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到2025年產業總收入達1850億元!廈門發布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2-27 點擊:

    近日,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為進一步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政策全文
 
    ▼▼▼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廈交物〔2021〕24號
 
    各有關部門,各物流行業商會、協會,各物流企業:
 
    《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辦公會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
 
    2021年12月9日
 
    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
 
    為進一步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廈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點建設的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之一。
 
    “十三五”期間,我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密度、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等質量效益指標居全國前列,9條產業鏈(群)規模超千億元,形成光電、生物醫藥、鎢材料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十三五”期間,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政策支持、公共服務、金融貿易、市場秩序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東南區域性陸、海、空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力的發展支撐,產業要素進一步聚集。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持續推進,樞紐輻射能力不斷增強。物流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效果顯著,智慧物流平臺不斷涌現。城市配送體系進一步優化,農村物流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和規模化,物流更加綠色化、低碳化、節能化,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一)產業現狀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底至2020年底,物流產業增加值由312億元增長到471億元,增長50.9%;物流產業總收入由935億增長到1301億元,增長39.1%;鐵路貨物發送量由721.87萬噸增長到754萬噸,增長4.57%;公路貨運量由18679.61萬噸增長到20713萬噸,增長10.88%;水路貨運量由7371.62萬噸增長到12115萬噸,增長64.34%;機場貨郵吞吐量由31.06萬噸下降到27.84萬噸,下降10.4%;集裝箱吞吐量由918.28萬標箱增長到1141萬標箱,增長24.25%;快遞業務由15086.7萬件增長到54343.32萬件,增長260%。
 
    2.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至“十三五”末,廈門港擁有生產性泊位176個、集裝箱航線157條,年貨物通過能力1.88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1100萬標箱。基本建成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前場物流園和東孚鐵路編組站,組成陸路貨運樞紐。高崎國際機場通航121個城市,開通航線175條,其中國際航線36條,廈門新機場加快建設。
 
    東渡、海滄、前場、同安和翔安等五大物流產業聚集區建成一批專業物流中心,建立“樞紐+分撥中心+末端網點”城市配送體系,區級和鄉鎮級配送網點覆蓋率達100%,村級配送網點覆蓋率達73.4%。
 
    3.市場主體穩步發展
 
    現有物流及相關經營企業約9000家,其中5A級8家、4A級41家、3A級56家。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20年度,47家重點物流企業實現營收1337.2億元,同比增長37.2%;利潤總額36.7億元,同比增長53.6%。
 
    4.服務空間不斷拓展
 
    (1)中歐班列成為連接歐亞大陸和臺灣、東南亞的國際物流新通道,實現“一帶”“一路”無縫連接,成效顯著。自2015年8月開通以來,截止2020年底,累計開行910列,完成71518個標箱、貨值27.81億美元。其中,2020年度開行271列,完成24198標箱,貨值9.8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33%、34%。
 
    (2)“絲路海運”影響力不斷提升。截止2020年底,“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已超過200家,發布“絲路海運”命名航線72條。2020年度共開行2409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3.43萬標箱,同比增長2.54%。其中,廈門港51條命名航線開行2111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8.19萬標箱,同比增長2.05%。
 
    (3)廈臺海運快件初具規模。自2016年4月1日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點對點開行以來,逐步成為重要對臺貨運新通道。2020年度完成1340個集裝箱,貨物182.64萬件,貨值5800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43%、55%。
 
    (4)海鐵聯運穩步增長。2020年度完成集裝箱51481標箱,同比增長40.46%。
 
    5.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一體化通關、自動化碼頭、數字云倉、智能配送、末端共享網絡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促進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能源裝卸運輸設備、綠色包裝、標準化托盤等得到進一步推廣使用,無紙化作業實現海、空港全覆蓋,城市配送共同配送比例進一步提高,物流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產業項目招商帶動成效顯著,有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合理地向五大產業聚集區集中,物流產業發展更加集群化、集約化。
 
    6.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1)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間,制定并落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國際物流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出臺并執行降低廈門港部分港口收費標準和減征集裝箱車輛、市級重點物流企業貨運車輛郵快件運輸車輛通行年費等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負擔;出臺支持快遞業、冷鏈物流、海鐵聯運、海運國際航線、境外航空貨運等專項領域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2)產業規劃更加全面。“十三五”期間,編制了“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貨運交通系統規劃(2020-2035)、廈門港總體規劃(2035年)等綜合性規劃和“十三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物流專項規劃(2020-2035年)、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互聯互通物流及通道規劃等物流專項規劃,統籌產業布局,指導產業發展。
 
