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改革排頭兵 爭做開放先行者——南通開發區: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現代化產業創新示范區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16 點擊:次
日升月恒,斗轉星移,今年是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40周年。滄海桑田折射時代變遷,從長江邊0.8平方公里的“試驗田”,成長為近184平方公里的產業新城。40年來,南通開發區高舉對外開放旗幟,沐浴改革春風,搶抓發展機遇,在艱苦創業中華美嬗變,繪就了一幅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精彩畫卷。
站在二次創業、向“新”圖強的交匯點上,南通開發區正接續奮斗,勇當改革排頭兵,爭做開放先行者,扛起“金南翼”的職責使命,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支撐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動能,堅定朝著“兩年超千億、十年兩千億、位次再上升”目標奮勇前進。
擁抱機遇,勇開先河
40年前,南通開發區在春潮涌動的江海大地上應勢而生,成為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靠著10萬元開辦費打天下。
前路無人,更無經驗可循,能做的唯“勇”而已,勇開先河,勇闖新路。
1986年1月,南通開發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南通東興有限公司領取營業執照,開南通之先河。1990年5月,由新加坡三德樹膠工業獨資興辦的南通三德興電子工業有限公司獲準在南通開發區成立,又創全市外商獨資設企的首例。40年來,南通開發區已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企業1000多家,總投資超300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公司設立企業90多家。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0”到“1”,從來不是坐享其成。開放之初,南通開發區敏銳抓住鄉鎮經濟發展機遇,由傳統紡織起步;本世紀初,搶抓“入世”風口,擁抱全球產業鏈布局調整浪潮,引進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和高技術含量的外資項目,逐漸向電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高端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新時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疊加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龍頭型”“鏈主式”重大項目,逐漸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藥健康和新能源“3+1”主導產業體系,前瞻布局深海、低空、氫能等未來產業。
如何搶抓機遇,如何乘勢而上?南通開發區把“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使命感緊迫感融入骨子里。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南通開發區在不同領域奪下了眾多的“第一”和“首創”: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南通地區共3家企業獲獎,開發區獨占其二;于全市率先提出創建“無異味園區”,在國家強制環境管理標準基礎上自我加壓;全省首創“干部擔當指數測評”,對黨員干部分星級打等次,淬煉一支與發展需求相匹配的“能達尖兵”……
數據顯示,南通開發區以占全市2.5%的面積、4%的常住人口,為全市貢獻了約7.8%的GDP、10%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的開票銷售收入、18%的進出口規模、25%的實際利用外資。
開放胸襟,能達世界
今年2月,投資1.12億美元的先正達南通新植保制劑生產基地項目簽約,扎根南通開發區25年,這家瑞士企業再度“加碼”;今年8月,投資7000萬歐元的默克生命科學中心高純試劑生產基地奠基,十年布局,來自德國的企業再次“落子”……
今天的南通開發區,是南通外資最集中、最具影響力的區域,平均每0.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家外資企業。
眾多外資緣何青睞南通開發區?從“1”到“100”,南通開發區靠的是什么?答案中必然有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
在南通開發區,企業落戶送第一道口。今年6月,開發區免費為新落戶企業建設一個道口,由專業代建隊伍統一設計施工,全程替建設單位代辦審批手續。截至目前,共有19個項目享受免費代建服務,每家企業至少節約20萬元建設成本。
從偏僻的江邊小鎮起步,成長為南通經濟發展主戰場、改革開放主陣地,南通開發區40年發展史,就是與企業相伴成長、風雨同行的歷史。“親商、重商、愛商”的發展理念,已融入南通開發區的精神血脈,化作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聚力打造“營商環境最高地”,開發區努力把“萬事好通·能達無憂”的“金字招牌”變為“發展王牌”。
走進南通開發區行政審批局,迎面就看到“有需即應、無事不擾、說到做到、馬上就辦”16個字。16個字是目標,更是承諾,背后是不斷創新更新的舉措:“首席審批”“免申即享”“承諾制施工”“營商環境體驗官”……去年,南通開發區林洋光伏電池、通威光伏組件兩個百億級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刷新重大項目建設“南通速度”。今年9月,在廈門舉行的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建設大會上,南通開發區“萬事好通·能達無憂”營商服務品牌從全國2000多家開發區中脫穎而出,獲評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建設“百佳案例”。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打造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強磁場”,化作“亮眼”的成績單:今年1—9月,南通開發區新簽約注冊5億元及3000萬美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55個,總投資458.79億元;累計使用外資5.18億美元,占全市35%。在全市三季度產業項目建設考評中,南通開發區位列國家級開發區第一,勇奪“龍虎杯”。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南通開發區面積不大,但“產業塊頭”卻在飛速增長中。
老牌園區如何突破空間瓶頸、產業轉型等“成長的煩惱”,永葆高質量發展的青春活力?答案是向“新”向“高”向未來。
11月30日晚10點48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完成首次發射,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建造這顆衛星的,是落戶南通開發區的銀河航天南通衛星智慧工廠。
星空,只是南通開發區布局的“未來賽道”之一。南通開發區高起點規劃建設的新時代未來產業園,正以未來空天、未來通信、未來能源、人工智能為主攻方向,競速未來產業新賽道。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南通開發區與創新區協同構建科創合作共同體。11月25日,南通開發區舉辦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交流會暨人才科創項目路演,協同南通創新區以及各研究院、船舶海工企業,專門成立“創新發展共同體”,深化政產學研合作。
擁抱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圍繞“打造一流產業新區、一流開放名區、一流創新園區、一流活力城區”的定位,南通開發區正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現代化產業創新示范區。近年來,南通開發區在強手如林的國家級開發區中奮勇爭先,不斷進位。2023年,南通開發區在“國家隊”中綜合發展水平考核成績列第21位,較上一年度上升18位,創歷史新高。
南通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保德林說,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市委全會精神,南通開發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打造“南通新質生產力發展先行示范區”為目標,堅持前瞻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為促進、深度融合,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實現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產業創新帶動科技創新。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走過40年,南通開發區更成熟也更有追求。正值發力快進、二次創業的關鍵階段,南通開發區正站上新的起點,瞄著“十年再造一個開發區”的目標,勇立潮頭,篤行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