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8-19 點擊: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所推動、以滿足經濟社會不斷升級的需求為目標,會在未來發展成熟和實現產業轉化并形成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支撐和巨大帶動、但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新興產業。”由于未來產業對于未來一個時期國家經濟發展、產業競爭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發布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和政策,我國也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前瞻謀劃未來產業”。當前突飛猛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孕育顛覆性的技術,提供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推動力。我國應充分利用在體制機制、企業主體、科技創新、產業配套、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未來產業,走出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路。
 
  一、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未來產業的根本驅動力是顛覆性的前沿技術,只要有顛覆性的新技術出現,就有可能由此孕育出未來產業。在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期,顛覆性技術大量涌現,由此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
 
  (一)新科技革命孕育未來產業新機遇
 
  每一次科技和產業變革都是由一組新興技術群所推動的,這些新興技術完全不同于現有技術,具有前沿性、顛覆性的特征,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顛覆既有產業的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數字通信、生物、空天、低碳、材料等領域不斷涌現出顛覆性技術,持續孵化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由此孕育形成若干細分行業,并可能形成數字產業、生物產業、空天產業、低碳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新興產業部門。未來產業相關前沿技術包括數字產業的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未來網絡、區塊鏈、元宇宙等,生物產業的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生物育種、腦科學等,低碳產業的氫能、儲能、碳捕獲、碳存儲等。由這些前沿技術孕育形成的未來產業,適應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前沿技術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很難在事前對未來產業的方向進行準確的預測,因此,未來產業所包含的新技術和細分產業是動態變化的,一些新出現的前沿技術可能由于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而進入未來產業行列,一些已經存在一段時間的技術可能由于性能難達預期或者潛在市場非常有限而從未來產業行列中退出。
 
  (二)主要國家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
 
  由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所推動的未來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明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天的支柱產業,不但在未來一個時期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支柱,而且由于其技術先進性,未來產業的發展水平還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全球產業鏈控制力,影響國家科技安全、產業安全、國防安全等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近年來,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大國之間科技、經濟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發達國家保持科技、產業領先地位的壓力陡增,主要國家間圍繞科技和產業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
 
  一方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回潮,發達國家采取各種措施對競爭對手的崛起進行打壓遏制;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加強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布局,以期搶占未來產業的制高點,在未來保持其科技領先地位和全球價值鏈的主導地位。
 
  2019年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的《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報告,提出將加大對人工智能、先進制造、量子科技、5G四大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2021年美國眾議院提出的《NSF未來法案》和參議院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分別計劃向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量子科技、生物技術、先進能源、先進材料等未來產業相關的新興技術群投入726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德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家也加強了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布局。與未來產業的戰略布局相適應,在發達國家出現了產業政策的復興,政府對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干預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三)突發外部沖擊加速未來產業發展
 
  近年來,“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至今尚未終結。為應對疫情造成的差旅出行困難以及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接觸的要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獲得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生產設備、物流設施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視頻會議、電子合同、遠程醫療快速普及,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應用引起廣泛反響。為加速應對新冠肺炎的疫苗、藥物上市,基于人工智能的大通量分子篩選技術被應用于新疫苗新藥物開發,基于基因工程的mRNA疫苗被迅速研發出來并獲得批準投放市場。在2022年2月份開始的俄烏沖突中,采用衛星導航、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機被大量應用,星鏈系統展現出巨大的軍用價值,新一代信息技術、空天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引發廣泛關注、獲得高度重視。可以看到,由突發外部沖擊引發的新需求和新的應用場景加速了前沿技術的產業化速度,加快了數字產業、生物產業、空天產業等未來產業的發展步伐。
 
  (四)新型組織成為未來產業發展載體
 
  2021年1月,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布《未來產業研究所:美國科學與技術領導力的新模式》報告,將未來產業研究所(IndustriesoftheFutureInstitutes)作為美國發展未來產業的新型創新主體。既不同于公有部門的國家實驗室,也不同于私有部門的企業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聯盟,甚至也不同于以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美國先進制造研究所等公私混合型研發機構,未來產業研究所是多部門參與、公私共建、多元投資、市場化運營的研發機構,其職能覆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到規模產業化、市場推廣的創新全流程。未來產業從原始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過程不確定性高、周期長、投資大、所需技術多元,未來產業研究所將多種來源的資金、人才、技術整合到一起,有望成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有效創新組織模式。數字技術的發展也為未來產業的發展采用新型組織形態提供了更多選擇。
 
  平臺將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平臺企業憑借其領先的數字技術實力、數據樞紐地位,具有連接廣、成長快、控制力強的特征,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組織形態。
 
