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Network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山東出臺意見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0-16 點擊: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

集聚區建設的意見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助力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力推進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整合提升、產業集聚、創新賦能、綠色發展和開放合作,為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7年,全省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全省15個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全省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數量達到20個左右,產值超100億元的集聚區達到10個左右,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50個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8%左右;集聚區內省級以上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達到50家以上。到2030年,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達到30個左右,成為帶動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撐主體。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布局。
1.分類推進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結合產業基礎分類引導不同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集聚區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鞏固提升海洋漁業,推動海洋種業、海洋牧場、海洋食品加工業集聚發展,支持培育一批現代海洋漁業集聚區。做大做強海洋制造業,推動海洋高端裝備、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集聚發展,因地制宜打造海洋制造相關產業集聚區。培育壯大海洋服務業,瞄準海洋信息服務、港口航運服務、海洋科研服務、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服務業發展方向,支持沿海市立足自身優勢打造海洋服務業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集聚區梯次培育行動。建立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梯次培育機制,每年擇優推進一批符合條件的集聚區建設。優先支持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適當放寬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培育標準。統籌推進海洋傳統產業集聚區建設,每年按一定比例擇優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海洋傳統產業集聚區。因地制宜謀劃海洋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謀劃發展深海極地以及海洋領域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海洋特色產業加速集聚。
1.做優做強主導產業。指導各市明確各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逐步建立基本覆蓋全省海洋主要產業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體系。推動各地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差異化發展,原則上全省同類產業集聚區不超過3個,每市同類產業集聚區不超過1個,每個集聚區重點發展1個海洋主導產業。建立完善集聚區主導產業培育機制,將集聚區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庫,整合各類政策資源賦能培育一批領航鏈主企業。引導支持集聚區龍頭骨干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主導產品更新換代和質量提升。(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延伸集聚產業鏈條。推動集聚區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引進一批鏈主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骨干企業,支持每個集聚區推選1家鏈主企業牽頭組建產業聯盟。鼓勵集聚區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等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引導本地及周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向集聚區內聚集。常態化組織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上下游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見面、路演推介、座談沙龍等系列活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精準開展招商引資。指導各市編制集聚區產業招商圖譜,支持開展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瞄準日本、韓國、東盟等重點沿海國家和地區,依托相關產業聯盟協會,定期組織走出去“敲門招商”。引導涉海企業圍繞集聚區主導產業布局一批涉海重大項目,支持參與海洋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投資建設。引導集聚區優先招引符合海洋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完善配套產業招引政策,將集聚區招商引資情況納入集聚區建設綜合評價。依托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新加坡—山東周、港澳山東周等重大經貿活動平臺,積極做好集聚區項目招引推介。(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海洋產業創新能力。
1.加強產業技術攻關應用。支持各集聚區圍繞主導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卡脖子”技術,以“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開展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深入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支持集聚區企業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引導集聚區企業與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鼓勵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公共試驗服務平臺、基礎科研共享服務設施,為海洋科技成果提供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工藝驗證和二次開發等服務。(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嶗山實驗室等國家級海洋創新平臺牽引帶動作用,支持聯動相關企業打造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支持集聚區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高水平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集聚區龍頭企業聯合打造特色產業學院、海洋生產性實訓中心等機構,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擴容提升省高水平技術經理人庫,面向海洋領域引育儲備一批高水平技術經理人。發揮山東科技大市場、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等平臺作用,推動海洋領域先進技術成果在集聚區轉移轉化。(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引導集聚區參與實施頂尖人才、標志性領軍人才、青年人才、海外英才集聚和卓越工程師培育行動。深入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支持集聚區加速集聚高水平產業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深入推進集聚區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發展,定期梳理集聚區緊缺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志性領軍人才引進“三張清單”,強化高端人才共引共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深入推進海洋領域人才效能提升重點平臺建設,鼓勵集聚區企業、平臺積極參與現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推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省委組織部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海洋產業數字賦能。