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整理】我國中藥材產業及代表產區發展現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1-10 點擊:

  中藥農業是中藥產業的第一產業和基礎,具體是指利用藥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獲得中藥材產品的生產活動。中藥是中華民族對自然資源創造性開發與利用的結果,我國自古就有常用中藥材由一地或多地生產供應全國使用形成中藥材主產區的情況,我國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1978—2003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增加了3倍,近年來種植(養殖)面積、產量都較為穩定;2014年以來種植面積穩定在3990萬畝以上的較高水平,并且處于平穩上升階段;2019年達到5250萬畝,總產量達450.5萬噸(表1)。
 
  自2010年以來,受中國中藥材消費量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上升,2011—2018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增長了2566萬畝,增長率90.35%;中藥材行業產量增加141.1萬噸,增長率46.19%。但單產水平呈現先下降又有所回升的趨勢,中藥材生產仍有較大的提升潛力。目前,各地推動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和《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張,截至2020年底,全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含野生撫育)約8938.95萬畝,中藥資源品種達12807種,常用的600多種中藥材中,有300多種已實現人工種養,栽培、養殖,中藥材品種的產量占中藥材供應量的70%以上。
 
  全國已有21個省市區約60余種中藥材開展了生態種植的探索和實踐。如東北地區人參生態種植(林下參)模式,華北地區連翹“二保護、三不管、二混栽”野生撫育與生態種植技術模式,浙江省重樓、三葉青、金線蓮、前胡、黃精等林下生態種植與仿野生栽培模式,寧夏蒙古黃芪農田栽培中形成的“春發草庫、伏耕培肥、秋季播種、雙膜覆蓋、水肥一體、農機農藝結合”的農田生態種植綜合配套技術體系等,均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態種植方式,從源頭上有效提升了中藥材質量和安全性。2011—2018年,中國中藥材的消費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11年中國中藥材市場需求量為289.5萬噸,2018年增長至420.3萬噸,增長率42.5%。2014—2017年,藥食同源品種消費需求總量年增長率由5.4%提高至9.5%,其中以人參、三七、枸杞子、黃芪、當歸、花茶等藥食同源品種增幅相對較高。
 
  2018年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臺為核心,以中藥材種養殖、中藥材經營、專業市場、中藥飲片生產、中藥飲片經營和使用六大環節追溯子系統為支撐的流通追溯體系,涉及全國18個省(市)約2000家企業、1.5萬家商戶。2014—2018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進口額波動幅度明顯。其中,2014—2016年,由于大宗品種量價齊跌,中藥材及飲片進口額下跌幅度較大,下降39.1%;2017—2018年進口額逐漸上升,2018年較2016年增長107.1%,較2014年增長26.1%。2018年,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量降至19.8萬噸,降幅11.3%;出口額10.3億美元,降幅9.5%;2018年出口額較2014年降20.8%。2014—2018年,全國中藥材價格走勢整體趨于下行,且年際間波動明顯。家種中藥材價格整體下行,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價格雖有反彈,但總體下降趨勢明顯。野生中藥材市場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年間雖有小幅波動,但總體上漲趨勢明顯。
 
  種植熱度多年未減,面積持續較快增長。目前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常用600種中藥材中的200余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養,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已匯總到730余種種植中藥材的信息。中藥材種植面積呈現大幅度增加的趨勢,2019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475萬畝(1畝≈667m2),各地面積差異較大,其中云南、廣西分別達到794萬、685萬畝,貴州、湖北、河南3個省在500萬~600萬畝,湖南、陜西、廣東、四川、山西等5個省在300萬~500萬畝,河北、重慶、山東、內蒙古、甘肅、吉林、安徽、遼寧、黑龍江、海南、寧夏等11個省份在100萬~300萬畝。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的初步匯總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為8822萬畝。
 
  不同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差異較大。僅以2019年有統計數據的59種常用大宗中藥材為例,其種植總面積為2046萬畝,其中12種中藥材突破50萬畝,連翹居首位,達到322萬畝,枸杞、黃芪、金銀花(含山銀花)、丹參等超過100萬畝,黃芩、山楂、黨參、當歸、柴胡、山茱萸、苦參等超過50萬畝。
 
  優勢產區各具特色,標準體系形成雛形。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初步形成了四大懷藥、浙八味、川藥、關藥、秦藥等道地藥材優勢產區。其中浙江以“浙八味”為主的道地藥材種植面積達22.3萬畝;四川的川黃連、川天麻、川芎產值均超過10億元;黑龍江的刺五加、人參、關防風均超過20萬畝,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其中刺五加占80%以上,關防風占40%以上;云南把中藥材列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確定的重點產業,已認定65家企業為“定制藥園”企業,認定三七、天麻、滇重樓等中藥材種植面積16.88萬畝。甘肅近年來當歸、黨參、黃芪的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90%、50%以上,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隨著多年的持續研發,中藥材的標準體系已漸成雛形。
 
  一是牢牢抓住了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中藥材二氧化硫測定,人參、三七種子種苗等近20項ISO國際標準獲發布,是全球傳統藥材標準化建設史上新的重大突破。同時為打破中藥材國際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支撐,如綠色和平組織曾報道74%的中藥材農殘超標,但是按照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ISO國際標準統計后,超標率僅為1.72%。
 