    (3)試點示范取得成效。先后開展了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物流標準化試點、快遞示范城市、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等國家試點示范工程,在物流創新、標準化建設、快遞高質量發展、綠色貨運配送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城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等試點示范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
 
    (4)經濟貿易持續穩健發展。2015年底至2020年底,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從3466.01億元增長到6384.02億元,增長84.2%;外貿進出口總額從5413.92億元增長到6915.77億元,增長27.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168.42億元增長到2293.87億元,增長96.32%。
 
    (5)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截止2020年底,全市銀證保金融機構達266家,“7+1”類地方金融機構達897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機構354家,管理基金突破1200只,基金總規模近2700億。金融業務提質擴容,體系日益完善。
 
    (二)面臨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國內外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多,物流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急需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國際供應鏈物流。從國際環境看,后新冠疫情時代,對外貿易方向、貨物出口結構、貿易方式、物流通道等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發展集國際物流網上下單、全球貨倉配貨、多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全程電子信息監控、專業售后服務等環節于一體的專業化國際物流來保障國際貿易順暢運行。我國將不斷調整優化國際物流格局,加快“走出去”和發展電子商務,增強國際物流通道話語權,提高國際供應鏈物流保障能力和完善物流體系建設,提升在國際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地位。
 
    2.新發展格局要求物流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從國內發展看,建設“交通強國”、“物流強國”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目標,“降本、增效、提質”和“融合、創新、發展”將成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未來伴隨“雙循環”和國內需求釋放,供應鏈管理、移動互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加速,專業化、社會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加快,干線通道與區域產業要素集約化程度提高,物流發展方式、產業結構、發展動能、區域布局將發生深刻調整,物流產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三)產業短板
 
    樞紐港臨港產業用地不足,多式聯運體系作用和規模有待提升。末端配送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配送體系運行效率有待提升。供應鏈物流集約度不高,物流業與制造、商貿業需要在深度廣度上進一步融合。產業要素集聚能力有待提升,物流樞紐對腹地城市輻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交通、物流、口岸管理體制有待完善,通關服務在市場適應性上有待優化。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思路
 
    1.提高物流產業服務水平,凸顯物流產業支撐作用。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圍繞“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定位,加快構建國內國際互聯互通、高效便捷的海陸空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提升整體物流體系的高效性、可控性、穩定性。
 
    2.發展樞紐經濟,做強做大物流產業。以供應鏈模式創新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加快轉變物流產業發展方式,推進物流產業與商貿業、制造業、農業等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和拓寬發展空間,塑造高端物流集聚功能,培育壯大五大物流產業集聚區,打造具有區域集聚和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培育區域新經濟增長極。
 
    (三)發展目標
 
    構建高效運行的現代物流體系,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物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集聚區形成強大的高端產業要素集聚能力,海陸空樞紐功能日益完善,樞紐經濟效應顯著;物流產業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低碳化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建成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到2025年,產業總收入達185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達9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
 
    三、重點工程
 
    (一)基礎設施工程
 
    1.樞紐建設
 
    (1)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一是調整優化港區與臨港功能布局。東渡港區逐步疏解現有的散貨、雜貨運輸功能至其他港區,保持中、近洋和東南亞集裝箱運輸,發展國際郵輪和對臺客滾,積極拓展現代物流和航運服務功能;海滄港區強化集裝箱核心港區功能,逐步轉移現有的大宗散貨業務其他港區,整合調整液化泊位區規模,改造部分液化泊位和散貨泊位為集裝箱功能,積極拓展保稅、現代物流和航運服務功能;加快翔安港區集裝箱碼頭建設。二是提升港口服務水平。重新規劃梳理海滄港區臨港物流產業用地,加快土地征拆,促進集約化使用產業用地;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海滄港區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港站、疏港快速通道建設;推動臨港集裝箱運輸綜合服務基地建設。
 
    (2)推動陸路樞紐做強做大。調整前場鐵路大型貨場開發方案,配置口岸監管設施,推進廈門地區鐵路貨運場站功能整合。推進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前場物流園區內部和對外通道建設,開工建設沈海高速廈門段馬鑾灣片區(前場二路)出入口及連接通道工程,推進興泉鐵路支線前期工作。
 
    (3)高標準規劃建設航空貨運樞紐。加快推進廈門新機場、貨運南區及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機場貨運通道建設。
 
    2.通道建設
 
    (1)拓展陸向物流新通道。以陸地港、海鐵聯運、中歐班列建設為載體,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創新合作機制、擴大合作領域,搭建連接亞歐大陸,貫通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新通道。
 
