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區工業互聯網賦能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5年)發布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29 點擊:次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進程加快,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為全面貫徹落實《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推進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工業互聯網發展專項規劃(2020-2025)》《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數聯智造”—“工賦創新”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要求,以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重點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形成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圍繞臨港新片區“五個重要”和“五個中心”戰略定位,立足臨港新片區產業基礎,結合產業特色和優勢,以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臨港新片區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鏈主”企業發展為引領,以“平臺+園區”發展為契機,以“精準導向、提升效能、系統建設”為發展原則,引導產業各方協同攻關、相互促進、創新發展,形成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全面轉型的發展格局,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底,計劃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工業互聯網賦能重點產業集群先行示范區,成為國內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創新合作的典范之城。
——“鏈主”企業賦能效果更明顯。首個打造一批以自身輻射作用帶動新片區產業鏈同步提升的“鏈主”,建設不少于10個高水平工業互聯網促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打造10個以上典型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平臺+園區”增能效果更突出。研究出臺全市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建設指導意見,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融合創新模式,打造2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
——工業數據創新應用更廣泛。積極布局新賽道,培育壯大新動能,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每年打造不少于10個高水平“數聯智造”示范場景。
——生態支撐保障體系更完善。編制發布首個臨港新片區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服務清單,集聚歡迎全球各類“數聯智造”專業服務商落地服務新片區企業,每年為新片區企業提供網絡、平臺、安全等各類服務不少于100次。
三、工作任務
1.精心培育“鏈主”。針對“4+2+2”前沿產業布局,面向臨港新片區431范圍,重點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進行試點,開展首批工業互聯網綜合性應用試點示范“鏈主”企業征集,公開選育一批數字化建設基礎好、產業帶動能力強、可視化成果突出的“鏈主”企業。打造不少于10個高水平工業互聯網促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為工業互聯網全方位賦能產業集群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和典型案例。
2、引領“鏈群”發展。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數據、市場、資本、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加快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倒逼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水平提升,進而推動“鏈群”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鼓勵“鏈主”企業開放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標準化解決方案向行業企業輻射推廣,推進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構建以“鏈主”企業為核心的網狀產業集群業態,力爭打造不少于10個典型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3.打造“數字”園區。研究出臺全市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建設指導意見,不斷提升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產業協同、數字化治理體系水平。積極引導規劃測評、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信息系統、安全運營等各類服務商為園區工業互聯網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智能融合等提供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共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各類產業園區中的普及應用。穩步推進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化、規范化、智慧化、科學化建設,力爭打造2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
4.積極布局“新賽道”。探索研究人工智能、VR/AR、區塊鏈、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科技在工業場景中的融合應用,加強融合產品及其解決方案的測試驗證和商業化推廣,構建更加豐富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同時緊抓數據要素和數字生態“兩大支撐”,充分挖掘數據價值,探索數據資源流通交易,推動數據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融合應用和開放共享,充分發揮引領型、功能型、關鍵型的基礎要素資源地位,鼓勵生物醫藥等數據密集型行業先行先試,強化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數據賦能。
5.培育壯大“新動能”。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鼓勵“數聯智造”專業服務商圍繞企業經營管理、研發設計、生產管控等具體場景,開發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每年打造不少于10個高水平“數聯智造”示范場景。大力支持產學研用多方協作,依托產業鏈布局組建多維度、多層次、多元化的創新聯合體進行智慧應用場景創新。按照服務特定行業、特定領域、特定場景,篩選一批掌握關鍵技術,成長性好、專業競爭力強的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儲備庫。
6.創新服務模式。編制發布首個臨港新片區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服務清單,為臨港新片區企業提供基礎網絡服務、工業軟件及平臺服務、安全服務、智能裝備服務、綜合集成服務及配套服務等各類服務內容。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不定期組織開展企業供需現場對接會,推動形成線上與線下服務、硬件與軟件服務、遠程與實時服務相結合的創新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臨港工業互聯網服務的資源集聚度、品牌輻射度和行業影響力。
7.夯實基礎支撐。加快5G、標識解析、工業軟件、內外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筑牢企業數字化轉型建設底座。充分發揮臨港高等院校、功能平臺和智庫等單位作用,組織開展各類專業化培訓,集聚歡迎全球各類“數聯智造”專業服務商落地服務新片區企業,每年為新片區企業提供網絡、平臺、安全等各類服務不少于100次,共同構建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
四、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保障
成立臨港新片區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集群專班推進小組,健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協調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鼓勵各產業園區參照本方案,結合區域產業優勢推動更多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有關工作納入臨港新片區統籌協調。
(二)創新制度供給
聯合新片區內相關產業部門共同研究完善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集群發展的專項政策,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加大精準扶持力度,在平臺體系、支撐體系、載體建設、創新應用、診斷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三)加快人才培育
注重自主培養與引進人才相結合,建立多層次工業互聯網人才體系架構。鼓勵區內企業通過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等方式,聯合高校院所及專業培訓機構,開展高端復合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持續強化具有國際視野和交叉學科背景的高素質人才梯隊建設。
(四)推動開放合作
以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建設為核心,圍繞產業鏈重點環節和主要發展方向吸引各類重點企業和“數聯智造”專業服務商落地臨港新片區。同時積極發揮區域聯動效應,爭取更多重大項目落地實施。營造學術交流氛圍濃、協同創新發展熱的良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