究論證取消現有部分行政許可事項,2020年底前示范區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放盡放”、“能放全放”、“急需先放”。重點推進“證照分離”、“照后減證”,統籌推進“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實現各級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一點登錄、一號認證、一網通辦”以及電子證照和資源信息互認共用、異地協同辦理。提升審批效率,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優化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推行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2.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入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口岸和應用項目全覆蓋。提升口岸通關時效,2020年實現通關準備和貨物提離時間壓減至少三分之一以上。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大力推廣出口退(免)稅無紙化申報和網上申報,及時準確辦理退稅。落實國家級、省級出入境優惠政策,提高來示范區從事商務、會展、旅游活動的外籍人員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推動落實離境免稅、國際航班72小時中轉免簽、自駕旅游等待遇措施。
 
3.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嚴格落實國家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簡化征繳程序,優化辦稅服務。清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防止“稅降費升”。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湘政辦發〔2019〕29號)和有關規定執行。
 
4.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大對非公有制財產刑事保護力度,進一步健全涉企檢查備案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代理、運營、鑒定、維權援助等服務體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強化政務誠信建設,完善政策落實兌現制度,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機制。
 
(二)突出創新引領,提升承接質量。
 
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在示范區轉移轉化,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不斷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動承接產業轉移高質量發展。
 
1.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積極推行職務發明創造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享制度改革,探索“先確權、后轉化”的有效機制。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對接,圍繞企業技術需求,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組建一批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標準制定等。優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將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貢獻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將技術合同交易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和依據。
 
2.培育創新型企業。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境內外大型企業在示范區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和生產基地。鼓勵示范區各市州制定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認定辦法,建立與產業轉出地科技小巨人企業互認制度,對認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優先列入國家、省、市重點建設計劃,支持參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
 
3.完善創新服務體系。依托國家、省、市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采用“線上網絡平臺+大廳現場服務+線下對接活動”的模式,構建服務示范區公共科技服務大平臺。鼓勵示范區各市州建立瀟湘科技要素分市場,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瀟湘科技要素市場工作站。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市場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支持大中型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集技術轉移、投融資、價值與風險評估、供需對接、知識產權等服務的“保姆式”、“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
 
(三)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廣泛開展與沿海發達地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區域合作,密切與中西部地區聯系,推進與長株潭地區聯動發展,擴大國際經貿交流合作,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1.擴展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加快與中歐班列對接,構建北向中亞、歐洲國際貿易大通道。依托北部灣和滬昆線,打通南亞、東南亞通道。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對非經貿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全球湘商作用,通過共建工業園區等方式,積極參與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工程機械、環保機械、汽車、農業產業、生物醫藥等方面的合作。
 
2.推進“兩區”融合發展。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建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合理分工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農產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游休閑基地和康養基地。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教育、金融、物流、信息、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3.深化與國內其他省份的合作。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積極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長三角城市群,充分利用“滬洽周”等招商平臺,加強在貿易、金融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等地區的招商引資和市場開拓,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形式。利用“中部論壇”、“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合作平臺,密切與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區合作。
 
4.促進與省內其他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上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互動。加強與長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板塊的發展對接,充分利用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等科教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成果向示范區內轉移轉化;抓住長株潭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有序引導產業向示范區轉移;充分利用長株潭、洞庭湖區域臨空臨港開放平臺,加快示范區企業的開放發展。
 
5.推進開放平臺提質升級。推進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口岸和保稅物流中心等拓展功能和提質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州申報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承接產業轉移比較集中的園區建設出口監管倉庫和保稅倉庫。支持邵陽保稅改革試點。支持企業依托符合條件的保稅功能平臺開展保稅展示交易、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跨境電子商務等“保稅+”新型業態。推動企業中一般信用等級以上的加工貿易企業辦理內銷集中征稅。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爭取納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建設示范區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操作流程標準化和程序化。健全口岸協調機制,推動各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快國際展會、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通關代理中心、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貿易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貿易平臺企業。
 
(四)強化雙招雙引,創新承接方式。
 
按照“未落戶的積極引進,輕落戶的擴資升級,重落戶的培育生態”原則,精準引進各類企業,不斷創新承接方式。
 
1.優化招引體系。建立完善省直部門、市縣政府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招引事權、責任劃分,落實項目統籌協調評估工作機制,為引進企業提供高效的審批資訊、項目全程代辦、項目協調、跟蹤等服務。建立完善示范區各園區的交流對接機制,在招商資源互通共享、規劃布局互通共知、招商信息互通共促、重大項目聯動推進等方面強化合作。建立完善商務、工業和信息化、文化和旅游、科技等部門的政策共享機制,扶持潛力企業和項目對接,協同策劃招商活動。
 
2.創新招商模式。探索“集群引進、整體開發”的組團招商模式,支持企業抱團轉移。推廣以商招商模式,強化科技招商,鼓勵規模大、信譽好、人脈廣的企業引進資金入股參股,開發和延伸產業鏈產品,擴展規模。創新市場化招商模式,加強與商協會等社會組織專業招商機構合作,加快建立政府推動、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新模式。建立“互聯網+”招商模式,搭建專業化線上招商平臺,打通微博、微信、微網站的“三微”渠道。支持各地出臺對引進過程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個人、中介的獎勵辦法。
 
3.推進項目落地。建立服務下沉機制,推動企業服務“身邊辦”,將服務職能下放至駐外招商機構和園區。建立重大項目定期調度機制,對重大招商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進行專項調度、督查和通報。建立重大項目跟蹤督察機制、重點企業對口服務機制,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實行臺賬式管理,及時掌握并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加重各級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項目落地指標考核分量。對三類500強企業投資的重大產業轉移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從財政、金融、要素、物流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
 
(五)升級園區平臺,夯實承接載體。
 
著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創新園區發展模式,促進產城融合,高水平打造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實現園區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集成。
 
1.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強產業園區“九通一平”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提高園區公共信息、技術、物流等服務平臺和社會事業的配套服務水平。支持示范區內園區整合企業,統一享受大工業用電電價、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加快推進園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基金參與園區平臺建設,滿足產業抱團轉移的趨勢與需求。深入推進實施“135”工程升級版,加快推進園區產業發展平臺、技術支撐平臺、融資擔保平臺建設。探索試行新供應地“標準地+承諾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調區擴區和優先申報國家級開發區。
 
2.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引導園區聚焦產業發展,理順園區與行政區的管理職能和邊界,依托行政區開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鼓勵探索園區建設、招商、運營、管理和服務的市場化模式,采取特許經營、投資補助、資本合作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進“飛地經濟”模式,吸引發達地區產業園來示范區設立分園,完善跨地區利益分享機制。探索反向飛地招商,在沿海等發達地區通過租賃辦公樓宇、設置園中園等方式設立反向飛地,承接企業的總部、研發、銷售環節。
 
3.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城市等各類功能分區,在園區及其周邊配套建設住宅、教育、醫療、商貿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園區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支持國家級園區等發展條件較好的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促進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相融合。
 