    (2)鞏固發展海向通道。以“絲路海運”為紐帶,深化港口間合作,加密內貿精品航線,強化內支線,增強貨源聚集能力,做大國際中轉。加強兩岸航運物流合作,推進臺灣中轉倉建設,做強做大對臺海運快件和東南亞跨境電商物流。
 
    (3)拓展航空貨運網絡。吸引高品質航空貨運公司設立基地,開行通達全球的全貨機航線;鼓勵航空貨代企業在廈建立國際貨運分撥中心,進一步促進航空貨運中轉業務發展。優化口岸服務保障,積極推進7×24小時全天候通關、通關過程無紙化、遠程查驗和電子放行。
 
    3.載體建設
 
    繼續推進東渡、海滄、前場、同安、翔安五大物流產業聚集區建設,根據聚集區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目標,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功能互補、特色鮮明、有機聯動的產業集群。
 
    (1)東渡集聚區著力發展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城市配送、海運快件、保稅物流等業務,打造國際采購分撥與國際中轉平臺、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國際貿易結算支付平臺、臨港商品交易中心和郵輪物供基地。
 
    (2)海滄集聚區著力發展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口岸物流、商貿物流和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建設國際采購分撥與國際中轉平臺、保稅展示交易平臺,打造臨港采購分撥物流集聚區、航運物流總部集聚區。
 
    (3)前場集聚區著力整合鐵路貨運資源,打造區域性陸路物流樞紐,主要發展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和電商物流,重點落地基于物流服務的采購貿易、物流分撥、結算金融、區域總部等“四位一體”的項目,打造區域性采購分撥中心和運營結算總部。
 
    (4)同安集聚區著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依托的涵蓋生產、生活消費品的電商物流,打造農副產品、醫藥、建材、家居等以國內采購、分撥、配送為特色的專業市場,積極構建集“互聯網+”產業服務、“電商+快遞+”現代物流服務以及智慧物流于一體的服務產業生態圈。
 
    (5)翔安集聚區著力發展口岸物流、保稅物流、多式聯運、電商物流、國際采購分撥等業務,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分撥基地、跨境電商物流樞紐和航空貨運樞紐。
 
    (二)冷鏈物流工程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冷庫空間布局,重點支持冷鏈物流園區、大型高標準冷庫、原產地預冷設施、冷鏈加工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港口、空港、陸路樞紐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探索冷鏈多式聯運模式。完善城鄉冷鏈基礎設施和商超等零售終端網點冷鏈設施,優化冷鏈配送網絡。
 
    2.提升發展水平。繼續推進冷鏈標準建設和實施。推廣使用移動冷庫等新型冷鏈設施設備和高標準冷藏車,推動傳統冷庫升級改造。加快共享型全程溫控管理平臺建設,推進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提高冷鏈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城鄉配送工程
 
    1.優化網絡布局。以海滄、前場、同安和翔安等島外物流產業聚集區為主要載體建設一批具備干支銜接功能的區域性分撥中心,布局建設一批集運輸、倉儲、加工、包裝、分撥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配送中心,加強郵政、交通、電商、快遞等資源整合,加快末端物流網點建設,推進“快遞進村”,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村物流服務覆蓋率,建設布局合理、有機銜接、層次分明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
 
    2.培育骨干城市配送企業。大力支持骨干企業做強做大,鼓勵企業優化整合資源、創新服務、擴大業務規模,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3.提升服務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技術進行業務重構、模式創新,加強與電商、網絡貨運等上下游平臺的業務協同。推進跨業融合發展,鼓勵物流服務外包,推廣共同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加強配送車輛裝卸、停靠點的規劃和設置,探索將城市配送車輛停靠裝卸場地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建筑設計規范。完善配送車輛通行政策和管理措施,科學合理設置限行時段、路段,提升監管、服務水平。
 
    (四)智慧物流工程
 
    1.加強多式聯運信息化建設。推動跨部門、跨運輸方式、跨企業、跨產業之間多式聯運信息開放共享,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以大數據應用驅動供應鏈物流發展,建設國家物流樞紐信息平臺,推進多式聯運跨越式發展。
 
    2.加快數字化物流樞紐建設。繼續推動碼頭、機場、貨運場站等應用5G網絡、無人駕駛、移動物聯等技術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推進各項設施設備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物流樞紐。
 
    3.建設一批智慧物流園區。鼓勵物流園區、中心創新園區資源數字化組織方式,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大腦,對接園區企業的作業系統,推動園區內各類業務、各類服務設施集群調度,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實現資源共享與運作協同。鼓勵企業參與創建示范工程,建設一批作業自動化、過程可視化、產品追溯化、設施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運營網絡化的智慧物流示范園區。
 
