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莫干山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發展思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點擊:次
一、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莫干山高新區黨委緊緊圍繞“全面翻一番、實現新崛起”的總體目標,按照“產業興區、項目強區、生態建區”的工作思路,全力“沖十億、引百億、爭第一”,自覺把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有機結合,互相促進,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預計全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280億元,同比增長9%;規上工業銷售額260億元,同比增長6%;自營出口9.7億美元,同比增長11%;財政收入預計超10億元,同比增長17.6%;預計招引三次產業“大好高”項目5個,其中超20億元項目1個,超10億元項目1個,超5億元項目2個。預計招引外資“大好高”項目6個,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12億元;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1.75億元,其中工業性項目投資39億元,服務業項目投資7.6億元,基礎設施投資5億元,農業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

一、著眼重大項目招商,實現項目雙進新突破
1.精準招引項目。堅持以產業招商統領駐點招商、以商引商和中介招商,圍繞開發區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引進具有產業提升和帶動性的項目。通過梳理篩選出園區內一批行業的代表企業或有影響力的企業,用“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拓面方式引薦項目信息,切實提高招商的精準性、實效性。加強與縣駐點招商點的聯系,確保在重特大項目的信息獲取和項目儲備上取得較大進展。時空電動汽車項目、正大青春寶擴建項目分別在2015投資貿易洽談會和第六屆游子文化節上成功簽約。
2.高效推進項目。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服務項目就是服務發展”的理念,深入實施縣重大項目百億工程“1616”攻堅行動,全力以赴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投產率、達產率。全年實現2000萬以上新項目開工18個,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38.5%。實現竣工項目13個,完成縣下達任務的118%。IBM循環再制造項目進展順利;德微19幢大樓完成主體工程;浙工大化工設備廠房及科技樓已結頂;樂居戶外一期已竣工;歐詩漫產業園1—3號樓竣工。
3.加快拓展平臺。今年完成新拓平臺800畝,新增投資5000萬元。做精做細砂村礦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砂村南區發展大道、創業大道續建和道路綠化亮化工程。永平路延伸、環城北路貫通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拉大道路框架,完成22條道路的亮化工程,切實提升園區承載力。
二、著力驅動轉型,邁出經濟發展新步伐
1.聚焦培強育大推動轉型。強化因企施策,堅持“一廠一策”抓培育,深入實施“金象金牛”大企業、“雙高”企業培育和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今年共新增恒業墻體、宏策電纜等8家規上企業;充分用好種子資金等已有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深化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2.聚焦質量效益支撐轉型。加大閑置土地整治工作,全面禁止廠區土地分割轉讓,對部分閑置土地較多、未按計劃建設的企業,通過流轉盤活和鼓勵自身再開發等促進土地的再利用,努力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提升畝產稅收水平。今年以來,盤活原德泰門業52畝土地用于全縣科技孵化加速器改造項目,將去年收回的泰普森190畝土地掛牌出讓給浙江弘道、聯通數據和興源投資三家新開工的“大好高”項目,原天馬軸承160畝土地用于總投資30億元的時空電動汽車電池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出租空余廠房,提高利用率,新批德凡中藥、沃普克等25個租賃項目,新增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
3.聚焦創新驅動引領轉型。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今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州莫干山高新區成功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建立“1+N”高層次人才培養機制為抓手,推進人才強區建設。今年泰普森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東勝電子和瑞德利汽車公司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新增入選省“千人計劃”人才1名,入選市“南太湖精英計劃”人才3名。科技創新貢獻率提升,成果產業轉化步伐加快,預計全年實現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27%;1-11月申請專利384件,授權314件,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6家。
三、著重綜合整治,掀起中心工作新高潮