  去中心化組織的興起
 
  在互聯網時代已經形成的開源運動,通過開源社區集合全球和社會各界創新力量,創新成果開放共享,企業可以在已有創新成果的基礎上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大幅度提高了創新的效率。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出現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s,DAO),DAO的任何成員可以提出關于項目構想、投資方向的提案,小組通過投票決定是否對該提案提供資金和資源,充分發揮了“群體智慧”,適應了未來產業高度不確定性的特征。
 
  二、未來產業發展機制與中國的優勢條件
 
  未來產業的發展由基礎科學的突破開始,涉及產品原型開發、工程化商業化、大規模生產和市場銷售等一系列過程,每一過程都有其內在發展規律,需要相應的要素條件和外部環境支撐。我國在未來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優勢予以支持。
 
  (一)體制機制優勢
 
  現代科學的許多研究離不開昂貴的科研儀器以及各種耗材,投入巨大。未來產業肇源于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一些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剛剛起步,需要長期的投入,再加上科學研究的公共物品性質以及科技成果商業轉化的高不確定性,企業在基礎研究上投入的動力不足,因此未來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在重大科學裝置、重點科研項目上長期、持續的投入。前沿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小試、中試的資金、人才投入更為可觀。世界主要國家對未來產業的戰略布局,根本上是將資源向未來產業領域進行傾斜。對未來產業支持政策的效果既取決于未來產業的方向選擇是否準確,還取決于能夠集中多少資源,能否高效地集中和利用公共資源。“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策效率高,明確目標后可以迅速動員、集中未來產業實施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在研發環節,能夠集中力量建設大科學裝置,組建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產業化環節,能夠調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向未來產業領域傾斜;在地方層面,能夠引導地方政府加大對未來產業的支持,全國形成支持未來產業發展的合力。
 
  (二)企業主體優勢
 
  在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具體的技術路線、應用場景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在未來產業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之前,很難預測哪種主導設計會最后勝出、哪些應用領域具有經濟價值。在現實經濟世界,由于科學家、工程師的專業、經歷和天賦不同,企業的資源、能力差異,他們會以不同的視角對技術和市場的前景進行研判,從而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市場進行投入。因此,當一個國家存在大量的異質性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的時候,就有更高的概率選對最終能獲得成功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機會。技術和市場越新穎,不確定性就越高,需要的參與者就越多,因此,大量的創新和市場主體是未來產業成功的保障。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體量居世界第二,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學、研究機構和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擁有世界最多的市場主體。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中企業4991.9萬戶,個體工商戶1.06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2.4萬戶。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企業數量處于200萬至500萬戶之間。制造業是未來產業的主要領域。發達國家制造業比較成熟,各細分行業呈現市場份額集中于少數頭部企業的特征。我國由于產業發展時間短且增長速度快,因此細分市場中的企業數量較多,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過度競爭,但也提供了當未來產業進入大規模產業化后對不同技術路線進行探索的空間。比如在動力電池領域,三元材料、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氫燃料電池等不同技術路線在我國長期并存。
 
  (三)科技創新優勢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的突破所推動的,其商業化和大規模產業化過程也需要進行持續的技術創新,因此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資源和能力成為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變量。隨著我國各級政府持續加大對教育、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擴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國已經形成一支規模大、素質高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并且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持續快速增長。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經費內部支出從2001年的104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4383.1億元,是2001年的23.4倍;其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從630.0億元增加到18673.8億元,是2001年的29.6倍。我國R&D投入強度從2001年的0.94%提高到2019年的2.24%(2021年達到2.44%),已經超過英國(1.76%)、法國(2.20%)、加拿大(1.59%)、意大利(1.47%)、荷蘭(2.18%)、葡萄牙(1.40%)、西班牙(1.25%)等許多發達國家,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01至2020年間,我國R&D人員全時當量從95.65萬人年快速增加到523.45萬人年,其中基礎研究從7.88萬人年增加到42.68萬人年,分別是2001年的5.47倍和5.42倍。隨著科技投入的持續增長,我國科技創新的產出已經居于世界前列。我國的ESI論文數量、被引用次數僅低于美國居世界第二,2020年PCT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涌現出以華為、國家電網、騰訊、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一批世界領先創新型企業。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高素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隊伍、創新活躍的企業為我國前沿技術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產業配套優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迂回程度的提高,現代科技所形成的產品大多具有復雜的產品架構,或者需要經由復雜的生產設施制造出來。未來產業的技術創新涉及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商業化和大規模產業化需要國民經濟多個行業的支持,完善的產業配套對于未來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方面,前沿技術的工程化過程需要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企業提供設備、原材料、零部件,提供檢驗檢測、模具甚至產品原型制造等服務,在此過程中需要推動前沿技術工程化的企業與配套企業進行頻繁的交流溝通、開展合作共同進行產品開發和工藝設計,往往還需要配套企業為其重新開發、設計和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部件等投入品,前沿技術與配套技術的共同演進推動未來產業進入商業化和大規模生產階段。技術合作往往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和現場的協作,企業間的跨國合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效率比較低下;相反,與國內甚至周邊企業合作則可以顯著提高合作創新的效率、成本也更低,有利于前沿技術更快地進入產業化階段。
 
