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申報指南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08 點擊:次
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指經國家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批準創建或建設的,以生產、加工、科技為一體,具有區域代表性和示范引領作用的農業產業園區,是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2016年12月31日,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文件正式提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概念,并確立了我國將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目標。結合往年通知要求,現對2025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申報情況進行分析。
01
申報時間
通知下發日:預計2025年3月
申報截止日:預計通知下發后2周左右
02
資金獎補
政策性獎補7000萬元,競爭性獎補1億元;(批準創建下發30%,通過中期評估安排30%,通過評價認定后下達剩余獎補資金)
03
創建要素
主導產業:1-2個,明確到糧食、果蔬、畜禽、水產等產業的具體品種類別
申報主體:縣級人民政府
實施主體:政府部門、企業、合作社
實施范圍:2個及以上鄉鎮為宜
04
申報材料
創建階段: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創建實施方案
實施階段:資金使用方案
05
創建程序
1.縣(市、區)人民政府申請
2.市級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審核推薦
3.省級農業農村廳和財政廳審核推薦
4.省級農業農村廳和財政廳審核推薦
5.編制資金使用方案
6.項目實施
7.創建中期評審
8.驗收認定
06
項目要求
1.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明顯。主導產業為本縣(市、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在本省區乃至全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主導產業集中度高、上下游連接緊密,產業間關聯度強,原則上數量為1—2個,產值占產業園總產值的比重達50%以上。主導產業符合“生產+加工+科技”的發展要求,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開發的格局已經形成,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規劃布局科學合理。已制定產業園專項規劃,并經所在地縣級或以上政府批準同意,明確了產業園發展布局和區域范圍。產業園種養、加工、物流、研發、服務等一二三產業板塊已經形成,且相對集中、聯系緊密。產業園專項規劃與村鎮建設、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相銜接,產業發展與村莊建設、生態宜居統籌謀劃、同步推進,形成園村一體、產村融合的格局。
3.建設水平區域領先。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良好,高標準農田占比較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高。現代要素集聚能力強,技術集成應用水平較高,職業農民和專業人才隊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創新創業的機制健全。生產經營體系完善,規模經營顯著,新型經營主體成為園區建設主導力量。
4.綠色發展成效突出。種養結合緊密,農業生產清潔,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一控兩減三基本” 全面推行并取得實效。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綠色食品認證比重較高。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5.帶動農民作用顯著。產業園積極創新聯農帶農激勵機制,推動發展合作制、股份制、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對接市場、抵御風險、拓展增收空間等方面,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園區農民可支配收入原則上應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統籌整合財政專項、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用于產業園建設,并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水、電、路、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
7.組織管理健全完善。產業園運行管理機制有活力,方式有創新,有適應發展要求的管理機制和開發運行機制。政府引導有力,多企業、多主體建設產業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形成了產業園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07
創建要點
1.與主管部門做好銜接,盡早獲取創建信息。
2.提前做好頂層謀劃、亮點策劃、合理規劃、周密計劃。
3.科學設計建設內容,合規使用獎補資金,有效撬動社會資本。
4.組建懂政策、懂項目、會實施的專業團隊,高質量編制《總體規劃》《創建方案》《資金使用方案》,按照評估標準組織實施,確保項目驗收通過。
08
創建注意事項
1.“機器人戴草帽”的不列入。園區只有加工,或者加工企業與農民只是簡單的原料買賣關系。
2.一家獨大、一家獨辦的不列入。園區由一家企業獨辦,或者其他企業為單個企業配套,未形成企業集群效應。
3.只有生產、沒有加工的不列入。園區只有規模化種養基地,加工、品牌營銷不足,尚未實現全產業鏈開發。
4.工作部署推進不力的不列入。地方政府對產業園建設不重視,未制定扶持產業園發展的政策。
5.高度重視、規范實施。嚴格按照創建流程和驗收標準推進項目建設,確保順利驗收認定。
09評估與認定
1.評估內容
組織管理、產業融合發展、科技支撐、綠色發展、聯農帶農、政策支持、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使用等相關情況。
2.評估程序
(1)產業園自評。編寫評估報告,填寫創建任務完成情況表。
(2)省級審核。產業園評估報告經省級農業農村、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送農業農村部、財政部。
(3)部級評估。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專家以書面審查的方式,評估產業園創建績效,通報評估結果。
3.認定程序
(1)產業園開展績效自評,編寫8000字左右自評報告并附相關證明材料;
(2)產業園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提出認定申請;
(3)省級主管部門審核推薦;
(4)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認定。組織開展視頻匯報、專家評審等方式進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