1.加大治水治氣力度。治水方面,通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清三河” 等有效手段實現河道整治提升,完成清淤14.27公里、20萬立方米;切實加強清水港、官地圩港等沿河企業雨污混排巡查、治理和分段抽干清淤工作,徹底整治沿河雨污混流情況;積極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項目及圩區整治工程,投入567萬元用于4個山塘、3條河道等噴灌設施項目,投入470萬元用于大世圩圩區整治工程;關停溫室養殖龜鱉場17家。治氣方面,扎實開展“治霾318道路揚塵治理專項行動”,加大“低小散”、涉水排污企業整治力度,全年已關閉企業8家,整治提升6家;扎實做好高污染燃料小鍋爐淘汰整治、有機廢氣治理等工作,全年完成20臺高污染燃料小鍋爐整治、7家企業有機廢氣治理改造任務。
2.無違建創建持續深入。結合百日攻堅行動,以浙工大德清校區征遷工作為重點,繼續加大控新拆違力度,不斷強化長效管理。浙工大德清校區征遷工作快速推進,已完成1800畝土地政策處理、414戶農戶簽約工作,簽約率為98.6%。全年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筑778處,拆除面積24.3萬平方米,拆除違建王96個共5.5萬平方米。同時,成功完成興山等三個小區451處小區綜合整治任務,拆違面積達1萬平方米,并有序同步跟進拆后利用工作,用于新建2處公園、小區道路拓寬和停車位改造,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3. “土地雙保”有效落實。拆除整改歷史積存的違法用地8宗,拆除衛片執法涉及整改的違法用地3宗,墾造耕地新增耕地200畝,完成郭肇村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復墾250畝,盤活存量土地219.64畝。
二、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牢牢把握創新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加快高新區建設。一是盡快完成高新區體制調整等工作。為全力配合高新區升級工作,要盡快理順高新區相關體制機制,在高新區內設機構、人員配備等方面按照國家高新區要求進行相應調整,明確與其他園區之間的關系,確保高新區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從省級高新區到國家高新區的過渡。找準高新區現有的薄弱環節,確保動態考核進位不落后。二是著力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積極探索高新區的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在技術市場交易方面有所突破,鼓勵專業技術人才技術交易入股,共享技術成果轉化。進一步推進管理權限下放實施,在規劃、審批、土地等方面真正按照所賦予的權限實現資源要素配置及審批管理服務。三是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建設眾創空間,努力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業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創業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創業與創新的結合;從實際產業發展入手建設各類專業加速器,按照產業加速、產業基地、產業集群規劃進行發展培育。
(二)牢牢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加快轉型升級。一是深化幫扶企業行動。牢固樹立“店小二”意識,深入企業一線和項目現場,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針對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要分門別類、歸口管理,盡最大努力予以積極回應和協調解決。謹慎防范企業運行風險,落實監測預警和防范處置機制。二是抓好產業結構優化。通過“四換三名”、“兩化融合”等舉措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以“畝產論英雄”,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通過優勝劣汰,把有限的土地、能源等要素資源更多地配置到優質企業和項目上,發揮更好的經濟效益。三是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大高新區人才的引育力度,著力引進具備一定影響力的開拓型、創造型、領軍型的人才,使高新區人才總量與國家高新區相符,帶動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
(三)牢牢把握項目為王新常態,堅定不移攻堅“項目雙進”。一是選好項目。緊扣“招大商、招重商、招好商”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主攻方向,創新選商方式,積極拓寬和更新項目儲備信息,切實提高招引項目的精準度、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產業定位,加大砂村地塊推介力度,加強與省發改委等部門的溝通對接,力爭重特大項目早日落戶砂村平臺。二是推進項目。狠抓關鍵節點特別是項目開竣工,認真落實縣領導聯系重大項目制度和未開工項目專題協調機制,促進更多的前期項目轉化為在建項目、在建項目轉化為竣工項目、竣工項目轉化為達產項目,進一步加快聯通數據中心、浙能分布式能源等10個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瀚鏹自動化、環龍機械等6個項目2016年竣工投產。三是拓展平臺。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科學合理規劃高新區園區建設,完成各類專項規劃的修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永平路北延、規劃五路等多項道路工程,拉大園區路網框架;進一步加快阜溪景觀、污水處理廠一期、垃圾處理站等工程,提升園區綜合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