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產業興城工業強區取得新成效
巴南:產業興城工業強區取得新成效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1-22 點擊:次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92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2億元。新入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家,完成工業投資75.6億元。
2020年,巴南區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契機,圍繞“一區五城”發展,有力發揮工業牽總職能,以創新驅動引領,統籌推進全區經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助推“產業興城,工業強區”取得新成效,全力挺起高質量發展的主脊梁。
提效能 簽約51個工業項目協議投資306億元
去年12月24日,“忽米產業互聯網全國總部項目”在巴南區行政中心簽約,巴南又一個千億級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正式落地。
“項目定位為汽摩行業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新設立‘重慶忽米產業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約儀式上,宗申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左宗申指出,該項目將實現宗申產業集團旗下重慶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重慶汽摩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重慶車云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左師傅實業有限公司“三網”控股整合與業務融合,有望形成千億級產業互聯網平臺經濟。
簽約該項目是宗申產業集團立足重慶、面向全國、輻射全球,打造中國產業互聯網示范標桿的重大布局,也是巴南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成功實踐,對推動全區乃至全市產業互聯網和智能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忽米產業落戶巴南絕非偶然,而是巴南堅持厚植項目落地土壤的結果。今年以來,巴南強化全區招商“一盤棋”,專業招商,以商引商,忽米產業互聯網全國總部項目、大江科創城、國際免疫研究院等重大項目簽約落戶,全年完成工業招商簽約項目51個、協議投資306億元,招商轉化率21.1%,位居主城前列。
聚優勢 特色產業挑起經濟大梁
特色優勢資源是巴南的王牌,2020年以來,巴南依托特色資源,集聚要素保障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戰新產業、智能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消費品產業等特色優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挑起了全區經濟發展大梁。
以惠科系企業為龍頭集聚19家鏈上企業,形成千億級“數智”產業集群;以智睿生物、博唯生物為代表的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逆勢上揚,規上產值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32.84%。
在智能產業上,新落戶項目25個,投資額243億元,達產值約386億元。累計評定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企業9家,其中,惠科金渝成功入選工信部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累計建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8個,獲批市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14個、市智能制造標桿企業3家(占全市15%),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98個。
高端裝備產業上,通過產業轉型和產品結構優化,構建起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在航空裝備、農機裝備、輕工裝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其中,通用農機產量大幅增長,累計生產190萬臺,增幅達13%。著力打造大江科創城,簽約落地項目8個,協議投資230余億元,獲評全市融合創新示范基地。宗申航發多款產品打破國內空白,自主研制的某型航發成功實現高原首飛。
消費品產業上,培育百亞、重茶等6家企業的15個消費品品牌成為重慶市消費品工業重點培育品牌,5家企業獲批市級消費品工業重點培育品牌試點示范項目。消費品產業實現年產值140億元。創新設計研究院等3個項目落地,產業規模首破百億。加快建設融“創意設計+產業孵化+智造基地+產業聯盟+網紅營銷”等為一體的創新生態集聚區。
強舉措 出臺抗疫情保經營穩發展政策25條
應對疫情,巴南及時出臺抗疫情保經營穩發展政策25條,385家企業獲得促銷獎勵和援企穩崗返還8904萬元,穩崗3.28萬人,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等超8200萬元。整合成立“工易貸”,開啟“渝企金服”“雙平臺”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企業累計獲得商業信用貸款50筆4500萬元,獲得轉貸應急周轉資金40筆2.5億元。
不僅如此,為推動工業科技創新,巴南實施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新產品開發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四個倍增”計劃,加大企業創新扶持,529個項目獲得市、區獎補資金10462萬元。累計建成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33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7個市級創新主體、3個市級工信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后工作站;獲評12個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6個全市創新型企業、6個100強企業和42個市級重大新產品,75家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獲評1家“隱形冠軍”、2家“小巨人”和1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商貿物流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數智”產業集群、生態創新產業集群……近年來,巴南在圍繞特色資源,加快構建“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藍圖已清晰可見。在2021“十四五”開局之年,巴南將筑牢實體經濟“壓艙石”,激流勇進闖難關,揚帆遠航續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