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個融合”為實踐路徑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0-28 點擊:次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重點研究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問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強調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抓好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改革,符合中央戰略要求、緊貼四川省情實際,為四川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省委全會提出“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的重大判斷和“抓好兩端、暢通中間”的工作思路,找準城鄉融合實踐路徑,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努力為四川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產業融合實現優勢互補。產業融合是城鄉融合的基礎支撐。我國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比較滯后,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特別是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生產要素重組的缺乏,導致農業回報下降、成本上升。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產業互補、升級產業結構,將更好實現城鄉均衡可持續發展。要推動一產“前端后延”,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推動特色優勢農產品“上網觸電”,完善“產供銷一體化”銷售渠道,推動一產“接二連三”。要推動二產“中端發力”,堅持以工帶農、以工哺農,推動農業宜機化耕種、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要推動三產“末端添彩”,深度挖掘農村特色優勢文旅資源,串聯農村風景、發展康養旅游,推動農民資源變資產、家園變公園、農戶變商戶。
設施融合實現空間互通。設施融合是城鄉融合的題中之義。從城鄉關系演進的規律來看,城市與鄉村發展必然要經歷此消彼長的動態演化過程,最終達到平衡狀態,而我國獨特的二元結構,使得城市與鄉村在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出現割裂與斷層,導致城鄉空間邊界感進一步加劇。推進城鄉設施融合,關鍵要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統籌布局、規劃利用,形成聯城帶鄉、優勢互補的新型城鄉關系。要打造優質生產空間,堅持城鄉國土空間一體規劃、基礎設施一體建設,實現城鄉空間互動和協調發展。要構建優良生活空間,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完善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體系機制,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全域覆蓋。要保護優美生態空間,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城鄉環衛基礎設施和資源配置,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要素融合實現資源互動。要素融合是城鄉融合的破題重點。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人才、耕地、資金等資源要素加速從農村向城市流動,必須推動“人、地、錢”要素資源合理配置、雙向流動,促進城鄉發展方式轉變,從根本上扭轉城鄉發展差異化局面。要注重人才“激活”,健全人才育、引、留、用機制,處理好農民進城與市民下鄉的關系,讓愿意進城打拼的安心留城,讓有志到鄉村建功的順利下鄉。要注重資金“用活”,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政府引、銀行融、社會籌”同步發力,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格局。要注重土地“盤活”,統籌配置全域土地資源,圍繞“流動”和“實權”兩個維度,持續深化農村“三類地”改革、落實“三權分置”,讓鄉村“沉睡”土地資源破殼生“金”。
治理融合實現效能互促。治理融合是城鄉融合的有力保障。城鄉基層治理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效能以及治理主體參與度等方面,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在治理效能和群眾滿意度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必須科學把握基層治理規律、提高基層治理創新意識,堅持自治、法治、德治優勢互補、協同發力,加快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實現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優化自治,推進城市全科網格和“農村基層專員”改革,形成城鄉一體“微網實格”治理機制。要深化法治,開展基層“濫掛牌”清理,一體化推進“打防管控服”工作,實現基層平安綜治力量“N方聯動”。要強化德治,創新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系列評選活動,全覆蓋提升鎮域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建設水平,構建全民參與共享的社會治理環境。
射洪作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試點,城鎮擁山臨江,鄉村“坡頂林、坡上居、坡下田、坡谷溪”特征明顯,整體呈現“七丘二水一分田”格局,屬典型的西部丘陵地區人口大縣、經濟強縣,推進城鄉融合有基礎、有信心、有條件。下一步,射洪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系列重要論述及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賦予的試點改革任務,因地制宜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錨定目標、真抓實干,奮力打造西部丘區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樣板。
(作者系遂寧市委常委、射洪市委書記)
來源:《四川日報》(2024年10月28日 第12版:思想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