(六)完善交通網絡,暢通承接通道。
 
構建示范區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一體高效的智能交通網絡。
 
1.加快鐵路運輸網絡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區“三縱兩橫”(京廣、呼南、二湛,滬昆、懷邵衡)鐵路主骨架功能,加快張吉懷鐵路、渝懷鐵路復線、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湘桂鐵路永州地區擴能等項目建設,推進呼南高鐵邵永段、銅吉鐵路、興永郴贛鐵路、懷桂鐵路、安張衡鐵路、洛湛鐵路湖南段擴能、吉衡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積極爭取廣清永(廣清重)鐵路、桂永郴贛鐵路、黔江至吉首鐵路(渝湘鐵路)進入國家鐵路發展“十四五”規劃,盡早開工建設。實施既有鐵路及主要站場擴能改造,積極推進衡陽、懷化、郴州鐵路樞紐以及邵陽站改擴建工程、永州站改擴建工程、郴州站北貨場搬遷、吉首高鐵站建設。
 
2.完善高等級公路網。加快完善示范區“四縱四橫”(G4京港澳高速、G55二廣高速、G59呼北高速、G65包茂高速,G56杭瑞高速、G60滬昆高速、G72泉南高速、G76廈蓉高速)高速公路骨架網,重點推進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G59)爐紅山(湘鄂界)至慈利段、張家界至官莊段、官莊至新化段、新化至武岡段高速公路和桑植至龍山、白倉至新寧、茶陵至常寧、衡陽至永州至零陵、臨武至連州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京港澳、滬昆等現有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適時研究高速公路路網加密線。聯合廣東等周邊省份大力推進跨省通道建設,全面打通湖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省際斷頭路。
 
3.加密航空網絡。完善機場布局,提高機場吞吐能力,擴大航空運輸服務覆蓋范圍。加快郴州北湖機場、湘西機場建設,積極推進永州機場遷建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十四五”開工建設。開辟和加密衡陽南岳機場、懷化芷江機場、邵陽武岡機場、永州零陵機場至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和航班。構筑航空物流平臺,支持開通國際全貨班機。
 
4.推進航運擴容提質。高標準建設湘江、沅水高等級航道及港口建設,持續推進“暢通湘江”工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加強主要支流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術等級,改善通航條件。積極開展湘桂運河建設方案研究。加快鐵路、高等級公路等與重要港區的連接線建設,強化集疏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推進物流配套服務體系提質。
 
(七)完善基礎配套,強化服務支撐。
 
加快推進物流、商貿、金融、教育、人才等配套服務發展,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基礎設施,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強有力保障。
 
1.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以衡陽市、郴州市、懷化市為中心,以京港澳、滬昆、張吉懷三大物流通道為骨干,以重點物流園區、末端配送節點為載體,加快建設智能高效現代物流體系。大力推進衡陽市、郴州市、懷化市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郴州市湘南國際物流園、衡陽市白沙洲物流園、懷化市獅子巖物流園等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提升智能化、國際化水平,積極推進懷化鐵水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永州藍寧道新國際物流中心、邵東星沙物流園、武岡保稅倉工業物流園、湘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武陵山物流園、宜章物流中心、京港澳高速宜章現代國際物流產業園等物流園和一批省際邊界城鎮邊貿物流中心建設。支持發展跨境電商配送、國際快件分撥業務。建設示范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強互聯互通。積極開展示范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和城鄉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2.構建現代商貿服務體系。實施“湘品網上行”工程,鼓勵國內知名電商平臺與示范區優勢產業合作。推行電子商務應用,鼓勵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爭取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開通示范區至全球主要城市的普郵包裹、航空掛號包裹線路。依托邵東廉橋中藥材市場等大型商貿批發市場,加快專業市場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會計、審計、專利服務、律師、資信評估、投資咨詢和管理咨詢等中介服務業,積極培育軟件及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商務會展、質量檢驗等行業。
 
3.構建高效金融服務體系。吸引域外銀行、證券、保險和各種基金在示范區設立分支機構。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產業鏈融資、供應鏈融資、訂單融資、“稅融通”等新業務和新產品。探索組建民營銀行,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對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湖南股交所掛牌企業中介費給予補貼。支持示范區與國家和省級產業發展基金對接開展產業投資合作,支持示范區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爭取建立電子商務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和離岸金融結算中心,促進外向型企業結算便利化。大力推進融資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信用評級,推進融資擔保公司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4.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強能源合作,爭取央企加大在湘布局項目、配置資源力度。實施湘桂鐵路、洛湛鐵路等既有通道擴能改造及配套工程,擴大北煤入湘鐵路運能。加快推進安張衡鐵路建設,打通西煤進入湘南運輸通道。調整優化電源結構,在懷化市、湘西自治州以優化現有水電站調度運行為主,在邵陽等市深挖現有裝機潛能。開展省外特高壓入示范區的可行性論證。加快中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湖南段建設。科學論證、適時啟動貴州銅仁至湖南鳳凰、廣西等周邊省份與示范區天然氣管網互通的前期工作。加快啟動婁底—邵陽—永州、邵陽—懷化—銅仁成品油長輸管網建設前期工作。鼓勵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建設,有序開發風能、太陽能,加速頁巖氣勘探和開發。
 
5.推進信息一體化建設。加強干線網絡、基站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覆蓋。全面推進城鄉“光進銅退”改造,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擴大無線寬帶網絡覆蓋范圍,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化部署。依托湖南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系統,加快構建區域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加快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在電子口岸、信用建設、交通信息、空間地理信息、應急指揮聯動等領域合作。
 
6.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建立國家級引智基地,支持示范區參與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國家千人計劃”,推動高級人才柔性流動。支持示范區與國家部委、中央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干部雙向交流。對部分緊缺或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經批準可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收入分配辦法。經認定的企業高層次管理和研發人才,享受當地購房、教育、醫療等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依托大型骨干企業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建立與承接產業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轉崗職工技能培訓。
 
(八)堅持綠色發展,嚴守承接底線。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嚴格執行產業準入生態標準,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加強生態與環境治理保護,促進轉移產業綠色發展。
 
1.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完善園區“零排放”配套支持政策,探索建設資源產出率高、排放內部循環、企業和產業布局合理的“零排放”示范區。支持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和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高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再生金屬、廢塑料等無害化綜合利用水平,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園區建筑垃圾、污泥等減量化和資源化。研究建立實施科學、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對節能減排考核目標執行情況實行動態監控,監測結果列入園區及當地政府績效考核。
 
2.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實行區域節能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統籌安排示范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與保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以及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計劃目標,盤活低效閑置土地,提升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自然資源利用水平。建立計劃管理、用地審批、土地供應等管理環節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落地。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將節約用水落實到區域發展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
 
3.加強生態與環境治理保護。積極推進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序推進武陵山片區、湘江源頭和衡陽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郴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強各類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保護,大力開展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因地制宜實施示范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化工污染整治、河湖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重點開展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湘西“錳三角”地區尾礦庫治理,限制低品位錳礦開采,支持開展資源型城市轉型、低碳園區、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示范試點建設。
 
