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區近年來搶抓“國家級新區+”機遇 譜寫跨越精彩篇章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0-10 點擊:次
近5年來,岳麓區推動“三融共進”,著力“五化同步”,建設“秀美氣質更迷人、創新氣勢更磅礴、發展氣場更宏大、國際氣息更濃郁”的新岳麓。湘江西岸,“宜居在岳麓、讀書在岳麓、創業在岳麓”的醉人畫卷,成為砥礪奮進的星城一大勝景。
岳麓長大了!俯瞰岳麓大地,與建區之初相比,面積不斷擴大,三大國家級平臺疊加,“七橋二隧一地鐵”密織交通路網,新城崛起全面加速。
岳麓長高了!眺望湘江西岸,高端樓宇鱗次櫛比,現代金融、高端商貿、健康養老、文化旅游、檢驗檢測、都市農業六大主導產業協同發力,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如火如荼,產業高地強勢崛起。
岳麓長靚了!坐擁山水洲城的同時,在“破”與“立”之間,城區面貌一次次蝶變。桃花嶺、梅溪湖、洋湖、后湖、西湖、大王山旅游度假區,一張張城市新名片精彩呈現。
機遇疊加的活力名城
岳麓之“大”,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城市體格”變大了。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城市邊際線不斷拓延,常住人口從2005年的38萬攀升至84萬,人口翻了一倍多。
市民譚萍記得:“以前我爸媽總是念叨‘過江才算進了城’。如今工作、生活在河西,大路網、大商場、大超市、大公園、大校園一應俱全。”
過去,僅有的幾條過江通道束縛著岳麓區的發展。近年來,隨著營盤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等4條過江通道先后建成,地鐵2號線及西延線投入運行,湘江新區綜合交通樞紐建成運營,形成“七橋二隧一地鐵”立體交通體系,岳麓發展大步邁進“湘江時代”“地鐵時代”。長韶婁高速、坪塘大道等6條跨區域干線及岳麓大道西延線等95條片區道路竣工通車,縱橫交錯的大路網宛如血脈,嵌入城市肌理,為區域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岳麓之“大”,還在于平臺之大,發展格局之大。
如果說城區面積的長大,給岳麓發展預留了充分的腹地和空間,那么平臺的升級,更是為岳麓崛起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隨著國家級湖南湘江新區、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三大戰略平臺交匯疊加、集中發力,岳麓區發展迎來“天時”,打造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西岸半壁江山,其勢已成。
“服務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高校就是服務岳麓區的發展。”岳麓區委書記周志凱說。一個善于審時度勢的區域,發展腳步總是與時代同頻共振。
今年湘江新區鋪排項目584個,投資額達1139億元,這些項目絕大多數位于岳麓區。自湘江新區成立以來,岳麓區全力支持、配合、參與湘江新區建設,在征地拆遷、城市管理、社會事務等方面全力以赴、主動服務,既為推動新區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極大拓展了岳麓產業發展的空間。湘江新區全面建設和縱深發展的利好,將直接轉化為岳麓區高端轉型的強勁動能。
生機盎然的產業新城
8月初,湘江財富金融中心西區全面封頂,高達328米的A座塔樓,有“河西第一高樓”美稱。高達241米的希爾頓酒店及湘江豪生等頂尖豪華酒店正加速建設,成為湘江西岸的一處處地標……曾經污水橫流的湘江西岸,如今成了集聚大王山文化旅游、湖南省金融中心等黃金資源的現代服務業走廊。
一方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見證著經濟的勃發,刷新著岳麓的“身高”;但另一方面,保護山水洲城的自然風貌,對建筑高度和容積率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岳麓的長“高”,更多地在于構筑產業高地。
“十三五”以來,岳麓區把每年都定為產業發展年,重點勾畫了產業發展規劃圖、產業組團布局圖、產業發展時序圖“三張圖”,提出了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三融共進”的頂層設計,構建泛岳麓山組團、市府濱江組團、環梅溪湖組團、洋湖大王山組團、岳麓科技產業園組團、蓮雨含組團等“六大功能組團”,大力培育“六大主導產業”,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優勢發展,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岳麓高度”。
數字顯示:2013年至2016年,岳麓區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6.4%,增幅連續4年位居中心城區前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5%,增幅連續4年穩居中心城區首位。“來岳麓區工作的5年多時間,我見證了第一家五星級酒店佳興世尊的運營,第一家重大外資企業宜家家居的落戶,第一家銀行總部民生銀行的進駐……”周志凱告訴記者,岳麓區發展就好比一臺高速行駛的財富快車,工作在岳麓區令人很自豪。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建設不是包袱,而是財富!”岳麓區域內集中了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大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占地面積廣,管理難度大。如今,革新觀念的岳麓人,圍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打造創新創業高地的目標,發揮擔當精神,對照“打造國際一流大學城”的標準,堅持精細謀劃、精準施策,搶抓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規劃建設的歷史機遇,努力建設實至名歸的雙創高地,真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學城。
宜居宜業的山水洲城
9月24日至25日,2017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在長沙召開,主會場就設在岳麓區的梅溪湖畔。林立高樓倒映在碧水盈盈的湖面,沿湖馬路干凈整潔,不少與會來賓為眼前天藍、地綠、水清的怡人景致點贊。從手摘葡萄到臨水而居,梅溪湖國際新城的崛起見證了岳麓區點綠成金,向詩意棲居、生態城市“蝶變”的精彩進程。
梅溪湖,只是見證岳麓城區品質提升改善的一個縮影。曾經的濱江工業區變為金融中心,西湖公園、后湖國際藝術園、洋湖濕地新城強勢崛起,坪塘老工業基地蝶變成大王山旅游度假區;不拆房不砍樹,不搬遷一戶人家,就地取材、就地造景的農趣谷未開園而先火……正是以綠色發展為引領,護好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岳麓區鍛造了一張張靚麗的生態名片。
近年來,岳麓區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中下足繡花功夫,通過實施最嚴格、最精細、最到位的城市管理,全力構建“管理常態化、標準精細化、覆蓋全域化、整治長效化”城市管理模式,累計拆除違法建筑420萬平方米,后湖景區等區域違法建筑基本清零。“駐顏有術”的岳麓區,社區美了,道路暢了,城更靚了。新城提升功能品質,舊城改造更新,鄉村美麗蝶變。在這里,生態保護與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一個城市要發展經濟,既離不開交通、空間、平臺等‘硬條件’,也離不開宜居指數、幸福指數、安全指數等‘軟指標’。”岳麓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匯娓娓道來岳麓發展觀。優質的生活環境讓人氣加速集聚。一流的創業條件讓客商分外青睞,務實的干事氛圍讓市民倍加信賴。作為人氣指數“晴雨表”的房地產銷售,岳麓區連續五年領跑全市中心城區,已然成為省會長沙宜居宜業的“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