  另一方面,前沿技術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后,會產生對原材料、零部件、生產設備、科學檢測儀器、各種生產性服務等的大量投入需求,如果能在較小的地理空間半徑中完成采購,不但能夠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而且還能夠通過與周邊配套企業的緊密合作,在大規模生產的過程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最完整的產業鏈條、最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能夠將新產品快速大規模產業化并在產業化過程中持續改進工藝、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創新型制造”是我國制造業的顯著優勢所在。我國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形成了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產業集群。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深圳-香港-廣州、北京在世界領先科技集群中分別居于第二和第三位。通過依托產業集群發展,可以進一步發揮集聚效應,更快地促進前沿技術向大規模生產階段的轉化,并有利于增強最終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五)市場規模優勢
 
  前沿技術的產業化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是技術推力與市場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前沿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不僅取決于技術的先進程度、成熟程度,也取決于該項技術形成的產品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能否為企業帶來足夠的利潤,市場規模是決定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市場規模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
 
  超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非常接近美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202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隨著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也將持續增長,同時居民消費還將向更高品質、更高性能的商品和服務升級,將會更好地契合未來產業的市場定位。
 
  超大規模的國內產業市場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于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所以也是名副其實的增量大國,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18%以上。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制造國,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而且我國產業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不斷向高質量轉型升級。國民經濟各個產業之間形成錯綜復雜的投入-產出關系,一個產業生產活動的開展需要一系列相關行業為其提供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部件、服務等投入。巨大的且持續升級的產業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需求支持。
 
  超大規模的出口市場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21年貨物出口2173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服務出口2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1.4%。近年來,我國企業“走出去”投資的步伐加快,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入。在出口和投資的過程中,我國產品獲得國際市場的普遍認可,我國企業在海外建立起完善的分銷網絡和生產網絡,為今后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一方面為前沿技術的工程化提供了充分的市場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夠容納更多的技術路線競爭,多條技術路線都能在足夠大的市場支持下不斷演進,具有應對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不確定性的韌性。一條技術路線失敗了,市場能夠支持其他技術路線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避免出現由于一家企業點錯“科技樹”造成整個產業發展出局的局面。
 
  我國雖然擁有發展未來產業的諸多優勢條件,但是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及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制約。我國在基礎研究實力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領軍型科學家數量、產業技術水平、科技創業活力、資本市場完善程度、風險投資發展水平等方面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大國博弈加劇,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成為大國科技和產業競爭的主戰場,美國等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我國在先進技術和高技術產品出口、科技交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限制,使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道路
 
  在未來產業領域,世界各國處于相似的起跑線上,面對同樣的不確定性,因此未來產業是后發國家實現“換道超車”、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甚至迎頭趕上的重要領域,也是我國鍛造產業鏈長板、加快產業升級以及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打壓遏制的關鍵抓手。我國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顛覆性前沿技術不斷涌現所孕育的未來產業發展機遇,立足我國優勢和條件,充分利用全球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路。
 
  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需要處理好六組關系:
 
  技術推動與市場拉動的關系
 
  顛覆性科技創新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動力源頭,而市場需求是未來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支撐。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既要促進科技創新,又要提供早期市場的支持。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
 
  市場比政府在應對不確定性、調動微觀主體活力方面更具優勢,而政府具有更強的實力、更能堅持長期主義,能夠彌補創新投入不足、市場規模小啟動慢等市場失靈問題,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發揮市場與政府各自優勢、避免各自的劣勢。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系
 
  中小企業數量多,機制靈活,能夠通過大量的“試錯”適應未來產業發展早期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的高度不確定性,但也存在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實力弱的劣勢;大企業數量少、靈活度差,但是擁有強大的資金、技術、人才、商業生態等各方面實力,在前沿技術大規模產業化階段更具有優勢。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應發揮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各自在創新鏈、產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優勢,通過兼并收購、戰略聯盟、產業鏈配套等模式,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國有企業與非公企業的關系
 