五、重大工程
 
圍繞重點產業和主要任務,實施六項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形成試點示范效應。
 
(一)飛地經濟示范工程。
 
為強化示范區與發達地區產業產能合作,創新跨區域合作模式,支持示范區大力發展“飛地經濟”。
 
目標:到2025年,創建“3+6+N”個特色鮮明、承接成效顯著、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飛地經濟示范園(含反向飛地園區)。“3+6+N”具體是指,3個國家級園區(不含綜保區)各創建一個示范園;6個市州依托省級園區各創建一個示范園;其它地區根據發展需要創建N個示范園。
 
任務:支持各地依托現有園區共建示范園,完善產業鏈條,做強做大優勢產業;支持各地與省外合作共建示范園,承接產業轉移;支持各地與境外合作共建國別產業合作示范園,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圍繞權責劃分機制和運營管理模式開展試點示范,鼓勵在財政收入分成、統計指標的分享和歸屬、事務的權責劃分等方面形成先進經驗,鼓勵探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飛地運營主體等創新運營模式。建立示范園考核評價機制。
 
(二)強鏈補鏈引鏈工程。
 
精心選取一批既有發展基礎又有發展前景的戰略性產業鏈群,參照省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推進機制,不斷延伸擴大產業鏈條,做強龍頭企業,集聚配套企業。
 
目標:到2025年,圍繞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輕工紡織、現代服務業、健康養老、生態文化旅游等,通過強鏈、補鏈、引鏈,重點打造八條要素集聚、配套完善、支撐有力的示范產業鏈。
 
任務:強鏈工程。裝備制造:以整機制造企業為招商重點,承接引進關聯度高的零部件制造、檢驗檢測、系統集成等環節,引導產業鏈橫向和縱向集聚。新材料:以高性能材料為突破口,打造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三大服務平臺,強化產業鏈條。電子信息:做大代工生產規模,同步推動研發升級,加強研究院所與應用企業的緊密對接,建設全國重點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
 
補鏈工程。生物醫藥:鞏固原料種植、提取合成等環節的優勢,補齊研發、檢驗檢測、臨床等環節不足。輕工紡織:依托優勢品類,引進知名代工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的生產基地。
 
引鏈工程。現代服務業:吸引沿海服務龍頭企業在示范區設站布點,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同步共享沿海地區服務能力,重點提升示范區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輔助、檢驗檢測以及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水平。健康養老:拓展“養老+醫療、康復、智慧、旅游、休閑、社區”全產業鏈模式。文化旅游:挖掘度假休閑、生態康養、民族風情、名人緬懷等多樣業態。
 
(三)承接要素對接工程。
 
著力突破示范區要素瓶頸制約,增強承接產業轉移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保障,提升示范區承接能力。
 
目標:到2025年,著重引入一批示范區急需人才、先進技術或研發機構,吸引一批社會資本,強化要素支撐。
 
任務:將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對接納入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強化考核導向,完善激勵機制。加強人才要素對接,全面放開落戶門檻,與發達地區共建人才市場、人才供需庫,與高校和職業院校建立畢業生供需對接機制。加強技術要素對接,建立技術需求庫和動態要素需求目錄,開展多形式的供需對接活動,吸引一批先進技術和成果在示范區轉化,推動港澳院士專家工作站、港澳青年科創孵化基地在示范區落戶,推動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向示范區延伸。加強資金要素對接,積極培育供應鏈金融等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聯合發達地區加強銀、證、保、擔和股權投資等金融要素與實體經濟對接。
 
(四)營商環境對標工程。
 
對標先進地區經驗做法,進一步優化示范區營商環境。
 
目標:力爭到2025年,示范區營商環境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達到90%以上,政務服務大廳在線審批率達到95%以上,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的營商環境邁進。
 
任務:建立示范區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為參照,結合示范區實際,制定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發布包括招商引資、承載基礎、商務成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政策執行力等指標在內的示范區營商環境評價指數。開展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專項督查,定期邀請示范區企業家、外地湘籍企業家、商會等相關代表對示范區營商環境進行點評,梳理一批突出問題,形成清單,逐一解決。
 
(五) “135”工程升級版。
 
堅持“突出特色、產業招商、集群入駐、生態培育、量身定制、個性服務”,推進動能升級、功能升級、效能升級,為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目標:重點支持30個以上優勢特色產業園區,建設1000萬平方米統一規劃、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標準廠房,引進1500家以上創新創業企業落地。
 
任務:在示范區內全面落實“135”工程升級版。按照優勢特色顯著的要求,在6市選擇30家以上重點園區作為“135工程”升級版的主要載體,建設10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按照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要求,圍繞產業定位、行業特點及環保管理要求,支持社會資本投資標準廠房建設。按照示范區產業引導目錄,引進1500家以上創新創業型企業,打造園區經濟升級版。支持各園區根據實際需要,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一批技術支撐平臺和公共服務保障平臺。
 
(六)扶貧車間建設工程。
 
鼓勵在示范區建設扶貧車間,推動示范區建設與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深度結合,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進一步釋放示范區人才活力。
 
目標:到2020年底,建成扶貧車間1500家,開發各類就業崗位2.2萬人,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5萬人。
 
任務:創新扶貧車間模式,主要包括利用鄉鎮、村集體閑置土地、房屋創辦的廠房模式,分散加工手工產品的居家模式,依托農村“三變改革”的合作社模式,依托電商的“互聯網+”模式,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雙創模式等。編制扶貧車間建設指南,規范車間申報、審核、認定等程序,制訂車間選址、運營管理、資金籌措、用工來源等方案。明晰產權界定,根據車間產權性質規范產權公證、資產轉移、利益分配等細則。探索扶貧車間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組織實施
 
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承接產業轉移的容錯糾錯機制,防范化解承接產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重大風險,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層面建立專門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示范區建設,審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示范區總體規劃編制、綜合政策擬定工作,省商務廳負責示范區建設的組織實施等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負責本領域目標任務的推進落實,做好與國家有關部委的對接,爭取政策支持。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承接重點,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項目實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建立“重大項目直通車”制度。示范區各市州對承接重大項目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提請省級層面召開專門會議,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集中會商,提出解決方案、落實責任單位、明確時間節點,省政府督查室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加速重大項目落地。
 
(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堅持底線思維。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進一步規范政府舉債,有效抑制不具有還款能力的項目建設。扎實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守住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基本面,守住不發生各類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風險的底線。
 
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對承接產業轉移中的政治、意識形態、生態、經濟、外部環境等領域的重大風險的分析研判,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全面系統梳理排查整治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風險隱患,提高風險化解能力。
 
完善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堅決制止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債務風險,遏制各類隱性債務增量。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正式發布

