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重磅部署數字經濟,加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7-10 點擊:次
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討論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研究支持天津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聽取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主要問題及初步整改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
要從全局高度認識和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要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協同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
要提升平臺企業創新能力,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是大趨勢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引擎。在日前舉辦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顯示,2023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等5個國家數字經濟總量超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8%。2024年至2025年全球數字產業收入增速預計將出現回升。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表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擴大大數據、云計算、數據中心等相關產業鏈投資。”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此前在接受風口財經采訪時指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是大趨勢,數字經濟不僅是發展前沿,數字技術更能作為一種要素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為企業降本增效,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經濟社會運行模式,創造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望培育出超萬億美元的支柱產業,為千行百業賦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關鍵動力源。”劉烈宏說。
數字經濟將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將迎多重政策利好。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國家網信辦、國家數據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相關負責人集中發聲,圍繞加大政策供給、加快數據制度建設、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釋放政策信號。
劉烈宏表示,國家數據局將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今年將陸續推出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企業數據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文件,加大政策供給,推動我國海量數據優勢轉化為國家競爭新優勢。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李江濤在接受風口財經采訪時表示,本次國常會對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從幾項部署來看,下一步要圍繞數字經濟,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提高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的效率。通過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使得實體經濟在技術水平、大數據管理、數字化應用等方面實現質的提升,從而促進轉型升級。
“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要點在于,將傳統技術與數字技術結合,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使實體經濟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帶來整體運作方式的改變,從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李江濤表示。
對于促進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江濤認為,通過為實體經濟服務,平臺經濟能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建立產業平臺,可以使數字經濟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依托平臺的賦能,可以給多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5月11日召開的國常會,審議通過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會議強調,要根據制造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分行業分領域挖掘典型場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做好設備聯網、協議互認、標準制定、平臺建設等工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與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程等有機結合,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
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