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十三五”將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25 點擊:次
“十二五”期間,西安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長速度。站在“十三五”開局的新起點,高新區再度提出自身謀變的五年規劃: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入實施“1235”戰略,即:堅持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這一總體目標,明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創新中心和“一帶一路”創新之都的兩個戰略定位,實施創新驅動、國際化、產城融合三大發展路徑,推進自主創新能力躍遷、高端產業升級跨越、創新要素高度聚集、國際化水平大提升、產城融合內核聚變五大工程,建設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核心區和陜西創新型省份引領區,初步建成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是高新區堅定不移的發展夢!
高新區緊緊圍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定位引領未來五年的偉大夢想:
堅持創新驅動,形成能夠充分激發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活力的市場環境和生態體系;
堅持協調發展,形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堅持綠色生態,提升區域自然環境,建設生態高新;
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廣泛的國際創新利益共同體;
堅持共享互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營造“安全、公平、活力、和諧”的居住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
在五大發展理念的引領之下,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創新之都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先進制造創新中心,將集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勢和制造業深厚傳統為一體,形成“政、產、學、研、金、用”六位一體、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企業掌握先進制造核心技術和制造能力的創新中心。
“一帶一路”創新之都,將全面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積極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努力把西安高新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的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
“十三五”時期,西安高新區將高舉自主創新的旗幟,緊緊圍繞“1235”的戰略發展目標,持續完善“兩帶兩城五區八園”的空間布局,全力構建“133”高端產業體系,逐步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切實提高社會事業和管理能力,把高新區初步建成“產業高端、創新活躍、宜居宜業”的科技新城。
科技夢 自主創新能力躍遷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高新區規劃自主創新重大支撐項目多達25個。
重大建設項目:高新區孵化器集群、高新區生物醫藥研發聚集基地、精準醫學轉化醫學研究平臺、智能數據分析決策平臺、高新WORK 聯合創新科技中心、創業基地(創業空間)改造項目、西安市眾創示范街區、高端光電孵化協同創新工程示范基地、軟件新城研發基地三期,陜鼓集團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超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重大策劃項目:中韓(西安)國際低碳環保產業園專業孵化器、軍民融合科技企業孵化器——“雙融中心”、軍民融合產業園、西安國際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創新基地、絲綢之路國際技術轉移平臺、中興CGO實驗室、步長集團生物醫藥孵化器、大型企業工程設計中心、西安高新區——西安交通大學創新基地。
重大改革創新項目:科技大市場“三網一廳”提升工程、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一帶一路科技園區聯盟、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建設項目。
騰飛夢 高端產業升級跨越
產業格局的升級轉變讓高新區的高端產業實現了升級跨越,“十三五”期間,高新區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深入挖掘產業優勢和發展特色,把握全球新興產業發展趨勢。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聚焦產業方向,以全球思維打造半導體優勢產業,至2020年,全區半導體產業產值規模突破4000億元。
以融合創新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突出產業發展區域特色,做大做強下一代汽車、能源裝備和創新型服務業三大特色產業,力爭到2020年三大特色產業規模達到9000億。
以創新模式塑造新興產業競爭優勢,聚焦生物醫藥、網絡空間安全、機器人和數控制造三大新興產業領域,開放思路、育引結合,力爭到2020年三大新興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安建利表示,未來五年,高新區將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西安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金融融合、軍民融合、人才聚集等方面積極探索,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推動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再造新優勢,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努力成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引領區域發展的排頭兵,為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人才夢 創新要素高度聚集
區域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層次人才是高新區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三五”期間,高新區要樹立招才引智為抓手,通過全球精英計劃、千人計劃倍增、絲綢之路復興人才等人才專項行動,5年引進和培養100名左右掌握國際領先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科技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在新興產業領域從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企業高層次人才,10000名高技能型人才,把高新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人才特區。
到2020年,萬人擁有專科(含)學歷以上人數占比超過80%。創新平臺提升,國家級工程中心、技術開發中心、實驗室數量達到70個,國家級孵化器孵化面積新增300萬平方米。
未來的高新區,不僅聚集全球人才精英,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建設“一帶一路”科技金融中心。到2020年,形成覆蓋科技企業創新創業全過程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成立足高新區、面向全國、走向國際的科技金融創新基地。
全球夢 國際化水平大提升
中亞絲綢之路產業園項目落戶西安高新區,體現了西安高新區圍繞“一帶一路”主題招優選強的特色和“創新之都”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
“十三五”期間,一系列提升國際化水平的逐夢行動將在高新區有條不紊地展開:著力打造陜西自貿區核心區,提升經濟外向度水平,推進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體系,優化園區國際化發展環境,接軌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
未來的高新區,將在眾多領域達到“國際水平”: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實際累計利用外資額達到120億美元,年均增長15%左右。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大格局、國際化水平穩步提高。
小康夢 產城融合內核聚變
高新區“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順應世界科技園區發展趨勢,推進產城融合協調發展,加強城市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創新社會治理,積極構建人口規模適度、交通綠色便捷、信息網絡全覆蓋、適宜各類人才棲息的‘高品質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樹立西安高新區‘高標準、國際化’的公共服務品牌新形象,努力建設現代高新、幸福高新、美麗高新、和諧高新,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
“十三五”期間,高新區產城融合深度推進,綜合城鎮化率達到80%以上。園區土地利用集約化,產業用地單位面積產出達到450萬元/畝。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50%,互聯網覆蓋率達到100%。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財政民生投入占地方新增財力的比例不低于80%,千人擁有病床數不低于8個,人均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達到2.3冊……
展望未來,高新區將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在未來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書寫高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