2020-03-02 來源:未知 點擊: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的通知
 
湘政發〔2020〕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4日
 
(此件主動公開)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提出的“一帶一部”戰略定位,充分發揮我省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抓住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國家支持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爭當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領頭雁”,推動湘南湘西地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根據《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總體方案》,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是指導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示范區相關專項規劃、布局重大項目的重要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遠景目標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背景
 
規劃范圍為湖南省湘南湘西地區,包括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邵陽市、懷化市、湘西自治州,共6個市州,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3244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1144.55億元,分別占全省的57.2%、47.0%和30.6%。
 
(一)發展基礎。
 
1.區位交通便利。示范區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福建海西經濟區等開放經濟帶,基本形成鐵路、公路、航空互聯互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滬昆高鐵、京廣高鐵、湘桂高鐵、包茂高速、二廣高速等交通干線縱橫交錯,已有衡陽南岳、永州零陵、懷化芷江、邵陽武岡4座民用運輸機場,開通航線25條,新建郴州北湖、湘西2座民用運輸機場。
 
2.資源生態優越。示范區森林覆蓋率64.24%,現有國家森林公園36個,國家濕地公園38個;擁有各類礦藏140余種,其中鎢、鉍、錫、錳、螢石等保有儲量居世界或全國前列,微晶石墨儲量占世界的70%,白銀年產量占全國的40%;水能資源充沛,有湘江、資江、沅江等多條水道,屬于全國重點水電基地的主體地帶。
 
3.產業基礎良好。湘南地區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礦產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產業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湘西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生態文化旅游、醫養健康(中藥材)等產業擁有良好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示范區有省級以上產業園區66個,占湖南省園區總數的50%,其中國家級開發區5個。
 
4.開放平臺健全。示范區設立并封關運行了衡陽、郴州兩個綜合保稅區,擁有若干鐵路口岸、公路口岸、國際快件中心、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等功能性平臺,建設運營了郴州到廣州、衡陽到深圳的“五定班列”,以及懷化至歐洲的中歐班列;先后獲批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湖南農副產品集中驗放場、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城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等國家級平臺。
 
5.人力資源豐富。示范區適齡勞動人口近2200萬,是湖南省勞動力輸出的重點區域,農村轉移就業人口超過70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南下務工潮培育了大批湘籍企業家、技術管理人才和熟練產業工人。如邵陽有100多萬邵商分布在全球各地,擁有資產超過4萬億元。在新一輪返鄉創業熱潮中,示范區通過開展創新創業園區“135”工程、“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等,促成了一大批湘籍客商回鄉創業。
 
6.承接成效顯著。近年來,特別是2011年設立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湘南湘西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勢頭良好,承接模式不斷創新,承接能力不斷增強,承接影響不斷擴大。2018年底,實際利用外資49.06億美元,較2011年增長180%;到位內資2167.43億元,較2011年增長184%;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893.87億元,較2011年增長258%。
 
(二)機遇與挑戰。
 
1.全球產業格局調整重塑了示范區發展的有利環境。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全球產業分工繼續深化。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上升,話語權和競爭力增強,東部沿海地區以創新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帶來了重大機遇。
 
2.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為示范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示范區發展提供機遇。特別是示范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輻射的前沿梯層和主要區域,既有地緣優勢,又有國家政策支持,更有良好基礎,全面對接融入大灣區,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3.國家支持中部地區崛起奠定了示范區發展的堅實基礎。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提出了八點意見,指明了新時期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為示范區帶來了重要機遇。隨著科技文化創新體系、新型城鎮化體系、綜合交通體系日趨完善,中部地區的生產要素密集、人力資源豐富、產業門類齊全等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為示范區發展集聚發展勢能,增添發展后勁。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也面臨一些挑戰。示范區面臨東南亞國家及國內周邊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激烈競爭,缺乏比較優勢;示范區承接轉移的產業配套能力不強、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示范區工程技術、高級技工等人才資源短缺,其他資源要素也存在制約,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一帶一部”戰略定位,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緊扣四大定位,落實八大任務,實施六大工程,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不斷健全完善示范區治理體系、運行機制,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把示范區建設成為新時代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領頭雁”。
 
(二)基本原則。
 
深化改革、開放發展。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入實施開放崛起專項行動,全面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不斷推動全方位、深層次對外開放。
 
市場主導、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支持示范區先行先試,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實現在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區域聯動、共享發展。探索示范區與轉出地的對接合作機制,重點推進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兩區對接”、融合發展。強化產業轉移與精準扶貧的政策協同,讓貧困人口共享發展成果。
 
分類指導、協調發展。因地制宜,明確承接重點,優化空間布局,形成產業特色,推動產業有序承接,促進示范區內部、示范區與周邊地區良性競爭,實現結構優化、錯位發展、互利共贏。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禁轉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三)戰略定位。
 
1.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實現在發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探索產業合理布局、要素優化配置、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新路徑,為中西部地區有力有序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發揮示范作用。
 
2.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示范區。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完善開放合作機制,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全面拓展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領域,進一步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省份合作聯動,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培育具備國際競爭新優勢的產業鏈條。
 
3.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制造強國戰略,聚焦重點行業,增強創新驅動能力,積極承接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加工貿易產業,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先進制造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力爭在部分領域引領全國先進制造業發展。
 
4.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推進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因地制宜承接和發展一批規模和水平居中部地區前列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把示范區建設成為承接東部、輻射中西部的重要平臺和促進中部地區全面崛起的重要引擎,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四)發展目標。
 
到2020年,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引進6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形成若干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城鎮格局進一步優化,城鎮化率達到52.8%。優勢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同聯動、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進一步擴大開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學有效的承接產業轉移新路徑、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5年,示范區基本建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萬億元,引進8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0%。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礎設施高效互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更加美麗,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和全面開放新格局,成為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到2035年,示范區全面建成。示范區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全國位于中上水平,產業分工協作格局和全面開放新格局不斷鞏固,承接發展形成一批規模和水平居中西部地區前列的產業集群,引進150家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人民生活更為寬裕,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重點產業
 
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按照“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實施差異化協同發展,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空間拓展有序的高質量承接發展格局,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產業承接發展重點。
 
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圍繞產業升級和培育新的增長點,明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承接發展一批優勢重點產業,強化資本、技術、人才、品牌、管理等核心要素配套轉移。
 
1.裝備制造業。重點承接發展輸變電裝備、高端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制造裝備、農用機械、鍛鑄造等裝備制造及相關產業。大力承接發展大型數控液壓機和鍛壓裝備、加工中心和高檔專用數控機床,提升工程機械、電器設備、新能源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施工機械、現代農業裝備等制造水平。加強承接發展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重型載貨車等關鍵零部件項目,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專用零部件技術自主化。
 
2.新材料。重點承接發展先進儲能材料、硬質材料、復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化工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加強前沿材料布局,優化新材料產業化及應用環境建設,推動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應鏈。提高新材料基礎支撐能力,推進高強輕合金、碳纖維、磁性材料、動力電池材料、高端電子信息基礎材料的規模化應用;推動稀土、鎢鉬、釩鈦、錳、石墨、螢石等特色資源高質化利用;突破石墨烯產業化技術,拓展納米材料在光電子、新能源、生物等領域的應用,開發智能材料、仿生材料、超材料、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提升新材料產品附加值。
 
