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1-08 點擊:次
宜春市堅持通過科技創新創造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通過產業創新催生新需求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奮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
一是攻關第四代鋰云母提鋰技術。加速鋰云母提鋰技術迭代升級,推動鋰鹽企業在低溫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工藝等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將低品位鋰云母資源轉化為能夠規模化、低成本、持續穩定開發的資源優勢,建成全國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基地。
宜春江理鋰電產業研究院鋰云母全濕法提鋰技術,實驗室制備出了合格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相比現有硫酸鹽焙燒法可降低能耗50%,鋰云母中鉀、鋁等資源利用率達90%,鋰冶煉剩余物降低50%,目前該技術小試已成功,將于2025年初在江西春華鋰業進行百公斤級中試。
二是打造“鋰電+”產業集群。拓展產業融合發展新空間,推行鋰云母礦采—選—冶和硅產業全封閉雙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鋰電+硅產業”高效結合;提升涉鋰長石粉在陶瓷中的摻雜比例,由原來的8-15%提高到了25-35%,還將進一步提高到40%,打造全國最大的“鋰電+陶瓷”產業集群。
三是推動鋰冶煉剩余物綜合利用標準制定及應用。《公路路基工程利用鋰渣技術規范(試行)》已通過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202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同時已完成將鋰冶煉剩余物納入國家行業標準《公路工程工業廢渣應用技術規范》制定內容的大綱評審和初稿統稿,協調企業開展鋰冶煉剩余物在路面基層的應用技術探索,完成鋰冶煉剩余物材料改良、固化和配合比分析等室內研究工作。
宜春市發改委積極開展新能源產業鏈招商按照全市“產業招商升級戰”動員部署會議要求,市發改委迅速行動,全力開展好新能源產業鏈招商工作。
一是匯編招商資料。安排專人負責收集梳理新能源尤其是鋰電新能源產業相關資料和上級政策,摸清產業所在重點區域、城市、龍頭企業、宜春商會和宜春籍在外成功人士情況,制定“四圖五清單”,在8月10日完成了招商資料匯編,便于招商小分隊各成員全面了解新能源產業鏈招商情況。
二是廣泛開展動員。8月12日,專門召開全委招商工作動員大會,要求所有干部職工廣泛收集招商信息,動員一切力量,全面開展招商行動。
三是深入開展調研。組織兩個調研組,開展宜春新能源重點企業調研,詳細了解企業發展存在的具體問題、重點企業上下游合作方的基本情況、上下游優質企業和本行業鏈主企業的全國分布情況,以及這些企業是否有對外轉移或擴張意向,等等。截至8月17日,收集整理全市87家重點企業相關情況,以便下一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
四是主動加強對接。正和島(江西)創變者年會在南昌舉辦期間,招商小分隊主動出擊,前往南昌對接相關信息,拜訪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一行,就上高150MW光伏電站項目達成初步意向。同時,還在積極對接遠東電池二期擴產項目和惠州特種電動車輛生產項目等,確保完成新能源重點產業鏈招商任務,為新能源重點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2025年: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聚集示范區基本形成,上游端采、選、冶一體折合碳酸鋰產能達到50萬噸,中游正極材料產能7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73萬噸,鋰電池產能140GWh。其中采選冶生產板塊占比在40%以上,是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體。
2030年: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優勢產業持續發展,下游終端應用產業、回收產業接續資源成為新增長點,碳酸鋰產能將提升至70萬噸,正極材料產能100萬噸,負極材料產能80萬噸,鋰電池產能220GWh,鋰電池回收產能45萬噸。
打造國內重要的鋰鹽生產基地:在持續推進鋰資源采、選企業(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宜春時代、江西國軒、宜春比亞迪、贛鋒鋰業等鋰鹽項目建設,支持志存鋰業、永興新能源、飛宇新能源、銀鋰新能源等碳酸鋰生產企業產能擴張和提級增效。到2025年碳酸鋰產能達50萬噸,占全國鋰鹽消費量的40%以上;到2030年碳酸鋰產能達70萬噸,占全國鋰鹽消費量的50%左右。
打造國內重要的鋰離子電池基地:通過上游鋰資源配套保障,吸引鋰離子電池項目落戶宜春。到2025年鋰離子電池產能達140GWh,占全國鋰離子電池需求量的7%左右;到2030年鋰離子電池產能達220GWh,占全國鋰離子電池需求的左右8%。
打造國內重要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基地:發揮宜春市上游碳酸鋰原材料和下游市場優勢,積極引進正極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到2025年正、負極材料產能達35萬噸、52萬噸,均占全國正、負極材料需求的13%左右;到2030年正、負極材料產能達67萬噸、52萬噸,占全國正、負極材料需求的10%左右和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