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區不斷探索高新區發展新路徑,以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新動力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6-08 點擊:次
國務院辦公廳在國辦發[2017]年1號《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淮安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后,緊緊抓住國家級升格的有利契機,不斷探索發展新路徑,以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新動力,努力把高新區建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和聚力創新主要陣地。
一是探索破除現有體制機制的瓶頸。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為江蘇淮陰經濟開發區,2006年成立,2012年11月,經省政府同意正式更名為江蘇省淮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標志著淮安市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取得"零突破"。在新形勢下,淮安高新區管理體制面臨新情況和新問題,內設機構及下設事業單位大多為2006年成立機構時設置,隨著開發規模和管轄范圍的擴大,原有的體制和機制優勢已難以適應發展的要求,尤其是與目前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政審批效能、加強集成化改革的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為及時破除體制機制的瓶頸,我區根據《江蘇省省級以上開發區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高新區發展實際,擬重新綜合設置機構,為高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二是探索建立 “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的體制機制。為進一步提升高新區行政審批和服務效能,優化營商服務環境,計劃新設立行政審批、綜合執法、市場監管、招商幫辦服務等機構,一方面改變現行的分散執法模式,變分散執法為集中執法,賦予綜合執法職能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另一方面對重點投資、科技創新等投資建設項目實行代辦服務,提升服務效能,努力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部門管市場”,形成“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格局。
三是以“雙創”評價為契機探索試點區域評估。年初,高新區以全省簡政放權創業創新環境評價為契機,努力找準園區內各項評估工作與40個工作日內完成項目評估評審目標的實際差距。下一步將重點探索區域評估試點,一方面計劃對園區內土地勘測定界、地質災害危險評估、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水土保持方案審查、氣候論證、文物評估、地價評估、土地復墾方案等方面開發展區域性評估,評估結果由落戶該區域內的項目免費共享;另一方面在出讓土地前,計劃統一開展各類中介評估,費用納入土地出讓金,不再對企業建設項目進行重復評估。通過項目共享評估結果、不重復評估、評審報告5年內有效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投資項目成本,助推高新區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當前,淮安高新區正處于厚積薄發、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創新高新區的機制體制,以改革創新掀起高新區“二次創業”高潮,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