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7家瞪羚企業引領帶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8-31 點擊:次
8月2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長城戰略咨詢在北京聯合發布《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2017年,瞪羚企業數量達到2857家。擁有瞪羚企業的高新區由132個上升到139個。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則是瞪羚企業的主體。
“瞪羚企業作為高新區充滿創新活力的典型代表,已經成為國家高新區發展活力強弱,健康與否的‘晴雨表’,也是國家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區管理處處長李志遠在發布會上表示,瞪羚企業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專業領域新、發展潛力大,具有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等特征,符合新經濟發展,是高新區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高新區瞪羚企業持續增多
報告顯示,在本期報告統計的157個國家高新區中,擁有瞪羚企業的高新區占到139個,占國家高新區總數的88.53%。瞪羚數量在20家以上的高新區有29個。中關村、上海張江、深圳、廣州、蘇州工業園、杭州、武漢東湖、廈門、成都、西安等瞪羚數量排名前十的高新區共擁有瞪羚企業1639家,占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總數的57.37%。其中,中關村擁有瞪羚企業數量最多,達到661家,上海張江則擁有瞪羚企業296家。
“瞪羚企業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其經濟貢獻優于高新區企業平均水平,是高新區新經濟發展的典型代表。”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總經理武文生在發布報告時表示,2017年,瞪羚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額1.8萬億元,平均營業收入6.4億元,三年復合增長率40.64%,實現利潤總額1799億,平均利潤6900萬元,平均利潤率10.76%。瞪羚企業高速成長,業績表現優異。
“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是瞪羚企業的主體。”武文生表示,2857家瞪羚企業中,有2512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占總體數量的87.9%;有2328家是民營企業,占總體數量的81.49%;有2443家是中小型企業,占總體數量的85.51%。
武文生同時說,瞪羚企業以發展高技術領域為主。2857家瞪羚企業中,2747家瞪羚企業屬于高新技術領域,占總體瞪羚總體數量的96.15%。其中,分布于電子信息領域的瞪羚企業數量最多,共1271家,占總體瞪羚數量的44.49%,在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高技術服務、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等領域,也有較多分布。
此外,瞪羚企業科技投入成果豐富。報告顯示,2017年,瞪羚企業科技活動投入強度達到6.98%,科技活動人員占比達32.38%;有1841家申請專利,共59635件;共授權專利數量24838件,擁有有效專利數量97119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33747件,占全部申請專利的56.6%。
眾多高新區加大瞪羚培育力度
隨著瞪羚企業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增效作用的顯現,近年來,出臺瞪羚培育計劃的高新區數量不斷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中關村、武漢東湖高新區、廣州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等17個地區出臺了針對瞪羚企業的扶持政策。多個高新區更是優化升級瞪羚培育工作,開始探索和建立“創業—瞪羚—獨角獸”的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建立扶持新經濟企業全鏈條成長的支持體系。
8月15日,佛山高新區啟動瞪羚企業與單打冠軍企業培育計劃,發布了培育標準和政策方向,擬設立瞪羚企業扶持專項資金和制造業單打冠軍企業扶持專項資金。推動一批品牌企業在品質、質量、規模和效益方面實現躍升和倍增,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未來,佛山高新區將每年組織一次瞪羚企業與制造業單打冠軍企業評選,實行企業自主申報,并組織專家評審確認,發布榜單及發展報告,吸引社會資源關注,引導企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目前企業正在積極申報中。
威海高新區則計劃從潛在瞪羚企業和瞪羚企業兩個方向進行培育,構建山東省高成長企業聚集發展高地,推進威海高新區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
合肥高新區則計劃建立以瞪羚企業為核心的梯度培育體系,加快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成長速度快、盈利能力強、產業模式新的瞪羚企業群體。
隨著瞪羚企業培育工作的深入,瞪羚企業對于區域經濟的提質增效作用開始顯現,逐漸成為高新區甚至省市新經濟發展的先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