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規劃編制指南:確保與國家戰略全面對接!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1-18 點擊:次
“十五五”規劃編制內容涵蓋提高思想站位、創新編制方法、聚焦關鍵問題及堅持群策群力等原則。規劃重點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實際情況,利用SWOT、PESTEL等分析方法進行環境分析,并通過實地調查、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確保規劃目標與任務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長遠戰略目標。
編制原則
1.提升思想高度 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要求,確保規劃編制與國家、省級的戰略部署保持一致,展現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意圖。從國際、國內兩個層面,全面理解“十五五”規劃所處的歷史節點和發展階段,準確把握地方發展定位。
2.創新編制方法 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以往經驗的同時,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托實地調研與專家意見相結合,提升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3.聚焦關鍵領域 科學設定目標和指標,力求務實,突出區域特色,對標國內外先進標準。針對重點領域與重大任務,合理安排重點項目,確保政策與資源協調配套,助力發展重點的早期規劃和實施。
4.堅持廣泛參與 規劃編制過程中廣泛吸納各界力量,集思廣益。既要依托專業團隊的智慧,也要匯集各級領導和領域專家的意見,傾聽基層建議,使規劃既能體現前瞻性,又具備現實可操作性。
總體思路
“十五五”規劃將立足地方實際,緊跟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依托國家戰略,以人民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科學制定與“十五五”時期特征相適應的規劃目標和任務,破解長期制約發展的難題,助推地方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首先,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當地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結合對宏觀經濟、產業創新、國家戰略等領域的持續分析,運用SWOT、PESTEL等工具,深入研判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結合國家、省市“十五五”期間的發展目標與任務,提出地方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定位。
其次,圍繞科技創新、區域協同、城鄉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等領域,充分研究國家、省、市戰略,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十五五”階段特征,提出前瞻性規劃,并明確具體實施路徑、項目支撐和政策抓手。
最后,從保障措施角度出發,提出確保“十五五”規劃落地的各項組織、政策、機制保障措施,推動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
編制方法
1.環境分析法 結合宏觀、中觀、微觀等層面,對地方“十五五”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詳細梳理國家、省、市不同層級的戰略方向,評估新時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尤其是科技自立自強等戰略機遇,深入剖析地方在“十四五”時期的短板,提出支撐“十五五”目標的依據和參考。
2.案例分析法 通過互聯網技術,篩選分析多方面的案例,借鑒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從中得出適合地方“十五五”規劃的借鑒和啟示,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3.PESTEL及SWOT分析法 運用系統分析思維,分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區位、環境、產業基礎等優勢與劣勢,以及外部機會和威脅,得出相關規劃結論。
4.文獻分析法 通過對創新發展、區域協同等方面文獻的研究,分析其中對地方發展有參考價值的策略,形成地方特色的發展舉措。
5.實地調查法 實地走訪地方的政府部門、企業園區、民生項目,深入了解地方“十五五”時期的創新發展思路,為規劃編制提供實際支持。
6.量化分析法 通過對“十四五”期間相關數據的統計與分析,運用時間序列分析等方法,進行“十五五”目標的科學預測,為規劃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