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高新區全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
來源:未知 日期:2018-11-19 點擊:次
今年以來,濟寧高新區緊緊圍繞濟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以“當標兵、作示范、爭一流”為總基調,搶抓建設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增長極、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戰略機遇,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朝著“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目標奮進,力爭3-5年躋身全國高新區綜合實力前30強,全力推進“三次創業”向縱深發展。
聚焦經濟體制改革
打造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濟寧高新區瞄準科技前沿,搶先布局戰略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加快開展核心技術戰略研發,培育一批引領未來的重量級產業,規劃建設蓼河未來汽車城等載體。
推進新興技術跨界創新,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培育具有先發優勢的原創新興業態。聚焦“3+3”產業集群,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實施國家產業基地戰略提升計劃,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提升“一區十園”承載能力,實施以園區帶頭創新發展、帶頭轉型升級為目標的“雙帶”工程,培育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帶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聚焦內生活力改革
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
濟寧高新區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持續吸引匯聚頂尖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功能型平臺,謀劃推進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大科學中心。聚焦創新活動“全生命周期”,推動創業服務中心、軟件園以及各類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打通“眾創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園區”通道。立足主導產業創新發展,建設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等產業技術聯盟,協同攻克核心關鍵技術,轉化創新成果。
加強科學實驗室、國家實驗室布局建設,持續引進大院大所大校,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拓展提升省科學院濟寧分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魯南煤化工研究中心等合作領域,加快建設山東大學濟寧產業研究院、新藥創新研究院、微生物技術研究院等,組建生命科學、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制造業創新中心。
聚焦人才體制改革
建設蓼河國際英才港
濟寧高新區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新團隊,持續培養高水平企業家隊伍,全面聚集高水準創客,著力培育高素質產業人才。設立人才工作站,建立離岸研發中心(機構)、人才創業前端孵化基地,共建企校合作基地。擔當建設市級人才服務園,建設虛擬人才港和人才發展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國際醫院,同步配建“類海外”服務設施。打造人才實訓儲備基地,實行重大人才項目和平臺外包,創建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同時依托大學園,積極推動曲阜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聯合辦學,推動山東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建設。用好用足省級人才改革試驗區22+16+10疊加政策,力爭用1-2年時間,在產才融合發展關鍵環節率先形成人才制度成果,在創新創業生態重要領域率先構建人才發展競爭優勢,在釋放企業引才活力方面率先成為區域標桿,在柔性引才模式創新上走在山東省前列。
聚焦要素保障改革
建設省內一流科技金融高地
濟寧高新區以濟寧資本中心為基礎建設科技金融集聚區,支持魯南技術產權交易中心進一步發揮技術轉移作用,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檢察機構作用,建立知識產權法庭,建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平臺。建設科技與資本對接平臺,組建科技金融租賃公司、科技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覆蓋科技創新與高技術產業發展全過程的科技金融體系。
在抓好煤炭交易中心運作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和籌建各種權益類、大宗商品類交易市場,率先突破工程機械交易中心、大數據交易中心、紡織品交易中心、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二手車交易中心等區域性要素市場建設,力求匯聚更多資源在高新區完成配置和交易,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要素市場集群。
聚焦高端引領改革
培育全球創新網絡節點
濟寧高新區全面推進軟件、激光等國際基地建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著力引進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區域總部,優先布局建設國際創新園、國際專業人才實訓基地等創新載體。深化“雙招雙引”,探索資本招商、園區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打造“基金+項目+園區”一體化招商生態鏈。
暢通經濟大通道,推動工程機械、紡織服裝等優勢產能對外投資合作,擴大如意、山推等龍頭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貿易合作。做大中煤工礦等跨境電商平臺,探索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興業態模式,培育天虹紡織、萊尼、薩維奧等一批外貿新增長點。加快濟寧綜合保稅區申建,探索成立行業進出口商會、協會和綜合貿易服務平臺,鼓勵龍頭企業開放進出口貿易平臺。
聚焦重大項目建設
實施“五化一破冰”改革
濟寧高新區細化頂層設計方案,統攬全區各項工作,全面打通高質量發展通道。
著眼“生態化”,加快推進產業轉型組織創新,打通數據賦能通道,形成以戰略新興產業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眼“市場化”,加快推進要素配置模式創新,形成以創新為支撐的高質量發展路徑。著眼“現代化”,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創新,提升城市的首位度。著眼“國際化”,加快推進開放經濟平臺創新,制定新一輪吸引外資、擴大外貿扶持計劃,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著眼“法治化”,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制度創新,以“一次辦好”為改革理念和目標,提升政府經濟治理水平。破冰“鐵飯碗”,探索無差別人力資源管理,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選人用人制度。
聚焦產城融合改革
打造濟寧都市區核心功能區
濟寧高新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實施“東聯、西優、南拓、北跨、中融”戰略,全面拉開蓼河新城“兩軸并兩帶、三心領三區”空間布局。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率先推動免費WIFI全覆蓋,有序推進市政設施智能化改造,營造普惠化智慧生態,全力推動科技新城邁向蓼河新時代。
融入市域“一環八水、十二明珠”生態環,加快河湖水系貫通,推進泗河綜合開發,實施“引泗入蓼”計劃,打造“三河三湖三濕地、九水通衢耀麒麟”城市生態景觀。融入都市區大交通路網,對接一機場兩高鐵站交通樞紐,實施海川路南延北跨、崇文大道東延、德源路貫通等工程,建設內環外繞互聯互通交通體系。
全面推進魯抗家園、高端人才公寓等生活區建設,統籌推進吟龍湖中央商務區(CBD)、鴻雁湖科技商務區(TBD)、景云湖商務休閑區(RBD)三大商圈建設,打造“科技+產業+生活”新型空間,建設國內一流生態科技城。同時狠抓落實鄉村五大振興,集中突破王因小鎮、后崗民宿文化園、灌嬰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聚焦放管服改革
打造“五最”營商環境
濟寧高新區堅持“換位思考、主動服務,有求必應、無需不擾”,積極開展“雙解雙促”活動,建立企業重大項目直通報告制度和重大問題直接報送會商解決制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推進街道和村(社區)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組建中介機構聯合體,加強“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深入開展10個專項行動,形成倒逼便企利民的剛性約束。對標國際通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建立高新區營商環境測評體系。全面建立“親”“清”型政商關系,營造尊重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社會氛圍。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