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科技創新驅動型園區 構筑產業發展新優勢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6-16 點擊:次
科左中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由國家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于2019年6月批準創建,在2020年12月通過考核認定,是全國四家以肉牛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之一。園區范圍包括花吐古拉、敖包、舍伯吐、希伯花等4個蘇木鎮的74個嘎查(村)、1.9萬戶、6.96萬農牧民,總面積137.2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5.3萬畝。截至2022年末,園區肉牛存欄9.58萬頭,養殖戶5862戶,養殖企業18家,肉牛加工企業數15家,包括大型肉牛屠宰加工企業2家,小型牛肉加工廠13家,飼料加工企業1家,肉牛產業體系科技研發中心1個,園區總產值已達到40億元以上。肉牛產業已經形成飼草種儲、種源生產、母牛擴繁、規模養殖、市場交易、屠宰加工、科技研發、電商物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肉牛全產業鏈條發展模式,在自治區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分為三個功能區:一是肉牛產業綜合服務區,位于舍伯吐鎮,以成峰交易市場和產業園服務中心為依托,涵蓋質量追溯、安全監管、線上線下交易、培訓、診療等服務;二是肉牛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位于花吐古拉鎮,融合育種、繁育、養殖和加工、科技研發、農文旅等產業集群;三是綠色生態種植示范區,位于敖包蘇木,包括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高效節水示范區核心區,青貯及玉米種植基地等生態農業示范區。產業園堅持以科學創新為動力,與國內相關領域的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建立合作,共同開展科技創新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產業園科技創新水平,為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01
開展關鍵技術創新
完善飼草料供應體系
高效節水現代農業示范區
一是開展玉米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創新研究,建立2500畝種植實驗基地,同中國作物學會李少昆團隊合作,研究并推廣高質量、高效率的玉米栽培技術,提升園區玉米品質、產量及農戶生產收入,標準水分畝產1126.6公斤。二是開展飼料供應體系科技創新研究,建立400畝飼草料種植基地,與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玉柱教授團隊合作,開展了相關研究試驗7大項,實施青貯玉米飼草料的高產栽培、低損耗貯制、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的集成與示范,完善肉牛產業飼草料供應體系。三是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技術應用推廣研究,建立試驗示范基地65畝,與中國農業大學馬道坤副教授團隊合作,使用科學灌溉試驗、標準化工程建設、計量收費、精準灌溉等措施,研究3大類10余項試驗示范內容,全旗推廣應用了120萬畝,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達0.85以上。
綠色優質飼草料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項目
創建立大數據平臺
提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建設“1+1+3”產業園大數據平臺。
一是“一個肉牛產業標準規范體系”,制定了產業園肉牛產業監管機制、產業標準、產業追溯標準及配套的規章制度;為74個嘎查村、9.58萬頭肉牛提供質量安全保障。“園區數據平臺+金融機構+養殖主體”肉牛動產監管活體抵押貸款模式以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方式,依托肉牛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將育種、養殖、飼料生產等產業環節的企業、合作社、農牧民群眾共同建立利益連接緊密的產業化聯合體,高質高效的解決了養殖戶急難愁盼的問題。目前,已為金融機構和養殖主體提供牛只監管服務數量7400頭,帶動發放授信貸款1.2億多元。
二是“一個公共服務云平臺”,包括門戶網站,涵蓋農科數據庫、專家咨詢、培訓服務、人才服務、農科專利、農業氣象等模塊的科技服務平臺以及網絡交易平臺。
三個中心,即“肉牛全產業鏈追溯中心“肉牛質量安全數字監管中心”和“肉牛產業追溯大數據中心”,包括育種追溯管理平臺、養殖追溯管理平臺等16個數據平臺模塊,為園區產品質量提供全面管理保障。
開展產業科技創新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一是與園區龍頭企業合作建立肉牛產業體系科技研發中心,邀請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作為外部技術支撐單位,為產業園提升創新能力奠定基礎。二是創新育繁方式,提升改良育種核心優勢。充分發揮園區院士工作站和國家核心育種場功能效用,積極開展肉牛雜交繁育新模式研究,通過對和牛、安格斯牛、利木贊以及西門塔爾牛進行品種間雜交,尋求最優雜交組合,研究和優選出科爾沁牛雜交生產方式。同時對體外胚胎生產進行技術攻關,實現規模化生產能力并實施胚胎移植技術推廣,加速肉牛群體改良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