    4.推動倉配業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進倉儲、分揀、配送、裝卸等環節的設施設備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無人駕駛和自動分揀技術,加快高端標準倉庫、智能立體倉庫、數字化倉庫建設,推廣使用電子倉單、電子運單,利用數字化建設重構和優化供應鏈業務流程,拓展增值業務。
 
    (五)綠色物流工程
 
    1.優化組織模式。提升鐵路貨運組織水平,加密海運支線網絡,提高鐵路、水路運輸比例。推廣綠色貨運配送,大力發展集中配送等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加快共享型平臺建設,促進公路貨運市場集約化發展。加強推廣使用托盤、周轉箱等標準化物流器具。
 
    2.推廣使用新能源物流設備。繼續推進港口、機場“油改電”工程,進一步提高岸電使用比例。推進物流園區、貨運場站等使用新能源裝卸設備。加大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應用,逐步提高新能源物流車比例,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
 
    3.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裝物,全面推廣使用電子面單、循環包裝和可降解包裝。進一步提升循環包裝回收設施的覆蓋率,擴大綠色包裝共享網絡的合作范圍。
 
    (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程
 
    1.推進跨業融合創新發展。在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中加強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現代農業等有機銜接,統籌做好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鼓勵制造業、商貿業企業物流服務外包,推廣供應鏈物流一體化服務。
 
    2.提升供應鏈發展水平。引導傳統物流企業增強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加強供應鏈綜合服務和交易平臺建設,發展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技術研發、品牌培育、信用建設、市場開拓、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人才培養等增值服務。繼續深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努力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供應鏈示范成果。
 
    3.強化國際供應鏈物流網絡建設。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強化國際物流通道,積極布局國際物流網絡支點、海外倉和海外物流中心,完善全球營銷和物流服務網絡。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供應鏈重構,加速發展全程供應鏈服務,提升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高效性。
 
    (七)應急保障物流工程
 
    建立全市統籌、多元參與、互為補充、協調聯動、安全可靠的應急物流機制。依托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布局建設一批應急物流基地,圍繞機場、碼頭、貨運站等重要交通物流節點,布局建設應急物流轉運場站。整合優化存量應急設施,推動既有物流設施嵌入應急功能,推進各類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物流設施在布局、功能、運行等方面的匹配和銜接。加強地區應急物流網絡與國內國際物流網絡銜接,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促進彼此有效銜接、分工合理、互為補充,構建立體、綜合、現代的應急物流網絡。推進交通、物流、衛生、生產生活物資儲備等應急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加強預案管理,培育專業化應急物流人才隊伍,提高應急物流系統韌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和協調保障
 
    加強產業發展協調力量,推進市區兩級產業發展機構建設,加強部門之間在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政策研究與評估、重大事項審議與決策等方面的聯動,促進管理協同、政策協同、發展協同。完善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專家庫機制,充分發揮專家在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政策決策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支持行業社會組織發展,積極參與行業治理,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發展。
 
    (二)強化要素保障
 
    做好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制造業等相關產業規劃的銜接工作,保障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用地和配送網絡末端網點用地,高效使用物流產業用地。引導產業招商,有效控制業務類型,合理設置容積率、投資強度等考核指標,控制物流用地成本。
 
    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院校、教育機構開展校企合作,支持企業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建立實習基地。加強復合型供應鏈物流人才培養。
 
    加大對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金融優惠政策。加強物流產業與金融、保險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完善風險補償分擔機制。
 
    (三)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動降費減負,進一步放寬物流市場準入、拓寬投資領域、強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深入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優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效率。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充分激發民間資本活力。
 
    (四)發展基礎工作
 
    推進智慧物流監測平臺建設,提升決策、管理、服務水平。加強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跟蹤監測,培育骨干物流企業。以項目為抓手強化產業項目招商,增強產業資源要素聚集。推進物流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價體系在政策扶持、市場準入、資質審批、貸款融資等方面的運用。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到2025年產業總收入達1850億元!廈門發布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

2021-12-27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近日,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為進一步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政策全文
 
    ▼▼▼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印發《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廈交物〔2021〕24號
 
    各有關部門,各物流行業商會、協會,各物流企業:
 
    《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已經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辦公會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廈門市交通運輸局
 
    2021年12月9日
 
    廈門市“十四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
 
    為進一步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根據《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廈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點建設的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之一。
 
