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6-05 點擊:次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既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動選擇,也是重塑產業鏈競爭新優勢、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作為全國較早啟動兩業融合試點工作的省份,江蘇集眾力、聚眾智,實踐兩業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培育兩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將兩業融合發展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內涵提升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徑,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一、深度融合步穩蹄疾,創新試點示范效應顯著
江蘇制造業和服務業規模全國領先,產業發展基礎扎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突破地區生產總值的50%,占據“半壁江山”。今年一季度,江蘇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2%。兩業融合基礎穩固,優勢盡顯。
2019年,江蘇開始組織開展兩業深度融合試點工作,先后出臺《江蘇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試點工作的通知》《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遴選兩批總計247家企業、21個產業集群和43個集聚區域作為全省兩業深度融合試點單位;張家港市、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2個區域和徐工機械、雙良節能系統、波司登羽絨服裝、康緣醫藥商業、中天科技等6家企業先后入選全國兩業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一批具有鮮明產業融合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競相涌現。
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探索“現貨式敏捷制造”新模式,自主研發服裝智能制造GIMS系統,實現了柔性的生產流程,打造了一個服裝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大大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快速響應和制造執行能力。
強化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兩業融合中的應用,發展數據驅動型服務、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江蘇對融合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在南京科遠智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隨著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型制造模式推廣,工業互聯網、工業云、移動O2O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從根本上提升了工業設備、生產過程、產品和用戶數據的感知、傳輸、交互及智能分析的能力。
江蘇雙良集團在2020年啟動了綠色智能制造服務項目建設,通過實施雙良智慧云平臺項目改造升級,推動在線運行產品及機房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云平臺、供熱云平臺等系統按計劃接入平臺,實現了設備智能化、系統智能化、運維一體化、服務全面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隨著推動先進制造業生產、組織、商業和管理模式轉變,江蘇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出現。其中,江蘇中天科技光纖通信智能制造標桿工廠和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江蘇康緣集團中醫藥數字化智能制造和惠民供應鏈等兩業融合典型模式示范作用凸顯。
堅持問題導向,江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著力解決制約兩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
張家港市作為全國唯一整體全縣域開展國家級首批兩業融合試點的城市,積極建立兩業融合多部門聯動機制,以部門服務融合帶動促進產業發展融合,并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讓更多制造業企業進入生產性服務領域拓展轉型。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推動土地集約利用,促進企業集聚融合,打造檢驗檢測認證、智能駕駛、網絡視聽游戲等百億元以上規模的“三新經濟”產業集群。蘇州市相城區為加快智能駕駛、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產業集聚,推出智能網聯專項政策,給予研發、載體、平臺、人才引培等專項支持。以試點示范為抓手,圍繞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樹立標桿,江蘇兩業融合的步伐越來越快。
二、延鏈強鏈提質增效,龍頭企業產業集群載體平臺齊發展
江蘇地處東部沿海和“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發展活力強、體制機制活、開放程度高,制造業和服務業規模全國領先,產業發展基礎扎實。2022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29萬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現代服務業不斷領跑經濟增長,2022年服務業增加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1.9%,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為55.5%。
江蘇的兩業融合,特點非常鮮明:強化龍頭骨干企業引領,激活融合內生動力;發揮先進產業集群優勢,提升融合發展能級;依托優勢轄區園區,搭建融合發展平臺。
中車戚墅堰機車公司,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架構的機車PHM平臺建設方案,綜合利用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了車輛運行狀態監控、運行分析、故障診斷、故障預測,保障列車運行安全。
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環境治理領域,加快形成了優質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和全過程服務能力,自主完成末端項目從設計、建設、設備安裝、系統集成到運維管理等“一攬子”服務。
