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促進寧夏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體制機制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04 點擊:次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關鍵。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明確指出,完善促進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潔能源、數字信息、特色農牧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體制機制。這既是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也是推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完善促進寧夏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體制機制,要立足我區資源稟賦,發揮產業基礎優勢,進一步聚焦重點、精耕細作,打通堵點難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體制機制。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健全促進現代煤化工、新材料、數字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從重大項目謀劃、加強對外合作等方面著力,促進鏈群融合互動發展。強化產業協同發展支撐,深入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培育優質企業,壯大優勢鏈條,建設特色集群,構建鏈主企業牽引、配套企業聯動、政策要素保障的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強化產業系統化布局支撐,推動產業鏈、產業基地、產業集群“三個布局”與項目、企業、園區“三大載體”深度融合,實現要素供給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匹配。強化產業開放型生態支撐,持續拓展央地合作深度廣度,常態化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健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萍紕撔率钱a業創新的先導和驅動,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承載和呈現,兩者相輔相成、互融互促。健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培育發展更多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能夠為特色優勢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持續完善關鍵技術攻關體系,深化“揭榜掛帥”機制,梳理急需攻克的關鍵技術清單,在數字信息、新型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持續完善企業梯隊成長體系,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優質企業梯次培育機制,著力建設創新平臺,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持續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新項目培育力度,保證新材料、新能源等新項目投資強度,統籌推進技術創新和生態建設,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未來產業,培育新支柱、新賽道。
健全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體制機制。產業園區是產業聚集的載體,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決定了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條件。健全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體制機制,要以改革創新為關鍵動力,著力打造優勢更優、強項更強的園區經濟,以高品質園區建設推動高質量產業發展。提升園區硬基礎,推進低成本化改造和智慧園區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持續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提升園區支撐力,制定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清單,加快推動屬地應急管理、生態環保執法力量下沉,全面提升園區運營效能。提升園區軟實力,發展飛地經濟模式,推動園區分工協作、聯動發展,健全“畝均論英雄”評價體系,不斷提高土地集約節約水平,提升產業園區用地質效。
健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健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要立足算力資源優勢,深化數字技術為我區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全方位賦能。以東數西算為契機,加強通用計算、智能計算等多元算力資源協同發展,加快培育數字信息產業。以算力服務為牽引,打造國家級大模型訓練場,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推動通用和細分領域大模型在工業領域部署,支持人工智能企業與工業企業組建賦能聯合體,持續打造行業大模型產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與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潔能源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耦合發展。以工業互聯為抓手,培育推廣“小而精、精而準”的行業級系統解決方案,推進現代化工、新型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率先實現鏈條式、整體性數字化轉型,持續提升全區兩化融合發展水平。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寧夏肩負著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歷史使命,必須推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綠色低碳發展。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推進綠氫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動天然氣與現代煤化工耦合發展,重點對低于行業能效基準水平的項目開展節能降碳改造,努力構建清潔高效低碳的工業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制造體系綠色化,聚焦清潔能源產業,大力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發展儲能技術產品,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推動生產過程清潔化,優化健全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等綠色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體系,嚴格落實“四水四定”,探索構建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協調、相適應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健全推動特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寧夏擁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農牧產品。健全推動特色農牧業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要以精耕細作的定力,提高特色農牧產品附加值和綜合效益。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化、集約化、高效化,加快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加快補齊農產品精深加工短板,推動農牧產業由賣原料向賣產品轉變、發展一產向一二三產融合轉變。推動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做好“土特產”三篇文章,緊緊圍繞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等特色農牧產業,大力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持續提升寧夏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健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寧夏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具有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獨特優勢。健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要發揮文化在旅游產業中的引領作用,依托紅色旅游資源、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統籌做好生態、文化、旅游三篇文章,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新非遺保護傳承,統籌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民間文學、民俗等非遺資源,推動非遺類實景演藝嵌入旅游線路、融入旅游景區,轉化為游客觀賞品鑒、互動體驗、熱衷打卡的旅游項目,進一步提升寧夏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執筆:孫治一 ,系中共寧夏區委黨校(寧夏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來源:《寧夏日報》2024年12月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