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創新創業助推高新區轉調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1-12 點擊:次
今年以來,高新區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努力做到常規工作有創新、重點工作求突破、創新工作出特色,在全國、全省國家高新區中實現了爭先進位,成為全市高新技術發展“排頭兵”。

國家級科技孵化器
“三引一促”邁上高起點
“三引一促”是加快科學跨越發展的強力引擎。高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的要求,堅持把“三引一促”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分析新形勢和新機遇,精心謀劃,全面落實創新驅動、開放引領戰略,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的加速集聚。
2016年,全區簽約落地項目28個,合同引資額101億元。其中,過20億元項目1個,過10億元項目3個,過5-10億元項目7個,在建項目82個,包括投資12億元的山東佰晟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項目、投資15億元的天士力制藥集團提取及中藥生產項目、投資20 億元的嘉興果品國際交易中心項目等。
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高新區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大力開展高端人才引進活動,引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泰山學者及相當層次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7名,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人才和高學歷人才80名;引進各類先進技術95項。全球(財富)100強和世界500強企業甲骨文公司落戶高新區。
2016年,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上海股權Q板掛牌企業1家,掛牌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2家,新三板掛牌數量全市第一。其中,中瑞電子是新三板擴容后全國首批、我市首家進入新三板掛牌上市的企業;億盛融資是我省首家、全國第二家民營擔保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寶利融資是我省第一家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民間融資服務公司。龍立電子獲市級引導基金1500萬元支持,億盛鋁業獲省級引導基金1400萬元支持。
“二次創業”形成新動力
高新區積極推動企業“二次創業”,其中遠通汽車經過“二次創業”建設的電商大廈項目,具備電商服務、汽車及汽車用品展示、交易、金融保險服務、展會舉辦、休閑餐飲娛樂等綜合性服務功能,成為該區的典范。
高新區在全區篩選骨干企業和創新成長企業,實施“雙五〇”企業培植工程,推行領導干部包扶機制,實行點對點包扶、“一企一策”專項培育,鼓勵引導企業家和創業者積極尋求戰略合作、強強聯合,加快資產并購重組,實現裂變式發展。重點推進“百企百項百億”技改工程,列入省市重點工業技改項目35個。25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其中,中瑞電子和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材料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聯合技術中心”,成為我市第一個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以龍立電子、海納電子等軍工企業為依托,建立了全市第一家軍民結合省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海納電子充分利用中關村科研優勢,在北京設立了協同研發中心—海格博頓工程技術研究院。
截至目前,高新區擁有市級以上各類研發平臺105個;市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3個,其中省級2個;“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臨沂分中心”、“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臨沂分中心”、“山東省云計算中心臨沂分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6個;中日低聚糖肽國際合作研究中心等國際合作科研平臺4個。
黨風廉政凝聚正能量
高新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加強黨的建設和紀律建設為主線,管黨治黨不放松、正風肅紀不止步,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該區始終把基層黨建擺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舉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知識競賽,開展“受教育、亮承諾、見行動”主題活動。開展了一次重溫入黨誓詞、一次義務勞動、一次合格黨員標準討論等“九個一”系列主題活動,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入腦入心,把學習教育落實到每個黨支部、每名黨員。從嚴規范黨內生活,嚴格落實黨員月組織活動。扎實開展黨員集中培訓,在全市黨員集中培訓工作質量評估中,高新區取得優秀成績。
高新區加快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推行街道“大工委制”,成立“兩新”組織綜合黨委、社區“大黨委”,公開選聘社區“大黨委”委員。2016年8月,在全市城市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
黨風政風的轉變,激發了全區上下干事創業的熱情,化解“土地”、“資金”問題有了新思路。大力開展增減掛鉤項目,盤活閑置低效用地,供地率提高到70.82%。積極爭取省、市產業引導資金,拓寬政府融資渠道,加強“一集團六公司”運營管理,2016年10月,采用3P模式,啟動了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
民生保障見效暖人心
民生工作體現政府良心,在2016年,高新區70 %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工程建設。對科技大道、雙月園路、雙月湖路、206國道等道路進行了改造提升,全區形成了“五縱六橫一環”的道路主框架。政府投資在全區規劃布局了公共自行車點。投資2.4億元實施老龍溝生態整治和南涑河水污染治理,通過市場化運作,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
精準扶貧成效顯著。開展了黨建、就業創業、特色產業、企業幫扶、金融、電商、光伏、志愿結對、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社保兜底等12項扶貧行動。目前,全區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省定扶貧重點村全部摘帽。
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興辦村級公益事業。推行“一村一警”管理模式,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保了群眾飲水安全。新建和改擴建多所學校,著力解決大班額,辦群眾滿意的教育。便民服務室和鎮(街)便民服務中心,累計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近3萬件,辦結率100%。完善文化服務平臺建設,行政村全部建設了文體廣場。通過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居,開展村莊“五化提升”,村居村容村貌和群眾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碧水藍天工程持續發力。堅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組織實施了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城市揚塵治理、垃圾焚燒整治等9大類治理工程。限期治理的企業已全部整改完畢,日用瓷全部改用天然氣,全區所有村居全部完成土小企業清理取締任務,鋼鐵產能全部淘汰。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綠化覆蓋率達到46.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6平方米。
移風易俗全面推進。設立了移風易俗專項補助資金,全區所有村(居)全部建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新辦、簡辦標準,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和支持。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群眾相關費用節省達50%—70%。
科技創新扎實上臺階
科技創新是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必由之路,高新區作為全市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打造“眾創空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建廣闊舞臺。
高新區建立起了“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式專業孵化體系,全區總孵化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包括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眾創空間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眾創空間4家、民營孵化器2家。獲批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山東省海智計劃工作基地。
高新區始終突出政策激勵導向,健全完善了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引導企業高度重視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在創新中提升發展能力和競爭力。今年累計到位支持創新創業資金5100多萬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持續提升,科研投資占GDP比重超過5.4%。11月10日,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火炬計劃電子元器件特色產業基地。
2016年,全區共申報市級以上研發平臺27個、科技項目93項,引進科技孵化項目87個,技術轉化及合作項目37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49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