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高新區“雙創之花”綻放芳華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0-23 點擊:次
數據是無聲的佐證:清遠高新區自升級以來,高企、孵化器數量實現翻番;省級工程中心增長200%;專利申請增長800%,其中,發明專利增長1000%;現有國家工程中心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
同時,清遠高新區還新增國家火炬高性能結構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高性能結構材料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高性能金屬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華炬國家級孵化器、天安智匯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等7塊國字號品牌。這是對園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獲得成績的最大褒獎。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激發創新活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但創新需要勇氣,更需要魄力。
作為后發地區,清遠高新區深諳創新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在著手科技創新時,首先就把體制機制改革放在了首位。
2012年,清遠市委、市政府對清遠高新區進行了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將園區的社會事務交由清城區管理,強化園區的經濟管理、科技創新職能和權限。如此一來,園區可以輕裝上陣,專注于科技創新和經濟管理。
2015年,為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清遠高新區設立了建設局和代建項目管理中心、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2017年,成立了粵東西北地區首個行政審批局——清遠高新區、清城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效率顯著提升。
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讓清遠的科技創新工作逐步理順,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清遠高新區相繼制定出臺《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推動科技創新十六條措施》《知識產權資助獎勵辦法》等多項政策文件,每年安排科技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激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數據顯示,2015-2017年,園區共兌付科技資金5205.63萬元,受惠企業447多家(次)。
構建創新平臺 建設雙創高地
有了創新創業的政策,清遠高新區還不斷構建各種創新平臺,厚植創新的沃土。
為貫徹國家“互聯網+”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創建國家級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清遠高新區重點引進了具有我國領先的服務交易平臺、人才共享大數據平臺、超級孵化器、產業升級助推器等平臺價值的“豬八戒網”,使之成為園區發展新經濟,踐行國家及區域創新驅動、互聯網大數據+實體經濟融合、雙創升級版、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學生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戰略的重要平臺。
同時,依托天安智谷、華南863科技創新園等載體,清遠高新區建設了集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投融資、信息服務等服務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清遠高新區已建成中國汽車涂料行業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中國建筑門窗幕墻科技產業化應用基地等19個公共服務平臺,并成功申報廣東省高性能結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省汽車表面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省鋰電關鍵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3個省級技術創新聯盟,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創新服務。
截至今年9月,華南863科技創新園進駐項目202個(入孵項目100個);天安智谷進駐項目196個(入孵項目53個)。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華炬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天安智匯眾創空間)各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2個(華大健康電商孵化園、天安智谷科技企業孵化器)。
此外,清遠高新區還與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入開展校地合作和產學研合作,大力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其中,廣東聚航新材料研究院2017年獲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與中山大學合作共建中山大學清遠創新藥物研究中心,由中山大學牽頭申報的第六批省工程實驗室廣東省手性藥物工程實驗室落地該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清遠)科技創新研究院已落地清遠高新區;華南理工大學(清遠)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前期工作正加緊推進。
為推動區域創新創業氛圍更濃厚,清遠高新區主動承辦各類國家、省級科技活動,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其對項目、人才等科技資源的吸聚力。牽頭承辦了第五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啟動儀式、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市場與技術對接清遠行、國家高新區科技局長培訓班等國家級活動以及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暨第五屆“珠江天使杯”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的新材料和新能源兩個行業決賽等省級活動,營造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良好氛圍。
引進培育雙創人才 推進知識產權園區建設
人才是創新的主體,是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中堅力量。清遠高新區堅持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相結合,實施重點人才工程,組建企業家聯誼會,促進人才交流互動,加強人才引育力度。先后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17人,引進由中山大學化工學院陳旭東教授帶頭的新特材料創新團隊、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崔玉峰教授帶頭的醇基燃料高效燃燒技術研發團隊等多個海內外創新創業團隊。
清遠高新區先后成功申報省、市人才工程共4個,廣東省“揚帆計劃”團隊3個,市創新創業團隊4個,共獲得省、市人才扶持資金近2000萬元。
除了引才用才外,清遠高新區還不斷優化環境,讓人才留得住發展得好。積極做好園區內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業人才的備案工作,主動為其提供項目申報跟蹤、生活便利等各項服務。出臺《清遠高新區促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和《清遠高新區人才創業項目評審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對人才創業項目的支持力度,為人才在園區投資創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作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為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促進園區的創新發展,清遠高新區進一步完善優化知識產權政策環境,制定《清遠國家高新區促進知識產權行動計劃(2017--2019年)》《清遠高新區知識產權資助獎勵辦法》等政策文件,加大對知識產權創造的支持和鼓勵力度,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今年1-8月,清遠高新區專利申請量達1987件,同比增長178.68%,專利授權量達1043件,同比增長83.95%,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81件,同比增長201.04%,發明專利授權量達66件,同比增長112.9%,較去年大幅提升。
同時,清遠高新區積極構建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利用園區內天安智谷、863孵化器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持續開展專利“滅零”“增量”工程,先后組織園區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與孵化器管理機構和企業對接,聘請資深知識產權導師駐點園區,深入中小微科技企業一線和在孵企業進行挖掘企業專利申請潛力,并提供專利申請、代理、維權以及專利戰略制定等方面的服務,幫助企業摘掉“零專利”帽子。
目前,清遠高新區聚集了20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采取線上信息服務和線下實體服務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專利信息運用、專利預警、專利維權、專利運營等服務,努力推動知識產權創造由多向優、由大到強的轉變,實現專利數量質量協調發展。
完善創新體系 力推科技經濟快速發展
雖然近幾年清遠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多方面突破,但對比當前如火如荼的科技發展態勢,園區發展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對此,清遠高新區將從三個方面繼續推動科技創新工作。
一是繼續建設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助力、企業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持續推進高企倍增,篩選一批有專利及成長性較好的企業建立信息庫,作為高企和高企入庫重點培育對象,提供精準服務。支持規模以上的企業組建研發機構,提升科研攻關水平。加強與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的溝通對接,加快落實中山大學清遠創新藥物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清遠)科技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同時鼓勵有實力的園區外企業來園區建研發機構,力爭將清遠高新區打造成匯集各行業研發機構的科技高地。依托聚航研究院、華斕汽車新材料研究院、佳致研究院等平臺,清遠高新區將發揮“三大產業聯盟”(高性能結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汽車表面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鋰電關鍵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引領帶動作用,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二是推動孵化器專業運作。重點抓好孵化器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促進華炬孵化器、天安智谷孵化器、華大健康電商園等孵化器完善基礎配套,提升孵化培育能力。啟動建設科技服務中心,推動清遠高新區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平臺投入運營。加強與諾亞信、華科創投和粵科金融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快推進10億元廣東粵科清遠創新創業投資基金、2.5億元清遠高新區產業投資基金和2億元華科產業創投基金等三大產業基金的組建落實。
三是加強人才引育工作。發揮清遠高新區華南863人才驛站、天安智谷人才大市場、企業家聯誼會等平臺(機構)的服務功能,定期組織企業職工聯誼會、高峰論壇、學術交流等活動,增強人才互動氛圍。積極組織申報省“揚帆計劃”、“特支計劃”、市“起航計劃”等人才工程,發揮省、市人才政策和區科技及產業政策的引導扶持作用,以園區內龍頭企業、科技型企業、科技平臺為載體,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和科研人才,培育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