    “十三五”期間,我市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密度、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等質量效益指標居全國前列,9條產業鏈(群)規模超千億元,形成光電、生物醫藥、鎢材料等國家級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十三五”期間,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政策支持、公共服務、金融貿易、市場秩序水平不斷提升,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形成東南區域性陸、海、空樞紐,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力的發展支撐,產業要素進一步聚集。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持續推進,樞紐輻射能力不斷增強。物流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效果顯著,智慧物流平臺不斷涌現。城市配送體系進一步優化,農村物流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和規模化,物流更加綠色化、低碳化、節能化,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一)產業現狀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底至2020年底,物流產業增加值由312億元增長到471億元,增長50.9%;物流產業總收入由935億增長到1301億元,增長39.1%;鐵路貨物發送量由721.87萬噸增長到754萬噸,增長4.57%;公路貨運量由18679.61萬噸增長到20713萬噸,增長10.88%;水路貨運量由7371.62萬噸增長到12115萬噸,增長64.34%;機場貨郵吞吐量由31.06萬噸下降到27.84萬噸,下降10.4%;集裝箱吞吐量由918.28萬標箱增長到1141萬標箱,增長24.25%;快遞業務由15086.7萬件增長到54343.32萬件,增長260%。
 
    2.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至“十三五”末,廈門港擁有生產性泊位176個、集裝箱航線157條,年貨物通過能力1.88億噸,集裝箱通過能力1100萬標箱。基本建成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前場物流園和東孚鐵路編組站,組成陸路貨運樞紐。高崎國際機場通航121個城市,開通航線175條,其中國際航線36條,廈門新機場加快建設。
 
    東渡、海滄、前場、同安和翔安等五大物流產業聚集區建成一批專業物流中心,建立“樞紐+分撥中心+末端網點”城市配送體系,區級和鄉鎮級配送網點覆蓋率達100%,村級配送網點覆蓋率達73.4%。
 
    3.市場主體穩步發展
 
    現有物流及相關經營企業約9000家,其中5A級8家、4A級41家、3A級56家。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20年度,47家重點物流企業實現營收1337.2億元,同比增長37.2%;利潤總額36.7億元,同比增長53.6%。
 
    4.服務空間不斷拓展
 
    (1)中歐班列成為連接歐亞大陸和臺灣、東南亞的國際物流新通道,實現“一帶”“一路”無縫連接,成效顯著。自2015年8月開通以來,截止2020年底,累計開行910列,完成71518個標箱、貨值27.81億美元。其中,2020年度開行271列,完成24198標箱,貨值9.8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33%、34%。
 
    (2)“絲路海運”影響力不斷提升。截止2020年底,“絲路海運”聯盟成員已超過200家,發布“絲路海運”命名航線72條。2020年度共開行2409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3.43萬標箱,同比增長2.54%。其中,廈門港51條命名航線開行2111個航次,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08.19萬標箱,同比增長2.05%。
 
    (3)廈臺海運快件初具規模。自2016年4月1日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點對點開行以來,逐步成為重要對臺貨運新通道。2020年度完成1340個集裝箱,貨物182.64萬件,貨值58007.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43%、55%。
 
    (4)海鐵聯運穩步增長。2020年度完成集裝箱51481標箱,同比增長40.46%。
 
    5.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一體化通關、自動化碼頭、數字云倉、智能配送、末端共享網絡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促進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能源裝卸運輸設備、綠色包裝、標準化托盤等得到進一步推廣使用,無紙化作業實現海、空港全覆蓋,城市配送共同配送比例進一步提高,物流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產業項目招商帶動成效顯著,有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合理地向五大產業聚集區集中,物流產業發展更加集群化、集約化。
 
    6.發展環境持續改善
 
    (1)產業政策進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間,制定并落實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提升國際物流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出臺并執行降低廈門港部分港口收費標準和減征集裝箱車輛、市級重點物流企業貨運車輛郵快件運輸車輛通行年費等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負擔;出臺支持快遞業、冷鏈物流、海鐵聯運、海運國際航線、境外航空貨運等專項領域發展的扶持政策,促進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
 
    (2)產業規劃更加全面。“十三五”期間,編制了“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規劃、貨運交通系統規劃(2020-2035)、廈門港總體規劃(2035年)等綜合性規劃和“十三五”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物流專項規劃(2020-2035年)、閩西南協同發展區互聯互通物流及通道規劃等物流專項規劃,統籌產業布局,指導產業發展。
 
    (3)試點示范取得成效。先后開展了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物流標準化試點、快遞示范城市、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等國家試點示范工程,在物流創新、標準化建設、快遞高質量發展、綠色貨運配送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城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等試點示范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
 
