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長三角產業投資圖譜: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逆勢上揚,低碳產業將成重要發力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0-20 點擊:次
近日,長三角地區1-8月產業投資數據陸續出爐。投資,是穩經濟的重中之重。在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壓力下,今年前8個月,長三角在產業投資方面有怎樣的表現?
今年1-8月,長三角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呈現回升態勢,其中制造業投資保持良好增勢,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貢獻作用更是持續增強。
具體來看,江蘇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5.7%;浙江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9.4%;安徽高新技術產業中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6%、25.1%。此外,上海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31.4%。
高新技術產業是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在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當前各地持續加大產業投資的根本所在。同時,越來越多的資金向高新技術產業流入,也將不斷加速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持續增長也充分體現了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發展正加速進入低碳轉型的新階段。
梳理前8個月長三角三省一市公布的重要經濟指標數據,發現高技術低碳產業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支撐,并在新形勢下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機遇。
“雙碳”目標下,高技術低碳產業的發展將迎來更大市場機遇。為進一步提升投資對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長三角各地應加大對高技術低碳產業的布局,為區域經濟發展培育優勢動能和新增長極。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持續增長
9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0.2%,京津冀江浙粵等重點省(市)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明顯增長。
今年年初長三角地區受疫情影響,前8個月整體高新技術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長三角三省一市相關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仍保持在兩位數的增幅。
其中,安徽省制造業投資增長1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6%、25.1%,高于全國17.3、12.2個百分點;浙江省制造業投資增長18.2%,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4%;江蘇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8%,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5.7%,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5.4%。
此外,上海前8個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三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均有下降,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同比增長31.4%。
根據已公開數據梳理發現,從產業領域看,各地投資重點各有側重。相對而言,上海的產業投資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服務業領域。江蘇、浙江圍繞高端制造業投資著力更多。安徽則是圍繞自身特色及優勢產業進行項目投資、布局,如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量子通訊等。
具體到城市看,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增長態勢更為明顯。例如在浙江,據不完全統計,1-8月,臺州(24.5%)、嘉興(25%)、紹興(46.8%)、衢州(96.1%)等地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均超過20%,其中衢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6.1%,增幅連續8個月保持浙江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是不少地方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方向。比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幅連續8個月全省第一的衢州,依托正極和電解液部分產業鏈環節中的優勢,通過精準招商,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在動力鋰電池細分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落地了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投資項目。
今年以來,受復雜的國際環境以及國內疫情多地散發影響,長三角多地產業投資面臨壓力,但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整體仍保持較快增長,成為穩投資的一個亮點,這背后有哪些關鍵因素支撐?
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的逆勢增長既展示了長三角地區良好的產業基礎與產業韌性,又傳遞出市場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預期與信心。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通過深化區域間產業鏈合作對接、加快科創與產業深度融合等,推動產業一體化發展不斷向縱深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在全國已形成競爭優勢,帶動高新技術產業市場需求不斷增強,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投資和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意愿不斷增強。
尤其在加快科創與產業深度融合方面,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各類聚焦科技前沿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有力地支撐了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的落地。
比如上半年,江蘇的蘇州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南京“信息高鐵綜合試驗基礎設施”等多個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浙江啟動建設首批6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瞄準集成電路、智能汽車、智能操作系統等6大領域,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
科創平臺在承擔各類重大科技任務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對接產業需求,提供源頭技術供給,這將有利于支撐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不斷吸引新的產業項目落地。
公開信息顯示,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活力帶動了產業的穩健發展。上半年江蘇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1-7月,安徽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累計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3.6%。浙江前8個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8%,增速均遠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多措并舉擴大有效投資
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在解讀2022年1-8月份投資數據時強調,要推動項目抓緊開工建設,要進一步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全力推動擴大有效投資。
從這一信號看,下一階段擴大有效投資依然是各省市穩經濟的重頭戲。
實際上,自今年6月以來,長三角各地密集行動,圍繞下半年的穩增長任務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并通過一系列促投資、促開工、促簽約活動,加大力度招商引資,推進重大產業項目有效落地。
例如在招商引資方面,今年6月,上海正式啟動“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活動,發布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新賽道”投資促進方案。截至目前,“潮涌浦江”系列活動已舉辦了50余場開發推介和“云招商”“云簽約”活動。
在推動重大項目落地方面,今年以來,浙江創新全要素精準直達最優項目機制,統籌優化資金、土地、能源等要素資源,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開工。江蘇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上半年已發行新增專項債券超1500億元,推動項目早落地早見效。
基于現狀,為進一步提高投資對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長三角地區還需從哪些關鍵方面發力?
對于長三角地區而言,制造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及其所達到的發展水平,與未來區域經濟的增長息息相關。從江浙滬皖四地發布的“十四五”制造業發展規劃可以看出,綠色發展正成為各地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之一。
今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指出,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產業結構更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旨在打造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分析前8個月長三角三省一市公布的重要經濟指標數據,也可以發現高技術低碳產業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增長的重要支撐,并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機遇。
從1-8月數據可以看出,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因素影響,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在拉動各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方面依舊發揮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上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前8月總產值達3602.97億元,同比增長13%。江蘇前8個月,累計增加值排名前十的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7.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增長11.2%,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10.2%。
在高技術低碳產業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增長較為顯著。以安徽為例,前8個月安徽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9%,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2%。
此外,數字經濟產業的增長同樣值得關注。以浙江為例,1-8月浙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7.4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雙碳”目標下,圍繞“綠色低碳”展開的產業轉型升級將迎來更大市場機遇和更多政策支持。長三角地區應繼續以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為支撐與底座,加大對高技術低碳領域的產業投資,加快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各地應進一步結合產業優勢與基礎,優化高技術低碳產業的發展布局,推進區域產業協同,規劃打造高技術、高經濟附加值的低碳產業鏈,從而提升區域未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