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中國工業從修配補向高精尖跨越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6-15 點擊:次
多年發展經驗表明,市場可以換技術,但市場換不來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向關鍵設備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技術高峰攀登,是我國機械工業數十年來的不懈追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機械工業自主設計制造了萬噸水壓機、九大設備等一批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重大裝備,形成了“七事一貫制”的工作經驗。1983年,國務院成立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后,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一直是機械工業的重中之重。
新世紀以來,一批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重大技術裝備陸續實現突破。自主設計制造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風電設備已能批量生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兆瓦級陸上風電機組,以華龍1號和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成套裝備制造體系的成套設備的國產化率達85%以上;沖壓設備企業制造的汽車覆蓋件沖壓線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3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揚程百米以上的高壓混凝土泵車等高端設備已居世界先進之列。
機械工業不僅供國內之需,而且大量產品出口到海外。這背后,離不開創新驅動戰略的推動、行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加強。一大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陸續建成。據介紹,截至2020年底,機械工業600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及行業科學技術獎,已掛牌運行和正在籌建的創新平臺有241家。
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就不能順利轉換。把創新作為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是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動力之源。
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據全球權威調研機構Off-Highway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三一重工共銷售98705臺挖掘機,占據全球挖掘機市場15%的份額,一舉奪得挖掘機全球銷量冠軍。這也是中國挖掘機產業歷史上第一次站上全球銷量榜首。
誰能想到,就在本世紀之初,國內挖掘機市場95%仍被國外品牌壟斷,到如今國產挖掘機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從產品與世界先進水平無法相比,到同臺競技甚至彎道超車,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機械工業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規模實力日益強大,國際地位穩步提升。
機械工業許多重要產品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少量生產或不能生產,躍居世界首位并多年保持第一。汽車、轎車、載重汽車、新能源汽車、摩托車、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變壓器、電動機、機床、數控機床等,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世界機械工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越來越多的中國機械產品、機械工業企業開始走向世界。2020年,我國機械產品出口達到4670億美元,是1953年的3.3萬多倍。黨的十八大以來,機械產品貿易順差快速波動上升,至2020年順差高達1494億美元。同時,機械工業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意識、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的一支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