  國有企業規模大、實力強、執行國家戰略堅決,但對市場反應相對較慢,風險厭惡程度高;而非公有制企業規模、形態多元,對市場反應快,經濟激勵強。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應發揮國有企業、非公有企業在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優勢,同時通過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等方式,將二者的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由前沿技術產業化催生的新產品和新服務能夠改善人們現有需求、創造新的需求,未來產業屬于典型的實體經濟。未來產業具有不確定性高、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等特性,需要各種類型的金融資本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提供支持,如商業化早期的風險資本,大規模產業化后的上市融資,正常生產經營期間的銀行貸款、債券、信托等資金來源。
 
  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的關系
 
  未來產業是世界各個國家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每個國家都希望把未來產業最核心的技術、產業鏈價值鏈最核心的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需要大力推動未來產業的國內大循環;但是另一方面,未來產業發展技術復雜、投資大、涉及技術和產業領域多,無論其技術創新還是產業發展,都需要整合利用全球的技術、人才、產業、市場等各種資源,因此未來產業的發展也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
 
  推動我國未來產業發展,既要充分發揮我國優勢,也要解決制約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和問題,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釋放我國創新和產業發展潛力。為此,有如下建議:
 
  組建戰略咨詢機構
 
  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相關部委,聯合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內知名科研機構、智庫機構以及高科技龍頭企業,定期編制科技預見報告,對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參考主要國家重點支持的科技和產業領域,分析前沿技術的市場需求潛力,對未來產業包含的具體領域進行研判并進行動態調整,發布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指引,對國家和地方政府科技創新投向、企業研發投向、金融機構資金投向、政府市場補貼投向等進行引導。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持續加大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圍繞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建設一批大型科學裝置,設置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探索未來產業研究院等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特征的新型研發組織模式。鼓勵科技創新基礎好、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和城市圍繞本地優勢規劃未來產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投入的加計扣除比例,鼓勵高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資金和人才的長期投入。
 
  鼓勵科技創新創業
 
  鼓勵大學、科研院所制定科研人員參與分享科研成果交易和轉化收益的政策,設立知識產權轉化機構,支持科研人員、學生開展將科研成果進行商業轉化的高科技創業。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支持國有企業設立專門發展未來產業的子公司、孫公司,在經營業績考核、薪酬制度等方面采取更加靈活的安排。鼓勵大學、科研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學儀器共享和檢驗檢測服務。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建設,鼓勵VC、PE等風險投資發展,引導國有投資機構加強對未來產業創新創業的支持。提升孵化器、加速器的軟硬件條件,加強科技研發資源的共享使用,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對未來產業初創企業提供更大力度的優惠支持。
 
  加強市場需求支持
 
  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舉辦前沿技術工程化應用比賽,引導大學、科研機構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轉化。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國防軍工用戶積極采用前沿技術工程化形成的產品和服務,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早期市場支持。培育一支戰略科學家隊伍,增強前瞻性提出產品技術性能需求的能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以前沿數字科技為基礎的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應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基礎設施。在市場需求方向看得比較清楚的低碳產業領域,為采用節能減碳新技術新產品的用戶提供補貼,通過用戶選擇形成的競爭機制讓最有競爭力的新技術脫穎而出。
 
  充分利用全球資源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不動搖,大力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高水平多邊和雙邊經貿協定的簽署和落地實施,為人才、技術、數據等高端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支持我國企業在科技發展水平高的國家設立研發中心、新產品測試實驗室,鼓勵我國企業收購國外高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初創企業、投資高科技獨角獸企業。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鼓勵國外高科技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和生產設施。加強在前沿基礎研究、工程化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國內大學和科研機構引進國際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推動我國企業、機構建立開源社區,利用全球高水平治理資源。支持企業組建和參與未來產業創新聯盟、標準聯盟,推進我國企業技術標準的國際化。支持未來產業領域的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未來產業新產品的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方面的合作。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特色發展之路

2022-08-19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所推動、以滿足經濟社會不斷升級的需求為目標,會在未來發展成熟和實現產業轉化并形成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支撐和巨大帶動、但當前尚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新興產業。”由于未來產業對于未來一個時期國家經濟發展、產業競爭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發布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和政策,我國也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前瞻謀劃未來產業”。當前突飛猛進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孕育顛覆性的技術,提供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推動力。我國應充分利用在體制機制、企業主體、科技創新、產業配套、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優勢,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未來產業,走出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路。
 