加快集聚區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集聚區重點企業5G網絡深度覆蓋。鼓勵具備條件的集聚區建設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發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供應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服務商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與集聚區制造業企業聯合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一批典型場景解決方案,省財政按規定給予獎補支持。支持集聚區企業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方式“上云用數賦智”,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工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推進集聚區產業節能降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優化清潔能源結構和比例,嚴控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進駐集聚區。引導集聚區高耗能企業綠色低碳改造,支持升級現有生產技術與末端治理裝備,提高集聚區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支持集聚區建設綠色建筑,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探索建立零碳產業集聚區。積極探索海洋碳匯市場化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集聚區實施一批海洋碳匯試點工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集聚區污染綜合防治。完善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配套設施,做好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建立集聚區入河入海排污口動態排查、長效監管和規范治理機制,適時開展整治成效第三方核查評估。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實施重點企業提標改造,重點抓好海洋化工產業集聚區工業廢氣防治工作。加強集聚區重點排污企業監管,做好固體廢棄物處理。(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3.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集聚區企業間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工業余壓余熱和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以海水利用、海洋化工等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完善循環利用產業鏈條,推動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支持集聚區圍繞產業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培育一批綠色技術創新龍頭企業。支持集聚區實施低碳化循環化改造,建設資源共享、廢物處理公共平臺,推廣廢舊物回收處理、再制造工程咨詢等第三方環境治理方式。(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集聚區開放合作水平。
1.推進集聚區高水平開放。深度對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支持集聚區企業到境外建設聯合研發中心及生產銷售服務網絡,支持參與境外工業園區、經貿合作區、經濟特區等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集聚區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國際貿易新業態。加強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接,支持集聚區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重點原材料進口。(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化集聚區合作共建。打破集聚區行政區劃限制,探索異地合作共建產業集聚區。加強跨區域產業集聚區對接合作,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定向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和引導省內同類產業集聚區聯合組建產業聯盟或研發聯盟等,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等融合互動。深化集聚區協同聯動,建立多層級、多領域人才合作機制,推動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支持集聚區內企業實行集約化采購、共有品牌等多種合作共享模式,打造產業利益共同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組織部、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增強集聚區配套服務能力。積極爭取中央各類專項資金、超長期國債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動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產業集聚區延伸覆蓋。支持引進專業化運營機構,統籌負責產業集聚區建設運營、招商引資等服務。精準對接集聚區企業發展需求,引導集聚區管理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注冊申報、知識產權、人才服務、投融資等一站式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海洋局統籌推進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共同研究制定集聚區管理辦法和年度重點工作。定期召開集聚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及時調度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省有關部門要集中政策資源支持集聚區建設,積極宣傳各市典型經驗和創新成效。有關市、縣(市、區)要壓緊壓實責任,明確推進措施和工作步驟,確保集聚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保障。對符合條件的集聚區重點項目,按照管理權限分級分類加強用海用地保障。優先支持集聚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級以上相關規劃、重點項目庫。統籌利用中央和省各類海洋產業扶持資金支持集聚區建設,對集聚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落實股權投資、設備獎補、技改專項貸等政策,鼓勵各市制定相應的獎補政策。引導轄區銀行機構針對海洋產業加大信貸支持,結合產業特點和需求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山東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建設程序。集聚區建設原則上以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園區(功能區)為載體,陸域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0平方公里,優先選取管理機構明確、區域界限清晰、海洋主導產業鮮明、基礎設施配套較為完善的區域,嚴格按照申報標準建設。集聚區建設必須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等規定,嚴禁隨意變更位置、擴大面積。核準面積和用途已基本建成且達到合理集約用地標準的可適當擴區,產業功能定位發生變化的可按程序申請退出或調區。(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山東出臺意見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0月12日

 

主頁 > 新聞中心 > 產業規劃 >

山東出臺意見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

2024-10-16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點擊: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

集聚區建設的意見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有關工作部署,加快推進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助力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聚力推進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整合提升、產業集聚、創新賦能、綠色發展和開放合作,為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提供堅實支撐。