    (4)經濟貿易持續穩健發展。2015年底至2020年底,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從3466.01億元增長到6384.02億元,增長84.2%;外貿進出口總額從5413.92億元增長到6915.77億元,增長27.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168.42億元增長到2293.87億元,增長96.32%。
 
    (5)金融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截止2020年底,全市銀證保金融機構達266家,“7+1”類地方金融機構達897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機構354家,管理基金突破1200只,基金總規模近2700億。金融業務提質擴容,體系日益完善。
 
    (二)面臨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國內外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進一步增多,物流產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急需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國際供應鏈物流。從國際環境看,后新冠疫情時代,對外貿易方向、貨物出口結構、貿易方式、物流通道等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發展集國際物流網上下單、全球貨倉配貨、多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全程電子信息監控、專業售后服務等環節于一體的專業化國際物流來保障國際貿易順暢運行。我國將不斷調整優化國際物流格局,加快“走出去”和發展電子商務,增強國際物流通道話語權,提高國際供應鏈物流保障能力和完善物流體系建設,提升在國際供應鏈物流領域的地位。
 
    2.新發展格局要求物流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從國內發展看,建設“交通強國”、“物流強國”成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目標,“降本、增效、提質”和“融合、創新、發展”將成為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未來伴隨“雙循環”和國內需求釋放,供應鏈管理、移動互聯、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加速,專業化、社會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加快,干線通道與區域產業要素集約化程度提高,物流發展方式、產業結構、發展動能、區域布局將發生深刻調整,物流產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支撐作用更加明顯。
 
    (三)產業短板
 
    樞紐港臨港產業用地不足,多式聯運體系作用和規模有待提升。末端配送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配送體系運行效率有待提升。供應鏈物流集約度不高,物流業與制造、商貿業需要在深度廣度上進一步融合。產業要素集聚能力有待提升,物流樞紐對腹地城市輻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交通、物流、口岸管理體制有待完善,通關服務在市場適應性上有待優化。
 
    二、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全面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思路
 
    1.提高物流產業服務水平,凸顯物流產業支撐作用。主動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圍繞“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定位,加快構建國內國際互聯互通、高效便捷的海陸空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共享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提升整體物流體系的高效性、可控性、穩定性。
 
    2.發展樞紐經濟,做強做大物流產業。以供應鏈模式創新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物流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加快轉變物流產業發展方式,推進物流產業與商貿業、制造業、農業等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和拓寬發展空間,塑造高端物流集聚功能,培育壯大五大物流產業集聚區,打造具有區域集聚和輻射能力的產業集群,培育區域新經濟增長極。
 
    (三)發展目標
 
    構建高效運行的現代物流體系,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物流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集聚區形成強大的高端產業要素集聚能力,海陸空樞紐功能日益完善,樞紐經濟效應顯著;物流產業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智能化、低碳化水平顯著提升;初步建成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到2025年,產業總收入達185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達9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
 
    三、重點工程
 
    (一)基礎設施工程
 
    1.樞紐建設
 
    (1)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一是調整優化港區與臨港功能布局。東渡港區逐步疏解現有的散貨、雜貨運輸功能至其他港區,保持中、近洋和東南亞集裝箱運輸,發展國際郵輪和對臺客滾,積極拓展現代物流和航運服務功能;海滄港區強化集裝箱核心港區功能,逐步轉移現有的大宗散貨業務其他港區,整合調整液化泊位區規模,改造部分液化泊位和散貨泊位為集裝箱功能,積極拓展保稅、現代物流和航運服務功能;加快翔安港區集裝箱碼頭建設。二是提升港口服務水平。重新規劃梳理海滄港區臨港物流產業用地,加快土地征拆,促進集約化使用產業用地;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海滄港區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港站、疏港快速通道建設;推動臨港集裝箱運輸綜合服務基地建設。
 
    (2)推動陸路樞紐做強做大。調整前場鐵路大型貨場開發方案,配置口岸監管設施,推進廈門地區鐵路貨運場站功能整合。推進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前場物流園區內部和對外通道建設,開工建設沈海高速廈門段馬鑾灣片區(前場二路)出入口及連接通道工程,推進興泉鐵路支線前期工作。
 
    (3)高標準規劃建設航空貨運樞紐。加快推進廈門新機場、貨運南區及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機場貨運通道建設。
 
    2.通道建設
 
    (1)拓展陸向物流新通道。以陸地港、海鐵聯運、中歐班列建設為載體,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創新合作機制、擴大合作領域,搭建連接亞歐大陸,貫通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新通道。
 
    (2)鞏固發展海向通道。以“絲路海運”為紐帶,深化港口間合作,加密內貿精品航線,強化內支線,增強貨源聚集能力,做大國際中轉。加強兩岸航運物流合作,推進臺灣中轉倉建設,做強做大對臺海運快件和東南亞跨境電商物流。
 
