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全省人社領域支持加快建設 22個重點產業集群若干措施》的通知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2-13 點擊:次
全省人社領域支持加快建設22個
重點產業集群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過強化對加快建設22個重點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全力保障用工需求,增強產業集群發展韌性
(一)加大企業用工保障力度。聚焦產業集群等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深入開展“春暖遼沈·興企護航”保用工促就業助振興攻堅行動,持續開展專場招聘、校企對接合作、跨域勞務對接等定制化服務,幫助解決用工缺口。
(二)強化企業用工精準對接。依托就業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及時發布崗位需求信息,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勞動者精準“畫像”,提供直播帶崗、職業指導、崗位推薦等服務,促進人崗匹配。
(三)建立“一對一”“專員式”聯系服務機制。人社系統干部職工全覆蓋服務轄區內重點企業,精準掌握用工需求情況,健全企業缺工快速響應、精準匹配機制,對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開展動態用工監測,支持中小微企業在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基礎上開展用工余缺調劑合作,提升全域用工服務保障能力。
二、提供高質量人才供給,加快產業集群智力集聚
(四)引育高層次產業人才。按季度發布重點產業人才和急需緊缺職業(工種)需求目錄。深入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服務重點企業、園區活動,積極搭建撮合對接平臺,提供獵頭、高端人才尋訪、人力資源測評和管理咨詢等服務,滿足企業引才用工個性化需求,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在有關人才選拔評價項目推薦中,向產業集群人才傾斜。
(五)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深度打造“就來遼”融媒體服務平臺,持續開展雙一流高校學子“遼寧行”和“一圈一帶兩區行”等活動,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留遼來遼,為產業集群建設貢獻力量。
(六)多渠道培育企業技術人才。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強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支持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參加高級研修活動和非教育系統公派出國留學,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推進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
(七)擴大技能人才規模。深入推進技工院校、科研機構、產業集群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設冠名班、訂單班、學徒班,突出精準化的技能人才培養。
(八)用好外國專家智力資源。支持產業集群培育建設國家和省級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通過實施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引進外國高端人才開展技術咨詢、產品研發和人才培育。對企業引進的外國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科研創新團隊成員,可為其辦理5年以內的工作許可。
三、支持高水平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集群換擋提速
(九)強化企業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企業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與國內對口重點高校建立博士后招收協作、聯合培養機制,常態化開展博士后揭榜領題、學術交流、科技服務等活動,定期舉辦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和成果交流展示、轉化對接等活動。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術攻關、技能傳承等工作。
(十)支持人才參與科技創新。深入開展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進企業進園區、“聚智 惠企 助振興”專家企業行等活動,重點圍繞產業集群項目開展技術指導、科技攻關,幫助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到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兼職創新等活動,支持離崗創辦科技型企業。
(十一)優化企業人才評價機制。支持各地圍繞特色產業、重點產業鏈設立特色職稱評審專業,開展專項評審,通過“一產一策”“一鏈一策”,實現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對在產業集群內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等方面做出重點貢獻的人才,可破格申報或直接認定高級職稱。推廣落實“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支持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十二)發揮薪酬引導激勵作用。在產業集群實施以增加知識價值、體現技能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推廣國企科技人才、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導企業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向科技創新人才、核心關鍵人才、技能人才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企業技術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四、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助力產業集群技能強企
(十三)激發技能強企內生動力。打造以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為主體,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培訓機構、技能評價機構、公共就業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共同參與,產業、教育、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投入,促進職工增技、技能增收、企業增效。支持鼓勵企業選派骨干人才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和行業技能競賽,以賽促訓帶動技能成才。
(十四)啟動實施青年技能提升計劃。依托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技工院校)、企業等開展專業轉換技能提升培訓和職業技能評價,穩步擴大35歲以下技能人才規模,發揮遼寧技工教育聯盟作用,為企業定向輸送青年技能人才。
五、提升服務支撐能力,推動產業集群建圈強鏈
(十五)培育壯大更多市場主體。加強人社領域“一攬子”政策供給,用好吸納就業補貼、社會保險降費率等惠企減負政策“工具包”,通過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不斷壯大產業鏈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規模。
(十六)開展創業孵化“筑巢引鳳”行動。根據產業集群配套鏈條發展需要,提升創業孵化基地承載能力、專業化品牌化水平和輻射能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低門檻的資金、政策、技能、場地等要素支持,促進更多初創企業“出孵”。
(十七)打造創業“源”助平臺。構建“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孵化、創業活動”四創聯動的支持體系,為創業者和創業企業提供創業項目信息發布、政策扶持、專家指導等“一站式”服務。創建省級孵化載體,建設創業服務專家工作室,舉辦省級創新創業系列活動,落實好各項創業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培育創業帶頭人,提供創業“源”助服務。
六、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保障產業集群提質擴容
(十八)提供就業用工權益保障。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破除影響人力資源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強化對就業歧視、欠薪欠保、違法裁員、求職陷阱等問題治理。著力推動“一站式”調解組織建設,暢通產業集群小微企業勞動爭議“綠色通道”。深化經辦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為企業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務。
(十九)強化組織協同形成合力。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及22個重點產業集群主要承載地市、協同發展地縣(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完善“上下聯動、橫向協同”協作機制,加強各地之間的交流合作;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與本地區重點產業集群牽頭部門的溝通協調,在政策集成、對接服務、企業協調等方面同向發力,為加快推動22個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助力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