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開發區:全力以赴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15 點擊:次
云南楚雄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建區25年來,始終堅持“開放促開發、開發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強化基礎立區、招商引資興區、培植產業強區”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勢,實現了全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在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楚雄經濟開發區立足自身實際探索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之路,經濟發展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已成為楚雄州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2014年7月,楚雄經濟開發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拉開了楚雄經濟開發區向更高目標奮進的大幕。如今,這個蓄勢待發的省級高新區正經歷著再一次蝶變——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切實提高楚雄開發區核心競爭力,真正把楚雄開發區建設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加快楚雄開發區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楚雄開發區實現大發展的必由之路。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楚雄開發區具有哪些優勢?如何加快步伐,全力以赴入圍“國家級高新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近日,我們走進楚雄開發區進行實地采訪。
“在‘十三五’時期,楚雄開發區將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抓手,圍繞‘轉化民族優勢資源,發展民族特色產業,引領民族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主線,堅持特色引領、創新驅動、開放協同、綠色和諧的發展原則,以升促建再創新高,力爭將開發區建設成為產業特色突出、創新創業活躍、管理服務高效、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國家高新區。”楚雄開發區黨委書記王浩忠一語道出了發展方向。
“在州、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體楚雄高新人將以深入實施‘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培育創新創業生態,厚植對外開放合作,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加強體制機制保障’等五大任務為己任,著力建設嶄新的‘特色高新、創新高新、開放高新、綠色高新、魅力高新、服務高新’!”楚雄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援表示。
構建特色產業體系 建設“特色高新”
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產業發展是基礎和前提。通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楚雄開發區經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產業培育取得積極成效,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潛能日益凸顯。2016年,楚雄開發區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1%;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75%;地方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5.92%,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和增速在全省省級園區中位居前列。
多年來,楚雄開發區產業強區步伐不斷加快,構建形成了 “一區四園”的空間架構,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加工、冶金化工、裝備制造、商貿物流和文化旅游五大重點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特別是生物醫藥產業和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楚雄開發區已集聚省內外醫藥企業38家,成為全省第二大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被科技部評為國家中藥現代化產業(云南)基地;愛爾發(愛爾康)研發的雨生紅球藻培植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盤龍云海”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全國醫藥“四大名堂”之一的老撥云堂在楚雄開發區組建了我國首個企業彝藥研究機構,產品“撥云錠”是彝族醫藥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唯一的中藥眼科錠劑工藝制劑。近三年,楚雄開發區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高達40.3%。截止2016年底,全區已集聚企業3374戶,其中,工業企業133戶,產值過億元企業28戶;高新技術企業20戶,占工業企業總數的15%。
目前,圍繞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楚雄開發區突出產業建鏈、補鏈、延鏈招商,通過招商引資合理、科學規劃特色產業布局,并認真落實項目專班服務推進機制,不斷提升項目服務質量,以服務促簽約、以服務促落地,德動新能源汽車、龍潤集團龍發生物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也在有序推進,集中精力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楚雄開發區正在實施建設“特色高新”的又一任務。
下一步,楚雄開發區將突出發展彝族特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產業、跨越發展區域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特色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加快發展西南特色現代服務業。力爭到2020年,把楚雄開發區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民族特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高地、全國重要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全國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示范區、全省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西南地區現代服務業新高地。
培育創新創業生態 建設“創新高新”
多年來,楚雄開發區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目前,楚雄開發區累計建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院士工作站5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實驗室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引進兩院院士7人、國家“千人計劃”人才2人、其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41人,并被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批準為云南省首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2016年,楚雄開發區成為全省第一家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的試點園區。全區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高新技術企業4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戶、省級優秀科技型中小企業2戶,新增專利34件,并獲得創新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楚雄開發區將持續集聚特色產業創新資源,積極引進、搭建和升級改造一批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開發區轉移轉化。通過完善創業孵化載體和全鏈條孵化機制,強化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培育和孵化,并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推動柔性引才,構建多層次人才發展高地。將積極實施企業梯級培育計劃,加強企業動態跟蹤指導服務,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園區,健全政策體系,強化管理服務。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企業。積極搭建市場化運行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培育、引進一批創業科技服務機構,提升科技服務能力。
