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年產量首破千萬 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15 點擊:次
2024年11月14日上午10點,隨著一輛粉色東風嵐圖知音與其他10家車企的整車同時駛下生產線,我國新能源汽車首個年度產量1000萬輛達成。這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集體榮耀,是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全新里程碑,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規模推廣蹣跚起步,到2018年的年產銷超100萬輛,我們用了近10年時間;再到2022年的年產銷超過500萬輛,我們用了約4年時間;到今年的年產銷突破1000萬輛,我們用了約2年時間。時間和產銷量數字的跳躍,顯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崛起,勾勒出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軌跡。
?
汽車產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標志,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站在1000萬輛新起點,回望產業發展歷程,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黨中央審時度勢、統攬全局,果斷作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大決策部署,抓住了歷史機遇、贏得了戰略主動;得益于各部門齊心協力、主動作為,出臺系列支持政策,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得益于行業企業踔厲奮發、矢志創新,突破技術難題、提升產品性能,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得益于我國堅持全球分工合作、互促互進,構建了優質高效的國際化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1000萬輛的達成,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的里程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階段性成功的標志。汽車業是規模效益明顯的產業。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優勢以及消費升級趨勢,極大拓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塑造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優勢。同時,作為一個技術、資金和人才密集的長周期產業,汽車產品的開發是建立在企業對消費趨勢和先進技術掌握基礎之上的。沒有對消費趨勢的精準洞察,沒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性價比的產品,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銷量難以實現1000萬輛的跨越。
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國家戰略引領和企業奮力創新,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僅避開了美日歐傳統燃油車的優勢領域,而且在電動汽車新賽道實現了技術和產業鏈領先。一方面,在電機、電控、電池新能源汽車三大技術領域持續深耕。近年來,我國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氫燃料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路徑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動力電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動力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60%,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四大主材的全球出貨量占比超過70%。另一方面,我國擁有新能源汽車制造完整產業鏈優勢。在汽車制造基本工藝和底層技術方面積累豐富,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型多,汽車裝備和零配件及相關產業服務齊全,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中心。
1000萬輛的達成,是我國汽車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也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新起點。高質量是汽車強國的底色。業內公認的汽車強國主要有3個標志性指標:一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二是掌握世界領先的關鍵核心技術,三是充分開拓國內外市場。隨著產銷規模的不斷躍升,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在加速實現由產品到產業的全方位“出海”。不過,當下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有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地企業出臺不公平或歧視性貿易政策,破壞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國內汽車市場也出現了一些無序競爭的情況,甚至波及產業鏈上下游,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應對。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澎湃,深刻改變著全球汽車產業競爭格局。如果我們把電動化比作新能源汽車競賽的上半場,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場。首個年度產銷1000萬輛的達成,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在上半場已取得全球領先優勢。然而,決定勝負的關鍵在下半場。對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認識和戰略定力,不為國際上一些老牌汽車企業放緩電動化步伐所迷惑,不因懼怕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打壓而退縮,而是通過更加深入的創新,不斷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同時主動加強與各國企業交流合作,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實現全球化發展,早日實現汽車強國目標。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年產1000萬輛新能源車——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