  一、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未來產業的根本驅動力是顛覆性的前沿技術,只要有顛覆性的新技術出現,就有可能由此孕育出未來產業。在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期,顛覆性技術大量涌現,由此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
 
  (一)新科技革命孕育未來產業新機遇
 
  每一次科技和產業變革都是由一組新興技術群所推動的,這些新興技術完全不同于現有技術,具有前沿性、顛覆性的特征,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顛覆既有產業的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在數字通信、生物、空天、低碳、材料等領域不斷涌現出顛覆性技術,持續孵化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由此孕育形成若干細分行業,并可能形成數字產業、生物產業、空天產業、低碳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新興產業部門。未來產業相關前沿技術包括數字產業的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未來網絡、區塊鏈、元宇宙等,生物產業的基因診療、干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生物育種、腦科學等,低碳產業的氫能、儲能、碳捕獲、碳存儲等。由這些前沿技術孕育形成的未來產業,適應了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需求,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前沿技術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很難在事前對未來產業的方向進行準確的預測,因此,未來產業所包含的新技術和細分產業是動態變化的,一些新出現的前沿技術可能由于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而進入未來產業行列,一些已經存在一段時間的技術可能由于性能難達預期或者潛在市場非常有限而從未來產業行列中退出。
 
  (二)主要國家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
 
  由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所推動的未來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明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天的支柱產業,不但在未來一個時期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支柱,而且由于其技術先進性,未來產業的發展水平還將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全球產業鏈控制力,影響國家科技安全、產業安全、國防安全等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近年來,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隨著大國之間科技、經濟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發達國家保持科技、產業領先地位的壓力陡增,主要國家間圍繞科技和產業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
 
  一方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回潮,發達國家采取各種措施對競爭對手的崛起進行打壓遏制;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加強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布局,以期搶占未來產業的制高點,在未來保持其科技領先地位和全球價值鏈的主導地位。
 
  2019年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的《美國將主導未來產業》報告,提出將加大對人工智能、先進制造、量子科技、5G四大關鍵技術領域的投資;2021年美國眾議院提出的《NSF未來法案》和參議院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分別計劃向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量子科技、生物技術、先進能源、先進材料等未來產業相關的新興技術群投入726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德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家也加強了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布局。與未來產業的戰略布局相適應,在發達國家出現了產業政策的復興,政府對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干預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三)突發外部沖擊加速未來產業發展
 
  近年來,“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至今尚未終結。為應對疫情造成的差旅出行困難以及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接觸的要求,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獲得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生產設備、物流設施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視頻會議、電子合同、遠程醫療快速普及,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應用引起廣泛反響。為加速應對新冠肺炎的疫苗、藥物上市,基于人工智能的大通量分子篩選技術被應用于新疫苗新藥物開發,基于基因工程的mRNA疫苗被迅速研發出來并獲得批準投放市場。在2022年2月份開始的俄烏沖突中,采用衛星導航、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機被大量應用,星鏈系統展現出巨大的軍用價值,新一代信息技術、空天技術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引發廣泛關注、獲得高度重視。可以看到,由突發外部沖擊引發的新需求和新的應用場景加速了前沿技術的產業化速度,加快了數字產業、生物產業、空天產業等未來產業的發展步伐。
 
  (四)新型組織成為未來產業發展載體
 
  2021年1月,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布《未來產業研究所:美國科學與技術領導力的新模式》報告,將未來產業研究所(IndustriesoftheFutureInstitutes)作為美國發展未來產業的新型創新主體。既不同于公有部門的國家實驗室,也不同于私有部門的企業研發中心和技術創新聯盟,甚至也不同于以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美國先進制造研究所等公私混合型研發機構,未來產業研究所是多部門參與、公私共建、多元投資、市場化運營的研發機構,其職能覆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品研發到規模產業化、市場推廣的創新全流程。未來產業從原始技術創新到產業化的過程不確定性高、周期長、投資大、所需技術多元,未來產業研究所將多種來源的資金、人才、技術整合到一起,有望成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有效創新組織模式。數字技術的發展也為未來產業的發展采用新型組織形態提供了更多選擇。
 
  平臺將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平臺企業憑借其領先的數字技術實力、數據樞紐地位,具有連接廣、成長快、控制力強的特征,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的關鍵組織形態。
 
  去中心化組織的興起
 
  在互聯網時代已經形成的開源運動,通過開源社區集合全球和社會各界創新力量,創新成果開放共享,企業可以在已有創新成果的基礎上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大幅度提高了創新的效率。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發展出現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AutonomousOrganizations,DAO),DAO的任何成員可以提出關于項目構想、投資方向的提案,小組通過投票決定是否對該提案提供資金和資源,充分發揮了“群體智慧”,適應了未來產業高度不確定性的特征。
 