厚植開放合作 建設“開放高新”
隨著一批“雙創”孵化平臺的相繼建成,楚雄開發區正充滿著蓬勃的創新活力向前奮進。
近年來,楚雄開發區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來抓,以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目標,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在組織領導、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和創新氛圍營造上下功夫,為園區企業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區內摩爾農莊、盤龍云海、云開電氣、金七制藥等企業與省內外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技術合作成果豐碩,2016年,楚雄開發區共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30余項。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楚雄開發區累計承擔省級以上科技專項20余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項,獲授權發明專利74件,居全省各園區前列,其中云南愛爾發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微藻規模化養殖供氣系統”發明專利榮獲第十八屆中國專利優秀獎。目前,區內已擁有各類專利1059件、國家級和省級創業創新平臺19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達35.5%。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鏈接省內外創新高地,建立跨區域協同創新平臺及產業技術聯盟。”據楚雄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鼓勵區內企業與省內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訂單式”農業項目合作,積極與省內少數民族黃金旅游線區域聯合開發特色旅游項目,探索與四川涼山等彝族聚居區開展文化、產業、創新等交流合作,跨區域整合資源,促進彝族文化資源轉化和傳播。
楚雄開發區還將與南亞、東南亞地區進行科技經濟合作,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努力爭取建設出口加工區和物流保稅區。
堅持低碳循環 發展“綠色高新”
走進位于楚雄開發區趙家灣生物產業園的摩爾農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核桃全產業鏈開發已經進入實質階段,一顆小小的核桃不僅可以制成天然健康功能飲品,還能從青皮中提取天然染發劑,用殼制造出活性炭和工藝品,核桃包衣和乳液殘渣還可以做抗氧化劑和多肽粉……創業以來,摩爾農莊一直堅持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緊密合作,以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天然健康功能飲品,已獲6個有機食品批號、3個保健功能產品生產許可,取得國家專利技術60余項。
同樣的,在趙家灣生物產業園的云南愛爾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粒雨生紅球藻蝦青素粉制品生產車間,一臺臺嶄新的現代化設備排列整齊,正在進行調試生產,二期工程建設正在籌備中……
這兩個企業是園區內“綠色高新”企業的代表,堅定不移加快彝族特色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與綠色食品等綠色產業發展是楚雄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楚雄開發區積極引進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加大力度促進以綠色消費為主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努力將開發區建成全省重要的綠色產業基地。
在建設“特色高新”的同時,也要建設“綠色高新”, 楚雄開發區在認真貫徹落實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能源等各項政策措施的同時,嚴格執行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和統計核算制度,鼓勵企業進行環境質量體系認證和碳排放評價,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
以楚雄市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工作為契機,楚雄開發區在區內實施了一批改綠、增綠、擴綠項目,著力提升城市和園區綠化品質,并將大力建設循環經濟園區,對園區供排水、供電、供熱、供氣等配套設施進行提升改造,進一步提升園區環境承載能力。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建設“魅力高新”
4月13日上午,云甸工業片區昆楚高速云甸互通式立交正式建成通車。作為楚雄開發區“一區四園”的園區之一,云甸工業片區是楚雄開發區的重要建設區域和未來發展高地,互通式立交的建成,使云甸工業片區的交通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標志著園區跨入“高速”發展時代。
云甸工業片區只是楚雄開發區近年來建設發展的一個縮影,經過多年的發展,楚雄開發區 “一區四園”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趙家灣生物產業片區、莊甸醫藥產業片區等區域內的生產生活服務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已由單一的產業園區向產城融合的城市新區發展,與高新區發展相配套的水電路、通信、物流、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數字化、智慧化信息平臺基本建立。
目前,構建“一心、四區、多園”的總體空間格局是楚雄開發區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以重點打造集行政辦公、生活居住、教育醫療、休閑娛樂、總部經濟等于一體的城市功能核心區,突出打造深度融合的研發孵化區、產業發展區、商住配套區、休閑旅游區,著力打造產業特色突出、生產生活配套完善的莊甸、趙家灣、桃園、蒼嶺等多個園區。
同時,楚雄開發區將加快城市功能配套、科技智慧園區的建設,積極開展特色設計和彝鄉風貌塑造工作,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園區管理水平與公共服務效率,全力打造投資者滿意、來訪者羨慕、居住者自豪的宜居宜業現代化新城。
加強體制機制保障 建設“服務高新”
“優化管理體制,探索制定職能‘負面清單’,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事項,構建‘一站式’辦公、‘一網式’審批等綠色服務通道……”今年5月25日,楚雄州首個行政審批局在楚雄開發區掛牌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大廳正式投入使用。據楚雄開發區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加強體制機制保障,建設“服務高新”也是楚雄開發區爭創“國家級高新區”的一個亮點。
多年來,憑借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優良的發展環境,楚雄開發區開放建區的機制保障不斷加強,全員招商、以商招商、代理招商機制逐步健全,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逐年健全完善,開放合作成績斐然。2012年以來,楚雄開發區招商引資年均增速超過21%。
隨著全區“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楚雄開發區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出臺的《關于支持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到我州園區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更為楚雄開發區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政策和法治保障。
在今后的發展中,楚雄開發區將推進科學決策,積極邀請民間智庫、專家參與園區決策,建立戰略研究與發展決策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健全產業專項、創新創業和產業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項政策,釋放政策紅利。創新考評機制,制定出臺開發區經濟發展綜合評估辦法,明確創新驅動導向,突出創業孵化、企業成長、人才引進、開放合作等方面的考核與評價,并實行動態管理,激發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