到2027年,全省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全省15個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全省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數量達到20個左右,產值超100億元的集聚區達到10個左右,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50個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98%左右;集聚區內省級以上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達到50家以上。到2030年,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達到30個左右,成為帶動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撐主體。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布局。
1.分類推進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結合產業基礎分類引導不同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集聚區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鞏固提升海洋漁業,推動海洋種業、海洋牧場、海洋食品加工業集聚發展,支持培育一批現代海洋漁業集聚區。做大做強海洋制造業,推動海洋高端裝備、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等集聚發展,因地制宜打造海洋制造相關產業集聚區。培育壯大海洋服務業,瞄準海洋信息服務、港口航運服務、海洋科研服務、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服務業發展方向,支持沿海市立足自身優勢打造海洋服務業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實施集聚區梯次培育行動。建立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梯次培育機制,每年擇優推進一批符合條件的集聚區建設。優先支持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適當放寬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培育標準。統籌推進海洋傳統產業集聚區建設,每年按一定比例擇優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海洋傳統產業集聚區。因地制宜謀劃海洋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謀劃發展深海極地以及海洋領域的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集聚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海洋特色產業加速集聚。
1.做優做強主導產業。指導各市明確各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逐步建立基本覆蓋全省海洋主要產業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體系。推動各地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差異化發展,原則上全省同類產業集聚區不超過3個,每市同類產業集聚區不超過1個,每個集聚區重點發展1個海洋主導產業。建立完善集聚區主導產業培育機制,將集聚區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納入海洋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庫,整合各類政策資源賦能培育一批領航鏈主企業。引導支持集聚區龍頭骨干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主導產品更新換代和質量提升。(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延伸集聚產業鏈條。推動集聚區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引進一批鏈主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骨干企業,支持每個集聚區推選1家鏈主企業牽頭組建產業聯盟。鼓勵集聚區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等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引導本地及周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向集聚區內聚集。常態化組織產業鏈鏈主企業與上下游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見面、路演推介、座談沙龍等系列活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精準開展招商引資。指導各市編制集聚區產業招商圖譜,支持開展定向招商、產業鏈招商。瞄準日本、韓國、東盟等重點沿海國家和地區,依托相關產業聯盟協會,定期組織走出去“敲門招商”。引導涉海企業圍繞集聚區主導產業布局一批涉海重大項目,支持參與海洋領域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投資建設。引導集聚區優先招引符合海洋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完善配套產業招引政策,將集聚區招商引資情況納入集聚區建設綜合評價。依托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新加坡—山東周、港澳山東周等重大經貿活動平臺,積極做好集聚區項目招引推介。(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海洋產業創新能力。
1.加強產業技術攻關應用。支持各集聚區圍繞主導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卡脖子”技術,以“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開展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深入實施省級企業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支持集聚區企業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引導集聚區企業與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鼓勵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公共試驗服務平臺、基礎科研共享服務設施,為海洋科技成果提供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工藝驗證和二次開發等服務。(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嶗山實驗室等國家級海洋創新平臺牽引帶動作用,支持聯動相關企業打造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支持集聚區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高水平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集聚區龍頭企業聯合打造特色產業學院、海洋生產性實訓中心等機構,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擴容提升省高水平技術經理人庫,面向海洋領域引育儲備一批高水平技術經理人。發揮山東科技大市場、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等平臺作用,推動海洋領域先進技術成果在集聚區轉移轉化。(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集聚高地。引導集聚區參與實施頂尖人才、標志性領軍人才、青年人才、海外英才集聚和卓越工程師培育行動。深入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支持集聚區加速集聚高水平產業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深入推進集聚區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發展,定期梳理集聚區緊缺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志性領軍人才引進“三張清單”,強化高端人才共引共用、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深入推進海洋領域人才效能提升重點平臺建設,鼓勵集聚區企業、平臺積極參與現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體建設,推動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省委組織部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海洋產業數字賦能。加快集聚區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集聚區重點企業5G網絡深度覆蓋。