  二是團體標準實現從生產到市場流通全程覆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牽頭組織,聯合全國近百家企事業單位,立項與發布的通則及系列標準共計800余項,涵蓋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生產技術、商品規格等級等,彌補了中藥材系列標準缺失的問題。此外,農業農村部2020年立項了山茱萸等4項道地藥材生產技術規程國家標準和3項(根莖類、果實和種子類、花類)道地藥材生產技術規范行業標準,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進程加快。
 
  良繁體系初具規模,種業發展日漸提速。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在近十年有了長足進步,截至2019年,選育出新品種的種類從20世紀90年代的10種左右達到116種,選育出新品種共計537個,其中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期間選育出30余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作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重點任務之一,已在20個省區建設了28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子基地合計近180個,繁育種子種苗約120種,有效改善了區域內種子種苗的供應與質量。2019安徽霍山縣等8個中藥材制種大縣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良種繁育基地,并被納入“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實現了中藥材國家區域良種繁育基地零的突破。
 
  生態種植已成共識,增產增收優勢明顯。中藥生態農業的概念在2015年被提出,“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于2019年被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表明中藥生態農業已成為中藥農業發展的國家戰略。盡管現階段中藥材生產仍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但生態種植越來越得到重視,且發展速度很快,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專家對21個省份的調研數據顯示,中藥材生態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
 
  目前超過70種中藥材開展了林下種植、擬境栽培、野生撫育、間套輪作等生態種植模式的探索與應用。其中人參林下種植已成為東北地區人參生產的重要方向,面積超過270萬畝,為藥用和食用人參未來的差異化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通過對林下種植、間套作、輪作等30種中藥材的生態種植模式的分析,發現生態種植較常規種植每畝年均增收4000余元,其中25種生態種植模式下的中藥材,平均增產17.58%,如蒼術和玉米間套作較常規種植增產45%,年均增收4000~5000元/畝,生態種植的人參、黃芪、蒼術和柴胡的年均收益是常規種植的7.65、11.96、3.12、1.61倍,投入產出比平均下降57.90%。
 
  通過整合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各崗位和試驗站的調研數據,并綜合各區域中藥材產業文獻和新聞報道資料,選擇了黑龍江、河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云南、四川、甘肅等9個代表省份,對其中藥材產業發展特點進行了梳理。
 
  黑龍江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北端,幅員遼闊,氣候冷涼,藥用植物資源豐富,蘊藏量大,是北方地道藥材主產區之一,在黑龍江省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產業具備資源、自然生態、種植、產業、科研、政策扶持和改革機遇七大優勢。
 
  黑龍江省的道地藥材主要有:人參、黨參、甘草、黃芪、黃芩、桔梗、柴胡、紫苑、紫草、防風、旱半夏、北龍膽草、蒼術、知母、升麻、薤白、穿山龍、關白附、天南星、錦燈籠、菟絲子、韭菜子、蘇子、紅花、金蓮花、黃柏、白鮮皮等。防風、黃柏、刺五加、滿山紅等品種的產量居全國首位,人參、蒼術、龍膽等居第二,五味子、玉竹等位居第三;其它還有黃芪、龍膽、蒼術、柴胡、知母、車前子、牛蒡子等大宗藥材可供應全國。
 
  黑龍江中藥材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黑龍江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20年黑龍江種植面積達到260萬畝,產量52萬噸,產值104億元,效益35億元,均比2018年翻一番。①“龍九味”種植面積134.7萬畝,創建萬畝以上示范區18個、10萬畝以上大縣5個;②板藍根、刺五加面積均達到30萬畝以上,紫蘇、人參、關防風種植面積均達到20萬畝以上;③優質中藥材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刺五加占80%以上,板藍根占50%以上,關防風占40%以上,平貝母占30%以上;④2020年新建國家級產業園1個,省級產業園6個、中藥材特色小鎮5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08個,認定“定制藥園”11個。
 
  河北
 
  河北省是中藥材生產經營大省,歷史悠久,中藥材資源豐富,有中藥材資源1716種,其中藥用植物1442種,栽培200多種,列入國家各種保護目錄的藥材有60多種,列入河北省植物保護名錄的有130多種,聞名全國的道地藥材有20多種。
 
  河北省中藥材形成了太行山產業帶、燕山產業帶和壩上產區、冀中南平原產區、冀南產區“兩帶三區”產業布局,建成了很多中藥材生產大縣,巨鹿縣、隆化縣、灤平縣、安國市、青龍縣、邢臺縣、圍場縣和內丘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均在10萬畝以上,總面積達106萬畝,占全省的40.7%,萬畝以上生產縣有44個,總面積241.04萬畝,占全省的92.0%。
 
  河北2020年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穩步發展,據承德綜合試驗站提供的數據為273萬畝。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報道:①著力打造燕山、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壩上高原中藥材產區“兩帶三區”,優勢產區種植規模發展到116萬畝,常年種植品種120多個;②已創建千畝以上中藥材示范園396個,萬畝以上現代園區15個,10萬畝以上產業大縣5個;③創建國家級特優區3個,省級特優區11個,涉縣柴胡等14個產品注登記了地理標志;④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省級中藥材地方標準數量居全國首位。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大宗中藥材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藥間作等全鏈條的標準體系。
 