3.生物醫藥。依托道地中藥材資源和技術研發優勢,重點承接發展中藥材提取、中藥新藥開發;依托生物技術研發優勢,重點承接發展疫苗、細胞、血液等生物制品及藥物;依托小分子化合物技術基礎,重點承接發展抗感染、抗腫瘤、心腦血管等系列高端化學藥物及制劑。積極承接發展新型醫療器械、基因技術等新產品和服務。
 
4.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托制造業基礎,重點承接發展核心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信息安全、物聯網、消費類整機等產業。積極發展與重大整機項目相配套的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產業,加快完善產業鏈;依托顯示材料制造基礎,承接發展新型平板顯示、柔性顯示,做大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依托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華為永州云計算中心,統籌布局云計算、大數據平臺,建設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承接運營商、互聯網巨頭數據中心轉移,發展數據應用交易、大數據加工與應用開發、工業設計與軟件服務、大數據金融等產業。
 
5.輕工紡織。重點承接發展紡織、服裝、鞋帽、箱包制造、小五金、玩具、智能家居、智能家電、珠寶首飾加工等產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引進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先進技術工藝的企業,提高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能力,建設專業交易市場。發展綠色環保型、高效節能型、信息智能型和個性化家居產品,建設智能家居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6.礦產開發和加工業。重點承接發展有色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貴金屬礦產、稀有金屬、稀土和分散元素礦產、能源礦產、礦泉水等礦產品開發和加工業,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在礦產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等環節,推廣智能化、綠色化生產設備和工藝。推進尾礦伴生有價元素回收技術應用,加強專用工藝和技術研發,開發復雜多金屬尾礦選冶、清潔無害化綜合利用等關鍵技術與裝備,推進復雜難冶金屬共生礦和尾礦的高效開采和綜合回收利用。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有色金屬、非金屬產業集聚基地,打造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稀貴金屬產業基地及進口礦產品集散分撥基地。
 
7.現代物流業。重點承接發展工業物流、商貿物流、保稅物流、國際物流、航空物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醫藥食品物流等專業物流,積極引進國內外現代物流龍頭企業。支持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加強對采購、生產、銷售等過程的全程計劃和物流管理,積極發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產成品包裝銷售、售后零配件供應維修于一體的全過程供應鏈物流,提高一體化服務能力。發揮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保稅倉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保稅區貨物中西部集散中心和湘粵贛省際區域保稅物流中心。
 
8.健康養老產業。重點承接發展醫療服務、醫養結合服務產業。創建一批管理規范、環境友好、特色突出、產業關聯度高的國際化、高端化集聚區,打造東部沿海地區健康休閑和養老服務“后花園”。
 
9.文化旅游業。重點承接發展紅色旅游、歷史文化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產業,挖掘名山、名水、名城、名人等旅游資源,以南岳衡山、郴州東江湖、邵陽崀山、湘西鳳凰、懷化芷江、永州舜帝陵等為重點,著力打造湘東紅色旅游及康養避暑、武廣高鐵及二廣高速沿線特色農業休閑游、大湘西民族風情游等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10.現代農業。重點承接糧、肉、果、蔬、油等主要農產品加工和茶葉、中藥材、竹木、花卉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轉移,建設專業化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積極引入市場認可的技術、標準和品牌,促進糧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果蔬、水產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特色食品等品質升級。大力發展供粵港澳蔬菜基地、畜禽養殖基地和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注重承接農業生物技術、標準化栽培技術、規模化養殖和繁殖技術、重大病蟲害及動物疫病防治技術等農業先進技術轉移,以及產業服務及質量監管能力轉移,完善農產品一體化配套服務體系,建設與發達地區對接的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和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搭建大宗特色農產品交易平臺。
 
(二)引導和優化產業布局。
 
1.充分考慮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和環境承載能力,優化產業分工,推進產業集聚,避免同質化競爭,促進產業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形成區域特色優勢。衡陽市重點承接以鋼鐵有色為特色的新材料、軍民融合產業、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紡織服裝、現代農業等產業;郴州市重點承接以有色化工非金屬為特色的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醫藥、礦物寶石、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永州市重點承接特色輕工加工貿易、現代農業、礦產品精深加工、輕紡制鞋、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邵陽市重點承接特色輕工智能制造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現代農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等產業;懷化市重點承接商貿物流、現代農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態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湘西自治州重點承接文化旅游、現代農業、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以“抓龍頭、帶配套”的發展思路,通過承接一批重大項目,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入駐,形成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支柱產業,打造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規模化特色產業集群。
 
2.加強國土空間管控,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對不具備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條件的地區實行據點式開發,積極引導人口和經濟向縣城、重點鎮適度集聚,推動產業轉移項目集中到承載能力較強的工業園區。引導具有特色生態資源、礦產資源或農產品資源的區縣,在與本地所處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方向和開發管制原則相符合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承接產業轉移。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相關政策,建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機制。
 
四、主要任務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基礎配套、保護生態環境,有力有序有效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
 
(一)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承接活力。
 
對標國內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培育企業家精神,激發示范區承接活力。
 
1.推進行政許可制度改革。在示范區全面推行聯合審批、多圖聯審、多評合一、區域評估等集成服務,優化政務辦理流程。建立落實承諾制信任審批和“容缺受理”制度,全面清理變相審批和許可,進一步研究論證取消現有部分行政許可事項,2020年底前示范區基本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放盡放”、“能放全放”、“急需先放”。重點推進“證照分離”、“照后減證”,統籌推進“多證合一”、“證照聯辦”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實現各級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一點登錄、一號認證、一網通辦”以及電子證照和資源信息互認共用、異地協同辦理。提升審批效率,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優化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推行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2.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入推進全國通關一體化,推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口岸和應用項目全覆蓋。提升口岸通關時效,2020年實現通關準備和貨物提離時間壓減至少三分之一以上。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大力推廣出口退(免)稅無紙化申報和網上申報,及時準確辦理退稅。落實國家級、省級出入境優惠政策,提高來示范區從事商務、會展、旅游活動的外籍人員出入境便利化水平,推動落實離境免稅、國際航班72小時中轉免簽、自駕旅游等待遇措施。
 
3.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嚴格落實國家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簡化征繳程序,優化辦稅服務。清理規范各類涉企收費,防止“稅降費升”。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湘政辦發〔2019〕29號)和有關規定執行。
 
4.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大對非公有制財產刑事保護力度,進一步健全涉企檢查備案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代理、運營、鑒定、維權援助等服務體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強化政務誠信建設,完善政策落實兌現制度,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和倒查機制。
 
(二)突出創新引領,提升承接質量。
 
大力促進科技成果在示范區轉移轉化,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不斷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動承接產業轉移高質量發展。
 
