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計劃用五年時間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攻堅,奮力打造3000億級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07 點擊:次
2025年2月6日,廣州市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市委書記郭永航作重要講話。小編注意到,在新能源、新型儲能領域也有提及。
郭永航指出,我們提出重點打造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6個未來產業和8個現代服務業,就是堅決落實“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的重要要求,統籌一二三產業發展,打造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有智能汽車、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等走進千家萬戶的消費型“大產品”,也有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材料等賦能千行百業的生產型“新技術”。廣州是全球知名的“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顯示面板產能全國第一,粵芯增芯有力支撐“國芯國用”,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康方藥業成功研發全球首個腫瘤雙免雙抗新藥,華星光電、華為研發中心、因湃電池、興森半導體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微信、抖音、希音等企業不斷迭代升級。目前這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總營收達4萬億,近3年年均增長7.5%,我們計劃用五年時間集中資源力量重點攻堅,奮力打造1個萬億級(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4個5000億級(時尚消費品、軟件與互聯網、綠色石化與新材料、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4個3000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與新型儲能、超高清視頻與新型顯示),戰略性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6萬億。
組建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一批創新聯合體,在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的基礎上,再爭創首批國家級中試平臺,采取“大兵團”作戰模式,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補短板”技術,加快實現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正向循環。
要做企業的“合伙人”,一視同仁支持各類企業發展,與南方電網、南方航空等央企一起“干”,合作建設藏粵直流輸電工程、新型儲能創新中心,與華為、騰訊等民企一起“闖”,聯手打造汽車新品牌、微信產業生態園,與豐田、本田等外企一起“創”,協力推動合資車“接電、觸網、增智”轉型,實現強強聯手、互利共贏。
在綠色低碳領域,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多晶硅等綠色交易產品,為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應對極端事件、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支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到2025年達到600億元以上,到2027年達到1000億元以上,引進或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
2024年11月4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官網發布《廣州市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園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以“定產業方向+建專業園區+招優質企業+促政策支撐”四核驅動,首批建設白云區、黃埔區、花都區等3個新型儲能產業園,示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型儲能產業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制高點。
《實施方案》明確,廣州將依托三大新型儲能產業園區,發揮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引領作用,吸聚新型儲能行業龍頭企業,促進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學研金用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水平。拓展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完善檢驗檢測認證和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凸顯產業綜合競爭力。在三大新型儲能產業園區帶動下,力爭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到2025年達600億元以上,到2027年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到2030年形成三千億級產業集群,到2035年形成五千億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