  山西
 
  山西省素有“北藥寶庫”之稱,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第四次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試點初步統計,全省共有中藥材1788種,其中植物藥1625種,動物藥133種,礦物藥30種。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等7個品種質量和產量居全國前列;連翹、黃芩、遠志、黨參等優勢品種市場占有率高,分別占到全國的50%、40%、70%、10%。特別是連翹資源量占全國60%以上,而且許多品種因藥用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場歡迎。
 
  山西省重點建設了以黃芪、黃芩、黨參、柴胡、地黃、遠志、苦參、山藥等為主要品種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省逐步形成了以潞黨參、黃芩、連翹、柴胡、苦參、山藥、山茱萸等為主的太行山中藥材基地;以連翹、柴胡、板藍根等為主的太岳山中藥材基地;以黃芪等為主的恒山中藥材基地;以遠志、柴胡、地黃、丹參等為主的晉南邊山丘陵中藥材基地。
 
  山西2020年新發展中藥材64.7萬畝,總面積約330萬畝,估算產量45萬噸,產值70億元。長治綜合試驗站、渾源綜合試驗站提供的信息顯示:①2020年新增柴胡1.86萬畝,山藥4.54萬畝,金銀花5.97萬畝,連翹5.54萬畝,建成黃芪、黨參、苦參、柴胡等標準化基地35個;②發布山西藥茶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把藥茶作為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2020年山西藥茶產值達5.1億元,同比增長150%;全省藥茶加工企業由原來的110多家增加到250多家,產品共計50多種500多款,帶動約1萬名農戶實現增收;③58個貧困縣均種植中藥材,面積約220多萬畝。“十三五”期間,在貧困地區共建設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約71萬畝。
 
  山東
 
  山東是中藥材生產大省,大概有1470種藥材資源,包括1299種植物類藥材,相當于全國中藥資源的10%。全省種植中藥材70多種,有近20種實現了大規模栽培,是金銀花、山楂、丹參、桔梗、西洋參的重要栽培區。由于地理區位良好、氣候四季分明、種植經驗豐富,山東生產的中藥材質量佳、藥性足、色澤正,市場口碑較好、需求量較大。
 
  2020年種植面積385萬畝。根據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報道:①形成了魯西南、魯中、黃河三角洲、魯東半島四大藥材生產種植區,以及東平湖、南四湖水生藥材養殖區;②多年生中藥材在地面積達到180萬畝,種植品種超過110個,其中萬畝以上種植規模中藥材為23個,農業總產值約200億元;③金銀花、丹參、西洋參、丹皮、山楂等產量均在全國前列,其中金銀花近90萬畝,西洋參5萬余畝,均是全國最大產區。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0%以上,年產干花1.8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生產、加工和集散基地。
 
  湖北
 
  湖北省是中藥資源大省,中藥資源的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泛,南北兼具,中藥資源種類居全國第五位。據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表明,全國中藥資源達12807種,湖北省擁有中藥資源3974種,其中藥用植物3389種(包括變種和亞種),藥用動物524種,藥用礦物61種,中藥資源居全國第五位,中藥材產量居全國第七位。
 
  湖北2020年種植面積380萬畝,栽培品種82個,產量達到70萬噸,總產值約135億元。黃岡綜合試驗站提供的信息顯示:①全省形成鄂東南大別山區、鄂西南武陵山區、鄂西北秦巴山區、江漢平原、鄂南幕阜山區、鄂北高崗地區等六大中藥材產區,建成縣區級中藥材種養殖基地41個、種植企業(合作社)4110家;②形成神農架綜合品種、蘄春蘄艾、英山蒼術、羅田茯苓、麻城菊花、潛江半夏、利川黃連、巴東玄參、京山烏龜、南漳山茱萸、通城金剛藤等11個“一縣一品”建設試點;③成立湖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設置“六崗四站六基地”,重點圍繞蘄艾、菊花等10種中藥材開展技術研發和示范。
 
  云南
 
  云南省中藥材種植規模居全國第一,特色品種眾多,藥材質量較優,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全國藥用生物資源12807種,云南6559種,占比51.2%;全國常規種植中藥材品種約300種,云南145種,占比48%,其中規模以上種植品種約30種,占10%;全國大宗藥材品種40種,云南10種,占25%。
 
  云南把中藥材產業確立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之一,2020年種植面達900萬畝,產量114萬噸,連續4年均穩居全國第一。①三七、天麻、重樓、云木香、砂仁等17個中藥材種植面積均突破10萬畝,三七、重樓、砂仁、石斛、天麻等10個中藥材的農業產值均超過10億元,三七、燈盞花產量均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認證中藥材有機產品累計達到240個,約占云南省有機產品獲證產品總數的8.81%;②三七、燈盞花、滇重樓、云木香、草果、云茯苓、砂仁、石斛、白及、美洲大蠊等10個中藥材占全國市場供給量的半壁江山。文山三七在“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榜”中影響力指數位列第一。
 
