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信廳廳長王衛安: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持續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9-09 點擊:次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湖南考察,充分肯定湖南在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勉勵湖南在打造“三個高地”上持續用力,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湖南工作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的思路和要求,也飽含著對湖南加快發展、奮勇爭先的殷切期望。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科技的項目化、項目的成果化、成果的產品化、產品的產業化、產業的集群化、集群的園區化、園區的生態化為主線,按照戰略性舉措、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的思路,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上持續用力,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貢獻工信力量。
一、抓好“一個統籌”,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要注重在“多重目標中找到平衡點、多重約束中找到最優解”,聚焦提質增效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更好發揮“壓艙石”作用。一是全力以赴穩增長。深入實施“八大行動”,用好音視頻、鋰電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政策,聚焦重點指標、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加強監測調度和預研預判,“一業一策”推動較快增長行業穩得住、慢增長行業企穩回升,切實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穩步提升制造業占GDP比重。二是真抓實干強后勁。協同相關部門,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加大重點產業鏈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精心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全力做好項目服務保障,推動“十大產業項目”、制造強省重點項目盡快投產達效。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用好RCEP、中非經貿博覽會等機制平臺,精準開展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加快建設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推進高水平“走出去”、高質量“引進來”。三是精心服務增效益。深化“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行動,服務開展好“鏈長到一線”活動,協調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持續發布更新制造業產融合作“白名單”,深入開展“一月一鏈”投融資對接活動,加快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穩定發展預期和信心。
二、突出“三個引領”,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高地標志性工程。標志性工程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為打造高地謀劃的戰略性、引領性和突破性重點任務和工作抓手,必須抓緊抓實確保交出高分答卷。
一是突出千億元企業引領。聚焦規模擴張、質量效益提升,建立千億元級企業及重點培育對象動態儲備庫,加大企業新建及改擴建項目的支持力度,舉辦形式多樣的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及市場開拓活動,構建優質高效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加快邁上1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臺階。完善梯度培育體系,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生態引領作用,促進上下游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條之間融合互促,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單項冠軍方向發展。二是突出“4+6”產業集群引領。落實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建立省市聯動和定期會商機制,推動工程機械等4個國家級集群向世界級躍升,力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等6個具有比較優勢的集群在新一輪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中脫穎而出。建立“4+6”集群鏈主企業培育庫,加強集群促進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快構建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集群新生態。三是突出北斗規模應用引領。充分發揮湖南北斗技術策源地優勢,落實好部省合作協議,推動主體集中、區域聚集,在全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湖南模式。健全應用支撐體系,全力打造通信網絡、共享出行、低空航空、工程機械等特色領域應用示范標桿,爭創一批國家北斗應用優秀城市。推進北斗產品檢測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標準制訂和試驗檢測能力水平。
三、深化“三個融合”,推動制造業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融合發展是全球經濟增長和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有助于促進產業間鏈條延伸、技術滲透,從而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產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一是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深化“大校、大院、大企業”協同創新,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引導支持領軍企業牽頭創建一批創新聯合體、制造業創新中心、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瞄準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短板“小切口”,滾動實施一批制造業關鍵產品“揭榜掛帥”和產業鏈協同攻關項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開展校企合作“雙進雙轉”活動,深化“五首”創新產品應用支持,強化應用場景帶動,促進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二是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推進智賦萬企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培育一批優質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和服務商,分行業推進、分地區示范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數字化供應鏈和數字化產業集群。加快綠色智能計算、人工智能、音視頻裝備、工業軟件等產業規模擴張、生態構建,打造全國重要的數字產業集群。三是加快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兩業共進”,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和服務型制造,以及產業互聯網、再制造、供應鏈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持企業發展個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產。圍繞制造業共性服務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咨詢、管理優化、解決方案創新、數字能力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支持制造業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等社會化、專業化服務。
四、培育“四類產業”,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要立足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化需求,大力實施產業培塑行動和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推進鏈主、鏈長、鏈生態協同發展,不斷提升產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一是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轉型蝶變。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深入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通過技術改造推動現代石化、綠色礦業、食品加工、輕工(陶瓷)紡織等產業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品牌提升,提高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加快改造提質升級。二是優勢產業鍛長補短拓展裂變。做強做優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打造殺手锏技術,加大高端產品供給,強化關鍵零部件供給和上下游供需對接、主配協同,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依托專業優勢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裂變,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遠程運維、再制造等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三是新興產業壯大規模構建生態。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培育壯大綠色智能計算、新能源、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推動“鵬騰”生態戰略升級,培育更多新支柱新增長極。四是未來產業搶先布局開辟賽道。立足湖南省科教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強前沿技術識別和預見,開辟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技術、前沿材料、深海空天開發等新賽道,打造標志性產品,完善各類資本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回報共享機制,引導更多“耐心資本”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五、建設價值創造型機關,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和效能。建設價值創造型機關,是全省工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重要保障,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黨建引領,始終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堅持守正固本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強有力的政治執行力深化改革創新,勇于打破慣性思維,務實謀劃戰略性舉措和變革性實踐,力爭取得更多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果,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大改革任務部署在全省工信領域落地見效。二是堅持目標牽引與問題導向相結合。牢固樹立目標牽引下的問題導向,注重放大坐標找定位、抬高標桿找差距,善于運用SWOT、“五力”模型等分析方法,圍繞產業發展、業務工作、機關黨建等方面對標對表,總結經驗、提煉流程、完善制度,不斷增強目標方向的“牽引力”,不斷釋放問題整治的“助推力”,堅定不移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育新板。三是堅持勤學善思與真做敢為相結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深化學習型機關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履職能力,深刻把握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和規律,提升謀劃產業、服務企業本領。發揚“釘釘子”精神,向上對接爭支持、向外拓展引資源、向內聚力求效益,真抓實干、開拓奮進,將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宏偉目標一步步變成現實。四是堅持壓茬推進與閉環管理相結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和大抓落實鮮明導向,用活用好PDCA循環,強化重點工作跟蹤問效,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攻堅、區域化布局、樣板化帶動、閉環化評估,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實處,不斷提升工作規范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