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將認定200個產業集群 目前地方政府的產業基金對中小企業集群投資還不夠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9-19 點擊: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在接受財聯社采訪解讀該《辦法》時表示,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還能帶來產業配套效應和規模優勢。此外,此次《辦法》定位在縣一級區劃范圍內,兼顧了中國中小微企業較多和縣一級范圍內產業集群較普遍的情況。縣是我國最重要的基層單元,擁有完整的產業規劃和各方面政策協調能力,我國不少特色產業都是在縣、甚至鎮形成了集聚發展。
許召元指出,本次《辦法》將日期定在了“十四五”期間,定位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上,對于我國量大面廣的地方中小企業集群如何進一步升級發展具有較強的示范意義。他同時還建議,在當前階段,做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一個難點是要解決中小企業集聚發展與區域分工合作的關系,避免區域壁壘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還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還指出,要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投資力度。對此,他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產業基金往往偏重于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關注不夠,各地區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即便是傳統產業,也有很大增值空間,值得地方政府的產業投資基金給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此外,地方政府還要有意識的引導社會投資基金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傾斜。
“《辦法》定位在縣一級區劃范圍內,兼顧了中小微企業較多和縣市統籌能力更強的情況”
財聯社:如何看待《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這一文件的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
許召元:產業集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圍繞著一個主導產業或其上下游企業,形成相對集中,且有相互交聯性的企業群體,該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群內的企業間具有較強的相互合作關系是判斷是否成為產業集群的兩個基本條件。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式發展是提升產業競爭、效率的重要路徑,其意義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在集群內部,企業可以就技術、管理等方面相互學習,進而促進整體發展。此外,產業集群發展還利于所在地區建設公共研發等服務平臺,從而更好地分享前沿技術、業務信息和管理經驗,也更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
二是能起到產業配套效應。中小企業集群發展有利于將上下游很多配套的零部件、原材料集聚,下游企業可以就近獲得更多、更好、更有選擇空間的配套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
三是集群式發展可帶來規模優勢,可以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以運輸成本為例,一個地區形成了產業集群的話,當地可進行集中采購,統一物流配送。
此外,如果某一個地區產業集群發展較好,還可形成區域品牌效應,進一步對集群內所有企業都有品牌溢價和廣告效應。
財聯社:《辦法》對集群的區位要求也進行了明確,即定位在縣級區劃范圍內。為何要做這一設定?
許召元:產業集群有不同的層級、不同的規模。從最高級別看,我國在一系列重大規劃中提出了要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打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汽車等一系列世界級產業集群,這一層級的產業集群多是跨區域的、高層次的,直接面向全球競爭;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近年來正在著力培育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等,這些集群代表了國家在具體領域的先進水平;此外,各省、市、縣還有不同規模的產業集群,據一些統計各地方公布的集群數量約在800個左右。
發展產業集群離不開地方政府對產業的統一規劃和協調,一般而言,大規模、高層次的產業集群往往橫跨多個行政區域,有的可能跨縣、有的跨市甚至跨省,這就需要不同區域之間政府的充分協調。縣是我國最重要的基層單元,擁有完整的產業規劃、財政支持、人力統籌和各方面政策協調能力,縣一級的產業集群避免了跨區域的政策協調問題,可以獲得政府的全面支持,可以對企業的訴求進行有效的統籌協調,發展的效率更高。
《辦法》將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定位在縣一級,也符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往往專注于一些具體細分產業,或者大產業鏈的具體環節,產業的規模總體有限,在縣域的范圍內可以滿足其發展需求。另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少特色產業都是在縣、甚至鎮形成了集聚發展,比如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部分城市,甚至有的特色小鎮都誕生了不少產業集群,比如我國的“千強鎮”很多都是特色產業小鎮。
“做好中小微特色產業集群,要解決中小企業集聚發展與區域錯位發展的關系,避免區域壁壘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財聯社:《辦法》還提出,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重點圍繞六個方面開展集群培育工作。包括提升集群主導產業優勢、激發集群創新活力、加快集群綠色低碳轉型等,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應關注哪些問題?
許召元:要突出特色化和差異化,關注和周邊城市群之間的分工協作。在當前階段,做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一個難點是要解決各地方強鏈補鏈、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的充分競爭與協作關系。現在不少地區都在講產業鏈強鏈補鏈,促進本地區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集群,但有些地方在這個過程中難以形成本地的特色產業,往往看到哪個產業比較好,就一哄而上,結果容易形成低水平同質化競爭。
要解決好區域差異化特色化和錯位發展問題,關鍵在于政府要放寬思路,不能只盯著有限的新興產業。在建立本地特色產業集群時,首先要立足本地現有的、有一定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這些產業在本地發展較好,往往具有一定的內在合理性,也容易和周邊地區形成差異、錯位的發展模式。其次應關注本地周邊都市圈、城市群的產業集群,在這些大產業集群中尋找分工、配套的機會。最后,在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時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資源有限,只能集中于很少數的產業,不能資源分散,但可以為其他產業發展留下市場空間
財聯社:對做好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你還有哪些建議?《辦法》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認定200個集群,挑戰大不大?
許召元:在發展產業集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產業升級問題。今后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比重必然會越來越高,但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是??創新環境比較好的地區會優先發展起來。
?
中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現在講的產業集群已經不像是改革開放初期或者是工業化初期階段,只是把同類產業并列發展的模式。當前,要在技術水平、工藝水平、產品質量等方面,像中高端轉型升級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不僅要對企業提供資金、人員、技術支持,更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制度環境。同時還要有意識的打造本地企業形象和品牌。
《辦法》提出的200個集群應該是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產業集群,重在為中小企業如何升級發展總結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實際上,我國各地已經有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數量可能已經接近上千個甚至更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產業集群都發展得很好,產業集群本身也要探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辦法》確定的要認定200個左右特色產業集群,更多是要在已有的產業集群中,總結并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的先進經驗。
“地方政府的產業基金對產業集群投資還是不夠”
財聯社:《辦法》就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制定工作計劃及培育要求,其中指出要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投資力度。目前,產業投資基金對產業集群投資情況如何,哪些產業最受VC/PE的青睞?如何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集群投資力度?
許召元:目前地方政府的產業基金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特別是其中的傳統產業集群投資還是不夠。各地政府一直有這方面的產業基金,但往往更多關注那些成長性比較快的新興產業,也就是處于風口上的行業。但實際上,從投資回報的角度來看,各地區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往往都有很大增值空間,值得產業投資基金更大力度的支持。
地方政府在發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時,要協調發揮各種政策工具,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其中產業投資基金是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在推動投資基金對產業集群的投資力度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有特色集群發展意識,要把培育本地中小企業特色集群發展作為一個明確的主導方向,有意識的引導社會投資基金對產業集群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