  貴州
 
  貴州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全國最重要的中藥材產區之一,素有“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的美譽。全省已查明中藥資源品種共4802
 
  種,居全國第二位。
 
  貴州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711萬畝,產量207萬噸,產值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7%、7.33%、34.24%。綜合貴州日報和貴陽綜合試驗站的信息顯示:①種植規模躍居全國第二,產量產值進入全國前十位,與2018年相比,種植面積增長近三分之一,產值增長105億元;②培育了黃平等25個10萬畝以上種植大縣,200畝以上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1296個,47個單品種種植規模超萬畝,37個單品種產值超億元,近野生石斛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第一,施秉太子參、興仁薏仁米等獲得了全國市場定價權;③2020年新增“定制藥園”建設示范單位37家,覆蓋9個市州,種植面積20余萬畝,涵蓋黃精、鐵皮石斛、頭花蓼、天麻、太子參、薏苡仁等24個中藥材,所有品種實現訂單種植。
 
  四川
 
  四川省中藥資源優勢顯著,擁有四個全國第一。中藥資源蘊藏量全國第一,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顯示,現有中藥資源7290種,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之一;常用中藥材品種數全國第一,全國常用中藥材有363種,四川有312種,占全國的86%;道地藥材品種數量全國第一,四川有川芎、川貝母、附子等道地藥材共86種,其中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中藥材產品31個;國家GAP認證數量全國第一,已有16個品種、24個中藥材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我省審定的中藥材新品種數量居全國前列,主要包括靈芝、附子、天麻、川芎、紅花等45個新品種。
 
  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藥材種植質量和規模發展平穩,2017年全省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約637萬畝,其中三木藥材及林下種植藥材331萬畝。單品種種植面積上萬畝的有53種,川芎、川貝母、川麥冬、川白芷等道地藥材的人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中藥材年產量102萬噸,年總產值達173億元,其中產值超過千萬元的品種31種。中藥材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21個國家和地區,金額達2.57億元。
 
  四川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700余萬畝。①形成了廣元—涼山州、巴中—宜賓2條南北走向,甘孜—宜賓1條東西走向的中藥材產業帶,產量和產值占據全省80%以上;②中藥材總產值約173億元,白及、黃連、麥冬、金銀花、重樓、柴胡、附子、桔梗、梔子、川牛膝、當歸、澤瀉、丹參、白芷等18種中藥材產值合計達到106.05億元,為四川省大品種中藥材,其中白及、黃連、川明參、天麻、川芎產值均超過10億元;③建成4500畝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設有11個生產基地、1個雙流保種基地和1個種子種苗檢測中心,能對100多個品種進行繁育,覆蓋18種大品種中藥材;④已建立4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平臺,形成川藥信息網、川藥數據庫等中藥材信息監測服務平臺。
 
  甘肅
 
  甘肅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道地產區和中藥材資源大省,已連續數年在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位居全國前列,中藥材產業也是甘肅省重點發展的十大綠色生態產業之一。甘肅省已在主要中藥材道地產區建立了中藥材原材料生產基地,并以此為依托發展了一批企業,走上了中藥材產業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道路。
 
  復雜的地貌特征和多樣的氣候類型為甘肅省孕育出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提供了客觀條件。據普查,甘肅省中藥材資源達1527種(其中藥用植物1270種、大宗道地藥材300余種),是我國重要的植物藥源基地和中藥材道地產區。目前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大中藥材優勢區域,分別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秦藥區(主要藥材有紋黨、黃芪、紅芪、天麻、大黃、半夏、杜仲)、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西藥區(主要藥材有黨參、枸杞、黃芩、柴胡、黃芪、紅芪、防風、獨活、款冬花)、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濕中藥藏藥區(主要藥材有黃芪、紅芪、黨參、當歸、羌活、秦艽)和河西走廊溫帶荒漠干旱西藥區(主要藥材有板藍根、枸杞、甘草、紅花)。
 
  甘肅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約480萬畝,較2016年新增44萬畝。①已形成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區、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區、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濕區和河西走廊溫帶荒漠干旱區四大優勢藥區;②優勢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芪、大黃、板藍根、半夏等年產量占該品種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近五年來當歸、黨參、黃芪的平均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7.6萬、75.7萬、67.4萬畝,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90%、50%以上,產值超過200億元;③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有4個,20萬畝以上的縣有2個,10萬畝以上的縣有8個。岷縣當歸、渭源白條黨參、隴西黃芪、武都紅芪、瓜州枸杞等18種中藥材獲得國家原產地標志認證。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整理】我國中藥材產業及代表產區發展現狀

2022-11-10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中藥農業是中藥產業的第一產業和基礎,具體是指利用藥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獲得中藥材產品的生產活動。中藥是中華民族對自然資源創造性開發與利用的結果,我國自古就有常用中藥材由一地或多地生產供應全國使用形成中藥材主產區的情況,我國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1978—2003年,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增加了3倍,近年來種植(養殖)面積、產量都較為穩定;2014年以來種植面積穩定在3990萬畝以上的較高水平,并且處于平穩上升階段;2019年達到5250萬畝,總產量達450.5萬噸(表1)。
 