鼓勵具備條件的集聚區建設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發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供應的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服務商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與集聚區制造業企業聯合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打造一批典型場景解決方案,省財政按規定給予獎補支持。支持集聚區企業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方式“上云用數賦智”,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制造工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推進集聚區產業節能降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優化清潔能源結構和比例,嚴控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進駐集聚區。引導集聚區高耗能企業綠色低碳改造,支持升級現有生產技術與末端治理裝備,提高集聚區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支持集聚區建設綠色建筑,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探索建立零碳產業集聚區。積極探索海洋碳匯市場化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集聚區實施一批海洋碳匯試點工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集聚區污染綜合防治。完善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配套設施,做好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建立集聚區入河入海排污口動態排查、長效監管和規范治理機制,適時開展整治成效第三方核查評估。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實施重點企業提標改造,重點抓好海洋化工產業集聚區工業廢氣防治工作。加強集聚區重點排污企業監管,做好固體廢棄物處理。(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3.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進集聚區企業間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和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工業余壓余熱和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以海水利用、海洋化工等產業集聚區為重點,完善循環利用產業鏈條,推動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支持集聚區圍繞產業綠色發展、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培育一批綠色技術創新龍頭企業。支持集聚區實施低碳化循環化改造,建設資源共享、廢物處理公共平臺,推廣廢舊物回收處理、再制造工程咨詢等第三方環境治理方式。(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集聚區開放合作水平。
1.推進集聚區高水平開放。深度對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支持集聚區企業到境外建設聯合研發中心及生產銷售服務網絡,支持參與境外工業園區、經貿合作區、經濟特區等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集聚區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等國際貿易新業態。加強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對接,支持集聚區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重點原材料進口。(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深化集聚區合作共建。打破集聚區行政區劃限制,探索異地合作共建產業集聚區。加強跨區域產業集聚區對接合作,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定向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和引導省內同類產業集聚區聯合組建產業聯盟或研發聯盟等,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等融合互動。深化集聚區協同聯動,建立多層級、多領域人才合作機制,推動人才共育共引共用。支持集聚區內企業實行集約化采購、共有品牌等多種合作共享模式,打造產業利益共同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委組織部、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增強集聚區配套服務能力。積極爭取中央各類專項資金、超長期國債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動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向產業集聚區延伸覆蓋。支持引進專業化運營機構,統籌負責產業集聚區建設運營、招商引資等服務。精準對接集聚區企業發展需求,引導集聚區管理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注冊申報、知識產權、人才服務、投融資等一站式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海洋局統籌推進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共同研究制定集聚區管理辦法和年度重點工作。定期召開集聚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及時調度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省有關部門要集中政策資源支持集聚區建設,積極宣傳各市典型經驗和創新成效。有關市、縣(市、區)要壓緊壓實責任,明確推進措施和工作步驟,確保集聚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實落地。(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要素保障。對符合條件的集聚區重點項目,按照管理權限分級分類加強用海用地保障。優先支持集聚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單位)申報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級以上相關規劃、重點項目庫。統籌利用中央和省各類海洋產業扶持資金支持集聚區建設,對集聚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落實股權投資、設備獎補、技改專項貸等政策,鼓勵各市制定相應的獎補政策。引導轄區銀行機構針對海洋產業加大信貸支持,結合產業特點和需求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山東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建設程序。集聚區建設原則上以省級以上開發區、產業園區(功能區)為載體,陸域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0平方公里,優先選取管理機構明確、區域界限清晰、海洋主導產業鮮明、基礎設施配套較為完善的區域,嚴格按照申報標準建設。集聚區建設必須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相關專項規劃等規定,嚴禁隨意變更位置、擴大面積。核準面積和用途已基本建成且達到合理集約用地標準的可適當擴區,產業功能定位發生變化的可按程序申請退出或調區。(省發展改革委、省海洋局牽頭,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山東出臺意見加快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0月1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国产凹凸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又黄又无遮挡aaaaa毛片| 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比较有韵味的熟妇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 脱了老师内裤猛烈进入| 人妻[21p]大胆|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丁香搜索| 好男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片|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国产六月婷婷爱在线观看 | 日产精品卡三卡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国模| 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区区久久久狼|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精品国产成人av在线| 水蜜桃成视频人在线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 欧美肥臀大屁股magnet| 国产在线观看香蕉视频|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