1.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積極推行職務發明創造知識產權歸屬和權益分享制度改革,探索“先確權、后轉化”的有效機制。支持承接產業轉移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對接,圍繞企業技術需求,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組建一批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成果應用、標準制定等。優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將科技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實際貢獻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將技術合同交易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和依據。
 
2.培育創新型企業。支持企業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境內外大型企業在示范區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營銷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和生產基地。鼓勵示范區各市州制定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認定辦法,建立與產業轉出地科技小巨人企業互認制度,對認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優先列入國家、省、市重點建設計劃,支持參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等。
 
3.完善創新服務體系。依托國家、省、市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采用“線上網絡平臺+大廳現場服務+線下對接活動”的模式,構建服務示范區公共科技服務大平臺。鼓勵示范區各市州建立瀟湘科技要素分市場,有條件的縣市區建立瀟湘科技要素市場工作站。著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市場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支持大中型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集技術轉移、投融資、價值與風險評估、供需對接、知識產權等服務的“保姆式”、“一站式”科技服務平臺。
 
(三)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廣泛開展與沿海發達地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區域合作,密切與中西部地區聯系,推進與長株潭地區聯動發展,擴大國際經貿交流合作,著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1.擴展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加快與中歐班列對接,構建北向中亞、歐洲國際貿易大通道。依托北部灣和滬昆線,打通南亞、東南亞通道。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對非經貿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全球湘商作用,通過共建工業園區等方式,積極參與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工程機械、環保機械、汽車、農業產業、生物醫藥等方面的合作。
 
2.推進“兩區”融合發展。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建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合理分工的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農產品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交通物流基地、旅游休閑基地和康養基地。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科技、教育、金融、物流、信息、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3.深化與國內其他省份的合作。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積極對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長三角城市群,充分利用“滬洽周”等招商平臺,加強在貿易、金融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面向京津冀城市群等地區的招商引資和市場開拓,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形式。利用“中部論壇”、“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合作平臺,密切與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區合作。
 
4.促進與省內其他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上下游產業和配套產業互動。加強與長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板塊的發展對接,充分利用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等科教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成果向示范區內轉移轉化;抓住長株潭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機遇,有序引導產業向示范區轉移;充分利用長株潭、洞庭湖區域臨空臨港開放平臺,加快示范區企業的開放發展。
 
5.推進開放平臺提質升級。推進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口岸和保稅物流中心等拓展功能和提質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州申報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承接產業轉移比較集中的園區建設出口監管倉庫和保稅倉庫。支持邵陽保稅改革試點。支持企業依托符合條件的保稅功能平臺開展保稅展示交易、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跨境電子商務等“保稅+”新型業態。推動企業中一般信用等級以上的加工貿易企業辦理內銷集中征稅。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爭取納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建設示范區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操作流程標準化和程序化。健全口岸協調機制,推動各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快國際展會、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通關代理中心、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等貿易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貿易平臺企業。
 
(四)強化雙招雙引,創新承接方式。
 
按照“未落戶的積極引進,輕落戶的擴資升級,重落戶的培育生態”原則,精準引進各類企業,不斷創新承接方式。
 
1.優化招引體系。建立完善省直部門、市縣政府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招引事權、責任劃分,落實項目統籌協調評估工作機制,為引進企業提供高效的審批資訊、項目全程代辦、項目協調、跟蹤等服務。建立完善示范區各園區的交流對接機制,在招商資源互通共享、規劃布局互通共知、招商信息互通共促、重大項目聯動推進等方面強化合作。建立完善商務、工業和信息化、文化和旅游、科技等部門的政策共享機制,扶持潛力企業和項目對接,協同策劃招商活動。
 
2.創新招商模式。探索“集群引進、整體開發”的組團招商模式,支持企業抱團轉移。推廣以商招商模式,強化科技招商,鼓勵規模大、信譽好、人脈廣的企業引進資金入股參股,開發和延伸產業鏈產品,擴展規模。創新市場化招商模式,加強與商協會等社會組織專業招商機構合作,加快建立政府推動、企業承辦、市場運作的新模式。建立“互聯網+”招商模式,搭建專業化線上招商平臺,打通微博、微信、微網站的“三微”渠道。支持各地出臺對引進過程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個人、中介的獎勵辦法。
 
3.推進項目落地。建立服務下沉機制,推動企業服務“身邊辦”,將服務職能下放至駐外招商機構和園區。建立重大項目定期調度機制,對重大招商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進行專項調度、督查和通報。建立重大項目跟蹤督察機制、重點企業對口服務機制,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實行臺賬式管理,及時掌握并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加重各級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項目落地指標考核分量。對三類500強企業投資的重大產業轉移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從財政、金融、要素、物流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
 
(五)升級園區平臺,夯實承接載體。
 
著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創新園區發展模式,促進產城融合,高水平打造承接產業轉移載體,實現園區產業集聚、資源集約、功能集成。
 
1.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強產業園區“九通一平”等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提高園區公共信息、技術、物流等服務平臺和社會事業的配套服務水平。支持示范區內園區整合企業,統一享受大工業用電電價、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加快推進園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基金參與園區平臺建設,滿足產業抱團轉移的趨勢與需求。深入推進實施“135”工程升級版,加快推進園區產業發展平臺、技術支撐平臺、融資擔保平臺建設。探索試行新供應地“標準地+承諾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業園區調區擴區和優先申報國家級開發區。
 
2.創新園區發展模式。引導園區聚焦產業發展,理順園區與行政區的管理職能和邊界,依托行政區開展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鼓勵探索園區建設、招商、運營、管理和服務的市場化模式,采取特許經營、投資補助、資本合作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進“飛地經濟”模式,吸引發達地區產業園來示范區設立分園,完善跨地區利益分享機制。探索反向飛地招商,在沿海等發達地區通過租賃辦公樓宇、設置園中園等方式設立反向飛地,承接企業的總部、研發、銷售環節。
 
3.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城市等各類功能分區,在園區及其周邊配套建設住宅、教育、醫療、商貿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園區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支持國家級園區等發展條件較好的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促進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相融合。
 
(六)完善交通網絡,暢通承接通道。
 
構建示范區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一體高效的智能交通網絡。
 
1.加快鐵路運輸網絡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區“三縱兩橫”(京廣、呼南、二湛,滬昆、懷邵衡)鐵路主骨架功能,加快張吉懷鐵路、渝懷鐵路復線、焦柳鐵路懷化至柳州段電氣化改造、湘桂鐵路永州地區擴能等項目建設,推進呼南高鐵邵永段、銅吉鐵路、興永郴贛鐵路、懷桂鐵路、安張衡鐵路、洛湛鐵路湖南段擴能、吉衡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積極爭取廣清永(廣清重)鐵路、桂永郴贛鐵路、黔江至吉首鐵路(渝湘鐵路)進入國家鐵路發展“十四五”規劃,盡早開工建設。實施既有鐵路及主要站場擴能改造,積極推進衡陽、懷化、郴州鐵路樞紐以及邵陽站改擴建工程、永州站改擴建工程、郴州站北貨場搬遷、吉首高鐵站建設。
 