  自2010年以來,受中國中藥材消費量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上升,2011—2018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增長了2566萬畝,增長率90.35%;中藥材行業產量增加141.1萬噸,增長率46.19%。但單產水平呈現先下降又有所回升的趨勢,中藥材生產仍有較大的提升潛力。目前,各地推動落實《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和《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張,截至2020年底,全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含野生撫育)約8938.95萬畝,中藥資源品種達12807種,常用的600多種中藥材中,有300多種已實現人工種養,栽培、養殖,中藥材品種的產量占中藥材供應量的70%以上。
 
  全國已有21個省市區約60余種中藥材開展了生態種植的探索和實踐。如東北地區人參生態種植(林下參)模式,華北地區連翹“二保護、三不管、二混栽”野生撫育與生態種植技術模式,浙江省重樓、三葉青、金線蓮、前胡、黃精等林下生態種植與仿野生栽培模式,寧夏蒙古黃芪農田栽培中形成的“春發草庫、伏耕培肥、秋季播種、雙膜覆蓋、水肥一體、農機農藝結合”的農田生態種植綜合配套技術體系等,均采用模仿野生生境的生態種植方式,從源頭上有效提升了中藥材質量和安全性。2011—2018年,中國中藥材的消費量呈逐年增加趨勢,2011年中國中藥材市場需求量為289.5萬噸,2018年增長至420.3萬噸,增長率42.5%。2014—2017年,藥食同源品種消費需求總量年增長率由5.4%提高至9.5%,其中以人參、三七、枸杞子、黃芪、當歸、花茶等藥食同源品種增幅相對較高。
 
  2018年已初步建成了以中央、地方追溯管理平臺為核心,以中藥材種養殖、中藥材經營、專業市場、中藥飲片生產、中藥飲片經營和使用六大環節追溯子系統為支撐的流通追溯體系,涉及全國18個省(市)約2000家企業、1.5萬家商戶。2014—2018年,我國中藥材及飲片的進口額波動幅度明顯。其中,2014—2016年,由于大宗品種量價齊跌,中藥材及飲片進口額下跌幅度較大,下降39.1%;2017—2018年進口額逐漸上升,2018年較2016年增長107.1%,較2014年增長26.1%。2018年,中藥材及飲片出口量降至19.8萬噸,降幅11.3%;出口額10.3億美元,降幅9.5%;2018年出口額較2014年降20.8%。2014—2018年,全國中藥材價格走勢整體趨于下行,且年際間波動明顯。家種中藥材價格整體下行,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初,價格雖有反彈,但總體下降趨勢明顯。野生中藥材市場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年間雖有小幅波動,但總體上漲趨勢明顯。
 
  種植熱度多年未減,面積持續較快增長。目前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常用600種中藥材中的200余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養,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已匯總到730余種種植中藥材的信息。中藥材種植面積呈現大幅度增加的趨勢,2019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475萬畝(1畝≈667m2),各地面積差異較大,其中云南、廣西分別達到794萬、685萬畝,貴州、湖北、河南3個省在500萬~600萬畝,湖南、陜西、廣東、四川、山西等5個省在300萬~500萬畝,河北、重慶、山東、內蒙古、甘肅、吉林、安徽、遼寧、黑龍江、海南、寧夏等11個省份在100萬~300萬畝。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的初步匯總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中藥材種植面積約為8822萬畝。
 
  不同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差異較大。僅以2019年有統計數據的59種常用大宗中藥材為例,其種植總面積為2046萬畝,其中12種中藥材突破50萬畝,連翹居首位,達到322萬畝,枸杞、黃芪、金銀花(含山銀花)、丹參等超過100萬畝,黃芩、山楂、黨參、當歸、柴胡、山茱萸、苦參等超過50萬畝。
 
  優勢產區各具特色,標準體系形成雛形。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初步形成了四大懷藥、浙八味、川藥、關藥、秦藥等道地藥材優勢產區。其中浙江以“浙八味”為主的道地藥材種植面積達22.3萬畝;四川的川黃連、川天麻、川芎產值均超過10億元;黑龍江的刺五加、人參、關防風均超過20萬畝,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其中刺五加占80%以上,關防風占40%以上;云南把中藥材列入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確定的重點產業,已認定65家企業為“定制藥園”企業,認定三七、天麻、滇重樓等中藥材種植面積16.88萬畝。甘肅近年來當歸、黨參、黃芪的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90%、50%以上,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隨著多年的持續研發,中藥材的標準體系已漸成雛形。
 
  一是牢牢抓住了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中藥材二氧化硫測定,人參、三七種子種苗等近20項ISO國際標準獲發布,是全球傳統藥材標準化建設史上新的重大突破。同時為打破中藥材國際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支撐,如綠色和平組織曾報道74%的中藥材農殘超標,但是按照中藥材農藥殘留檢測ISO國際標準統計后,超標率僅為1.72%。
 
