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區為西部產業轉型升級趟出新路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7-28 點擊:次
云南昆明城與滇池比鄰而居,由一條條寄寓著美好愿望的高速大道串連成一道道靚麗風景。紫氣東來,太陽升起,當昆明高新區這片承載著無限希冀的園區走過近25年的歷程之后,以應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為契機,以建設西部產業新高地為舞臺,開始了波瀾壯闊的產業轉移之路,也為西部同行如何實現產業轉移趟出了一條新路。
高新區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引領產業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承載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核心載體。作為云南特色園區的昆明高新區的掌舵人,從董保同到王敏正,再到現在的陳勇,幾任昆明高新區的掌舵人都在思考,位處西部,如何才能實現“五大發展理念”的產業轉移,搭建起“一帶一路”戰略服務的產業平臺?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昆明高新區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
高起點建設新型產業園區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云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既為新形勢下云南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云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昆明高新區負責人表示,作為云南省首個國家高新區,昆明高新區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搶抓發展新機遇,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努力使之成為昆明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創新驅動的領頭羊、綠色發展的示范區,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以新的成就譜寫昆明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篇章。
此前,剛剛離任的昆明市委常委、昆明高新區主任王敏正多次強調,如何確立產業轉移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定位至關重要。當前,云南省有國家級、省級各類產業園區132個,總體呈現產業同構、產品雷同,實力較弱、布局分散的特點。為此,應加強頂層設計,從全省范圍內統籌布局產業,按照一區一特色、一園一主業的要求,推動關聯產業向園區聚集,以國家級產業園區和實力較強的省級產業園區為重點,整合各類園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集群、綜合實力較強的重點園區、專業園區。
根據這一定位和思路,不少專家指出,做好此項工作,為西部產業轉移趟出一條新路來,作為云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要筑巢引鳳,制定出臺更具吸引力的“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尤其是國際國內知名的專家學者,爭取新建設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以及一批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
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設一批研發、中試平臺,推動科研平臺服務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三是借鑒中關村(000931,股吧)經驗,在股權激勵、科技金融改革創新、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創新企業的政策等方面,制定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與企業合作,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
王敏正認為,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也很重要,賦予園區更多的經濟管理權限,通過清理,有利于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權限一步下放到位,尤其是規劃、國土、財政等方面的管理權限。要從上至下,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逐步做到審批不出園區。深化園區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建立園區更加靈活、自主的管理模式。對園區實行差別化考核,精簡考核指標,科學確定考核目標,結合產業定位和發展實際,把經濟發展、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等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建立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導向。
現任昆明高新區主任陳勇則表示,圍繞“一帶一路”高起點建設第五代開發區。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以橫跨亞歐大陸的西伯利亞亞歐大陸橋(北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中通道)和南亞歐大陸橋(南通道)三條鐵路運輸大通道為基礎的經濟帶。
云南處于東起上海,途經昆明、印度、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南通道。從目前來看,也是最具有價值的一條通道。在當今時代,“互聯網+大陸橋經濟”將徹底顛覆世界經濟格局,云南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此,必須高起點建設第五代開發區,布局陸港工業區、陸港作業區、物流配套服務區以及相應的產業綜合服務區,建成一批新的國際經貿都城核心區。
在昆明高新區主任位上干了幾年的王敏正有過太多的思考:云南省擁有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生物資源、養生資源、云藥品牌、民族文化等多重優勢,培育和發展大健康產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建設具有云南特色大產業體系。建設該產業體系應該借鑒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經驗,將大健康作為云南省的標志性戰略產業,構建完整的大健康產業鏈和跨境服務鏈,做出特色、做大規模、做響品牌,使之成為云南特色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與此同時,再努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是推進“云上云”行動計劃)、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加快改造提升有色金屬、化工、煙草、非煙輕工等優勢產業,構建若干現代產業體系。
“軟”“硬”兼施
打好五張牌
在努力做好產業轉移方面,昆明高新區確立的一大方向是,打造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產業轉移樞紐,即發揮好昆明高新區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保稅物流中心的功能作用,一方面大力承接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另一方面延伸昆明高新區生物醫藥、新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鏈條,服務國內、省內優勢產能和裝備制造業走向南亞東南亞。
為此,昆明高新區堅持招大引強推進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昆明高新區在堅持抓好存量企業和項目的同時,下大力氣高起點引進和培育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大企業,積極推進德國拜耳集團并購滇虹藥業后的跨越發展,依托世界500強企業加快產業國際化步伐。
總結昆明高新區所取得的成就,其經驗和做法主要有:
以“三平臺”建設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產學研柔性平臺、孵化器催化平臺、科技金融創新平臺。發揮好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軟件園等近60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平臺作用,建立“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孵化體系。依托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及園區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研發資源優勢,加強與清華、北大、北理工及省內云南大學、昆明理工、昆明醫科大等院校及研發機構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創新“招才引智”方式建設“飛來產業”。啟動建設高新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把云南省得天獨厚的生態、適宜的氣候、豐富的旅游及宜居資源優勢,與昆明高新區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有機結合起來,以提供完善的科研和產業化平臺、居住和生活條件、配套的政策措施為保障,疊加“產業+資源+環境+人才”優勢,以柔性引進方式,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進區發展。支持“候鳥式”創新創業,大力發展“一臺電腦、一封郵件、一個創意、一個項目、一個團隊”科技含量高的“飛來產業”。
