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高質量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關鍵和核心是將城鄉發展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
一是提升城鄉經濟發展品質。經濟發展是建設“品質中國”的基礎,經濟品質影響著文化、生態、服務和生活等諸方面的品質。如果離開經濟品質的支撐,城鄉品質提升就失去了根基。經濟品質的主要特征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建議各地發揮特有的資源稟賦,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優化的經濟布局和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引導和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端集聚,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提升城鄉社會文化品質。文化品質是建設“品質中國”的靈魂,彰顯的是城鄉發展的人文內涵。文化為創新創業提供土壤和環境,激發勇氣和精神,增強動力和能量。建議充分發揮文化對城鄉發展的引領、導向、激勵作用,加強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利用,傳承文化“基因”,構筑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建設文化名城,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加強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積極打造獨具魅力的中國特色文化,持續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
三是提升城鄉生態環境品質。生態品質是建設“品質中國”的保障,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城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強調的是城鄉發展宜居、宜業、可持續。建議各地以“生態路標”為引領,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實現環境指數與產業指標同步提升、經濟與生態良性互動;以“生態屏障”為重點,一體化治理“山、水、林、田、湖”,突出中心城區增綠造綠,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筑工程的品位和質量,促進綠色環境建設;以“生態自覺”為保障,建立以綠色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制度,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深入推進節能降耗,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促進綠色風尚形成。
四是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品質。公共服務品質是建設“品質中國”的關鍵,政府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城鄉提供服務的基本要求是均等化、優質化。建議加強陽光政府建設,推行“互聯網+政府服務”,打造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實現“法無授權不可為”;加強為民政府建設,營造構建“親清”政商環境,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問題。推進城市治理與服務標準化,促進標準化從生產領域向社會治理、公共服務領域拓展延伸,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五是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生活品質是建設“品質中國”的最終目標,突出的是以人為本,堅持把滿足人的需要放在城鄉發展的首位,注重普惠共享,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和改革創新的紅利,不斷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達到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從而讓城市更美好,讓生活更幸福。建議聚焦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堅持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首位,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居民收入增長,生活品質提高,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