  二是團體標準實現從生產到市場流通全程覆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牽頭組織,聯合全國近百家企事業單位,立項與發布的通則及系列標準共計800余項,涵蓋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生產技術、商品規格等級等,彌補了中藥材系列標準缺失的問題。此外,農業農村部2020年立項了山茱萸等4項道地藥材生產技術規程國家標準和3項(根莖類、果實和種子類、花類)道地藥材生產技術規范行業標準,中藥材標準體系建設進程加快。
 
  良繁體系初具規模,種業發展日漸提速。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在近十年有了長足進步,截至2019年,選育出新品種的種類從20世紀90年代的10種左右達到116種,選育出新品種共計537個,其中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期間選育出30余個。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作為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重點任務之一,已在20個省區建設了28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子基地合計近180個,繁育種子種苗約120種,有效改善了區域內種子種苗的供應與質量。2019安徽霍山縣等8個中藥材制種大縣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區域良種繁育基地,并被納入“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實現了中藥材國家區域良種繁育基地零的突破。
 
  生態種植已成共識,增產增收優勢明顯。中藥生態農業的概念在2015年被提出,“推行中藥材生態種植”于2019年被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表明中藥生態農業已成為中藥農業發展的國家戰略。盡管現階段中藥材生產仍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但生態種植越來越得到重視,且發展速度很快,根據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相關專家對21個省份的調研數據顯示,中藥材生態種植面積超過500萬畝。
 
  目前超過70種中藥材開展了林下種植、擬境栽培、野生撫育、間套輪作等生態種植模式的探索與應用。其中人參林下種植已成為東北地區人參生產的重要方向,面積超過270萬畝,為藥用和食用人參未來的差異化發展,奠定了資源基礎。通過對林下種植、間套作、輪作等30種中藥材的生態種植模式的分析,發現生態種植較常規種植每畝年均增收4000余元,其中25種生態種植模式下的中藥材,平均增產17.58%,如蒼術和玉米間套作較常規種植增產45%,年均增收4000~5000元/畝,生態種植的人參、黃芪、蒼術和柴胡的年均收益是常規種植的7.65、11.96、3.12、1.61倍,投入產出比平均下降57.90%。
 
  通過整合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各崗位和試驗站的調研數據,并綜合各區域中藥材產業文獻和新聞報道資料,選擇了黑龍江、河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云南、四川、甘肅等9個代表省份,對其中藥材產業發展特點進行了梳理。
 
  黑龍江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北端,幅員遼闊,氣候冷涼,藥用植物資源豐富,蘊藏量大,是北方地道藥材主產區之一,在黑龍江省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加工產業具備資源、自然生態、種植、產業、科研、政策扶持和改革機遇七大優勢。
 
  黑龍江省的道地藥材主要有:人參、黨參、甘草、黃芪、黃芩、桔梗、柴胡、紫苑、紫草、防風、旱半夏、北龍膽草、蒼術、知母、升麻、薤白、穿山龍、關白附、天南星、錦燈籠、菟絲子、韭菜子、蘇子、紅花、金蓮花、黃柏、白鮮皮等。防風、黃柏、刺五加、滿山紅等品種的產量居全國首位,人參、蒼術、龍膽等居第二,五味子、玉竹等位居第三;其它還有黃芪、龍膽、蒼術、柴胡、知母、車前子、牛蒡子等大宗藥材可供應全國。
 
  黑龍江中藥材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黑龍江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2020年黑龍江種植面積達到260萬畝,產量52萬噸,產值104億元,效益35億元,均比2018年翻一番。①“龍九味”種植面積134.7萬畝,創建萬畝以上示范區18個、10萬畝以上大縣5個;②板藍根、刺五加面積均達到30萬畝以上,紫蘇、人參、關防風種植面積均達到20萬畝以上;③優質中藥材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刺五加占80%以上,板藍根占50%以上,關防風占40%以上,平貝母占30%以上;④2020年新建國家級產業園1個,省級產業園6個、中藥材特色小鎮5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08個,認定“定制藥園”11個。
 
  河北
 
  河北省是中藥材生產經營大省,歷史悠久,中藥材資源豐富,有中藥材資源1716種,其中藥用植物1442種,栽培200多種,列入國家各種保護目錄的藥材有60多種,列入河北省植物保護名錄的有130多種,聞名全國的道地藥材有20多種。
 
  河北省中藥材形成了太行山產業帶、燕山產業帶和壩上產區、冀中南平原產區、冀南產區“兩帶三區”產業布局,建成了很多中藥材生產大縣,巨鹿縣、隆化縣、灤平縣、安國市、青龍縣、邢臺縣、圍場縣和內丘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均在10萬畝以上,總面積達106萬畝,占全省的40.7%,萬畝以上生產縣有44個,總面積241.04萬畝,占全省的92.0%。
 
  河北2020年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穩步發展,據承德綜合試驗站提供的數據為273萬畝。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報道:①著力打造燕山、太行山中藥材產業帶和冀中平原、冀南平原、壩上高原中藥材產區“兩帶三區”,優勢產區種植規模發展到116萬畝,常年種植品種120多個;②已創建千畝以上中藥材示范園396個,萬畝以上現代園區15個,10萬畝以上產業大縣5個;③創建國家級特優區3個,省級特優區11個,涉縣柴胡等14個產品注登記了地理標志;④在全國率先成立省級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省級中藥材地方標準數量居全國首位。基本形成了覆蓋全省大宗中藥材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藥間作等全鏈條的標準體系。
 
