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借助文明創建 升級城市管理刷新城市風貌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07 點擊:次
近段時間,面對高溫天氣,蘇州高新區的千余名志愿者,繼續戰斗在轄區的各個環節,借文明城市創建契機,營造常態化管理及城市新風貌。此舉,改善了小區環境,規范了農貿市場經營,交通指揮響應也提速了。
自文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蘇州高新區不僅不“偏科”,正視薄弱“科目”,還圍繞民生需求用真功、求真效,把群眾的期待化作盡職的喝彩。
楓橋3年將投3億
改造26個動遷小區
居民:環境改造讓“幸福來敲門”
家住白馬澗花園四區55幢的朱師傅說,小區的門崗曾經讓他很不滿意。“門口隨意停車,上下班造成嚴重擁堵,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如今,談起小區的新變化,朱師傅很興奮,“現在門崗變好了,有保安專人引導,沒有亂停車現象了!聽說,楓橋街道還要進行門禁系統改造,實現人車分流,以后進入小區需要刷卡,我們都很期待。”
自文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高新區各地除了清理各類積存垃圾、亂堆亂放、亂涂亂貼、私墾亂種、無證攤等“常規動作”,還著力實施動遷安置小區綜合改造。據楓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3年將投入3億元改造26個動遷小區,今年先期啟動8個動遷小區的全方位改造。其中,白馬澗花園四區、馬浜花園南區兩個動遷小區均已進場施工。
在滸墅關鎮,惠豐社區一區正在成長為“樣板社區”。“小區改造的很多措施都是超前謀劃的,很多都是第一次嘗試。”該鎮社區管理協調辦公室主任陳喜良介紹,他們把惠豐社區一區作為改造試點,以環境衛生整治、配套設施建設、社區文化營造以及相關制度機制完善為主要內容,計劃用6個月時間創建一個“樣板社區”。“其中的成功經驗,我們將在其他小區進行標準化復制,被證明有缺陷的,我們將總結修改。‘樣板社區’既鼓勵了基層首創精神,又可達到減少創建成本的效果。”陳喜良說。
在創建中,高新區創建辦組建了綜合督查測評組和7個督查測評組,每天開展現場督查,通過區文明城市現場測評微信企業號平臺,實時發現問題并立即發出整改通知,并對整改情況進行督查。滸墅關開發區紀工委還另外成立了兩個督查組,每天巡回查找各小區的環境問題,每天上報不少于40個問題,并下發整改通知單,責任單位需要在2天內上報整改情況。而對于矛盾比較突出的小區肉食加工、制作鋁合金鋼窗等問題,滸墅關開發區由陽山街道領導牽頭,整合力量,實施聯合整治。
新一輪農貿市場升級提上日程
消費者:市場環境提升讓購物更愉悅
“現在陽山花苑商業區面貌煥然一新,街道寬敞,農貿市場經營規范,環境優美,群眾都說好!”近日,陽山花苑居民胡啟祥以親筆感謝信的形式,表達了對滸墅關開發區此次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肯定。
原來,陽山花苑商業區,特別是五區農貿市場周邊,亂搭亂建問題嚴重,影響市容環境。針對農貿市場管理中出現的老大難問題,開發區組織城管大隊等對20個攤點及南側3個市場水果攤、1個牛奶亭、3個報亭下發了“限期搬離通知書”。在集中行動中,共拆除老化破舊屋棚260平方米,大幅提升了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
在東渚鎮,農貿市場周邊環境也舊貌換新顏。東渚城管中隊隊長李浩良介紹,東渚鎮投入180萬元,用于農貿市場內外的整治。其中,城管部門推進綠化補種、人行道板修補、市場外立面見新、阻車桿設置,并疏堵結合,在市場北側待建地塊新建了一個臨時停車場,預計能提供100多個停車位,8月下旬投入使用。此外,東渚城管中隊實行“城警聯動”整治,與警方密切配合,城管隊員負責道板停車、店外攤、流動攤整治,警方實施機動車違停懲處,使原本雜亂的市容環境迅速得到改觀。看到農貿市場的新變化,家住龍景花園的盧先生很高興:“現在市場周邊環境面貌提升了,我們購物心情更愉悅了!”
據了解,目前高新區依法登記的農貿市場共有23家,區級層面上一次實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是在2007年。經過10年運營,大部分市場都低于當前經濟發展、民生需求水平。目前,高新區已把新一輪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提上日程,進一步提升市場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水平,為群眾提供方便、舒適、安全、衛生的購物環境。“我們還建議在實施農貿市場新一輪改造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公共廁所配套、停車功能設置、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周邊攤點疏導等因素,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完善農貿市場的功能配套,從源頭上根本性避免與減少后續市場環境管理問題。”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周建華說。
一套智慧交通讓指揮響應提速30%
行路者:科技運用讓交通暢了違規少了
近日,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指揮部發布的公共交通秩序督查項目中,高新區成績名列前茅。成績的背后,是高新區人對高科技設備的大筆投入,對交警工作機制的優化完善,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明環境。
“以前最亂的時候,能有兩排汽車停在機動車道上,雙向四車道變成兩車道。”近日,家住濱河花苑小區的吳師傅回想起以前的鄧尉路濱河路至塔園路段,感慨那時候的道路就像是個停車場,不管是不是高峰時段,都有不少車輛停在這個路段。
為此,高新區交警在鄧尉路裝配了9套違章停車抓拍設備,對違停現象進行取證處罰,迅速改善了路面交通情況。數據顯示,鄧尉路違停較之前減少了80%。
看到鄧尉路的新變化,吳師傅高興地說:“現在鄧尉路的交通比以前好多了,機動車道也順暢了。”按計劃,高新區交警還準備在何山路、長江路、城際路等10多條主次干道安裝違停抓拍設備,在更廣區域糾正違停行為。據區交警大隊透露,他們在全市率先推進斑馬線監控工程,計劃一期投入100多萬元,在全區斑馬線交通事故高發區設置10余套監控設備,進一步促進駕車人養成禮讓習慣。
此外,經過前期試運行,全市首個“以大數據為依托、實時可視、準確高效管理”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在高新區投運。這個國內一流的智慧交通管理控制中心每天可釆集高清照片100多萬張,交通流量數據700多萬條。同時,高新區智慧交通管理控制中心還通過收錄25萬條數據,形成了“事故熱力圖”,為對比同類事故、改進交通管理方式、排除事故隱患創造了條件。
據不完全統計,在該系統投運過程中,高新區道路交通延誤、停車次數和車輛行程時間與過去相比均下降了10%以上,交通指揮響應速度則提高了30%以上,在城市文明管理上又上了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