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升級核心是“以升促建”,重點是實現觀念上、打法上、模式上的“以升促建”,做區域創新的高地,產業的高地,改革的高地。具體來說:
一是務必“舉全市之力”建設國家高新區。“以升促建”的高新區普遍存在產業層級不高、管理體制不優、雙創資源有限、資金人才不足等問題,更應集中全市力量推動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將升級國家高新區作為全市頭號工程,將最好的政策、資金、創新資源等往高新區傾斜,給高新區配置最好的土地空間和干部,支持高新區在體制機制改革“先行一步”。
二是以“國家高新區” 領先觀念打破常規舊有思維。“以升促建”的高新區前身多為經開區、工業園區,轉型為高新區后,在思想、觀念上普遍滯后于高新區發展要求,要實現“以升促建”跨越發展,必須深化對高新區發展規律的認識。加強培訓學習,開設線下線上結合的高新區升級大講堂,對高新區升級的形勢、政策、規律和趨勢深入理解和認知。開展國內先進高新區考察交流,學習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園區發展理念和能力。
三是重視大數據平臺建設的重要性。“以升促建”的高新區普遍存在產業組織方式傳統、統計體系不健全、治理方式落后的問題。大數據平臺建設是完善園區統計體系,提高園區治理效率的有力抓手。應積極搭建區域創新創業大數據平臺,對本地雙創資源進行充分摸底,形成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畫像,通過數據構建雙創主體之間的鏈接網絡,一方面查漏補缺,完善統計,構建本地雙創生態系統;另一方面提升數據洞見能力,發現優質項目、提供精準服務。
四是借助專業智庫力量促進升級工作加速。“以升促建”高新區要借助專業機構的豐富經驗和資源優勢,聯合專業智庫加強發展戰略研究和產業研究工作,按照“先戰略研究、后編制規劃”原則,實現“以升促建”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發揮專業智庫、研究機構等市場化力量的經驗和專業性,開放協同、共同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做好高位部署和系統謀劃;借助專業機構雙創資源人脈,導入優質資源。
從升級工作抓手來說,對高新區“以升促建”應著重實施以下幾點:
一是找到傳統產業中的爆發點。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有機融合是“以升促建”高新區產業升級的重要工作。應科學認識產業發展的新規律、新動態,參訪學習傳統產業轉型成功的高新區,研究出臺針對本地傳統產業挖掘優勢資源、鏈接高端資源、促進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鼓勵和幫助本地傳統企業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通過新興技術和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來尋找新的爆發點。
二是開展新經濟招商。新經濟招商的核心是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引進科技資源,包括引進高端創業人才、新型研發機構、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培育高成長企業的種子。引進平臺資源,積極從中關村、深圳、張江、杭州等創新高地引進創業孵化平臺、投資平臺、創業服務平臺等核心生態資源,助力科小、高企、瞪羚企業的誕生。
三是加快建設雙創平臺載體。創業孵化是推動高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圍繞“以升促建”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綜合性和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載體。采用“異地孵化+本地加速產業化”模式,探索在創新高地建立異地孵化器、飛地園區等,解決高新區雙創資源吸附能力有限難題,孵化引培一批適合本地產業的高科技創業項目。
四是大力培育“三高”企業。大力培育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三高”企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潛在)企業遴選機制。從企業研發投入、成長性、獲得風險投資等方面制定“三高”企業評選標準,為“三高”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扶持奠定基礎。創新金融支持手段,通過設立專項引導基金、銀行貸款貼息、無抵押貸款等形式降低融資難度。借助頭腦風暴會、專題培訓會等活動,定期向“三高”企業提供企業管理、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等服務。