  山西
 
  山西省素有“北藥寶庫”之稱,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第四次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試點初步統計,全省共有中藥材1788種,其中植物藥1625種,動物藥133種,礦物藥30種。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等7個品種質量和產量居全國前列;連翹、黃芩、遠志、黨參等優勢品種市場占有率高,分別占到全國的50%、40%、70%、10%。特別是連翹資源量占全國60%以上,而且許多品種因藥用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場歡迎。
 
  山西省重點建設了以黃芪、黃芩、黨參、柴胡、地黃、遠志、苦參、山藥等為主要品種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全省逐步形成了以潞黨參、黃芩、連翹、柴胡、苦參、山藥、山茱萸等為主的太行山中藥材基地;以連翹、柴胡、板藍根等為主的太岳山中藥材基地;以黃芪等為主的恒山中藥材基地;以遠志、柴胡、地黃、丹參等為主的晉南邊山丘陵中藥材基地。
 
  山西2020年新發展中藥材64.7萬畝,總面積約330萬畝,估算產量45萬噸,產值70億元。長治綜合試驗站、渾源綜合試驗站提供的信息顯示:①2020年新增柴胡1.86萬畝,山藥4.54萬畝,金銀花5.97萬畝,連翹5.54萬畝,建成黃芪、黨參、苦參、柴胡等標準化基地35個;②發布山西藥茶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把藥茶作為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2020年山西藥茶產值達5.1億元,同比增長150%;全省藥茶加工企業由原來的110多家增加到250多家,產品共計50多種500多款,帶動約1萬名農戶實現增收;③58個貧困縣均種植中藥材,面積約220多萬畝。“十三五”期間,在貧困地區共建設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基地約71萬畝。
 
  山東
 
  山東是中藥材生產大省,大概有1470種藥材資源,包括1299種植物類藥材,相當于全國中藥資源的10%。全省種植中藥材70多種,有近20種實現了大規模栽培,是金銀花、山楂、丹參、桔梗、西洋參的重要栽培區。由于地理區位良好、氣候四季分明、種植經驗豐富,山東生產的中藥材質量佳、藥性足、色澤正,市場口碑較好、需求量較大。
 
  2020年種植面積385萬畝。根據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報道:①形成了魯西南、魯中、黃河三角洲、魯東半島四大藥材生產種植區,以及東平湖、南四湖水生藥材養殖區;②多年生中藥材在地面積達到180萬畝,種植品種超過110個,其中萬畝以上種植規模中藥材為23個,農業總產值約200億元;③金銀花、丹參、西洋參、丹皮、山楂等產量均在全國前列,其中金銀花近90萬畝,西洋參5萬余畝,均是全國最大產區。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占全國的60%以上,年產干花1.8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生產、加工和集散基地。
 
  湖北
 
  湖北省是中藥資源大省,中藥資源的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泛,南北兼具,中藥資源種類居全國第五位。據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結果表明,全國中藥資源達12807種,湖北省擁有中藥資源3974種,其中藥用植物3389種(包括變種和亞種),藥用動物524種,藥用礦物61種,中藥資源居全國第五位,中藥材產量居全國第七位。
 
  湖北2020年種植面積380萬畝,栽培品種82個,產量達到70萬噸,總產值約135億元。黃岡綜合試驗站提供的信息顯示:①全省形成鄂東南大別山區、鄂西南武陵山區、鄂西北秦巴山區、江漢平原、鄂南幕阜山區、鄂北高崗地區等六大中藥材產區,建成縣區級中藥材種養殖基地41個、種植企業(合作社)4110家;②形成神農架綜合品種、蘄春蘄艾、英山蒼術、羅田茯苓、麻城菊花、潛江半夏、利川黃連、巴東玄參、京山烏龜、南漳山茱萸、通城金剛藤等11個“一縣一品”建設試點;③成立湖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設置“六崗四站六基地”,重點圍繞蘄艾、菊花等10種中藥材開展技術研發和示范。
 
  云南
 
  云南省中藥材種植規模居全國第一,特色品種眾多,藥材質量較優,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全國藥用生物資源12807種,云南6559種,占比51.2%;全國常規種植中藥材品種約300種,云南145種,占比48%,其中規模以上種植品種約30種,占10%;全國大宗藥材品種40種,云南10種,占25%。
 
  云南把中藥材產業確立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之一,2020年種植面達900萬畝,產量114萬噸,連續4年均穩居全國第一。①三七、天麻、重樓、云木香、砂仁等17個中藥材種植面積均突破10萬畝,三七、重樓、砂仁、石斛、天麻等10個中藥材的農業產值均超過10億元,三七、燈盞花產量均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認證中藥材有機產品累計達到240個,約占云南省有機產品獲證產品總數的8.81%;②三七、燈盞花、滇重樓、云木香、草果、云茯苓、砂仁、石斛、白及、美洲大蠊等10個中藥材占全國市場供給量的半壁江山。文山三七在“2019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榜”中影響力指數位列第一。
 