    (3)拓展航空貨運網絡。吸引高品質航空貨運公司設立基地,開行通達全球的全貨機航線;鼓勵航空貨代企業在廈建立國際貨運分撥中心,進一步促進航空貨運中轉業務發展。優化口岸服務保障,積極推進7×24小時全天候通關、通關過程無紙化、遠程查驗和電子放行。
 
    3.載體建設
 
    繼續推進東渡、海滄、前場、同安、翔安五大物流產業聚集區建設,根據聚集區的資源稟賦和發展目標,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功能互補、特色鮮明、有機聯動的產業集群。
 
    (1)東渡集聚區著力發展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城市配送、海運快件、保稅物流等業務,打造國際采購分撥與國際中轉平臺、保稅展示交易平臺、國際貿易結算支付平臺、臨港商品交易中心和郵輪物供基地。
 
    (2)海滄集聚區著力發展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口岸物流、商貿物流和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建設國際采購分撥與國際中轉平臺、保稅展示交易平臺,打造臨港采購分撥物流集聚區、航運物流總部集聚區。
 
    (3)前場集聚區著力整合鐵路貨運資源,打造區域性陸路物流樞紐,主要發展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和電商物流,重點落地基于物流服務的采購貿易、物流分撥、結算金融、區域總部等“四位一體”的項目,打造區域性采購分撥中心和運營結算總部。
 
    (4)同安集聚區著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依托的涵蓋生產、生活消費品的電商物流,打造農副產品、醫藥、建材、家居等以國內采購、分撥、配送為特色的專業市場,積極構建集“互聯網+”產業服務、“電商+快遞+”現代物流服務以及智慧物流于一體的服務產業生態圈。
 
    (5)翔安集聚區著力發展口岸物流、保稅物流、多式聯運、電商物流、國際采購分撥等業務,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分撥基地、跨境電商物流樞紐和航空貨運樞紐。
 
    (二)冷鏈物流工程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冷庫空間布局,重點支持冷鏈物流園區、大型高標準冷庫、原產地預冷設施、冷鏈加工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港口、空港、陸路樞紐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探索冷鏈多式聯運模式。完善城鄉冷鏈基礎設施和商超等零售終端網點冷鏈設施,優化冷鏈配送網絡。
 
    2.提升發展水平。繼續推進冷鏈標準建設和實施。推廣使用移動冷庫等新型冷鏈設施設備和高標準冷藏車,推動傳統冷庫升級改造。加快共享型全程溫控管理平臺建設,推進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提高冷鏈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三)城鄉配送工程
 
    1.優化網絡布局。以海滄、前場、同安和翔安等島外物流產業聚集區為主要載體建設一批具備干支銜接功能的區域性分撥中心,布局建設一批集運輸、倉儲、加工、包裝、分撥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配送中心,加強郵政、交通、電商、快遞等資源整合,加快末端物流網點建設,推進“快遞進村”,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村物流服務覆蓋率,建設布局合理、有機銜接、層次分明的城鄉配送網絡體系。
 
    2.培育骨干城市配送企業。大力支持骨干企業做強做大,鼓勵企業優化整合資源、創新服務、擴大業務規模,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3.提升服務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等技術進行業務重構、模式創新,加強與電商、網絡貨運等上下游平臺的業務協同。推進跨業融合發展,鼓勵物流服務外包,推廣共同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加強配送車輛裝卸、停靠點的規劃和設置,探索將城市配送車輛停靠裝卸場地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建筑設計規范。完善配送車輛通行政策和管理措施,科學合理設置限行時段、路段,提升監管、服務水平。
 
    (四)智慧物流工程
 
    1.加強多式聯運信息化建設。推動跨部門、跨運輸方式、跨企業、跨產業之間多式聯運信息開放共享,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以大數據應用驅動供應鏈物流發展,建設國家物流樞紐信息平臺,推進多式聯運跨越式發展。
 
    2.加快數字化物流樞紐建設。繼續推動碼頭、機場、貨運場站等應用5G網絡、無人駕駛、移動物聯等技術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推進各項設施設備全面物聯,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物流樞紐。
 
    3.建設一批智慧物流園區。鼓勵物流園區、中心創新園區資源數字化組織方式,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大腦,對接園區企業的作業系統,推動園區內各類業務、各類服務設施集群調度,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實現資源共享與運作協同。鼓勵企業參與創建示范工程,建設一批作業自動化、過程可視化、產品追溯化、設施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運營網絡化的智慧物流示范園區。
 