2.完善高等級公路網。加快完善示范區“四縱四橫”(G4京港澳高速、G55二廣高速、G59呼北高速、G65包茂高速,G56杭瑞高速、G60滬昆高速、G72泉南高速、G76廈蓉高速)高速公路骨架網,重點推進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公路(G59)爐紅山(湘鄂界)至慈利段、張家界至官莊段、官莊至新化段、新化至武岡段高速公路和桑植至龍山、白倉至新寧、茶陵至常寧、衡陽至永州至零陵、臨武至連州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京港澳、滬昆等現有高速公路交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適時研究高速公路路網加密線。聯合廣東等周邊省份大力推進跨省通道建設,全面打通湖南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省際斷頭路。
 
3.加密航空網絡。完善機場布局,提高機場吞吐能力,擴大航空運輸服務覆蓋范圍。加快郴州北湖機場、湘西機場建設,積極推進永州機場遷建工程前期工作,爭取“十四五”開工建設。開辟和加密衡陽南岳機場、懷化芷江機場、邵陽武岡機場、永州零陵機場至國內主要城市的航線和航班。構筑航空物流平臺,支持開通國際全貨班機。
 
4.推進航運擴容提質。高標準建設湘江、沅水高等級航道及港口建設,持續推進“暢通湘江”工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程。加強主要支流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術等級,改善通航條件。積極開展湘桂運河建設方案研究。加快鐵路、高等級公路等與重要港區的連接線建設,強化集疏運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推進物流配套服務體系提質。
 
(七)完善基礎配套,強化服務支撐。
 
加快推進物流、商貿、金融、教育、人才等配套服務發展,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提升信息基礎設施,為承接產業轉移提供強有力保障。
 
1.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以衡陽市、郴州市、懷化市為中心,以京港澳、滬昆、張吉懷三大物流通道為骨干,以重點物流園區、末端配送節點為載體,加快建設智能高效現代物流體系。大力推進衡陽市、郴州市、懷化市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郴州市湘南國際物流園、衡陽市白沙洲物流園、懷化市獅子巖物流園等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提升智能化、國際化水平,積極推進懷化鐵水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永州藍寧道新國際物流中心、邵東星沙物流園、武岡保稅倉工業物流園、湘西經濟技術開發區武陵山物流園、宜章物流中心、京港澳高速宜章現代國際物流產業園等物流園和一批省際邊界城鎮邊貿物流中心建設。支持發展跨境電商配送、國際快件分撥業務。建設示范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強互聯互通。積極開展示范區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和城鄉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2.構建現代商貿服務體系。實施“湘品網上行”工程,鼓勵國內知名電商平臺與示范區優勢產業合作。推行電子商務應用,鼓勵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爭取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開通示范區至全球主要城市的普郵包裹、航空掛號包裹線路。依托邵東廉橋中藥材市場等大型商貿批發市場,加快專業市場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會計、審計、專利服務、律師、資信評估、投資咨詢和管理咨詢等中介服務業,積極培育軟件及信息服務、研發設計、商務會展、質量檢驗等行業。
 
3.構建高效金融服務體系。吸引域外銀行、證券、保險和各種基金在示范區設立分支機構。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產業鏈融資、供應鏈融資、訂單融資、“稅融通”等新業務和新產品。探索組建民營銀行,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對首發上市、“新三板”掛牌企業、湖南股交所掛牌企業中介費給予補貼。支持示范區與國家和省級產業發展基金對接開展產業投資合作,支持示范區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爭取建立電子商務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和離岸金融結算中心,促進外向型企業結算便利化。大力推進融資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信用評級,推進融資擔保公司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4.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強能源合作,爭取央企加大在湘布局項目、配置資源力度。實施湘桂鐵路、洛湛鐵路等既有通道擴能改造及配套工程,擴大北煤入湘鐵路運能。加快推進安張衡鐵路建設,打通西煤進入湘南運輸通道。調整優化電源結構,在懷化市、湘西自治州以優化現有水電站調度運行為主,在邵陽等市深挖現有裝機潛能。開展省外特高壓入示范區的可行性論證。加快中石化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湖南段建設。科學論證、適時啟動貴州銅仁至湖南鳳凰、廣西等周邊省份與示范區天然氣管網互通的前期工作。加快啟動婁底—邵陽—永州、邵陽—懷化—銅仁成品油長輸管網建設前期工作。鼓勵生物質能、地熱能利用建設,有序開發風能、太陽能,加速頁巖氣勘探和開發。
 
5.推進信息一體化建設。加強干線網絡、基站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向農村和偏遠地區延伸覆蓋。全面推進城鄉“光進銅退”改造,提升骨干網傳輸和交換能力,擴大無線寬帶網絡覆蓋范圍,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化部署。依托湖南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系統,加快構建區域一體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加快示范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在電子口岸、信用建設、交通信息、空間地理信息、應急指揮聯動等領域合作。
 
6.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評價、使用、激勵和服務保障機制,建立國家級引智基地,支持示范區參與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國家千人計劃”,推動高級人才柔性流動。支持示范區與國家部委、中央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沿海發達地區開展干部雙向交流。對部分緊缺或急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經批準可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收入分配辦法。經認定的企業高層次管理和研發人才,享受當地購房、教育、醫療等優惠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依托大型骨干企業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建立與承接產業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轉崗職工技能培訓。
 
(八)堅持綠色發展,嚴守承接底線。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嚴格執行產業準入生態標準,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加強生態與環境治理保護,促進轉移產業綠色發展。
 
1.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完善園區“零排放”配套支持政策,探索建設資源產出率高、排放內部循環、企業和產業布局合理的“零排放”示范區。支持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和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提高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和再生金屬、廢塑料等無害化綜合利用水平,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園區建筑垃圾、污泥等減量化和資源化。研究建立實施科學、統一的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對節能減排考核目標執行情況實行動態監控,監測結果列入園區及當地政府績效考核。
 
2.節約集約高效利用資源。實行區域節能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統籌安排示范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與保護,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以及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計劃目標,盤活低效閑置土地,提升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自然資源利用水平。建立計劃管理、用地審批、土地供應等管理環節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落地。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將節約用水落實到區域發展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
 
3.加強生態與環境治理保護。積極推進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序推進武陵山片區、湘江源頭和衡陽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郴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強各類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保護,大力開展城鎮園林綠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因地制宜實施示范區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化工污染整治、河湖生態保護修復等項目,重點開展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等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湘西“錳三角”地區尾礦庫治理,限制低品位錳礦開采,支持開展資源型城市轉型、低碳園區、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示范試點建設。
 
五、重大工程
 
圍繞重點產業和主要任務,實施六項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形成試點示范效應。
 
(一)飛地經濟示范工程。
 
為強化示范區與發達地區產業產能合作,創新跨區域合作模式,支持示范區大力發展“飛地經濟”。
 
目標:到2025年,創建“3+6+N”個特色鮮明、承接成效顯著、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飛地經濟示范園(含反向飛地園區)。“3+6+N”具體是指,3個國家級園區(不含綜保區)各創建一個示范園;6個市州依托省級園區各創建一個示范園;其它地區根據發展需要創建N個示范園。
 