  貴州
 
  貴州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全國最重要的中藥材產區之一,素有“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的美譽。全省已查明中藥資源品種共4802
 
  種,居全國第二位。
 
  貴州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711萬畝,產量207萬噸,產值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7%、7.33%、34.24%。綜合貴州日報和貴陽綜合試驗站的信息顯示:①種植規模躍居全國第二,產量產值進入全國前十位,與2018年相比,種植面積增長近三分之一,產值增長105億元;②培育了黃平等25個10萬畝以上種植大縣,200畝以上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1296個,47個單品種種植規模超萬畝,37個單品種產值超億元,近野生石斛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第一,施秉太子參、興仁薏仁米等獲得了全國市場定價權;③2020年新增“定制藥園”建設示范單位37家,覆蓋9個市州,種植面積20余萬畝,涵蓋黃精、鐵皮石斛、頭花蓼、天麻、太子參、薏苡仁等24個中藥材,所有品種實現訂單種植。
 
  四川
 
  四川省中藥資源優勢顯著,擁有四個全國第一。中藥資源蘊藏量全國第一,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顯示,現有中藥資源7290種,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主產區之一;常用中藥材品種數全國第一,全國常用中藥材有363種,四川有312種,占全國的86%;道地藥材品種數量全國第一,四川有川芎、川貝母、附子等道地藥材共86種,其中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中藥材產品31個;國家GAP認證數量全國第一,已有16個品種、24個中藥材基地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我省審定的中藥材新品種數量居全國前列,主要包括靈芝、附子、天麻、川芎、紅花等45個新品種。
 
  四川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藥材種植質量和規模發展平穩,2017年全省人工種植中藥材面積約637萬畝,其中三木藥材及林下種植藥材331萬畝。單品種種植面積上萬畝的有53種,川芎、川貝母、川麥冬、川白芷等道地藥材的人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中藥材年產量102萬噸,年總產值達173億元,其中產值超過千萬元的品種31種。中藥材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21個國家和地區,金額達2.57億元。
 
  四川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700余萬畝。①形成了廣元—涼山州、巴中—宜賓2條南北走向,甘孜—宜賓1條東西走向的中藥材產業帶,產量和產值占據全省80%以上;②中藥材總產值約173億元,白及、黃連、麥冬、金銀花、重樓、柴胡、附子、桔梗、梔子、川牛膝、當歸、澤瀉、丹參、白芷等18種中藥材產值合計達到106.05億元,為四川省大品種中藥材,其中白及、黃連、川明參、天麻、川芎產值均超過10億元;③建成4500畝種子種苗繁育基地,設有11個生產基地、1個雙流保種基地和1個種子種苗檢測中心,能對100多個品種進行繁育,覆蓋18種大品種中藥材;④已建立4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平臺,形成川藥信息網、川藥數據庫等中藥材信息監測服務平臺。
 
  甘肅
 
  甘肅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道地產區和中藥材資源大省,已連續數年在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位居全國前列,中藥材產業也是甘肅省重點發展的十大綠色生態產業之一。甘肅省已在主要中藥材道地產區建立了中藥材原材料生產基地,并以此為依托發展了一批企業,走上了中藥材產業集聚化和規模化發展的道路。
 
  復雜的地貌特征和多樣的氣候類型為甘肅省孕育出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提供了客觀條件。據普查,甘肅省中藥材資源達1527種(其中藥用植物1270種、大宗道地藥材300余種),是我國重要的植物藥源基地和中藥材道地產區。目前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四大中藥材優勢區域,分別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秦藥區(主要藥材有紋黨、黃芪、紅芪、天麻、大黃、半夏、杜仲)、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西藥區(主要藥材有黨參、枸杞、黃芩、柴胡、黃芪、紅芪、防風、獨活、款冬花)、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濕中藥藏藥區(主要藥材有黃芪、紅芪、黨參、當歸、羌活、秦艽)和河西走廊溫帶荒漠干旱西藥區(主要藥材有板藍根、枸杞、甘草、紅花)。
 
  甘肅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約480萬畝,較2016年新增44萬畝。①已形成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區、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區、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濕區和河西走廊溫帶荒漠干旱區四大優勢藥區;②優勢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芪、大黃、板藍根、半夏等年產量占該品種全國總產量的50%以上,近五年來當歸、黨參、黃芪的平均種植面積分別達到57.6萬、75.7萬、67.4萬畝,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90%、50%以上,產值超過200億元;③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有4個,20萬畝以上的縣有2個,10萬畝以上的縣有8個。岷縣當歸、渭源白條黨參、隴西黃芪、武都紅芪、瓜州枸杞等18種中藥材獲得國家原產地標志認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韩国| 中国性少妇内射xxxx狠干|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 成人午夜黄网站在线观看| 麻豆果冻传媒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 少妇人妻系列1~100|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三上| 人妻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久久一本人碰碰人碰|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性色| 日本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第一次挺进莹莹的身体里视频 | 最新国自产拍av| 国产高颜值大学生情侣酒店|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 麻豆专媒体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国产综合另类视频|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迷奷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国产成人无码a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欧美大屁股xxxxhd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