放大“鏈主”型企業產業鏈生態主導能力,強化行業領軍企業等骨干中堅力量示范引領。江蘇鼓勵制造業企業由以產品制造為中心,向以提供產品、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并重轉變;同時鼓勵現代服務業企業充分發揮在數據驅動、網絡運作、變革重組等方面的優勢,深度嵌入制造業全產業鏈,推動制造服務業智能化、產品化、定制化發展。
除了以延鏈強鏈為牽引,江蘇還推動龍頭企業、產業集群、載體平臺提檔升級。
江蘇的兩業深度融合試點工作,重點聚焦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等16個省級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并在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海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深度發力。
構建開放高效的集群創新服務體系,在技術、設計、品牌、供應鏈等方面鍛長板補短板,江蘇大力推動著產業鏈縱向協同、價值鏈高端攀升、創新鏈精準賦能。張家港市依托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園和智能電力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等創新平臺,重點發展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智能電網等裝備產業和以現代威亞為代表的智能化、集成化數控機床,依托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園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今天的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30萬平方米的金融商務區秋廣場、40萬平方米的音視頻產業基地、48萬平方米的汽車智能零部件產業園、30萬平方米的通信技術產業園等一批兩業融合專題園區拔地而起。對先進制造業主導產業突出、轉型需求迫切的市轄區和開發園區,統籌謀劃數字經濟、生態經濟、樞紐經濟、總部經濟發展,加強省內先進制造業基地與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對接合作,支持建立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顯著的兩業深度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產業共生、資源共享的發展格局。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正是通過打造一大批園區載體和標準廠房,推動了土地集約利用,實現企業集聚發展,進而孵化兩業融合企業。
三、制度保障筑牢融合基礎,多方合力再促服務效能升級
從2019年江蘇開啟兩業深度融合試點工作到現在,在龍頭骨干企業、優勢產業集群和具有融合發展基礎的區域等多元化主體作用下,江蘇正加速生產性服務業嵌入先進制造生產環節,持續加快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高質化和高效化轉型。
其中,南京、無錫、常州、蘇州等市重點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金融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形成了特色鮮明、結構優化、門類聚焦的產業集群。南京被納入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蘇州入選首批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市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省“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優化、競爭力強的江蘇特色“775”現代服務產業體系,以兩業融合發展標桿引領工程為主要突破口,揚先進制造之長、顯現代服務之優、創產業發展之特。“十四五”期間,江蘇還計劃培育形成省級兩業融合標桿引領典型100家。2022年底,江蘇又出臺《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著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
在加強頂層設計、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之外,江蘇還將推進兩業融合發展納入省政府百項重點工作,在省政府督查激勵事項中將推動兩業融合發展列入,并建立國家及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工作推進機制。開展“送政策、促融合、抓落實”系列現場推進活動,對省內各級發展改革部門進行專項政策宣貫,支持設區市配套開展市級試點。同時,通過《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新華日報》“江蘇服務業”???,大力宣傳推廣推動兩業融合發展典型經驗做法和案例。
為兩業融合注入資金“活水”,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優質項目培育。近3年,江蘇將科技、信息、物流、節能環保等領域具備兩業融合形態特點的230余個項目列入省服務業重點項目,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做好專業化高端化服務。省級現代服務業專項資金專門增設兩業融合項目支持方向,3年來共支持近150個兩業融合項目,安排扶持資金3.3億元。還在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項下“蘇服貸”中,將兩業融合項目作為信貸支持重點之一。
此外,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及消防、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要求的前提下,江蘇還探索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類別,可采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和彈性出讓等方式配置土地資產。在符合相關規劃的前提下,經市、縣人民政府批準,對利用現有房屋和土地興辦科技研發、眾創空間等現代服務業新業態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過渡期為5年;過渡期滿后需按新用途辦理用地手續,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配置。
新時代、新征程,江蘇將圍繞“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重大戰略部署,加快構建江蘇特色現代服務產業體系,推進落實《生產性服務業十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大力謀劃實施兩業融合發展標桿引領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兩業深度融合的優勢產業鏈條、標桿企業、新型產業集群和融合示范載體,為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