    4.推動倉配業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進倉儲、分揀、配送、裝卸等環節的設施設備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無人駕駛和自動分揀技術,加快高端標準倉庫、智能立體倉庫、數字化倉庫建設,推廣使用電子倉單、電子運單,利用數字化建設重構和優化供應鏈業務流程,拓展增值業務。
 
    (五)綠色物流工程
 
    1.優化組織模式。提升鐵路貨運組織水平,加密海運支線網絡,提高鐵路、水路運輸比例。推廣綠色貨運配送,大力發展集中配送等先進的物流組織模式。加快共享型平臺建設,促進公路貨運市場集約化發展。加強推廣使用托盤、周轉箱等標準化物流器具。
 
    2.推廣使用新能源物流設備。繼續推進港口、機場“油改電”工程,進一步提高岸電使用比例。推進物流園區、貨運場站等使用新能源裝卸設備。加大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應用,逐步提高新能源物流車比例,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
 
    3.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逐步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裝物,全面推廣使用電子面單、循環包裝和可降解包裝。進一步提升循環包裝回收設施的覆蓋率,擴大綠色包裝共享網絡的合作范圍。
 
    (六)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工程
 
    1.推進跨業融合創新發展。在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中加強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現代農業等有機銜接,統籌做好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布局。鼓勵制造業、商貿業企業物流服務外包,推廣供應鏈物流一體化服務。
 
    2.提升供應鏈發展水平。引導傳統物流企業增強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加強供應鏈綜合服務和交易平臺建設,發展第三方支付、供應鏈金融、技術研發、品牌培育、信用建設、市場開拓、標準化服務、檢驗檢測認證、人才培養等增值服務。繼續深化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努力形成一批全國領先的供應鏈示范成果。
 
    3.強化國際供應鏈物流網絡建設。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強化國際物流通道,積極布局國際物流網絡支點、海外倉和海外物流中心,完善全球營銷和物流服務網絡。深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供應鏈重構,加速發展全程供應鏈服務,提升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和高效性。
 
    (七)應急保障物流工程
 
    建立全市統籌、多元參與、互為補充、協調聯動、安全可靠的應急物流機制。依托物流樞紐、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布局建設一批應急物流基地,圍繞機場、碼頭、貨運站等重要交通物流節點,布局建設應急物流轉運場站。整合優化存量應急設施,推動既有物流設施嵌入應急功能,推進各類物資儲備設施和應急物流設施在布局、功能、運行等方面的匹配和銜接。加強地區應急物流網絡與國內國際物流網絡銜接,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促進彼此有效銜接、分工合理、互為補充,構建立體、綜合、現代的應急物流網絡。推進交通、物流、衛生、生產生活物資儲備等應急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加強預案管理,培育專業化應急物流人才隊伍,提高應急物流系統韌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和協調保障
 
    加強產業發展協調力量,推進市區兩級產業發展機構建設,加強部門之間在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政策研究與評估、重大事項審議與決策等方面的聯動,促進管理協同、政策協同、發展協同。完善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專家庫機制,充分發揮專家在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政策決策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支持行業社會組織發展,積極參與行業治理,加強行業自律和規范發展。
 
    (二)強化要素保障
 
    做好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制造業等相關產業規劃的銜接工作,保障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用地和配送網絡末端網點用地,高效使用物流產業用地。引導產業招商,有效控制業務類型,合理設置容積率、投資強度等考核指標,控制物流用地成本。
 
    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鼓勵院校、教育機構開展校企合作,支持企業為在校生提供實習機會,建立實習基地。加強復合型供應鏈物流人才培養。
 
    加大對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金融優惠政策。加強物流產業與金融、保險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完善風險補償分擔機制。
 
    (三)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動降費減負,進一步放寬物流市場準入、拓寬投資領域、強化供應鏈金融服務。深入推進通關一體化改革,優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效率。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充分激發民間資本活力。
 
    (四)發展基礎工作
 
    推進智慧物流監測平臺建設,提升決策、管理、服務水平。加強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跟蹤監測,培育骨干物流企業。以項目為抓手強化產業項目招商,增強產業資源要素聚集。推進物流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價體系在政策扶持、市場準入、資質審批、貸款融資等方面的運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巨大另类极品videosbest| 裸身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朋友新婚人妻无套|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蜜臀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 国产精品民宅偷窥盗摄|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国产综合内射日韩久|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激烈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中国浓毛少妇毛茸茸| 国产 成 人 黄 色 网站| 无码内射成人免费喷射|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作爱试看120秒| 无码aⅴ在线观看|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