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及布局分析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10 點擊:次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是落實國家區域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工程,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有力舉措。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消息與發改委聯合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狀況調查,對現有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進行全面“體檢”和“畫像”。
在探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概念之前,先介紹一下什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2023)》,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航空航天、海洋裝備九大產業。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下一代信息網絡產業、電子核心產業、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等。
2.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航空裝備產業、衛星及應用產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等。
3. 新材料產業: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4. 生物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生物農業及相關產業、生物質能產業、其他生物業等。
5. 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汽車裝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相關服務等。
6. 新能源產業:核電產業、風能產業、生物質能、智能電網產業等。
7. 節能環保產業:高效節能產業、先進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等。
8. 航空航天產業: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等。
9. 海洋裝備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深海石油鉆探設備制造、海洋環境檢測與探測裝備制造等。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是指一定地理范圍內,與特定戰略性新興技術或產業相關的企業、科研機構和服務機構等通過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協調創新,形成的具有競爭優勢和帶動作用的產業組織形態。我國目前共有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分布在中國23個省級區域。
領域分布
從領域分布來看,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12個領域,其中生物醫藥領域上榜的集群最多,達到17個,其次是新型功能材料領域,上榜的集群為9個,智能制造和信息技術服務領域并排第三,上榜的集群都為7個。
區域分布
從區域分布來看,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23個省市,其中,山東(7個)、廣東(6個)等地數量領先全國,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上榜的集群數量都為4個,并排第三名。
環渤海地區充分利用豐富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資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航空航天以及節能環保等產業在此迅速崛起。該地區已成為全國戰新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孕育出多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珠三角地區以廣東為引領,正經歷著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以及數字創意等產業的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區域經濟注入了創新活力。
長三角地區以其完備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產業基礎,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孕育了眾多實力雄厚的領軍企業,推動了當地產業快速發展,為區域經濟繁榮提供了堅實支撐。
長江中上游地區以武漢光谷為信息產業的核心集聚區,長株潭地區為軌道交通產業的代表。成渝雙城經濟圈正逐漸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增長極,這些區域的發展不僅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