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加快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1-20 點擊:次
一、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工業園區作為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工業現代化、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工業園區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有利于加快城鎮化進程,擴大招商引資;有利于實現工業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聚集效應和規模經濟效益,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因此,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市工業對外開放的窗口、工業強市的主戰場、企業壯大的平臺、經濟增長的龍頭、跨越式發展的示范園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必須以“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為主題,按照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建設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加強自主創新,大力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主動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帶動農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配套發展,著力特色資源開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推進我市向工業強市跨越。
(二)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原則。充分發揮科學規劃的龍頭引領作用,按照我市工業布局的總體規劃要求綜合統籌、適度超前規劃各類工業園區。加強工業園區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產業布局規劃的充分銜接。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工業園區規劃,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
2.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原則。推動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資源和要素保障向工業園區集中。充分發揮各縣(市、區)的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把握市場需求,推進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實現工業園區產業錯位發展。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功能,加大功能整合力度,以優勢產業(產品)鏈為紐帶,積極發展“一區多園”,積極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品牌。
3.創新發展原則。推進工業園區的體制改革、發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項目先行等有效模式。支持工業園區建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和高新技術孵化器,搭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推進工業園區的重點企業建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著力突破產品鏈關鍵、共性平臺技術,重視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創新強勢集聚區。
4.可持續發展原則。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功能,切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土地、能源、人才、資本等資源的集約節約使用,提高投入產出效率。有效整合產業鏈,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扎實推進節能減排,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現節約生產、清潔生產、安全生產,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園區,努力構建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總體目標
到2010年,全市要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產業優勢突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的重點工業園區,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高效利用、管理規范、服務優良、向外度與集中度較高的工業園區。全市各類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其中縣級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比重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6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工業園區規劃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通力協作、加強配合,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指導各類工業園區制定、完善園區控制規劃、發展規劃,明確園區發展目標、路徑和措施。各工業園區要根據全市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形成科學、具體的園區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礎建設總體規劃。做好工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對工業園區的環境監管。
(二)加快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強化天然氣能源化工在我市工業集聚發展的先導、龍頭作用,著力強化優勢產業的發展,形成特色和品牌,提高集約發展程度。突出產業特色,大力提高產業集聚水平,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促進一批效益好、對區域經濟帶動性強的大型產業項目落地入園,帶動關聯企業或配套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加快園區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改造升級等多種手段,篩選一批基礎好、潛力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比較優勢的企業入園,在資源配置、資金融通、項目建設、政策引導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使其盡快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三)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的整合發展。原則上各縣(市、區)只規劃建設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2-3個主導產業。各地要根據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通過調整城市規劃功能分區,優化土地利用結構,鼓勵和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進入工業集中區集聚發展。新上工業項目,原則上要求進入工業園區。已經在工業園區外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而尚未建設的工業項目,應引導其將土地調整到工業園區內進行建設。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平臺和載體作用,瞄準國內外知名企業,主動吸引和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實行重點招商、定位招商、以商招商,重點推進優勢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工作責任制,推進招商引資部門和工業園區管理機構的工作聯動,完善工業園區投資促進信息共享平臺,探索投資促進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運作新機制。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大力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高層次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強化對招商項目的服務力度,對產品市場前景好、技術開發能力強、產品配套關聯度高、成長性較好的企業或項目,采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給予更優惠的政策,鼓勵入駐園區發展。
(五)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先保證工業項目用地,支持各工業園區建立土地儲備制度。把推進工業園區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通訊、土地平整、綠化、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先導效應,增強工業園區的吸引力和聚集力。大力發展與工業園區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園區信息化建設。加大政府引導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參與技術創新、產品檢驗檢測、信息網絡、物流、原材料市場、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六)加強工業園區動態監測。加強工業園區發展建設和運行情況的綜合監測分析,建立工業園區統計指標體系。對工業園區企業數、固定資產投資、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招商引資、就業人數、投資強度、產出效益和主導產品產量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和分析研究,分季度、半年、年度發布統計數據。工業園區要建立健全統計制度,切實做好工業園區各項指標體系報表報送工作,按時逐級報至市統計局匯總、發布。
(七)努力拓寬工業園區發展的融資渠道。建立政府推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鼓勵多元投資進行多種形式開發。通過貸款擔保貼息等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取上級工業園區建設資金、國債建設資金、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等資金支持,籌集工業園區發展的建設資金。
(八)強化工業園區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對入園企業要加強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污染的治理,實現達標排放。規劃建設完善的排污治污體系。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協作和產業對接,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環境的協同治理。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對工業園區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市工業園區(集中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經委,具體負責全市工業園區的綜合管理、協調服務、考核評比等日常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其日常工作由經委承擔;針對各縣(市、區)工業園區的特點、性質,設立專門的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作為縣級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享有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權利,負責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協調服務等工作。
(二)完善和創新工業園區發展的激勵機制??偨Y推廣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經驗,抓好“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制定工業園區發展考核獎勵辦法,設立“工業園區發展優秀獎”,根據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銷售收入、上交稅金、出口創匯、安置就業、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對年度考核成績突出的工業園區予以表彰獎勵,并在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重點傾斜。
(三)加大工業園區發展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規范工業園區管理、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投入等方面的政策。充分運用財政的杠桿作用,設立工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工業園區的財政扶持力度,集中扶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的關鍵項目以及工業企業技改貼息等。強化產業政策導向,規范園區的環保、安全、技術、質量標準,引導產業和項目投資方向。加快工業園區的建設步伐,進一步增強工業園區的聚集、孵化功能,推動工業園區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四)加快工業集中區綜合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工業園區服務機制,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對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對工業園區內企業的各類規費、手續費按照有關規定能免則免、能減則減、就低不就高。推行工業園區政務公開制、首問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推行工業園區內企業行政審批限時辦結制,開辟工業園區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推進綜合執法試點,杜絕重復檢查和交叉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建立投訴處置快速反應機制,對干擾工業園區內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行為予以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