  二、未來產業發展機制與中國的優勢條件
 
  未來產業的發展由基礎科學的突破開始,涉及產品原型開發、工程化商業化、大規模生產和市場銷售等一系列過程,每一過程都有其內在發展規律,需要相應的要素條件和外部環境支撐。我國在未來產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優勢予以支持。
 
  (一)體制機制優勢
 
  現代科學的許多研究離不開昂貴的科研儀器以及各種耗材,投入巨大。未來產業肇源于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一些前沿技術的基礎研究剛剛起步,需要長期的投入,再加上科學研究的公共物品性質以及科技成果商業轉化的高不確定性,企業在基礎研究上投入的動力不足,因此未來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在重大科學裝置、重點科研項目上長期、持續的投入。前沿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小試、中試的資金、人才投入更為可觀。世界主要國家對未來產業的戰略布局,根本上是將資源向未來產業領域進行傾斜。對未來產業支持政策的效果既取決于未來產業的方向選擇是否準確,還取決于能夠集中多少資源,能否高效地集中和利用公共資源。“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這一法寶,今天我們推進科技創新跨越也要依靠這一法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策效率高,明確目標后可以迅速動員、集中未來產業實施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在研發環節,能夠集中力量建設大科學裝置,組建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產業化環節,能夠調動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向未來產業領域傾斜;在地方層面,能夠引導地方政府加大對未來產業的支持,全國形成支持未來產業發展的合力。
 
  (二)企業主體優勢
 
  在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具體的技術路線、應用場景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在未來產業實現大規模產業化之前,很難預測哪種主導設計會最后勝出、哪些應用領域具有經濟價值。在現實經濟世界,由于科學家、工程師的專業、經歷和天賦不同,企業的資源、能力差異,他們會以不同的視角對技術和市場的前景進行研判,從而選擇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市場進行投入。因此,當一個國家存在大量的異質性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的時候,就有更高的概率選對最終能獲得成功的技術路線和市場機會。技術和市場越新穎,不確定性就越高,需要的參與者就越多,因此,大量的創新和市場主體是未來產業成功的保障。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體量居世界第二,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學、研究機構和科學家、工程師隊伍,擁有世界最多的市場主體。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中企業4991.9萬戶,個體工商戶1.06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22.4萬戶。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企業數量處于200萬至500萬戶之間。制造業是未來產業的主要領域。發達國家制造業比較成熟,各細分行業呈現市場份額集中于少數頭部企業的特征。我國由于產業發展時間短且增長速度快,因此細分市場中的企業數量較多,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過度競爭,但也提供了當未來產業進入大規模產業化后對不同技術路線進行探索的空間。比如在動力電池領域,三元材料、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氫燃料電池等不同技術路線在我國長期并存。
 
  (三)科技創新優勢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的突破所推動的,其商業化和大規模產業化過程也需要進行持續的技術創新,因此一個國家的科技創新資源和能力成為影響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變量。隨著我國各級政府持續加大對教育、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擴大,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我國已經形成一支規模大、素質高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才隊伍,并且在科技創新領域的資金與人力投入持續快速增長。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經費內部支出從2001年的1042.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24383.1億元,是2001年的23.4倍;其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從630.0億元增加到18673.8億元,是2001年的29.6倍。我國R&D投入強度從2001年的0.94%提高到2019年的2.24%(2021年達到2.44%),已經超過英國(1.76%)、法國(2.20%)、加拿大(1.59%)、意大利(1.47%)、荷蘭(2.18%)、葡萄牙(1.40%)、西班牙(1.25%)等許多發達國家,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01至2020年間,我國R&D人員全時當量從95.65萬人年快速增加到523.45萬人年,其中基礎研究從7.88萬人年增加到42.68萬人年,分別是2001年的5.47倍和5.42倍。隨著科技投入的持續增長,我國科技創新的產出已經居于世界前列。我國的ESI論文數量、被引用次數僅低于美國居世界第二,2020年PCT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經涌現出以華為、國家電網、騰訊、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一批世界領先創新型企業。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高素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隊伍、創新活躍的企業為我國前沿技術創新和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產業配套優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迂回程度的提高,現代科技所形成的產品大多具有復雜的產品架構,或者需要經由復雜的生產設施制造出來。未來產業的技術創新涉及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商業化和大規模產業化需要國民經濟多個行業的支持,完善的產業配套對于未來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方面,前沿技術的工程化過程需要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企業提供設備、原材料、零部件,提供檢驗檢測、模具甚至產品原型制造等服務,在此過程中需要推動前沿技術工程化的企業與配套企業進行頻繁的交流溝通、開展合作共同進行產品開發和工藝設計,往往還需要配套企業為其重新開發、設計和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部件等投入品,前沿技術與配套技術的共同演進推動未來產業進入商業化和大規模生產階段。技術合作往往需要面對面的交流和現場的協作,企業間的跨國合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效率比較低下;相反,與國內甚至周邊企業合作則可以顯著提高合作創新的效率、成本也更低,有利于前沿技術更快地進入產業化階段。
 
