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區:整合區域資源優勢 打造創新共同體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7-26 點擊:次
7月25日,全國媒體走進自創區采風活動的記者來到濰坊高新區,了解到高新區通過整合區域資源優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鏈接高端資源,補齊短板,在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中,迸發出新的活力。區內企業創新發展的氛圍也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大聲學光電特色產業 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據介紹,2016 年,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2.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9.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3個百分點。2017年1-5月份,高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7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5.3%,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這得益于高新區對特色產業的重點培育。據了解,高新區擁有行業內唯一的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濰坊市智能裝備產業聯盟,累計為20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企業節省研發投入5000萬元。
據悉,高新區還著眼補齊科技金融短板,啟動建設濰坊金融小鎮,設立3億元的高新區產業發展母基金、1.8億元的自動變速器產業基金等,為企業發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構建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濰坊高新區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和合作主體作用,依托區內優勢企業,加快引進知名高校、院所及其分支機構創新資源,通過聯合組建企業研發機構和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構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據介紹,截至2016年,高新區組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中心8家,分占全市100%和47%;依托區內企業聯合國內外70家高校院所共同組建各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7家;組建省級以上企業(示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5家、企業重點實驗室7家、院士工作站11家,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均占全市100%。
立足區域產業優勢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濰坊高新區立足區域產業優勢,一方面,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深入實施“雙創”戰略,搭建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過程孵化服務鏈條,優化了創新創業生態。
據悉,目前高新區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2個,其中國家級4個、占全市的66.7%,累計培育孵化企業900多家。2016年,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和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承擔單位。
濰坊高新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突出“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導向,探索建立適合創新發展的商事制度,被推薦為國務院“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方”,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全面運行“桌面云”OA辦公系統、網上督查系統、公共資源交易遠程評標和競拍平臺;三創新選人用人機制。
培育“名片產業” 增強發展新動能
據介紹,濰坊高新區支持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超導磁滾筒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突破了超低溫保持技術、磁場穩定技術等關鍵技術,多工位高精度組合圓刀模切機項目,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十六工位高精度圓刀模切機和二十工位高精度圓刀模切機,新型LED用大尺寸高光效圖形化藍寶石襯底項目,突破了大尺寸襯底高精度SiO2沉積等技術工藝。聚焦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海洋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培優做大“名片產業”,以實施發展資金項目為契機,加快培育壯大動力裝備、聲學光電等“名片產業”。
2016 年,動力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1.6 億元、增長33%,聲學光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5.1 億元、增長25%。2017年1-5月份,動力裝備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7.2億元、增長55.8%,企業利潤實現大幅增長。高新區以“名片產業”為引領,顯著增強了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