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工業新區全力打造國家級高新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7-20 點擊:次
日前,河北省高新區創新發展政策培訓和現場會在工業新區召開,來自全省30家省級以上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或專職副主任、科技局長等約100人參加會議。與會人員一行先后到工業新區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河北格雷服裝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釀酒集團公司等進行實地考察,詳細了解了創新平臺建設、企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
近年來,工業新區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堅定走新路,特別是從去年開始,投資18億元建設衡水科技谷,打造“4+2+1”科技創新轉化體系,建設集研發基地、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園中園,和科技鏈、金融鏈、產業鏈、價值鏈、市場鏈于一體的京南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戰略高地,加快建設千億級產業園、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著力搭建創新平臺,引進京津頂尖科技資源。工業新區積極對接引入以中科院為核心的京津頂尖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重點打造四大創新平臺。一是依托中科院建設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投入億元研發經費,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啟動建設了6000平方米的研發樓、5000平方米的中試車間和綠色化工、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節能環保四大平臺,科技創新對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虹吸效應正在凸顯。二是依托教育部建設“藍火計劃”基地,設立高校工作站21個,與35所京津高校達成合作項目163項,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89個,儲備高新技術項目25個。三是主導發起建立京、津、石、衡創客聯盟。創建北京、天津、石家莊、衡水四大創客空間,筑四地巢、引雙創鳳,形成大腦在京津石、身體在衡水的成果轉化模式。四是與市科技局共建衡水科技大市場。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發布會和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會,發布科技成果300余項。
著力重構產業體系,推進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新區堅持把科技創新聚焦到“調舊”“興新”“育龍”上,通過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引進高科技項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創新型龍頭企業,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跨越。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橡膠、化工類傳統行業企業,依托衡水科技谷,與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開展深度合作,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引入新工藝、新設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節能環保、生命科學、大健康、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建設中科衡水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加速聚集、集群發展。加快培育創新型龍頭企業,扶持和引導區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自建或與科研機構合建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著力構建服務支撐,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工業新區圍繞科技創新,積極打造金融、中介、生活服務體系,讓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專家生活“不差錢”、全配套、高水平。全力打造金融服務體系。圍繞科技創新融資需求,重點打造4類融資平臺;全力打造中介服務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生活服務體系,積極對接引進京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打造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總投資150億元的寶云生態城,讓京津來的客商和人才掙著京津標準的工資,享受著京津一樣的醫療、文化等生活服務,支出僅僅是衡水的消費水平。
著力機制體制改革,全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新區堅持以機制體制改革促進科技創新,破除制約創新的各種障礙,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活力,讓創新創業的源泉充分涌流。推進機構編制管理改革,成立了行政審批局,按照適度超前、人隨事走的原則,對原審批中心進行軟硬件改建擴建,充實加強行政審批隊伍建設。創設了京津冀戰略協作局,目前全區共設立5個專業招商部門,并在其他各職能部門內設招商分局,形成主業主責的整體聯動。設立了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園,整合完成原北方工業基地、循環經濟園區兩大園區,以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區121項審批權限全部劃轉到審批局或到審批大廳辦理,劃轉集中率100%。推進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按照“檔案封存、全員聘任、以崗定責、績效考核”原則,在區機關推行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讓有能力的人挑崗位、有需要的崗位選能人,突出主業主責,努力實現招商引資競爭化、機構設置大部制化、部門職責清單化、人員配置合理化“四化”改革目標,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激發干部職工內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