  另一方面,前沿技術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后,會產生對原材料、零部件、生產設備、科學檢測儀器、各種生產性服務等的大量投入需求,如果能在較小的地理空間半徑中完成采購,不但能夠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供應鏈響應速度,而且還能夠通過與周邊配套企業的緊密合作,在大規模生產的過程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使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產業門類、最完整的產業鏈條、最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能夠將新產品快速大規模產業化并在產業化過程中持續改進工藝、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創新型制造”是我國制造業的顯著優勢所在。我國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形成了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產業集群。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深圳-香港-廣州、北京在世界領先科技集群中分別居于第二和第三位。通過依托產業集群發展,可以進一步發揮集聚效應,更快地促進前沿技術向大規模生產階段的轉化,并有利于增強最終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五)市場規模優勢
 
  前沿技術的產業化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是技術推力與市場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前沿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不僅取決于技術的先進程度、成熟程度,也取決于該項技術形成的產品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需求,能否為企業帶來足夠的利潤,市場規模是決定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市場規模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
 
  超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非常接近美國,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202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隨著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也將持續增長,同時居民消費還將向更高品質、更高性能的商品和服務升級,將會更好地契合未來產業的市場定位。
 
  超大規模的國內產業市場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于經濟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長,所以也是名副其實的增量大國,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14萬億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18%以上。我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制造國,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27.4%,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而且我國產業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不斷向高質量轉型升級。國民經濟各個產業之間形成錯綜復雜的投入-產出關系,一個產業生產活動的開展需要一系列相關行業為其提供生產設備、原材料、零部件、服務等投入。巨大的且持續升級的產業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需求支持。
 
  超大規模的出口市場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21年貨物出口2173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服務出口25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1.4%。近年來,我國企業“走出去”投資的步伐加快,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入。在出口和投資的過程中,我國產品獲得國際市場的普遍認可,我國企業在海外建立起完善的分銷網絡和生產網絡,為今后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的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一方面為前沿技術的工程化提供了充分的市場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夠容納更多的技術路線競爭,多條技術路線都能在足夠大的市場支持下不斷演進,具有應對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不確定性的韌性。一條技術路線失敗了,市場能夠支持其他技術路線成為最終的勝利者,避免出現由于一家企業點錯“科技樹”造成整個產業發展出局的局面。
 
  我國雖然擁有發展未來產業的諸多優勢條件,但是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以及未來產業發展面臨的制約。我國在基礎研究實力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領軍型科學家數量、產業技術水平、科技創業活力、資本市場完善程度、風險投資發展水平等方面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大國博弈加劇,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成為大國科技和產業競爭的主戰場,美國等發達國家加強了對我國在先進技術和高技術產品出口、科技交流、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限制,使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道路
 
  在未來產業領域,世界各國處于相似的起跑線上,面對同樣的不確定性,因此未來產業是后發國家實現“換道超車”、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甚至迎頭趕上的重要領域,也是我國鍛造產業鏈長板、加快產業升級以及打破發達國家對我國打壓遏制的關鍵抓手。我國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顛覆性前沿技術不斷涌現所孕育的未來產業發展機遇,立足我國優勢和條件,充分利用全球資本、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未來產業發展之路。
 
  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需要處理好六組關系:
 
  技術推動與市場拉動的關系
 
  顛覆性科技創新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動力源頭,而市場需求是未來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支撐。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既要促進科技創新,又要提供早期市場的支持。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關系
 
  市場比政府在應對不確定性、調動微觀主體活力方面更具優勢,而政府具有更強的實力、更能堅持長期主義,能夠彌補創新投入不足、市場規模小啟動慢等市場失靈問題,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發揮市場與政府各自優勢、避免各自的劣勢。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關系
 