當好云南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發動機。昆明高新區是首批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還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云藥”特色產業集群,要努力扮演好推進全省大健康產業特色化、跨越式發展發動機的角色。目前,昆明高新區集聚了拜耳滇虹、昆藥、積大制藥、沃森、龍津、生物谷等75家生物制造企業,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優勢初步顯現。圍繞整合提升、發揮優勢、引領示范、服務全省、輻射南亞東南亞的產業發展定位,昆明高新區提出了依托園區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鏈接國際國內大健康資源,以“研發核心+產業基地+體驗中心”的研、藥、醫、康、體一體化發展模式為引領,以總部研發板塊、醫藥制造板塊、健康服務板塊為重點,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手段,鞏固壯大以中藥民族藥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大健康服務產業及衍生產業的思路。自2016年起,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的專項資金,并主動爭取國家、省、市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重點發展總部研發基地、生物醫藥制造產業、大健康產業科技展示中心、大健康產業服務呼叫中心、高端健康產品制造產業、大健康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特色農業、大健康產業相關支撐產業。
堅持招大引強推進跨越式發展。近年來,昆明高新區在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已經引進無人飛機、智能機器人、量子通訊、3D打印、智能穿戴設備、人臉識別、新能源汽車、基因科技等企業的基礎上,還大力推進市場前景好、潛力大,在國際、國內細分市場領域處于領先水平的企業和項目實現跨越發展。目前,已建成泛亞3D打印創新基地,云南省首臺3D打印機成功下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融覆智能鍛造設備與工藝的研發和高端鍛件產業化”項目已被列入云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云南冶金集團創能鋁空氣電池填補國內空白;云南慧奧風人臉識別及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同步,率先在國內實現市場化運用。下一步高新區還將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及知名大企業上,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上持續發力。
著力打造“五零五最”服務環境。以提升服務質量、改善服務環境為切入點,努力打造“服務受理零推托、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部門零扯皮、服務質量零非議、服務對象零投訴和審批事項最少、交易成本最低、辦事流程最優、創業環境最佳、高新效率最高”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昆明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及全區各級干部向社會、向企業、向群眾作出承諾,使“五零五最”內化為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成為園區招商引資的一張靚麗名片。
今年3月22日至26日,中共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省長陳豪率云南省黨政代表團赴廣西、貴州學習考察歸來后,昆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蘇宇通過學習此次考察的精神和內容時深深感到,云南周邊兩省區開發區可資借鑒的成功經驗、對昆明高新區的發展有著較多啟示和借鑒意義。
針對當前制約昆明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蘇宇指出,昆明高新區應首先從機構和人事、工商登記、行政審批、科技創新、科技金融、招商引資、人才引育等7個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成熟一項推進一項,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擴大改革創新范圍,為云南省、昆明市園區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范本,為服務園區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調速不減速 量增質更優
現任昆明高新區主任陳勇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一些發達經濟體國家雖然以推進再工業化進程加快經濟轉型步伐,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新興經濟體普遍出現經濟增長放緩跡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處于換擋期、結構調整處于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處于消化期,“三期”疊加壓力顯現,但在一系列“微刺激”和“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昆明高新區的經濟運行雖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對此,昆明高新區必須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主動作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心無旁騖抓發展,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當前,正值昆明高新區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園區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總體上來講,昆明高新區正面對全國高新區競相發展、西部高新區加快發展、省內市內園區趕超發展三大挑戰的同時也面臨三大機遇:
一是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云南省、昆明市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支撐作用,高新技術產業依然完全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的優勢。
二是位于滇中經濟圈核心的區位優勢及橋頭堡建設的機遇為昆明高新區加快產業建設,發揮產業支撐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居于長江經濟帶、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圈、“一路一帶”走廊、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圈的經濟地緣優勢,為昆明高新區承接產業轉移、向外輻射發展打開了視野。
三是園區特色產業在全省影響力的放大效應,吸引省內外企業不斷向園區集群發展,尤其是生物醫藥、新材料及裝備制造產業聚集了全省全市大批實力較強的企業,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王敏正說,“昆明高新區只要正視挑戰,把握機遇,加快發展大有希望。”對于未來長遠發展,“昆明高新區要拉高標桿,高起點定位、高位勢謀劃、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跨越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站在新的起點上,陳勇表示,昆明高新區將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緊緊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戰略機遇,以跨越式發展為主旋律,以爭先進位為總目標,堅持深化改革強活力、創新驅動增動力、產業轉型壯實力、和諧發展聚合力、錘煉隊伍提能力,突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特色產業集群凸顯、園區建設產城融合、科技金融助力發展、民生民計持續改善五個重點。
昆明高新區作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載體,在區域內依然擁有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和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的發展優勢。在經濟新常態下,昆明高新區產業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完全符合國家產業發展的導向;“一帶一路”戰略及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建設,加之昆明高新區位于滇中城市經濟圈核心的區位優勢,為園區加快產業建設,發揮產業支撐作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園區特色產業影響力的放大效應,吸引云南省內外大批實力較強的企業向園區集群發展,為西部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