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長引擎決策部署,積極落實省委省政府“制造業當家”和市委市政府“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工作要求,加快我市生物制造產業發展,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搶占生物經濟未來戰略制高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突出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以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為主要特色開辟產業新領域新賽道,著力構建生物制造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和高端制造基地。到2027年,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產業生態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生物制造產業集群;建設全國規模最大的菌種庫、元件庫;培育10家以上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引領型企業;建設2個左右具有特色和國內領先優勢的產業基地。
二、重點領域
(一)生物醫藥。圍繞基因編輯、生物信息學等關鍵領域,以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術賦能傳統醫藥產業,開展基礎研究布局、核心技術攻關、關鍵設備耗材自主研發,支持前沿創新企業發展,重點推進抗體藥物、疫苗藥物、核酸藥物、細胞與基因治療、重組蛋白與多肽產業化進程,著力推進生物創新藥、生物類似藥、生物基原料藥等規模化發展。(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
(二)生物材料。鼓勵通過設計微生物和酶法高效合成路線,建立生物基化學品的綠色生物制造新工藝。重點推進可降解塑料、電子材料、功能材料等生物材料的產品迭代,著力推進日用化學品、助劑、表面活性劑等精細化學品的生物法替代。(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
(三)生物食品。利用可再生原料,通過微生物細胞工廠合成食物原料和組分。重點開發功能油脂、嬰幼兒配方食品用乳蛋白、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乳清蛋白、益生菌、香精香料、生物活性肽等高端食品配料,大力發展運動飲料、能量飲料、植物飲料、含乳飲料、保健啤酒、保健果酒等功能飲料,開展微生物蛋白、人造肉等技術的源頭創新和科技攻關,加大營養保健等功能性成分在貓犬寵物食品產品中的應用。(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生物健康。開發微生物和酶法高效合成路線,推動高端化妝品原料、再生醫學產品、保健品等產業化和應用推廣。(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五)生物農業。圍繞生物育種、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生物獸藥及疫苗、微生物農藥等領域,推動綠色農業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三、主要任務
(一)組建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對標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標準,以產業落地為導向,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龍頭企業等優勢資源,組建廣州市生物制造創新中心,實現高端智庫、項目孵化、技術輸出等核心功能。積極向上爭取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試點示范。依托廣州市合成生物學領域科研資源、國際化的合作網絡和完備的工業體系,建設合成生物學領域全球領先的開放合作體系、工程轉化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搭建菌種庫、元件庫等合成生物產業基礎設施,形成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相融合的合成生物學創新生態,開展合成生物領域人才網絡搭建、技術合作、概念驗證、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發展改革委)
(二)布局生物制造中試平臺體系。貫徹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發揮科研優勢單位與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搭建生物醫藥、生物材料、生物食品、生物健康、生物農業等領域中試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推動認定一批生物制造領域概念驗證中心,打造一批示范應用場景,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農業農村局)
(三)夯實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菌種庫、元件庫。開展高效酶制劑和底盤細胞攻關。推動農產品加工用酶、食品酶、醫藥酶、工業洗滌酶等酶制劑的創制,鼓勵支持應用合成生物學和AI技術開展天然酶的催化機制研究、催化活性改造及新功能酶的設計等。鼓勵支持底盤細胞及核心功能元件的設計構建,提高非模式工業微生物菌株、新型無細胞蛋白質合成系統、特定功能微生物組的人工設計和優化能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
(四)加強產業載體建設。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區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條件,建設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產業園,推動優質資源要素向優勢區域、高能級平臺集聚。支持黃埔區依托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核心承載體,打造廣州生物制造創新引領核心區,規劃建設1個生物制造產業園區,重點布局生物醫藥、高端化妝品、醫美、生物農業、生物食品、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生物環保等領域。支持南沙區依托南沙科學城、生物谷、健康谷、珠江創新谷等載體,重點布局生物醫藥、生物食品、生物健康、生物農業等領域。(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五)謀劃重點產業項目。圍繞生物制造和合成生物關鍵技術領域,在生物醫藥、生物食品、生物健康、生物材料、生物農業等領域謀劃建設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對于生物醫藥等項目,推動“研發+制造+應用”全產業鏈布局;對于大宗化學品、生物能源等項目,引育企業研發中心、運營總部、結算中心和上市主體。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六)營造良好產業生態。深化開放交流協作,吸引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在我市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國際先進技術成果轉移,提升企業國際化發展模式。積極開展產業對接活動,推動先進生物技術賦能醫藥、食品、健康、材料、農業等產業。支持社會組織通過會議、論壇、展覽、刊印等形式整合資源為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優質產品開展宣傳推廣和需求對接等服務,提升我市生物制造企業、產品的影響力。(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聚焦目標任務,高位統籌謀劃生物制造產業,建立市級生物制造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加強市、區聯動和部門協同,優化資源配置,協調解決生物制造產業發展重大問題,探索制定適合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
(二)加強財政金融支持。加大市級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技術改造、技術創新、中試平臺、概念驗證和產品推廣應用。引導市工業發展基金、市屬國企產業投資平臺和社會資本加大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產業投資,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上市。(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金融辦、市財政局、國資委)
(三)加強產業用地保障。市、區兩級聯動在合適地塊規劃建設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特色產業園、特色標桿工業園,建立重點企業用地需求清單,優先保障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用地指標。(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四)加強產業人才保障。加大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引進力度,支持用人單位用足用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政策。組織一批重大項目,遴選和支持一批領軍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組建生物制造專家委員會,為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