  中小企業數量多,機制靈活,能夠通過大量的“試錯”適應未來產業發展早期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的高度不確定性,但也存在資金、技術等各方面實力弱的劣勢;大企業數量少、靈活度差,但是擁有強大的資金、技術、人才、商業生態等各方面實力,在前沿技術大規模產業化階段更具有優勢。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應發揮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各自在創新鏈、產業鏈不同環節上的優勢,通過兼并收購、戰略聯盟、產業鏈配套等模式,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國有企業與非公企業的關系
 
  國有企業規模大、實力強、執行國家戰略堅決,但對市場反應相對較慢,風險厭惡程度高;而非公有制企業規模、形態多元,對市場反應快,經濟激勵強。因此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應發揮國有企業、非公有企業在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優勢,同時通過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等方式,將二者的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由前沿技術產業化催生的新產品和新服務能夠改善人們現有需求、創造新的需求,未來產業屬于典型的實體經濟。未來產業具有不確定性高、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等特性,需要各種類型的金融資本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提供支持,如商業化早期的風險資本,大規模產業化后的上市融資,正常生產經營期間的銀行貸款、債券、信托等資金來源。
 
  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的關系
 
  未來產業是世界各個國家科技和產業競爭的焦點,每個國家都希望把未來產業最核心的技術、產業鏈價值鏈最核心的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需要大力推動未來產業的國內大循環;但是另一方面,未來產業發展技術復雜、投資大、涉及技術和產業領域多,無論其技術創新還是產業發展,都需要整合利用全球的技術、人才、產業、市場等各種資源,因此未來產業的發展也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
 
  推動我國未來產業發展,既要充分發揮我國優勢,也要解決制約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和問題,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釋放我國創新和產業發展潛力。為此,有如下建議:
 
  組建戰略咨詢機構
 
  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相關部委,聯合中科院、工程院等國內知名科研機構、智庫機構以及高科技龍頭企業,定期編制科技預見報告,對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參考主要國家重點支持的科技和產業領域,分析前沿技術的市場需求潛力,對未來產業包含的具體領域進行研判并進行動態調整,發布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發展指引,對國家和地方政府科技創新投向、企業研發投向、金融機構資金投向、政府市場補貼投向等進行引導。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持續加大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圍繞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建設一批大型科學裝置,設置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探索未來產業研究院等適應未來產業發展特征的新型研發組織模式。鼓勵科技創新基礎好、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和城市圍繞本地優勢規劃未來產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投入的加計扣除比例,鼓勵高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資金和人才的長期投入。
 
  鼓勵科技創新創業
 
  鼓勵大學、科研院所制定科研人員參與分享科研成果交易和轉化收益的政策,設立知識產權轉化機構,支持科研人員、學生開展將科研成果進行商業轉化的高科技創業。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支持國有企業設立專門發展未來產業的子公司、孫公司,在經營業績考核、薪酬制度等方面采取更加靈活的安排。鼓勵大學、科研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學儀器共享和檢驗檢測服務。大力推動資本市場建設,鼓勵VC、PE等風險投資發展,引導國有投資機構加強對未來產業創新創業的支持。提升孵化器、加速器的軟硬件條件,加強科技研發資源的共享使用,提供一攬子綜合服務,對未來產業初創企業提供更大力度的優惠支持。
 
  加強市場需求支持
 
  教育、科技等有關部門舉辦前沿技術工程化應用比賽,引導大學、科研機構推動前沿技術的應用轉化。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國防軍工用戶積極采用前沿技術工程化形成的產品和服務,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早期市場支持。培育一支戰略科學家隊伍,增強前瞻性提出產品技術性能需求的能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以前沿數字科技為基礎的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應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基礎設施。在市場需求方向看得比較清楚的低碳產業領域,為采用節能減碳新技術新產品的用戶提供補貼,通過用戶選擇形成的競爭機制讓最有競爭力的新技術脫穎而出。
 
  充分利用全球資源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不動搖,大力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高水平多邊和雙邊經貿協定的簽署和落地實施,為人才、技術、數據等高端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支持我國企業在科技發展水平高的國家設立研發中心、新產品測試實驗室,鼓勵我國企業收購國外高科技行業龍頭企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科技初創企業、投資高科技獨角獸企業。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鼓勵國外高科技企業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和生產設施。加強在前沿基礎研究、工程化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國內大學和科研機構引進國際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推動我國企業、機構建立開源社區,利用全球高水平治理資源。支持企業組建和參與未來產業創新聯盟、標準聯盟,推進我國企業技術標準的國際化。支持未來產業領域的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未來產業新產品的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方面的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私人情侣网站中文|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久久久久久|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蛋壳|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成年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视频| 高清精品国内视频| 欧美freesex呦交|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无码人妻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图片| 好好日网站| 午夜人妻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东京热|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