任務:支持各地依托現有園區共建示范園,完善產業鏈條,做強做大優勢產業;支持各地與省外合作共建示范園,承接產業轉移;支持各地與境外合作共建國別產業合作示范園,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圍繞權責劃分機制和運營管理模式開展試點示范,鼓勵在財政收入分成、統計指標的分享和歸屬、事務的權責劃分等方面形成先進經驗,鼓勵探索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飛地運營主體等創新運營模式。建立示范園考核評價機制。
 
(二)強鏈補鏈引鏈工程。
 
精心選取一批既有發展基礎又有發展前景的戰略性產業鏈群,參照省20條新興優勢產業鏈推進機制,不斷延伸擴大產業鏈條,做強龍頭企業,集聚配套企業。
 
目標:到2025年,圍繞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輕工紡織、現代服務業、健康養老、生態文化旅游等,通過強鏈、補鏈、引鏈,重點打造八條要素集聚、配套完善、支撐有力的示范產業鏈。
 
任務:強鏈工程。裝備制造:以整機制造企業為招商重點,承接引進關聯度高的零部件制造、檢驗檢測、系統集成等環節,引導產業鏈橫向和縱向集聚。新材料:以高性能材料為突破口,打造共性技術、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三大服務平臺,強化產業鏈條。電子信息:做大代工生產規模,同步推動研發升級,加強研究院所與應用企業的緊密對接,建設全國重點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
 
補鏈工程。生物醫藥:鞏固原料種植、提取合成等環節的優勢,補齊研發、檢驗檢測、臨床等環節不足。輕工紡織:依托優勢品類,引進知名代工企業,打造知名品牌的生產基地。
 
引鏈工程。現代服務業:吸引沿海服務龍頭企業在示范區設站布點,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同步共享沿海地區服務能力,重點提升示范區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輔助、檢驗檢測以及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水平。健康養老:拓展“養老+醫療、康復、智慧、旅游、休閑、社區”全產業鏈模式。文化旅游:挖掘度假休閑、生態康養、民族風情、名人緬懷等多樣業態。
 
(三)承接要素對接工程。
 
著力突破示范區要素瓶頸制約,增強承接產業轉移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保障,提升示范區承接能力。
 
目標:到2025年,著重引入一批示范區急需人才、先進技術或研發機構,吸引一批社會資本,強化要素支撐。
 
任務:將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對接納入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強化考核導向,完善激勵機制。加強人才要素對接,全面放開落戶門檻,與發達地區共建人才市場、人才供需庫,與高校和職業院校建立畢業生供需對接機制。加強技術要素對接,建立技術需求庫和動態要素需求目錄,開展多形式的供需對接活動,吸引一批先進技術和成果在示范區轉化,推動港澳院士專家工作站、港澳青年科創孵化基地在示范區落戶,推動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向示范區延伸。加強資金要素對接,積極培育供應鏈金融等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聯合發達地區加強銀、證、保、擔和股權投資等金融要素與實體經濟對接。
 
(四)營商環境對標工程。
 
對標先進地區經驗做法,進一步優化示范區營商環境。
 
目標:力爭到2025年,示范區營商環境總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數達到90%以上,政務服務大廳在線審批率達到95%以上,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的營商環境邁進。
 
任務:建立示范區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為參照,結合示范區實際,制定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發布包括招商引資、承載基礎、商務成本、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政策執行力等指標在內的示范區營商環境評價指數。開展營商環境行動計劃專項督查,定期邀請示范區企業家、外地湘籍企業家、商會等相關代表對示范區營商環境進行點評,梳理一批突出問題,形成清單,逐一解決。
 
(五) “135”工程升級版。
 
堅持“突出特色、產業招商、集群入駐、生態培育、量身定制、個性服務”,推進動能升級、功能升級、效能升級,為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目標:重點支持30個以上優勢特色產業園區,建設1000萬平方米統一規劃、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標準廠房,引進1500家以上創新創業企業落地。
 
任務:在示范區內全面落實“135”工程升級版。按照優勢特色顯著的要求,在6市選擇30家以上重點園區作為“135工程”升級版的主要載體,建設10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按照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要求,圍繞產業定位、行業特點及環保管理要求,支持社會資本投資標準廠房建設。按照示范區產業引導目錄,引進1500家以上創新創業型企業,打造園區經濟升級版。支持各園區根據實際需要,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一批技術支撐平臺和公共服務保障平臺。
 
(六)扶貧車間建設工程。
 
鼓勵在示范區建設扶貧車間,推動示范區建設與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深度結合,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進一步釋放示范區人才活力。
 
目標:到2020年底,建成扶貧車間1500家,開發各類就業崗位2.2萬人,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5萬人。
 
任務:創新扶貧車間模式,主要包括利用鄉鎮、村集體閑置土地、房屋創辦的廠房模式,分散加工手工產品的居家模式,依托農村“三變改革”的合作社模式,依托電商的“互聯網+”模式,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雙創模式等。編制扶貧車間建設指南,規范車間申報、審核、認定等程序,制訂車間選址、運營管理、資金籌措、用工來源等方案。明晰產權界定,根據車間產權性質規范產權公證、資產轉移、利益分配等細則。探索扶貧車間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六、組織實施
 
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承接產業轉移的容錯糾錯機制,防范化解承接產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重大風險,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級層面建立專門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示范區建設,審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和年度工作安排,協調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示范區總體規劃編制、綜合政策擬定工作,省商務廳負責示范區建設的組織實施等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負責本領域目標任務的推進落實,做好與國家有關部委的對接,爭取政策支持。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承接重點,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項目實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建立“重大項目直通車”制度。示范區各市州對承接重大項目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提請省級層面召開專門會議,組織相關部門進行集中會商,提出解決方案、落實責任單位、明確時間節點,省政府督查室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加速重大項目落地。
 
(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堅持底線思維。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堅持結構性去杠桿,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進一步規范政府舉債,有效抑制不具有還款能力的項目建設。扎實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守住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基本面,守住不發生各類區域性、系統性重大風險的底線。
 
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對承接產業轉移中的政治、意識形態、生態、經濟、外部環境等領域的重大風險的分析研判,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全面系統梳理排查整治承接產業轉移中的風險隱患,提高風險化解能力。
 
完善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堅決制止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積極穩妥化解累積的債務風險,遏制各類隱性債務增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国产老师开裆丝袜喷水视频|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aaaaaaa片|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叫| 午夜免费啪视频|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内射口爆少妇麻豆|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视频无遮掩| 色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蜜桃|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 在线永久看片免费的视频|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网站|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手机看片国产av无码| 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2021|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的做法大全|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毛片|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色婷婷基地|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 日本japanese丰满少妇| 国产成人无码av|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爆乳一丝丝不挂裸体大胸美女写真| 男女啪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