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4-01 點擊:次
去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破萬億出“圈”——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0065.7億元,同比增長19.8%,其中,規上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營收同比增長30.7%。
回望走過的路,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的一次產業抉擇至關重要。當年7月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成都提出在全市統籌布局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次年,全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提出建設萬億級產業集群;兩年后,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產業功能區,成為支撐成都經濟動能轉換、提質增效的密碼。
探索終成勢。2020年,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組“圈”出道,14個產業生態圈正式亮相。
“十四五”開局,成都將開啟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進入“圈”時代,成都將以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布局
聚點成鏈的產業生態圈逐漸成勢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成都率先破萬億的電子信息產業是制造業的代表。歸結其迅猛發展的背后,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鏈水平,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邁向“萬億級”的一大秘訣。
京東方“超級工廠”所在區域,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去年4月,成都高新區一場投資推介會吸引了近30家國內外新型顯示領域的知名企業參加,會上,京東方科技集團副總裁秦向東為成都“站臺”。
這樣的故事,可以找到很多案例。過去5年里,有超過20家上下游企業因成都京東方而來,在成都實現快速發展,進而推動城市產業生態成長。
“成都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產業,吸引配套企業入駐,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實現招引一個龍頭企業、吸引一批配套產業、形成高質量聚集的產業生態圈。”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通過產業聚集,多維度提升功能區產業能級,在功能區內形成相對健全的產業生態圈。
將視線轉移到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建設的“成績單”上,同樣有喜悅。截至目前,全市以功能區為主載體集聚現代商貿資源要素,已經形成“雙極核、兩總部、三高地”差異協同發展格局。“雙極核”,以春熙路、交子公園兩大世界級商圈做強消費引領功能;“兩總部”,以天府總部、武侯電商總部夯實運營控制功能;“三高地”,以雙流航空經濟區、成都國際商貿城功能區、西部電商物流產業功能區打造供應鏈集成高地。
蓄勢
“1+1大于2”的效應逐步“溢出”
成都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正成為聚集先進要素構建產業生態的高地。“圈”中7個功能區“1+1大于2”的效應也正逐步“溢出”,已聚集企業13.7萬家,其中六類500強52家,總部企業60家,2020年商貿主導產業營收8500億元,產業集聚度達62%。
近兩年來,成都抓住產業生態圈建設的機遇,把握商貿產業升級趨勢,構建立體化政策支撐體系。截至目前,全市以7個產業功能區為載體,重點推動國家進出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9個國家級改革開放試點政策綜合集成、實踐應用,聯動10部門出臺促消費發展若干意見,形成31項市級政策和29項各功能區特色政策。
效應遠不止于此。通過探索片區綜合開發,因地制宜打造產業社區。在成都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精心布局“她妝小鎮”、四圣祠等宜業宜商宜居的特色產業社區;突出產業特征牽引,規劃建設高品質科創空間。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建設西部電商云谷等5個科創空間,建成投運204萬平方米,集聚中科院創新工程中心、京東研究院等創新研發平臺,加快構建融合共享的創新生態鏈;釋放要素耦合效應,發揮人力資源協同和產業資本撬動作用。與淘寶大學、京東大學等建立產業人才實訓基地4個,培訓各類人才近4000人次,建成全國首家電商職稱評定點、評定人才118名,設立10億元人才專項資金并首創“人才增信貸”。7個產業功能區獲得銀行授信450億元,成立產業基金19個、資金規模295億元。
此外,現代商貿產業生態圈聯盟創新成立“政產學研用投”5個專委會,分別是資本投融專委會、研學發展專委會、應用合作專委會、主導產業專委會和決策咨詢專委會。未來將以聯盟為主體打造平臺的平臺,開放共享聯盟資源,提升市場化專業化配置資源能力,以多元主體統籌促進創新要素協同,推動功能區由“管理建設園區”向“服務運營園區”轉變,共同構建以產業服務為內核,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商務服務為支撐的“1+3”產業生態服務系統,形成強功能與聚項目良性互促的成都現代商貿產業高質量發展循環體系。
顯效
國際經濟合作競爭能力逐漸增強
3月30日,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完成竣工驗收。成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再添新的“動力源”,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的建設也將有新的支撐。
作為成都構建的14個產業生態圈之一,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對成都乃至全省有著怎樣的意義?省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成都市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聯盟的成立對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物流業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引領和促進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功能區錯位協同為導向,集中優勢資源補鏈強鏈,持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現代物流產業生態圈的成效如何彰顯?
支撐開放型流通體系成效明顯。從國際空港來看,國際(地區)航線達130條、國際全貨機骨干航線達12條,形成覆蓋泛歐泛亞主要客貨運樞紐節點的“洲際10小時+亞洲5小時”亞蓉歐航程圈。2020年旅客吞吐量達4074萬人次,居全國第2。從國際陸港來看,“7+5”國際鐵路和鐵海聯運通道布局加快完善,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11000列,直達境外59個城市和國內20個城市,基本形成穩定鏈接歐盟、東盟、日韓等國際主要市場的亞蓉歐通道線網體系。
國際供應鏈競爭力顯著增強。從載體平臺來看,兩類口岸10項進境功能、綜保區“三區四園”協同發展,2020年高新綜保區進出口總額5492億元、占全省外貿比重的68%,連續三年居全國同類第1;已建成高標倉450萬平方米、位居全國第3,為生產制造、電商零售等產品流通穩定提供年均5500余萬噸的第三方高端倉儲服務。
從主體能級來看,全市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市場主體達368家,其中DHL、日本通運等全球物流100強32家,積微物聯、準時達等百億級供應鏈平臺及5A級物流頭部企業12家。“一產一鏈多平臺”服務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保障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跨國公司、中小企業的國際供應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